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地形复杂,水量不足,耕地和牧场的数量极为有限,绝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片土地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开放性。它处于地中海边,是三大洲的交汇之地,在地图上很难找到一块土地比它与外界交流更方便的了。〃从历史的角度看,犹太民族恐怕是历史交往最频繁的民族。远古时代,他们与西亚地区的迦南人、亚述人、腓力基人、巴比伦人等广泛交往。〃(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定居了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是他们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他们建造了高大辉煌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向世界奉献出了《圣经》,出现了大卫王和所罗门王这样伟大的人物。这是犹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第46节: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4)
从很早开始,犹太文明的发展就与它被欺凌、被压迫、被征服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上帝的意旨是奇妙的。民族征服在给犹太人带来沉重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文明基因。〃此后,犹太人作为被征服者又与希腊、罗马文化有了交往。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和扬弃,最终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一起,孕育了基督教文化。〃(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
在这个黄金时代之后,犹太历史进入了漫长的黑夜,被驱逐、被欺凌、被屠杀成了这个民族生活的常态。在罗马人统治了巴勒斯坦之后,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被全部摧毁,并且被用犁铧翻耕成平地。他们如同一盆被打翻的水,流向四面八方:向东流亡到了印度和伊朗,向西流到了英国和意大利,向南流到了炎热的非洲,向北流到了寒冷的高加索。
两千年里,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两千年间,因为坚守独特的宗教,他们在世界许多地方都遭受着无穷无尽的歧视和迫害。他们的命运还不如乞丐。大公和国王们为了繁荣本地经济,往往允许犹太人在自己境内住上一段时间。然而,就在犹太人给国王们创造了许多财富之后,就被一道突如其来的命令驱逐出境,并且不许携带任何财产。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规律。1182年,法国国王宣布驱逐境内所有犹太人,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但过了不久,他发现自己的主要税收来源断了,于是大发宏恩,令犹太人返回。英国也在1253年宣布,除了少数王室仆人外,所有的犹太人都必须离开英格兰和威尔士,不过他们的财产却不许带走。在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犹太人受到的大规模集体驱逐达到三十四次。即使某地的统治者大开宏恩,允许他们较长时间定居,也会把他们像麻疯病人一样隔离在〃隔都〃之内,给他们佩戴上污辱性的徽标,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违者将被处以死刑。一个戴有徽标的犹太人随时都会受到人们的污辱,只能低眉垂首,低声下气,而且常常成为污物、石头和唾沫的袭击对象。如果过马路时听到一位基督徒对他喊道'犹太人,向我致敬〃,那么这个犹太人必须脱帽致意。更为悲惨的是,一旦居住地出现了什么社会矛盾和问题,他们往往被当成替罪羊,遭到大面积的抢劫和屠杀。在近代之前,犹太民族的命运一直是一条滑落曲线。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这个民族居然奇迹般在生存了下来。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犹太文明和中国文明一样,本来在一千年的定居中形成了极强的保守性,有人甚至说〃犹太民族的所有倾向都是保守的〃。如果没有环境的变化,犹太民族势必会走向自骄自大和自我封闭,然而命运却强制他们与陌生的异族交往,去适应、接受和学习异质文化。〃大流散把他们卷入了一种强制性的历史交往之中。……这种特殊的历史遭际,使犹太人的交往活动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来说都远远超越了其他民族〃。(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之后,许多犹太人随着阿拉伯人来到了西班牙,从8世纪到13世纪,犹太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在地中海区域,特别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交融与结合,孕育了塞法尔迪文化。它不仅发展了犹太宗教,哲学及文学,而且也滋润了8到13世纪还相当贫瘠的欧洲文化土地。后来随着犹太人向东逃亡,犹太文化与日耳曼及斯拉夫文明的交融又产生了犹太文化的又一分支:意第绪文化。在犹太文明史上,意义最深远的一次文化融合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犹太启蒙运动〃。在摩西·门德尔松的号召下,大批犹太人勇敢地冲破一些僵化的〃犹太传统〃,〃冲破隔都的禁锢〃;在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同时,又全方位吸收欧洲启蒙运动的文化成果,把自己〃改造成真正的欧洲人〃,使犹太民族完成了从中世纪民族到现代民族的化蝶之旅,催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近现代以来,犹太人大批流入美国,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交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正是广泛的历史交往才使犹太人承担起了'中介性客民'的社会角色,才使犹太文化具有了边际性特征,才使犹太民族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在广泛交游中,犹太人形成了一般民族没有的世界性眼光和雄大气魄。
第47节: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5)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
波兰犹太思想家多伊彻说:作为犹太人,他们的〃超前〃优势恰恰在于生活在不同文明,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交界线上,他们诞生和成长在不同时代的交替点上。他们的思想成长在最为扑朔迷离的相互沟通,相互滋养的文化影响之中,他们生活在他们所居住的国家的隐蔽处和偏僻角落。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既在其社会之中又超然其外,既属于它而又超乎它。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创造了超越其社会,超越其国家,也超越其时代和同代人之上的思想,才使得他们的精神能遨游在宽阔的地平线上,遨游向遥远的未来。(转引自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反面。文化融合带来的往往是文化独特性的消亡。历史上,有多少民族,因为在文化交往中的策略失误,走上了一条由同化到消亡的衰败之路。犹太文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阴差阳错地把握住了文化的〃闭合性〃与〃开放性〃的最佳尺度。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两千年,互不通声息,但是不论在非洲高原,还是英国小镇,犹太人每天都念着同样的祈祷词,都同样行着割礼,守着安息日,一丝不苟地捍卫着大卫王时代留下来的古老习俗。正是因为坚守了这样的文化根基,保持了清醒的文化独立意识,犹太文明才得以在强烈的文化撞击中没有被击碎,在几千年颠沛流离中没有被毁灭。
说来令人叹息,促使犹太民族保持民族特性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对他们的拒绝。正是从罗马时期即已形成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成了锤炼犹太人民族意识,强化犹太人民族精神的强化剂。许多流散到异国他乡的犹太人一开始真诚地想融入当地文化中去,成为所在国的一员。然而,他们遇到的几乎无一例外是粗暴的排斥和冷酷的拒绝。在哈斯卡拉时代,一些犹太人急于融入社会主流,他们放弃了犹太人视为生命的犹太教,主动改信了基督教,然而,他们所得到的仍然是社会的猜疑和轻视,仍然视他们为〃外来人〃和〃不可信者〃。排犹主义时刻提醒犹太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犹太人看来,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就是对那些迫害自己的人最好的反抗。〃犹太民族这一与众不同的反抗形式,使他们在肉体上受迫害时,善于从精神方面保护自己。在物质生活艰辛困顿时,努力保持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越是受到压抑,就越是寻求精神上的奋扬和超越……〃(徐新:《反犹主义解析》)虽然饱经磨难,这个民族的精气神也没垮,犹太人一直认为,这种悲惨的命运是上帝对他们的考验。他们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乐观和自信,相信上帝会信守对这个民族许下的诺言,让这个民族最终回到〃流着蜜和奶〃的巴勒斯坦,使这个古老民族再次繁荣。一千多年里,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祈祷词中都有这样一句:〃明年在耶路撒冷〃。
从一方面看,犹太民族的命运的不幸,人类史上罕有其匹;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又得天独厚。失去了地域疆界的犹太民族成功地把守了自己的文化疆界。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中,犹太人始终处于既冲突又吸纳,既分裂又融合的关系,精神上始终保持着紧张和警惕,意志力不断受到锤炼,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犹太文化成为一种真正具有世界性特质的贯通东西,融会古今的文化体系。
天道好还,否极泰来。经过两千年的锤炼和考验,犹太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另一个黄金时代。从近代开始,这个一直在灰暗的命运中苦苦挣扎的民族突然迸发了惊人的活力,喷发出炫目的光彩。古老的犹太文明与西方文明经过一千多年痛苦的交织融合,终于在此时结出了远远超乎人们想象的丰硕果实。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五新生的犹太人与古老的阿拉伯人
不知道是祈祷的作用,还是签署了《旧约》的上帝终于想起了履约,反正难以想象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公元1948年5月14日,来自波兰的犹太人本…古里安在迦南故地向全世界庄严宣读了一份宣言:
第48节: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6)
今天……根据我们天然和历史的权利以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宣布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
一个灭亡了两千年的国家又一次复活,这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
不过,这个重新建立在迦南故地的以色列,已经不是两千年前那个犹太王国。土地依旧,国名依旧,宗教依旧,但是,犹太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犹太人了。两千年前离开这片土地时,他们的思维方式,精神结构与周围的阿拉伯民族没有太大区别。再回到这片土地,犹太文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由原来一个单纯的古老的小民族文化,变成了极具包容力的博大精深的现代文化。他们和周围的阿拉伯人已经有点格格不入了。
几次中东战争充分显示了两种文明的力量差别。
犹太人的复国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应。就在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后不足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攻入了以色列,誓要把犹太人赶进大海。阿拉伯联军的总兵力约有10万,无论在军备及人口上都占尽优势,而新生的以色列国只有3万人左右的临时组成的军队,只拥有一辆坦克。强弱悬殊,而且三面受敌。敌强我弱,一目了然。然而经过七个月的恶斗,以色列人奇迹般地大败阿拉伯联军,将自己的领土扩充了三分一。
1967年的六天战争,以色列同样以弱胜强。战争之初,以色列总兵力为25万人,阿拉伯联军为32?8万。以色列拥有飞机286架,坦克和装甲车2500辆,火炮750门,导弹50枚。而阿拉伯联军的数量分别是576架、4183辆、3246门、160枚。可以说,以色列仍然处于绝对劣势。然而以色列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方针,经过六天作战,以色列夺取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加沙地带,还有耶路撒冷。把国土面积扩大了4倍。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即使是阿拉伯人打得最成功的,被认为使阿拉伯人〃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民族自尊和自信的〃1973年的十月战争,也只不过是双方伤亡比例缩小了一些而已。为收复在六天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埃及、叙利亚于1973年10月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8446人,被击毁坦克2554余辆,损失飞机约392架。以色列军队死亡2838多人,损失坦克840辆、飞机103架。阿拉伯国家并没有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
通过这几次战争,以色列确立了对阿拉伯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保住了国家的未来。
几次中东战争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以色列的团结和阿拉伯国家的不团结。
按理说,新生的以色列很容易陷入分裂。以色列文化是典型的多元文化。以色列国内,有着从伊拉克、也门回来的东方犹太人,也有从西欧回来的阿什肯纳兹人,还有从非洲回归的黑皮肤犹太人。分离了上千年的各个族群,相互之间的陌生感不亚于不同的国家。据统计,从世界各国流回以色列的犹太人,至少讲着八十二种语言。以色列虽小,国内族群间的血缘差异,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经历差异,却复杂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阿什肯纳兹人和东方犹太人成为以色列的两大构成部分,他们从外表到内心都存在巨大差异,有人称之为〃两个以色列〃。来自欧洲的犹太人相当一部分体征上表现出中北欧人特征,比如淡黄色的头发,白色的皮肤和蓝色的眼睛,操意第绪语。而东方犹太人则是深肤色、黑头发、褐色眼睛,操阿拉伯语。西方犹太人多是复国主义者,他们的教育程度一般比较高,为人处世更倾向遵循西方规则。而东方犹太人绝大多数都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而是迫于形势而逃到以色列来的难民,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建国以后,各个族群间的冲突和矛盾持续存在,东方犹太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经常进行街头抗议。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在以色列的全部人口中,还有五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左右,是阿拉伯人。从这个意义上,小小的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难团结的国家。
第49节: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7)
然而事实上,以色列人在建国后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却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以色列建国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首先都要归功于它的民主政体。在欧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