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大经典传奇-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李来说,钱赚得越来越容易,他的毒瘾也越来越大。他逐渐丧失了警惕,变得越来越大意了。有一次去墨西哥城送情报,李没能进入苏联大使馆。他在使馆门口外徘徊了一会儿,不料毒瘾又犯了。他痛苦地抓着大门的栏杆拼命晃动,又佝偻着身子来来回回地徘徊,可就是不见有人出来。李迫不及待地要去满足毒瘾,就率性地把胶卷扔了进去。小小的胶卷从门的上方飞过,落在了大使馆内的草地上。    
      非常偶然,两名墨西哥城警察正好在使馆外巡逻,他们发现了徘徊在使馆门口的李,又看到他往大门内扔了什么东西,认为他的形迹十分可疑,于是将其逮捕。可以想见,吸毒成瘾的李被捕后会是个什么样子。李被捕的连锁反应,就是让官方注意到并逮捕了博斯。严厉的审讯和那些无可辩驳的照片,彻底击垮了博斯的心理防线,他对自己和李联手向苏联出卖秘密情报的活动供认不讳。    
      政府震惊了,人民愤怒了,媒体沸腾了:“猎鹰”和“雪人”把中央情报局绝密的卫星计划,泄露给了俄国人!    
      1977年,博斯和李出庭受审,他们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有罪:博斯被判40年徒刑,李则被判终身监禁。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刚刚开始的人生,便几乎只剩下漫无尽头的牢狱生活。    
      1980年,博斯再次错误地运用了他的智慧,选择了越狱并获得成功。但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一年半之后再次被捕入狱。而他的同伴李,则于1990年获得了假释。    
      第8号间谍装备:OSS的钢笔刀    
      一把OSS的钢笔刀,看起来就是一支其貌不扬的自来水笔,其内部却隐藏着一把能致人于死地的利刃。一旦你打开“钢笔”,就可以看到那把泛着寒光的精巧利刃,它比真正的短剑还要可怕。    
    


第五章 十大著名间谍“中情局鼹鼠”

     1945年8月,二战终于结束了。虽然流血的战斗已经结束,但一场情报大战又徐徐拉开了序幕。冷战时期开始了,美国情报机构迫切需要有关苏联的政治动向、军事计划、军事装备和战略部署等方面的情报,这些情报对他们非常重要。为了适应这个特殊的需要,美国在1947年成立了中央情报局(即CIA),战略情报局也并入其中。    
      就在美国积极组建情报网络的同时,冷战的另一位主角也在加紧排演。苏联一面对外从      
    事间谍活动,一面在西方阵营中仔细寻找,以期发现能为自己提供情报的合适人选。就这样,隐藏在中央情报局内部的一只可怕的鼹鼠——奥尔德里奇·艾姆斯,终于爬出了洞口。    
      “鼹鼠”一词是约翰·李卡雷在1974年的小说《铁匠、裁缝、士兵和间谍》中杜撰出来的,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内奸。如果用情报界的行话解释,“鼹鼠”就是渗透进一个组织内部,并把该组织的有关情报透露给另一个组织的人。    
      其实,艾姆斯并非天生就是一只“鼹鼠”。刚刚进入中央情报局的时候,艾姆斯在一个敏感部门工作,堪称CIA最忠诚的官员。就如《一个间谍的自白》的作者彼特·鄂雷回忆的那样,艾姆斯在苏联地区的CIA组织工作过,所以,他不但熟悉该地区所有的情报人员,也了解帮助过他们或为中央情报局提供情报的人。正是这些工作经历,成了他沦为“鼹鼠”的导火索,也成了他满足私欲的特殊资本。    
      1981年,艾姆斯被派驻到墨西哥城。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个让他着迷的女人——罗萨里奥,并深陷爱河不能自拔,正是这个女人改写了他的人生。罗萨里奥贪欲无穷,从服装到首饰,从汽车到别墅,她总有各种各样的虚荣要求。艾姆斯知道,惟一能拥有她的方法就是钱,并且是足够多的钱,所以他必须绞尽脑汁不惜一切去弄钱。    
      艾姆斯已经找到了一条赚钱的捷径,胸有成竹地把罗萨里奥带回美国,并和她举行了婚礼。情感和金钱的诱惑,把他变成了CIA历史上最危险的间谍。艾姆斯彻底地投进了俄国人的怀抱,找机会把CIA最有价值的秘密情报卖给了俄国——他交出了美国驻苏联间谍的名单。    
      得到克格勃付给他们的大笔酬金后,艾姆斯和罗萨里奥立即买了一幢新房子和一辆高级轿车。但是,那些被他们出卖的美国间谍就没那么幸运了。艾姆斯对俄国人说出了20笔“资产”的名字,而且据中央情报局所知,其中已经有10个人被克格勃秘密处决了。    
      更为严重的是,艾姆斯不仅破坏了中央情报局的许多“资产”,而且因为他的泄密行为,中央情报局采用的许多情报技术也被迫放弃了。所谓“资产”,特指那些为情报机构收集情报的人。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产”接连受损,而中央情报局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莫斯科的谍报机构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鼹鼠”的贪欲无止境地膨胀,他也在背叛国家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艾姆斯很机灵,他一直用软盘向俄国人传递情报。他先把软盘藏在郊外树林中的一个地方,然后若无其事地走上华盛顿市郊的街头。当路过一个绿色的垃圾箱时,他神不知鬼不觉地用粉笔在垃圾箱上画上一道印迹。这一道看起来很随意的白色,就是艾姆斯通知对方去取情报的标记。    
      为CIA工作期间,艾姆斯每隔几个月就要和俄国人会面,领取他出卖国家机密的高额酬金。十余年间,他总共向俄国人索取了两百多万美金的报酬。他们像普通公众那样坐在街边的遮阳伞下,从桌子一端推向另一端的,却是装着钞票的信封。一般在接头的当天或第二天,艾姆斯就把克格勃给他的钱存起来。最后,艾姆斯的粗心让他露出了马脚,他在存钱的过程中暴露了自己。    
      1994年2月21日,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艾姆斯,并很快对他进行了审判。艾姆斯被叛有罪并处以终身监禁。从此,他那曾经机灵的身影,只能套着囚衣出现在监狱的高墙内了。    
      第7号间谍装备:CIA的撬锁刀    
      CIA的撬锁刀能帮助一名间谍获得成功。因为作为一名间谍,成功获取情报的关键就是设法接近它,而这把小工具能在几秒钟内就把锁打开。    
    


第五章 十大著名间谍天才“克格勃”

    当奥尔德里奇·艾姆斯在狱中服刑的时候,另一名间谍却在他的整个间谍生涯中成功地欺骗了西方情报机构,他就是金·菲尔比。他是惟一一名在战后因工作出色而获得奖励的间谍,堪称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天才的一名间谍。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菲尔比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剑桥大学读书的。在那里,一名高级学者受俄国人的委托,为他们招募有前途的年轻人,他选中了菲      
    尔比。就这样,作为一位英国老兵的儿子和英国上流社会的一员,菲尔比背弃了他的右翼政治立场,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成了一名为俄国人效力的间谍。    
      二战爆发后,菲尔比父亲的一位朋友帮他在军情六处,也就是英国对外情报局找到了工作。年轻的菲尔比装作是高傲自大的右翼英国贵族,表面上绝对是一位典型的绅士。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在军情六处,这个年轻人隐藏着自己的理想,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智慧和才干很快得到了认可。如果能继续隐瞒身份的话,他将无可争议地成为军情六处的领导人。    
      二战结束后,菲尔比被军情六处派往华盛顿,担任英美两国情报机构的联络人。华盛顿作为美国的首都,无疑是一个苏联间谍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不管是看到的每张纸,听见的每段谈话,还是参加的每次会议,只要菲尔比认为对当时的苏联有用,他就立即想办法告诉他们。    
      斯坦尼斯拉夫·鲁聂夫曾经是苏联的一位情报员,撰写了《敌人的眼中钉》一书。他回忆说:“金·菲尔比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他提供了北约和西方国家针对苏联的一些重要情报。”    
      菲尔比传送的大量情报,自然令俄国人受益匪浅。但更为引人侧目的是,这些重要情报是菲尔比无偿向俄国人提供的。他这样做的动力并不是金钱,而是其早已抱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1951年,菲尔比的两个剑桥时代的同事身份暴露后叛逃到苏联,这让英国人有了一种很不祥的预感。他们认为菲尔比与此事一定难逃干系,于是立即审查了菲尔比:“你是第三个准备叛逃的人吧?”菲尔比冷静而沉着,从神情到语气都依然充满绅士风度:“不,我不是。”虽然有证据表明他和叛逃一事有关,但军情六处还是让他留了下来。    
      10年后的1962年,一个苏联的叛逃者来到英国,他带来的照片最终揭穿了菲尔比的间谍身份。但在英国人对菲尔比采取行动前,克格勃设法把他偷偷送上了一艘驶往俄罗斯的货船。第二年,苏联政府为表彰他的事迹,授予他“红旗勋章”的最高荣誉。菲尔比在苏联一直生活到去世,也就是1988年。那时的苏联还没有解体,菲尔比怀揣共产主义信仰,带着一丝满足,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后来,菲尔比和他的同事们被称为“剑桥间谍网”。    
      第6号间谍装备:手提窃听包    
      手提窃听包里有一套完整的照相和录像设备。今天,间谍行动已经渗透到了商界,如果带着它参加商业会议,你得到的信息无疑要比会议记录完整得多。    
    


第五章 十大著名间谍出色棒球手,极品好间谍

     1942年6月13日,为了搜集其他国家的情报,美国成立了战略情报局,即OSS。在二战期间,共有约2。5万人为该局工作过,其中多数来自美国陆军,四分之一是普通百姓。威尔德·比尔·多纳温负责领导该机构,他是一位经历了战火洗礼的一战老兵。他创建了美国第一家情报机构,随时准备吸收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多才多艺的摩·博格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他会讲12种语言,每天看10份报纸,还是一      
    位棒球高手,技术非常出色。大学毕业后,博格从常春藤盟校来到棒球联合会,成了布鲁克林躲闪者队的游击手,并在不经意间做了间谍。    
      博格的第一次间谍行动可以说是无意的,发生在1934年。当时,他和一些队友在赛季结束后访问了日本。谁也不会想到,棒球界组织的这次友好访问,竟然在二战中对日本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在那次访问之余,博格爬上一家医院的屋顶,把东京的工业区和港口都拍了下来,并把这些胶片带回了美国。随着美日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和战争日益临近,有关日本的资料开始升值。于是,博格和美国情报界取得了联系,并让他们看了他拍的片子。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了珍珠港,美国人视这一天为“国耻日”。4个月后,也许是博格的胶片帮了忙,美国人以牙还牙,对东京发动了猛烈的空袭。与此同时,博格和情报界的来往也密切起来,并很快加入了OSS。他的间谍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博格一生中最重要也是仅有的一次危险任务,恰恰也是他需要完成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德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进展情况。为此,他必须深入纳粹战争机器的心脏。博格的目标是韦尔纳·海森伯格,这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被认为是希特勒原子弹研究计划的负责人。博格装扮成一个原子专家,暗中寻找接近海森伯格的机会。    
      这次任务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苏黎世的一次讲座上。当时,海森伯格正在给许多物理学家讲课,而博格已经得到了上级的授权:如果他认为海森伯格确实在制造原子弹,就可以当场杀死他。但博格发现德国人根本就没有原子弹,这次讲座让海森伯格幸免于难。    
      这条德国没有原子弹的情报,帮助盟军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博格的最大作用,就是让华盛顿那些认为希特勒正在制造原子弹而异常恐惧的人,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    
      博格带着微笑回到了美国,二战也以同盟国的胜利宣告了结束。以博格为原型,尼古拉斯·戴维道夫撰写了《棒球手是个间谍》一书。博格的确是一名出色的棒球手,也是一位优秀的情报人员,在棒球场上或敌人的后方,他表现得灵活自如,因为这些工作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战争结束后,博格失去了这份充满神秘和惊险的工作,和平的环境反而让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1972年,博格在新泽西去世。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德国人现在怎么样了?”    
      第5号间谍装备: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单发手枪    
      这种二战时的手枪和圆珠笔差不多,但它只有一发子弹,所以很容易隐藏。但也因为只有一发子弹,使用者必须精确地瞄准目标。    
    


第五章 十大著名间谍“007” 之 家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美国为研制尖端的海军武器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而苏联只用了很小的代价就得到了这些技术。    
      到20世纪60年代末,约翰·沃克已经在军中服役了近10年,他突然发现自己身处海军的要害部门,于是萌生了为俄国人当间谍的念头。沃克在诺福克的大西洋司令部工作,负责处理信息,向所有船只发布交通信息。他是第一个进入苏联大使馆的间谍,他要求俄国人给他      
    发薪水,对方满足了他的要求。    
      作为第一笔薪水的交换,俄国人得到了一台解码机,这台机器能破译美国最机密的军事情报,因为美国的海军、陆军、空军以及CIA,都使用这种KW7型解码机。所以,他送给俄国人的机器不仅海军在用,而且几乎整个军界都在用。    
      此后的18年里,沃克的间谍行为愈演愈烈,用密码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