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作者:孙立群-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可能还有对秦持不同政见者。方士惹祸,儒生倒霉。在被抓被杀的人当中有方士,但是也有儒生,儒生不信鬼神,也被凑数抓起来了,实在冤枉。
  卢生等跑了,其他方士估计要坏事,也作鸟兽散,只有儒生,自我感觉良好,不跑,结果被抓,被杀。
  据记载,坑儒还有一次,秦始皇让“诸生贤儒”去骊山山谷看种的瓜,去了700多人,到后,山上突然滚下石头、土,把他们全部压死,一声都没吭。这样一算,儒生被杀1100多人。实在可悲
  秦始皇后期,方士几乎支配了秦始皇的行动。如花费巨金求仙采药,深居简出,不与外人相见,陷入更加孤立、闭塞的境地。以致他在沙丘病死,赵高政变,大臣都不知道。
  从这一事件前后的过程看,从头到尾见不到李斯,他上哪儿去了?丞相的职责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应该辅弼皇帝,参议军国大政。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作为皇帝身边的“总参谋长”李斯怎么一声不吭呢?只有一种可能,他支持了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正与他的法家治国思想相符。法家不信鬼神,李斯对秦始皇信神信鬼的愚昧举动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则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在李斯看来,只要保住职位,别的都是次要的。
  四
  书烧了,方士、儒生坑了,秦始皇的气出了,是不是就该专心治国了?不是,在秦始皇脑子里,还惦记着徐福,虽然他也骂了徐福,说:“我给了他数以万计的金钱,可他到现在他也没给我找到仙药,他们是非法牟利。”但秦始皇还总觉得,他们万一要是给我找到仙药该多好呀,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下降,这种求长生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决定,再次东巡。这次他带的人不多,丞相李斯当然要随从,小儿子胡亥也想去,于是也带着他。还有一个人就是中车府令赵高。这次秦始皇绕了一个大圈子,先到湖北云梦,又到湖南九嶷山,祭拜虞舜,然后沿长江而下过丹阳到达浙江钱塘江,又上会稽山,祭拜大禹,并命李斯在此刻石,李斯仍然用美好的词句歌颂秦始皇的功绩,并重申各种法纪规范,要求人们遵守。这是李斯为秦始皇写的最后一篇刻石。(图片:会稽山)
  离开浙江后,浩浩荡荡的秦始皇车队就直奔琅琊,他来这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看徐福究竟给他找到仙药没有。徐福果然在琅琊,秦始皇派人把他找来,要和他谈谈。
  这位徐福真是艺高人胆大,不像卢生、侯生拿了钱,骂着秦始皇就跑了,他很坦然地拜见了秦始皇。徐福欺骗秦始皇而且还挨了骂,他怎么又从容不迫见秦始皇呢?这基于他对秦始皇性格和心态的准确分析,如果秦始皇真要杀徐福,肯定不可会见他,早就下命令通缉他,抓他了。徐福心里有数,秦始皇能见他说明他还是要得到仙药,他决定,继续使用惯用的伎俩:骗。
  于是他对秦始皇说:“在海外的三座仙山中,蓬莱岛上的仙药可以得到。但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遇到大鲨鱼就用装有机关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射它。”始皇作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好象人。请占梦的博士给圆梦,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
  本来,坑杀方士事件以后,秦始皇就对徐福产生了怀疑,但徐福紧紧抓住了秦始皇企图长生不老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反而又一次主动求见秦始皇,并且说了一个寻长生不老药为大鲛鱼所阻的谎言,恰恰秦始皇当时的一个梦正与徐福所言吻合,于是秦始皇就又一次相信了徐福。当徐福以大鲛鱼的理由提出出海船只需要装备武装力量的要求时,秦始皇又一次满足了徐福的要求,不仅为徐福的船队配备了连弩和弓箭手,而且还亲自随船巡视,寻找所谓的大鲛鱼,从琅邪向北直到荣成山,都不曾遇见。到达之罘的时候,果然遇见了大鱼,射死了一条。接着又沿海向西进发。直到射杀一条后才作罢。通过这一次,徐福船队的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徐福心里非常明白,欲逃脱秦始皇的惩罚,必须出海避难,出海生活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是能够在海外立脚的基本条件,于是徐福又向秦始皇要了三千童男童女。为了避免秦始皇的怀疑,徐福就以海神提出的要求为借口,向秦始皇要了“五谷”、“百工”,这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必备条件。在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徐福也是很好地把握了秦始皇的心理和性格,不但掩盖了自己的目的,而且还使秦始皇非常高兴,非常干脆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徐福的故事说明,有时行骗,胆子越大,口气越大,越能成功,前题是你必须抓住被骗者的心理。徐福就紧紧抓住了秦始皇怕死想长生的心理,说话的口气越大,秦始皇越相信,
  徐福用秦始皇提供的物资、人员移民海外,究竟到哪里去了?成为至今人们还在寻找的历史之谜。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这一年,已经50岁了,这个年龄并非高龄,身体应该没大问题。可能是旅途过于劳累,也可能饮食出了问题,秦始皇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到达平原津时开始发病。平原津在今山东德州南平原县西。起初病并不重,秦始皇也不在意,当时在秦始皇身边的主要有李斯、胡亥,还有赵高。秦始皇讨厌说“死”这个字,也不怎么吃药,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这时他才意识到,大事不好,能活着回咸阳够呛。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信中说:“你回咸阳办理丧事,我在咸阳安葬。”这封信写好后盖上御印,封好后,就放在中车令赵高那里。
  在徐福蒙骗秦始皇的过程中,李斯依然一句话不说,其实是一种失职的行为。当秦始皇患病以后,对他的考验开始了。

  沙丘政变

  一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时,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突患重病,由于他不愿意听到“死”字,可能御医对他的病就轻描淡写,尽可能不让秦始皇担忧,而忽视了治疗。加之旅途劳顿,于是病情加重。秦始皇并越来越重,他也开始感到大事不好。我想他当时的心情是极其悲哀的。
  首先,为寻仙药,他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几次来到大海岸边,没想到被一个又一个的方士骗子耍弄,损失了大量的资金不说,仙药连个影子都没看见,还挨了一顿臭骂,虽然杀了460多个方士儒生,也难解心头之恨;这次徐福又要了这么多金钱,替他找仙药去了,究竟能不能如愿以偿,还是个未知数。从生理上讲,人到50,身体开始衰弱,就有了死亡的阴影。秦始皇一方面大修陵墓,另一方面又到琅琊寻仙寻采药,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第二,还有一件更让秦始皇牵肠挂肚的事,就是他都病成这样了,太子竟然还没有确立。不立太子或在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历来是王室不安定的最大隐患。是最容易被人钻空子。想当年,吕不韦就是抓住了安国君犹豫不决的空档,耍弄计谋,把异人立为太子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异人立嫡,才使嬴正当秦王、称皇帝成为可能。现在,秦始皇没有明确太子是谁,这可是充满危险的大事!
  正是内心这烦人的种种心事,使得秦始皇寝食不安,病情加剧。
  病危中,秦始皇终于决定立扶苏!他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信中说:“把军队交给蒙恬,你赶回咸阳,办理丧事,我在咸阳安葬。”这封信写好后,盖上御印,封好后,就放在中车令赵高那里。
  扶苏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为什么秦始皇在最后时刻立扶苏为接班人呢?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从王权继位法上看立为太子没有问题。但扶苏的思想主张和秦始皇不太一样,他好儒,他曾拜博士淳于越为师,思想中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他对秦始皇的治国方针有些不同意,“数上书,议时政,”尤其在秦始皇坑儒后,扶苏对秦始皇说:现在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诸生皆诵法孔子”——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秦始皇当时正在气头上,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通过这件事,说明秦始皇并不喜欢扶苏,那么,他为什么又在临终之时给扶苏写信,让他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等于让他即位为秦二世。
  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受宗法继位制度的束缚。扶苏长子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让他接班符合王位世袭制的传统:“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样做没有争议,不会有动乱。而且他对韩非说过的话一定很清楚:“轻其嫡正,庶子称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意思是,一国之君,不重视嫡长子,而把嫡长子与别的儿子同样看待,尊卑不分,太子没有确定下来而国君又去世,那就是亡国的征兆。
  第二,扶苏和蒙恬在北方掌控30万大军,他们的力量足以发动兵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天下大乱。
  基于这两个原因,秦始皇在临终之际终于下决心立扶苏。应该说,秦始皇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设想,扶苏有一定的治国理念,比较体恤民间,又和蒙恬关系不错,掌握军队,他即位后,秦朝的政局应该会稳定的。明代李贽对这一问题也是这样推论的,他在《史纲评要》中说:“使扶苏嗣之,虽四三皇、六五帝,何所不可。”
  可惜,历史和人们的愿望开了一个大玩笑。秦始皇当皇帝后,在朝廷上说一不二,无人抗拒,没想到他的最后一个愿望却落空了。
  他将这封信封好后,交给中车府令赵高手里,由他派人送给扶苏,但是,信还没送走,秦始皇实在扛不住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北)病故!
  秦始皇去世时年仅50岁。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儿时颠沛流离,跟着母亲东躲西藏,回到咸阳即王位后又被吕不韦掌控近10年,22岁亲政后,在李斯的帮助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成为千古一帝。但是,秦始皇晚年,笃信神仙,渴望长生,想吃仙药,结果被方士骗得一塌糊涂,他气急败坏,心理变态,甚至连人都不见了,成了自我封闭的孤家寡人,一代英雄、明主,变得孤僻、专横,成为暴君,实在令人惋惜。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只有丞相李斯、赵高、小儿子胡亥和五六个受宠的宦官知道,“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去世,太子又没有正式确立,担心贸然宣布会引起皇子的动乱,于是决定“秘之不发丧”。一切事情还按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办。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一辆辒辌车中,让亲近的宦官继续陪乘,路上继续向秦始皇的车上送各种吃的东西,宛如没死一样。
  辒辌车也叫温车,车身宽大豪华,可坐可卧,车上有帷幔,有窗子,可以根据气温开闭调节车内气温。《史记·齐世家》:“桓公之中钩(被管仲射带钩),佯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由于秦始皇死在途中,载尸而归,后来辒辌车被用作丧车。《汉书·霍光传》:“载光尸柩以韫琼车。”上世纪80年代在陕西秦陵附近出土了完整的铜车马,其中二号铜车有帷,有顶,顶微呈脊形,后有门,前边及左右有窗,考古工作者认为是辒辌车。(图片,秦铜车马)
  虽然辒辌车既能保温又能通风,但当时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几天后也开始腐烂,臭不可闻。怎么办?李斯等人想了一个办法,立即派人到市场买了一石鲍鱼,放在秦始皇的车后面。鲍鱼味道鲜美,但未做成以前气味难闻,他们用鲍鱼遮掩秦始皇尸体的臭味,这叫做“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现在看,李斯以鲍鱼掩臭,作法实在拙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秦始皇出了问题但随行的官员竟然毫无察觉,每天“奏事如故”。这是怎么回事?
  一是秦始皇出行保密措施严密,无关人员不得靠近;
  二是自从卢生告诉秦始皇要见真人,得仙药,必须僻恶鬼,“恶鬼避,真人至。”秦始皇听信了这一套慌话,出入独来独往,甚至将通往咸阳周围270多座离宫全部用围墙和甬道封闭,只有他的车在里面行驶,少数几个亲信知道他的行踪,大臣根本见不到他,致使他已病故,人们仍蒙在鼓里,以为他每天还批阅奏章呢。
  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是朝政最主要的掌门人,他焦急地盼望赶快回到咸阳,扶苏也赶回咸阳,他们一起料理秦始皇的后事,然后帮助扶苏即位。
  二
  李斯决定“秘不发丧”,不让人知道秦始皇已死,本意是怕出现政局动荡,出发点是不错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问题,但却在客观上造成了时间差,出现了政治上的真空,使赵高有机可乘。
  赵高何许人也?
  他本是赵国贵族的远亲,后来到秦国,其父因犯罪被判刑,。赵高兄弟几人,都被阉割而成为宦者,他的母亲也因犯法而被处以刑罚。
  不过,赵高精通刑狱法令,而且办事能力很强,秦王听说后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这是接近皇帝的官,负责王室的车马政令并保管皇帝的兵符、印玺。由于他精通律令,秦始皇让他担任小儿子胡亥的老师,教导胡亥决断各种狱讼案件。有一次,赵高犯法,秦始皇把他交给蒙毅处理,蒙毅是戍边大将蒙恬的弟弟,在朝廷执法,刚正不阿,他按照法律,处以赵高死刑。不知什么原因,秦始皇又改变了主意,说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这件事的细节不得而知,估计赵高耍弄手腕,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通过这件事也使赵高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