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犹太家教智慧-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不懂物理学的浅薄,韦纳是他忠实的儿子。后来,韦纳在回忆录中写道:
  父亲,你的独立自持能力好强啊,才13岁,就以自己的早熟和勤奋,充当了同学们的私人教师,从而维持自己的生活。
  父亲,你是那样的热情好学,德语是家庭用语,俄语是国语,法语是学术用语,意大利语是贵族用语,世界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和希腊语,你一共精通几十门语言,真是太了不起了。同时,你不但学了文学,还学医学,深谙数学,生理学,还有农学。
  父亲,你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后半生戒除了烟酒和肉食,成为一名素食者和人道主义者。并流浪世界,到美国开辟未来——南方公路。堪萨斯农场、塞拉斯山峰到处都有你的身影……
  父亲,你做过低维工厂的学徒,你当过真正的农民,你曾在一个商店里做过清洁工,你创造机遇、抓住机会,经过艰苦努力,成了一名中学教师,最后做了闻名全美的哈佛大学教授。
  父亲,你是人生的一本大书。
  犹太大哲学家波普尔也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律师、高级演说家,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学者,是维也纳市长的朋友和合作者,开办了独立的律师事务所。波普尔的两个弟弟后来也都是维也纳大学的法学博士。在波普尔家里有一间很大的藏书室,他的父亲不仅喜爱弗洛伊德的著作,而且还藏有伯拉图、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树本华等人的上万册哲学著作。波普尔家里除了餐厅外,堆的几乎全是书,但餐厅里却摆放着一架大钢琴以及巴赫、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大量作品。据波普尔回忆说,在他还未能阅读这些著作前,它们就已成了他的生活的一部分。给波普尔童年影响最大的第一本书,就是他母亲读给他和两个姐姐听的瑞典作家塞尔玛写的《尼尔斯历险记》。在许多年里,波普尔每年至少重读一遍这本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止一遍地读了这位作家的全部作品。在这样的气氛中,不成为一名大学者是不正确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是公认的三位最伟大的犹太人。维特根斯坦则被誉为第四位犹太伟人。虽然维特根斯坦的父亲不是一位大学者,同样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说:“我父亲是个生意人,我也是一个生意人!”他使他的哲学工作像做生意一样,每一笔账都结算清楚,正是这种明晰、彻底的精神,使他在哲学领域不断地自我超越。他的母亲热爱音乐,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她家的常客和密友之一,这使家中的子女都具有艺术爱好和才能。维特根斯坦一生都保持着对艺术和音乐的浓厚兴趣,吹奏口笛和单簧管以及雕刻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曾花了两年时间为一个姐姐建造过一幢住宅,该建筑免除一切装潢,以精确的测量和严格的比例为特色,常常使人联想到他在专著《逻辑哲学论》中的文句所具有的那种朴素文静的美。也许由于这种毕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使维特根斯坦在研究哲学问题时总是带出美学问题,而美学与哲学又是如此的关系紧密,要解决美学的重大问题,必须上升到哲学高度,这使得他在解决重大的哲学之谜的同时,也同时解开了美学之谜,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学家之一。著名美学家阿多尔诺受益于家庭的熏陶就更不必说,他父亲是一商人,母亲是一歌唱家,经济富裕、文化生活丰富,阿多尔诺从小就迷上了音乐。博士毕业后,他去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向勋伯格等大师们学习作曲,后来又转向音乐理论,这对他后来成为一名音乐美学专家有决定意义的影响。犹太大哲学家弗洛姆受家庭影响就更大了,他的双亲的祖辈好几代都是犹太法学博士,他的曾祖父是一位穷经皓首的犹太法典编纂者。正是这一家背景,使弗洛伊德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圣经》颇有研究,那富有神秘色彩的远古传说,打开了他充满天真幻想的心灵世界。
  尼尔斯。玻尔是两次改变了世界的大物理学家,与爱因斯坦齐名。尼尔斯。
  玻尔出生于一个学者世家,是玻尔家族的第三位教授。用丹麦人的话说,玻尔家族“有天花板那么高”。这是什么意思呢,丹麦人在形容一个家庭善良而充满智慧时,用的就是这句话。玻尔的祖父是一位教授,玻尔的父亲也是一位教授。玻尔的母亲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温柔善良,被学术界公认为一位“举世无双的女人”。由于波尔夫妇热情好客,玻尔家一下子成了世界名流会晤的中心。其时,玻尔的父亲经常在家里召开思想沙龙,玻尔和弟弟从小就深受这种文化熏陶。
  玻尔的父亲不仅深具哲学家气质,而且深谙教子之道。他对两个儿子,可以说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来;他关心儿子的健康成长,又颇费心机地引导、启发儿子的智慧能迅速发展。他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从不以父亲的权威压儿子。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是儿子们的良师益友,他带儿子们远足、旅行,投奔大自然的怀抱,借以激发儿子们对大自然的爱,并启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思考。玻尔3 岁时,就能向爸爸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甚至在父亲的鼓励下,还修理过出了毛病的自行车。当时,他三下五除二把自行车拆了,却装不上去了,一下子慌了手脚。家里其他人都急了,只有玻尔的父亲心中有底,他坚持让玻尔自己修。玻尔于是静下心来,仔细把零件又研究了一遍,最后终于把车子重新装配好。在后来进行科学研究时,不管遇到多大挫折,他都会坚持下来,从未半途而废过,并终身铭记父亲告诉他的“忠诚科学,保持气节”的谆谆教诲。
  1943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丹麦的德国盖世太保准备将诺贝尔奖得主玻尔抓走。玻尔事先得知了此事,整理行装准备逃走。当他从箱子中翻出诺贝尔奖章时,他犹豫了。把它带走吧,路上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留下吧,他又不甘心落入法西斯的魔爪。最后他不慌不忙,将奖章扔到一瓶王水之中,闪闪发光的金质奖章很快就溶解消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回到丹麦家中,发现那瓶王水仍然放在原处,于是,他让人把黄金从王水中提取出来,重新复原了奖章。
  马克思。玻恩,195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生长在一个科学气氛十分浓厚的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亲是大学著名的解剖学教授,父亲的思想、学识、研究方法等都对玻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父亲并没有狭隘地局限于仅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子,而是鼓励儿子向更有名的学者学习。在中学时,父亲就鼓励儿子和一位很有成就的兼职教师合作搞实验,终于成功地把电讯符号传递到了隔壁房间。玻恩后来在回忆录中以十分感激的心情写道:“我父亲建议我在固定某种专业之前去听听各种课程的课。”一次,玻恩从一位同学那里听到那里拜师求学。父亲毫不犹豫地、坚决支持儿子的请求,并鼓励儿子博采众长。玻恩在繁茂的“哥廷根花园”(当时的世界数学中心)拜大学者克莱茵。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为师,并很快成为希尔伯特的助手。这对他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
  第三十六课母爱的力量
  1960年的美国《哈伯斯》杂志上,讲了一件有趣的事:在一个大学教授参加的聚会上,有人要求人们写下他们认为在近代史上起了特殊作用的人,要求是所选人物必须在他那个时代起了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得票的多少选出的前五个人依次是:林肯、甘地、希特勒、丘吉尔和西拉德。
  那么,这位西拉德是何许人也?他是事实上的“原子弹之父”,其对原子弹的了解与贡献不亚于奥本海默,同时也是“核和平之父”,正是他和爱因斯坦的共同努力,才使美国政府下决心成立铀委员会;也正是他和爱因斯坦的努力,才使战后美国拉开了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序幕。对于他的成功,西拉德曾说过:“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来自何处,而我的价值观的来源却很清楚,这就是我母亲小时候给我讲的那些故事。我对真理的爱全部来源于这些故事,我乐于为‘拯救世界’做些事全部受这些哲理故事的启发。”
  其实,由于母亲的启发和引导而成功的犹太人远不止西拉德一个人。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还没有满两岁父母就抱着他去听交响音乐会。在开演前婴儿总是在乖乖地睡觉,可是听到音乐一响就醒过来了,对乐队的表演很有兴趣。乐队的演奏员全部认识并且非常宠爱这个不同寻常的小听众。梅纽因的母亲即会钢琴又会拉大提琴,并且酷爱音乐,因此梅纽因年满5 岁时,就开始了小提琴生涯。由于他的两只小手天生短粗,因此提琴生涯非常艰难。每每气馁时,母亲都会给他巨大鼓励,最后在严格的训练和多位名师的指导下,终于成功。
  大物理学家赫兹,年幼时并不聪明,相反显得有些笨拙。母亲出生于北欧名门。深谙教子之道,她考虑再三,认为光靠自己的教育不足以使孩子获得更大进步。于是,她决定把赫兹送到孩子的叔父——19世纪著名的电磁学家那里,由叔父培养他。叔父非常负责,除了坚持自己繁忙的研究工作外,还特地每天抽出半个多小时对赫兹进行启蒙教育。而当他做实验时,也把赫兹带到身边,这对赫兹后来的研究兴趣其了决定性作用,。不幸的是,在赫兹8 岁那年,年仅37岁的叔父就过早去世了,当时赫兹年岁虽小,可也悲痛欲绝。在出殡那天,赫兹看到世界上许许多多著名学者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皇帝、皇后也亲自赶来送殡。
  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说:“你叔叔献身科技事业,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呀!”赫兹把母亲的话铭刻在心间。后来,他一直有空暇就阅读叔父遗留下来的书籍和日记,每遇挫折时就信心倍增。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后终于成功了。而这一切和母亲的鞭策、明智的选择以及叔叔的启蒙是截然分不开的。
  普鲁斯特是著名的犹太文学大师,以一部《追忆逝水年华》闻名于世。母亲生前,他须臾也离不开母亲,始终依帮着母亲生活。因此,在他成年之后撰写的小说,我们还可以发现那个敏感得近似病态的小男孩的身影,尽管他已过了而立之年,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却非常清晰。母亲的去世,对他的打击不啻晴天霹雳,他在给孟德斯鸠的信中这样写道:
  母亲知道,离开她,为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她知道我没有生活能力。假如临终前她预感到将要永远离开我(想到这一点,我现在仍感到万分恐惧),肯定会焦虑不安的。一想到这儿,我内心就会受到可怕的折磨……从此,我的生活丧失了它惟一的目标,失去了惟一的一点乐趣、一点恋情和仅存的一丝慰藉。母亲生前始终温柔安详地照料着我,使我的生活如蜜般甜美,如今我失去了一切,在一片宁静中,我不时怀着惶恐的心情缅怀那甜蜜的岁月,母亲生前曾使我生活在宁静的气氛中,尤其在我休息的时侯,她使家里的仆人养成了安静的习惯。她去世后,这种习惯还一直沿袭下来。当时,我内心充满了悲哀,我失去了她,并且亲眼目睹了她遭受的痛苦,我相信当时母亲已经知道自己就要离开我了,但又不能把心中的焦虑告诉我。我能体会到,由于我的身体孱弱,母亲一直忧心忡忡,为我操尽了心……然而,她意识到自己将要和我永别了,并且深知我缺乏在生活中拼搏的能力,这些使她痛苦万分。她一定理解那些临终前将自己幼小孩子弄死的父母的心理状态……
  可见,母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著名的犹太科学大师李普曼小时候曾生活在卢森堡,父亲是一位贵族官府里的家庭教师。李普曼3 岁时,父母感到儿子理应在祖国法国的文化气氛中长大,推辞重金挽留,执意回国。李普曼果然不负厚望,不仅顺利考上大学,而且很年轻就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并发明了毛细管电位计。
  其时,不少朋友都劝他向法国政府或别国政府申请专利,这样,李普曼一下子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李普曼有点动心,因为他家里并不宽裕。
  他向母亲请示,结果遭到一阵数落:“儿呀,科学是神圣的,有什么比献身于科学事业更光荣的呢?当初,我们要是留恋荣华富贵,就不辞别卢森堡贵族官府的教职了。”在母亲的启发下,李普曼高高兴兴地把这项发明献给了法国物理学会,自己仍旧过着清贫的生活。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普曼的艰苦努力下,他先后又发明了电毛细管发动机、毛细管电动机、电阻箱、电流计、水银电动测力计等,并创立了著名的电守恒定律,还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普曼终生铭记母亲的教诲,并竭力将这种精神传之后人,晚年,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荣华往往诱人,但转瞬即逝。我爱我儿子,但我儿习惯于荣华,恐怕我儿往后未必能得到世人之爱。”
  犹太大师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他在事业上的自信和乐观态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亲的影响。他曾说过:“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满足;这是最完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由于对母亲的热爱,在弗洛伊德一生中,他甚至没有指责过其他妇女。弗洛伊德常常以他的母亲为自豪,并认为他给了他无法估量的奇妙的自信和力量。直至成年以后很多年,弗洛伊德还对母亲在他6 岁时对他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母亲说:“人是由泥土做成的,所以,人必须回到泥土之中。”弗洛伊德不相信这件事。
  为了证明这件事,母亲在他面前用双手搓来搓去,并指着搓下的皮屑说:“这就是和泥土一样的东西。”弗洛伊德不禁吃了一惊,从此,在脑海中牢牢记下这样一句话:“你必定会死。”正是这句话,成了他终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