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相与帝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炊员浞ǎ运沽碧螅⒓粗匦缕粲檬鼐膳纱蟪迹蚊膳闪煨渌韭砉馕紫啵焉褡谑逼诘谋浞ㄅ煞追字鸪龀ⅰ1浞ㄅ傻氖疲共叹┎幻饩牌鹄矗ǹ肿约悍丫⌒幕美吹母吖俸衤换谟校谑遣皇被匾∩硪槐洌殖闪耸鼐膳伞!   
    司马光上台之后,要求在五天之内废除募役法,重新实行原来的差役法。当时,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都认为不可能实现。但蔡京认为这是他讨守旧派欢心的一次好机会,岂能放过?于是蔡京不遗余力地在开封府境内推行差役法,将新法中的募役法全部废除,并亲自到政事堂对司马光说:“在下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全部实行差役法。”    
    司马光听后,非常高兴地称赞蔡京说:“如果人人都像你那样奉法而行,那天下的事情有什么办不成的呢?”司马光的夸奖使蔡京受宠若惊,心中满以为这下可以保住自己从变法派那里得到的高官厚禄了。但好景不长,台院,谏院便弹劾蔡京说:“蔡京心术不端,想破坏差役法,应当罢黜。”就这样,蔡京被排斥出中央政府,出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这是蔡京入仕以来,第一次尝到贬官的苦涩滋味,心中怏怏不乐。到成德军不久,又接到朝廷改派他为瀛州(今河北河间)知州的命令。不得已,蔡京又出发赴瀛州赴任。    
    蔡京自从任瀛州知州以后,日子有了转机。闲暇之时,蔡京一边写字作画,一边琢磨进身的机会。在瀛州,蔡京只字不提变法之事,别人如果敢谈起“变法”二字,他便大加斥责,甚至于陷害。时间一长,守旧派中的一些大臣认为蔡京可以任用,将他升迁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知府。但对于蔡京是否可用,守旧派内部意见不一。在范祖禹的竭力反对下,蔡京的成都知府一职随即被免去,改任江淮荆浙发运使。蔡京听说是范祖禹坏了他的好事,心中十分怨恨。此后,蔡京一直在地方上做官,始终受守旧派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宋哲宗即位后8年,太皇太后高氏死去,哲宗亲政。由于哲宗年幼即位,守旧派都看高氏的脸色行事,把小皇帝哲宗根本不放在眼里。有时甚至连宋哲宗说话,守旧派大臣也置之不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哲宗越来越不满守旧派大臣目中无君的傲慢态度。高氏一死,守旧派失去了靠山。宋哲宗便把那些对自己不恭敬顺从的守旧派大臣一一逐出朝廷,把原来遭受排挤的变法派召回朝廷,并表示要“绍述先圣(即宋神宗)”,恢复变法,因而改元“绍圣”。蔡京由于在熙宁变法时投靠变法派,后来又屡受守旧派的排斥,自然也在被召之列,回朝后位列翰林学士之列。    
    蔡京自从初任县尉以来,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投机钻营,练就了一套欺下媚上的本领,成了一个混迹官场的钻营老手。虽然蔡京已身居翰林学士,但他仍不满足,又想捞个副宰相当当。知枢密院事曾布对蔡京嫉妒不已,非常害怕他官居自己之上,便乘机上奏哲宗说:“蔡卞已经是副宰相了,兄弟不可以同升。”于是,宋哲宗便拜蔡京为北门承旨,仍兼任翰林学士等职。    
    蔡京对曾布的做法非常憎恨,但他并不放弃要做副相的野心,乘机发挥自己能写善画的特长,将其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按宋朝惯例,翰林学士要给皇帝、皇后等人献词,蔡京为了献媚于哲宗与皇后,特意撰写了四首,其中一句深得哲宗欣赏,那就是:“三十六宫人第一,玉楼深处梦熊罴。”蔡京知道后非常高兴,又画了两个扇面,作为凉扇进献给哲宗和皇后。宋哲宗夸奖蔡京说:“蔡爱卿书法,天下第一。”这句话,使蔡京兴奋得彻夜不眠,以为自己升官的机会又要到了。    
    但是,蔡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弄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台、谏两院大臣便借此弹劾蔡京,吓得蔡京提心吊胆。由于蔡京曾对后宫给过好处,这时,遇有危难,后宫自然不能不理,在皇帝面前,对蔡京多有美誉,因此宋哲宗并没有罢黜蔡京,使这位钻营老手又侥幸成了漏网之鱼。从此,蔡京在朝廷之中地位日益巩固,他对权力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其奸诈狡猾的本性也逐渐原形毕露。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蔡京与宋徽宗:命运的稻草捏在自己手中(2)

    哲宗亲政刚刚6年就病死。由于哲宗无子,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又出现了分歧,经过一番强烈的争吵后,以皇太后向氏为首的守旧派占了上风,拥立端王为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宋徽宗。    
    皇太后向氏是个守旧派,政治野心很大。宋徽宗即位之后,向氏模仿太皇太后高氏的做法,和宋徽宗一起处理朝中政事。在向氏的要求之下,宋徽宗召回了一批被贬官的守旧派大臣,让他们担任要职,并任命守派大臣韩琦之子韩忠彦为门下侍郎,不久把他升为右相。在韩忠彦的活动之下,司马光、刘挚等人都恢复了官爵,守旧派势力又开始得势。    
    守旧派的再次抬头,对于蔡京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由于他曾依附变法派,徽宗即位不久,就把他从翰林学士降为端明殿学士和龙图阁学士,这仅是两个虚衔,一点实权也没有。不久,宋徽宗又下诏,让蔡京以端明殿学士身份,出任太原(今山西太原)知府。这时,皇太后向氏发下话来,说:“让蔡京修完国史,再行赴任。”蔡京虽然暂时留在了京城,但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尽。谏官陈瓘乘机弹劾蔡京,说他与内侍太监来往密切,徽宗大怒,贬蔡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    
    蔡京被逐出京城不久,朝中形势发生了变化,皇太后向氏归政,宋徽宗全面亲政。宋徽宗为了调和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的矛盾,便任命韩忠彦为左相,并将拥戴自己即位的曾布拜为右相,两派并用,并且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表示要大正至公,消除朋党之争,平息两派之间的互相打击报复。实际上,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积怨已深,根本不可能调和。就在曾布任右相不久,便和韩忠彦产生了权力之争。曾布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便又向宋徽宗建议“绍述先圣”,鼓动宋徽宗排斥守旧派。蔡京闻知朝中形势的变化,心中窃喜,觉得自己回朝有望了。    
    蔡京为了能够重返朝廷,竭力讨好奉玄宗之命来江南搜集民间书画和奇巧之物的宦官童贯,每当童贯来到杭州,便陪他日夜玩乐,并将自己画的屏风、扇面和写的条幅奉送给童贯,让他献给徽宗。童贯对蔡京的字画非常欣赏,便每天派使者送一幅到京城,并附上一些吹捧之词,使得宋徽宗龙颜大悦,对蔡京赞赏不已。蔡京为了进一步取得宋徽宗的欢心,便投其所好日夜不停地书写、作画,真可谓用心良苦。    
    就在蔡京巴结童贯,以字画讨取宋徽宗欢心的时候,朝廷中的权力之争日益激烈。曾布为了打击韩忠彦,想让蔡京入朝,以助自己一臂之力。当时恰逢宋哲宗的皇后为了排遣空虚寂寞,一时竟迷恋上道士作法。于是,太常博士范致虚把自己的至交、道士徐神翁推荐给哲宗的皇后,这样一来,徐神翁便可以经常出入后宫。    
    范致虚又按照曾布的意思,让徐神翁借作法之机,在后宫为蔡京多说好话,并散布非蔡京为相不足以有所作为的言论,徐神翁全部照办。过了不久,后宫嫔妃乃至于宫女,都在宋徽宗面前夸赞蔡京。宫中宦官则在童贯的影响下,也纷纷说蔡京的好话。宋徽宗在嫔妃、宦官的言语蛊惑下,再加上他又非常赏识蔡京的字画,于是,决定重新起用蔡京,让蔡京任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    
    没过多久又改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知府。这时,曾布与韩忠彦的权力之争正闹得不可开交。宋徽宗则在曾布“绍述先圣”的鼓动之下,开始考虑重新实行熙宁政事。    
    起居舍人邓洵武是曾布一派的,极力劝说徽宗“绍述先圣”,他煽动说:“陛下乃神宗之子,现任左相韩忠彦乃韩琦之子,神宗实行熙宁新法,韩琦表示反对。今韩忠彦变更神宗之法,是忠彦为人臣尚能绍述其父乏志,陛下为天子反不能绍述先圣吗?要想继承先圣遗志行事,没有蔡京万万不行。”他还画了一幅《爱莫能助之画》呈给徽宗,一再表示满朝文武大臣均欲祸乱朝政而不欲绍述先圣,非以蔡京为相不可。    
    在曾布和邓洵武等人的煽动下,宋徽宗也改变以调和变法派和守旧派的做法,把年号改为“崇宁”(表示要追崇熙宁新法),并罢免了韩忠彦左相一职。曾布将韩忠彦排斥出朝廷,目的在于独揽朝政,不料,宋徽宗也把蔡京召回,并拜为尚书左丞。蔡京在曾布的眼里,不过是驱逐韩忠彦的一个棋子,达到目的后就没了利用价值,却料不到弄假成真,反而引狼入室。曾布与蔡京实质上只是暂时的盟友,他们一旦失去共同的敌人,争权夺利在所难免。    
    蔡京几经起落,又比曾布狡猾无耻,所以他一到朝廷,就投徽宗所好,经常进奉自己的字画博取徽宗喜欢。蔡京绝不满足于尚书左丞,他有更大的野心,眼睛早就盯住了宰相的宝座上。    
    经过蔡京不断的献媚和取悦,宋徽宗最终决定拜蔡京为右相。下诏之日,宋徽宗在延和殿宴请蔡京,并亲切地说:“自先圣神宗创法立制以来,先帝哲宗继承先圣新法,中间发生了两次变更,国事至今未定。朕欲绍述父兄之志,扬我大宋国威,蔡爱卿有何良策?”    
    蔡京见宋徽宗如此看重自己,受宠若惊。听见徽宗问自己,便赶忙起身离席,跪在一旁,磕起头来,口中说道:“谢陛下知遇之恩,臣愿尽死效力。”宋徽宗听他说得诚恳,心中欢喜,更加看重蔡京。    
    一年后,蔡京又被宋徽宗拜为左相,成为真正的位极人臣的显赫人物。但是,对于北宋王朝来说,却进入到历史上最为黑暗腐朽的时期,亡国的阴影正在来临。


第一部分:悲剧一直在重复严嵩与明世宗:千穿万穿,马屁不穿(1)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细细想来,实在很有道理,只要行之有效,这个法宝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显出神奇的效力。现代人为了升迁,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抱负,为了生命能量充分释放,为了更幸福的生活,也都求助于它……    
    了解封建官场历史的人都知道,拍马屁必须无耻,否则拍不起来,便是拍起来也是硬邦邦的,被拍之人也不受用。过去有小吏与长官在一起,长官忽然放了一个响屁,小吏心道:“大人此屁味如兰桂,声如丝竹,两山走气惠泽一方百姓。”长官大喜,赏银10两。这虽说有些儿夸张,但是却也说出拍马屁的人嘴脸来,好不让人恶心。可是,恶心却让人收到实惠,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马屁繁衍不衰的真正原因吧!    
    明代宰相严嵩无疑是拍马屁的高手,他的马屁之道除了具有前人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根据明世宗的性格,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摸索出适合于世宗的一大奉迎方法,使得他入阁20年,擅权20载,直到87岁高龄才因病死去,虽不能说寿终正寝,好歹也没身首异处,他最后虽遭罢官,但总体上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官场经营者。    
    严嵩生于1480年,25岁时考中进士,先是以庶吉士的资格授为翰林院编修,后又为南京翰林院国子监祭酒。但直到六十多岁,碰上了世宗即位这一机遇,他才倍受宠幸,飞黄腾达。    
    世宗是继承了他的堂哥武宗的皇位。因武宗荒淫嬉戏,中年身亡,没有子嗣,也无其他的兄弟,所以皇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之后就迎立了世宗。    
    世宗即位之初,还是一不谙世事的少年,朝政委于一些较为正直的大臣,尚无大过,在年龄渐长之后,渐渐露出了他昏聩的本色。因为世宗是继承了堂哥武宗的皇位,因此,武宗之父孝宗就不是世宗的皇考(皇父),按照封建正统观念,皇考是不能变的,世宗只能以孝宗过继子的面目出现,继承皇位后当然要尊孝宗为皇考。但因世宗在即位前并未行过继礼,所以他不愿承认孝宗为自己的皇考,而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谥为兴献帝。这引起了一班正统大臣的恐慌,他们争相劝谏,阻止世宗。    
    这时的严嵩也站在反对世宗的行列里,因反对者势力强大,世宗未能成功。一年之后,世宗脚跟已经站稳,一些善于揣摸世宗心意的大臣又复提此议,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明堂或问》给众臣看,并把极力阻止他改尊皇考的吏部侍郎唐胄逮捕下狱。严嵩一见风向不对,便立即转向,变为坚决支持世宗改尊皇考,并寻出根据,引经据典,极力证明世宗改尊皇考的正确性。如果仅是这样,并不能引起世宗的特殊好感,他还积极主持策划制订了迎接世宗的亲生父亲兴献王的神主入太庙的仪式,兴献王神主入太庙后,被谥为睿宗。此后,世宗对严嵩青睐有加,不仅赏赐了他许多钱帛,更重要的是世宗从此看中了他。    
    严嵩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崭露头角,但他知道,要想飞黄腾达,仅此一次献媚还不够,更当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小心谨慎地努力,做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这时的严嵩已当上了礼部尚书,他在神主入庙仪式结束后还特意写了《庆云赋》、《大礼告成颂》,这两篇文章的确写得富丽堂皇,再加上严嵩奏请世宗接受群臣拜贺,世宗口里读着严嵩的屁颂文章,耳里听着严嵩的媚辞,自然是通体舒泰。第二年,严嵩便升任为太子太保,赏赐也与辅臣(即内阁大臣)。    
    真正取得世宗的信任和好感,还是从趋奉世宗信仰道教开始。世宗崇信道教,其迷恋与狂热,在中国封建皇帝之中,是极其少见的。他设醮坛,信方士,服丹药,中年以后,竟至不问朝政,专事玄修。廷臣为了博得皇上的恩宠,在战争过后,竟不去慰劳守边的有功将士,反而说是鬼神保佑,是道士的祷告之功,给持祭道士加官晋爵。翰林院的文官们也不去读圣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