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婴儿战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由于人口太少不太容易有因为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疾病。也因为人口流动率太小,传染性疾病也不容易滋生。
人类大群居住在一起才易有疾病的产生。如果住在一个有很多外来人口的社群中,基因突变后通常就会产生新的疾病。举例来说,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近20年来,有30种有危险的新传染疾病在世界上发生,而人类会一直遭遇到新的疾病是因为人口间的流动性。以农业为主的祖先,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是在医学尚未发达的状况下,特别会受到传染疾病的困扰。因此现代人类生活的人口数更大,而且有更多世界性的流动,结果就是现代人比祖先们更容易患上新的传染病——虽然要感谢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少人会因此而死亡。不过,生育能力的大幅降低,成为我们对现代生活方式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我们的孩童越早开始性冒险,越有可能不孕甚至死亡。
所以社会的形态会影响疾病对人的伤害性。但是这与性教育上的压抑或开放有关吗?本世纪前半期的人类学者从对前工业文化的社群研究来看,似乎很清楚。一份1952年出版的报告中指出,在太平洋中有17个很小且几乎是孤立的人类社群,他们几乎是没有疾病的。其中有12个(71%)社群采取完全开放两性关系的方式,只有一个,即楚克岛人是压抑的。与此相反,居住在从西北非到印度洋区域的居民,只有一个具有高疾病比例的社群是不开放的,70%以上是高度压抑的。在这两个极端的例子之外,居于中游位置的是在南美洲大陆、北美洲、欧亚大陆及南非的一些小社群,在他们之中分别是20%、17%、29%及45%采取完全开放的方式。
现代工业社会是人类经历过的最大、流动性也最高的社群,也逐渐显示出这样的趋势。当社会变得开放,孩童就会暴露在高疾病风险中。前面已经讨论过,10个孩童中有1个会因为与成人的性接触而得到传染性的性疾病。在巴西,街头孩童提供了一个现代社会中,孩童较自由开放也较易受伤害的例子。这些孩童特别容易被成人所伤害,男童性经验约始于11岁,女童约是12岁。其中大约1/3会得到性传染疾病。因为危险提高,大部分现代社会迅速变成道德严格且十分压抑的。
在现代社会中,早期性行为也会让孩童付出额外的代价,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怀孕。1994年在英国,1% 以下的女孩在14岁前怀孕(其中61%合法地堕胎),4%的女孩在16岁前怀孕(40%会堕胎)。在工业化的世界中,美国青少年期的生产率最高,而日本最低,再有就是瑞士及荷兰。虽然青少年期的怀孕在现代环境中是必须付出代价,但是在演化史上,有时候对于年轻女孩或是他们的父母却是有益的,不过早期怀孕总是要付出某些代价的,对于女孩或婴儿都是。即使是现在,青少年母亲会面临更多孩童出生时的风险,比方说婴儿的不成熟早产、出生体重低、出生第一年内死亡及将来发展问题等等。青少年母亲建立家庭后,可能子女数较少。无论如何,有时这种潜在的缺点也被补偿所出抵消,比方说代代繁衍之间距离的缩短,或是当女性想要与下一个理想的男性受孕时,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些我们将会在其他章讨论)。
这是自然淘汰允许女人在一生中不同阶段的繁衍策略。在女性发育后的几年,只有很少的月经周期是能够受孕的,大多数的都不能。即使在最开放的社会中,即使女孩性交频繁,也很少在发育后的前几年内就怀孕。虽然女孩有时能够从青少年期繁衍的机会中得到益处,不过大多数的时候身体都能够判断何时应当怀孕。因此如果怀孕的话,必然是因为身体判断这样的行为对她有益处。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其他因素,比方说教育、社会观点、财富等等,都会影响女孩对于长期繁衍的观念,比如她如果太早成为一个母亲可能会受害。自然淘汰在过去环境中给女孩的保护及机会,在今天的环境中反而是不完美的,因此少女怀孕在今天可能会减少而非增加她的繁衍成果。所以,虽然自然淘汰也预设少女可以将早期繁衍作为一种策略,但为了更成功,父母也可能会尽力施压去保护他们的年轻女儿。
对于现代孩童来说,另一种新的风险来自于与成人性接触有可能被谋杀。大家想一想在西方文明中发生孩子的谋杀与性接触有关的事件有多少?谋杀是由某些性行为引起的,而犯罪者为了掩饰罪行,而将惟一的目击者给灭口的情况又发生了多少呢?这样的谋杀不太可能出现在开放的社会中,因为在开放社会中成人与孩童性接触没有刑事上的压力,不过接触会变得比较普遍罢了。
这些现象对现在父母来说似乎是毫无关联的。虽然越来越多头条新闻显示出疾病(尤其是艾滋病)、谋杀(尤其是恋童癖)及青少年期怀孕都在增加,但不管这些情形是否真的扩大,这都不是我们有兴趣辩论的范围,与我们这个讨论并无密切关联。我们的结论是,自然淘汰在父母身上预设好,只要风险明显增加,他们就会对孩子施压并严厉束缚孩子的对探索的渴望。而这似乎就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几乎所有西方的社会的现象。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有些严厉的施压,像是虐待的行为都是危险的。就像我们在场景17所讨论指出的,儿童虐待的定义在某些国家已经变得更广义,其实现在有些父母的行为模式严格来说都不算是虐待。即使很多过去视为良好有效的父母管教方式——哺喂母乳期的增长,在家庭中裸体或同睡等,现在都游走在虐待的边缘。就我们在场景中谈到的家庭来说,如果这对父母照料的方式被热心的社工发现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变成需要仔细观察的对象。这样的家庭会永远存在,因为父母已经被预设好要衡量下一代的性行为的得失利弊,也因此会关系到对子女的施压或松绑。不管法律上的非难会是什么,在不同社会中不同的个体都会对于下一代性探索的利弊得失有着不同的认识。
第六章 迈向祖父母之路场景20 反叛、探索与离家自立 (1)
“我刚才在花园发现一根香烟烟蒂。”迷惑的父亲说,“他会不会像开始其他事情一样,开始学抽烟呢?”
女人此时开始忧虑,但是从没想过是从花园里的一根烟蒂开始的。她知道儿子开始抽烟。除了他房间窗户经常打开外,她有一次还闻到了味道,不过女人还不敢告诉她的伴侣,如果说了,一切都会和现在不一样了,父亲和儿子会为了别的理由争吵。家里的气氛已经很紧张了。住在楼上的儿子游手好闲又迷上了摇滚音乐,让整个房子都震动起来。女人决定不要告诉伴侣,至少时机还没到。
“这有可能是别人丢的。”她撒谎,“他知道你……我们对抽烟的感觉。我觉得他不会抽,起码不是他在房子里的时候。也许是吹过来的,或者是清洁窗户的工人留下来的。”
男人的脸上还皱着眉。“这不是我第一次在那里发现了,”他说,“而且就在他的窗户底下。”他暂停了一下,望着声音的来源。“不管怎样,或许是清洁窗户的工人留下来的吧,我也要把它弄干净。”
当男人走到后面花园时,女人轻叹了一口气感到稍稍安心。万一男人知道不只16岁的儿子开始抽烟,连女儿也是,怎么办呢?
男人从不抽烟。当他还是7岁的乡下孩子时,他因为不喜欢香烟的味道而拒绝跟一些年长的男孩抽烟,同伴们追着他穿过田地,抓到他、把他按在地上,塞了半盒的香烟到嘴巴里。自此之后男人就对抽烟感到反感。女人也曾经抽过烟,特别是如果男人在别的地方的时候,她在喝醉时与社交场合中也抽过,但是女人自认为是个非吸烟者。女人也不喜欢孩子抽烟,可是家庭关系很紧张,所以她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女人知道,她的伴侣一定不会这么想。
女人泡了一杯咖啡,走进大厅,拿了一本杂志坐到椅子上。至少在这长长的夏天里,父子俩其中起码有一个会外出——或者是男人到花园去,或者儿子外出找朋友。他们两个越少碰头越好,这样她的生活才会有更多和平的时光。
现在有3个冲突。1个是儿子的听音乐的时间,她的伴侣完全不能接受那种音乐。另一个是儿子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太少。第三个是儿子交友的选择,以及儿子花在同伴们身上的时间。夫妇怀疑,这一伙人很有可能一起吃摇头丸。他们一定有喝酒。他们之间有1个人比其他人年长,有自己的公寓,儿子常常会留在那里度周末。有时48个小时都没有收到他的讯息,夫妇俩会想像儿子在那里喝得酩酊大醉,或者是吸毒。
最近一次冲突来自于这一帮人计划在暑假时去欧洲自助旅行,住宿费可以很节省,还可以随时打些零工。儿子希望父母能够赞助他一些旅费。当然,儿子会还他们的……可是夫妇俩拒绝了,而冷战也开始了,儿子不想与他们说话或合作。现在他们必须叫三四次才能够让儿子将音乐关小声,在之前只要两次就够了。昨天晚上,儿子告诉他们,他还是要去欧洲。他一个比较有钱的朋友答应借他钱。儿子说他可以做一些体力工作,也相信很快就能够还钱给朋友了。
每天儿子都会跟男人有三到四次的小冲突,不到一星期就会有一次大吵。女人承认,她虽然试着远离战场,但她也会担心儿子的行为,所以她也加入争论,希望能够说服儿子改变行为及计划。
女人同时也担心这样的家庭冲突会影响女儿。女孩祝福她的哥哥,只希望她也能够加入这次旅游。女孩才15岁,看起来却像个大人了,尤其是她化完妆之后。母亲与女儿之间关于化妆问题的摩擦逐渐增大,还有女孩衣柜里逐渐增加的衣服也一样。女人知道女儿在跟朋友聚会时会买一些含酒精的饮料来助兴。她也知道女儿正在被一个大一点的男孩追求,女人会担心女儿可能受到的影响。她不知道是儿子还是一个大她女儿3岁的男同伴让女儿学会抽烟的,女人已经看到未来面临的问题了。男人很宠女儿。如果让他知道女儿抽烟、喝酒而且可能被男孩殴打过,他可能会把女儿赶出家门。夫妇俩曾经为他们自由的管教方式而自豪,但是这一年来,他们发现这种开放政策已经消失了。
女人翻了几页杂志,没有真正在读。当她听到后门打开伴侣走进屋来时,她的心往下一沉。男人直接走向楼梯口吼道,“把那个鬼音乐关掉!你的邻居在抱怨。”
这个改变很微妙,不过女人确信儿子在被迫关掉音乐的前几秒,把声音转得更大声了。女人叹了口气。如果等一会女儿回家的话,女人就要准备开饭了。
我们也许会认为青少年的反抗是没有必要的。到了繁衍孙辈的时候,父母亲与后代的矛头都会因为最佳利益而一致,因为孩子若是能够活在最佳状况且让人生最佳化,会是两者共同的利益。在谈到最佳环境之前,要先从繁衍开始讨论。的确,自然淘汰应当塑造青少年期,也就是传统上介于依赖父母与独立自主之间的阶段,把这当作是一个和谐的互助合作,一个教学相长的时期。然而为什么青少年期在许多家庭生活中有如此剧烈的冲突呢?
青少年期之所以很棘手是因为接下来孩童将步入10~15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在手足之争、父母的偏爱等等情况中,有时会遵循,然而有时也会不顺从父母的要求。顺从是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如何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生存及成功方式。孩子对于生长的环境没有办法选择,只能将父母提供的环境做最好的利用。总体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父母的行为模式。儿童期所学的模式是从父母以及生存环境中形成的。这些模式的学习通常都能适合环境,因为是父母曾经学习且成功繁衍的模式。因此,不可避免的是,孩子在年幼的时候被预设好去模仿父母的行为并继承父母的价值观与态度。
所以当父母的模式与观点已经实行了这么久以后,父母也许会发现,下一代进入青少年期后令人震撼的行为,会像本场景中一样的。突然间,下一代会开始质疑父母的价值观及体验,他们会不同意甚至憎恶父母。渐渐地,父母会感觉到下一代对房子以及其他许多东西的不赞同逐渐增加。这样的不满,如本场景中所描述的一样,会逐渐增加家庭冲突,会引发下一代不可控制的想到新地方去旅游的渴望。
孩子对于父母亲所有的质疑会引起争吵、冲突及利害关系的变化。父母会认为如果孩子行为道德上与他们脱轨而行,父母的生活将会失败。虽然很少有父母能够用这种方式理性地思考他们的感觉,不过演化科学家们认为,父母潜意识中把下一代青少年时期的反叛视为一种对繁衍成果的威胁。如果孩子不能完全地遵从父母的期望,父母就无法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孙辈。然而为何下一代不遵照父母的模式呢?
这个原理原则上讲很简单。人不同,环境也在变。对父母好的地点及行为模式,20或30年后对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也许孩子的性格特质能够找到更好的居所并且发展出更佳的行为模式。但是孩子们如何观察哪些机会对自己最有利呢?只有一个方法——离家外出,去探索与体验。孩子已经知道父母的行为模式,在与父母生活或迁徙的过程中,也早已经知道以前看过的地方了。接下来,在下一代发现自己生存的最佳场所及最佳行为之前,就是要先看看他们还没有见识过的地方,做没有做过的事。
第六章 迈向祖父母之路场景20 反叛、探索与离家自立 (2)
对大多数的父母而言,这看起来就像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