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爱的哲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双方关系的有生命力的火焰已经趋于熄灭。
因而,男女双方经常的相互观察是滋补爱情的营养。
纯洁的沉思
爱情中的唧唧我我赋予人的精神以兴奋,加强意识的更新过程。这主要是由于种种感受在情绪上达到了白热化,情感达到了炽烈化。在半是现实、半是幻想的令人陶醉的爱情世界中,极其温柔的、体贴的气氛,适度的激情,创造了适于情侣交往的气候。
人的情绪是他对周围的现实和对自己本身的感受。情绪创造人的对立(两极)体验:快——不快,欢乐——痛苦,赞赏——反感,恐惧——信心,等等。情绪同本能的实现,同机体的机能,同感觉有密切的关系。既可以是低级的,也可以是高级的。这同意识在特定情境中的智力活动、审美能力以及道德判断有关。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受的复杂的集合就可以说是情绪。根据心理感受对人心灵和情感的影响,例如,强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特定性,情绪可分为:心境——持续时间较长,能给意识涂上色彩的,并不太深沉的情绪状态。顾名思义,心情的环境。这种情绪状态使心理生活具有某种气氛;感动——引起人强烈的震动,但时间短暂的情绪;激情一—受意志领域的支配,深刻、有震动感而又稳定的情绪;应激——为了应急而自发产生的超紧张情绪,趋利避害。
许多人把情绪和情感混同起来。这两个概念的科学含义是有区别的。有些心理学家则把情感看成一种特殊门类的情绪,它具有“鲜明的对象性”,并且同关于具体对象或抽象对象的意念或观念有关(抽象对象可以专门指对故乡的依恋,对敌人的仇恨,但都不是具体的)。
为什么情绪生活建立在相互关联的相似而又相反的体验上呢?为什么满足和不满足,快感和非快感、愉快和不愉快构成心理的最深沉的内容呢?为什么一个人在某种生活情境中体验到一种情感(情绪),而另外一个人在相同的情境中却体验到截然相反的情感呢?
文化的发展并不导致情感的减弱、热情的枯竭。科学的日新月异可以带来文化急剧发展。文化的发展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巨大的。文明人在情绪上越来越细腻。
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情绪。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知和了解越是充分,对他的爱也就越深。毫无疑问,神秘性会加强情感。但是,人的情绪是已知信息激发的。从被认识的形象的特征中找到的关于理想的观念会加强情感。
由于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果而在某一时刻产生的情绪并不会不留痕迹的消失。这种体验犹如财富一样,贮存在记忆中,在类似的情境时,以某种方式再现。因此同一种情绪会因愈久而弥新。
社会生活创造了由最高级的精神状态构成的丰富的文化形态。因而人的欲求就要复杂得多,可塑得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级的、与当时文化水平相适应的个体需要。
非常有趣的是,乌赫托姆斯基据此创立了人的心理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优势中枢的学说。这个学说可以说明知觉主体为什么会把注意力分别集中于现实中各种不同的对象上,或者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乌赫托姆斯基认为,“优势中枢”通过一定的心理情绪为人的意识定出焦点。情绪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反应,它所表现的是人对周围现象和事物给予优先考虑的态度。情绪巩固心理的“优势中枢”,排除或削弱偶然的和派生的影响。例如,由于亲近的人在场产生的喜悦和欣慰感使你只看到他身上那些令人愉快的特征。这种喜悦和欣慰感同时又消除并压抑、忽视那些不快的方面。
情感起着刺激大脑、兴奋神经的作用。因此可以把情感列入人的行为的所谓“动机”。确切地说,如果将思想比作“空中即将化作词汇之雨的云朵”,那么情感就是“吹动这个云朵的风”。
爱的情感就其强度和质的特性而言则因人而异。它们反映出由鲜明的声调和最柔和的声调构成的美丽动听的音阶。在整体的感受中,哪一种情绪占优势,取决于爱情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情境。人的气质和教养也起很大的作用。主体的爱的情感有强烈程度不同和性质不同的许许多多组合。而伴随着欲望的实现而产生的情绪优势在所有场合下都是身心的快乐、享乐感。它具有许许多多的色彩,甚至具有某些变异。
早在古代人们就注意到了情绪优势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伊壁鸠鲁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在伊壁鸠鲁看来,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不该选择品尝珍馐美味和满足肉欲所带给的快乐,也不是抛弃这种快乐,而是要选择节制、适度、审慎的快乐。“如果生活得不合乎理性、不合乎道德、不合乎情理,也就不会生活得愉快……”
柏拉图指出,既有因向生活索取知识而得到的快乐,也有从各种感觉中得到的快乐。前者是高尚的,它产生于智能发展的过程中。第欧根尼·拉尔修指出快乐有四种类型:怡然自得、幸灾乐祸、享乐、行乐。只有怡然自得才能使人高尚。享乐是“不节制的倾向”、放纵的倾向,行乐是“违背德行”的。幸灾乐祸更应受到谴责和惩罚。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把德行同快乐对立起来。认为人的灵魂的恬静的高尚是幸福的源泉,这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塞内加写道,快乐虽然外表很有吸引力,但它是一种“诱惑”。它引诱轻信的意识,点燃情欲的火焰,引发深沉的激情,继而引起冷淡的厌腻。
康德把这种感受划分得更细,他把快乐分为三种:愉快、美、善。第一种和第三种同利害有关。愉快是从各种感觉中,满足本能得到的享乐。善是从个体所珍重的某种事物中得到
的满足。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
在伦理学史和心理学史还有另外一条线索,逐渐揭示出快乐及其正面的、明朗的情绪。
古罗马哲学家和诗人卢克莱修就曾指出,快乐刺激性欲,其中蕴含着富有魔力的生活的甜蜜,促使两性幸福地繁殖种属。
因而,我们说尊重、友谊、好感、赞赏、敬慕、陶醉、眷恋、自我牺牲、纯洁、细腻等情感完全主宰着肉体接近感、皮肤敏感,主宰着本能的在现实中的生理实现。每一种肉体的接触形式都有精神等价物。接触、亲吻、性交并非造成纯粹“低级的”情绪,而是激发那些离开爱情,缺乏本能的激发,就不复存在的优雅的、深刻的感受。情侣总是在敬慕对方的心灵的情况下才去接触其身体,他把性欲本能变成两性亲密交往的最深刻的、纯粹人的审美和道德形式的一次剧烈放射,光芒四溢。随后,情侣的肉体和精神,至少是一方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和快感。有的时候,情侣的不满足和满足,欢乐和痛苦就像情绪优势的两股洪流同时并存。
缪塞的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主人公便体验到这种情绪的分裂。他感到自己对一位他既爱又恨的女人“着了魔”。“我痛下决心永远不再同她见面,可是没过一刻钟的功夫,我又转回来了……我暗暗怀着再一次占有她的欲望……我深深地鄙视她,却又毫无理由地爱慕她;我感到她的爱给我带来毁灭,然而离开这个女人我又无法活下去。”
一个人对特定的对象既爱又恨,这种情绪的分裂证明爱的情感具有综合性,就是它让人难以捉摸。现实的各个方面,爱的对象的各种属性,都是引起这种情绪的根源。一个妇女的外貌有时会给人一种快感,但她的某些行为却使人反感。反之,一位妇女在一定的情境中会敬仰一个男人的某些才能,但又可能对他的怯懦颇为不满。
相同的或性质相近的情绪是相互增进的,而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立的情绪则相互抵销、相互削弱。在后面我们在对象的选择中,就是以这个原理来分析人们对爱人的选择的。为什么能有长久不变的爱产生呢?正负组合,正面的情绪逐渐增长。整合情绪的数量决定感受的丰富程度。
好感和恶感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情绪作用。有些社会学者使用“empathy”(移情作用、同情,也有用transference的)这个术语。这个词表示人“洞察他人心理、同情他人”的能力。这叫作“亲近感”,即感受完全一致。
好感是爱的要素和前奏。它使一个人承认另一个人的价值。好感可以冲破个人的内心世界孤独的樊篱。表示性欲强烈程度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有无好感。
第四章躁狂与升华 (4)
在爱的情感光谱上,赞赏的作用也异常突出。赞赏表示由于对美的直观或意识而获得的精神上的高度满足。康德指出,赞赏乃是不断重复的惊奇,这种惊奇并不随着对新鲜感的失宠而消失。赞赏审美价值范畴的美与和谐。赞赏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文化千百年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具有自我完善的无限潜力的见证。赞赏表现人的价值体系,它引导人充满自信、完整地认识爱的对象的品质,引导他建立高尚的审美和道德关系。赞赏充满着柔情。缺少这种情感,两性关系必然表现为粗暴无礼。
爱的柔情也具有不同的形式。它广泛存在各个心理的领域,它可以表现为轻轻的抚摸,微笑,亲吻,拥抱,善意、温存的目光。柔情是爱的温馨。包含着美感、精神陶醉感和想像力驰骋的全部审美空间的丰富性。
性爱中的柔情发展有它自己的历史。柔情的发展同它的最直接的、人人都理解的外部表现——人的充满真挚和美的微笑密切相关。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驱散迷雾。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它激发杰出的诗人讴歌这种生活的魔力,促使伟大的艺术家表现它的难以捕捉的诱惑力。微笑是大自然从动物的本能达到高级生物的优美抚爱所经历的漫长历程见证。
羞怯感通常伴随着高尚的亲昵之谊。
羞怯就是极力掩盖男女两性接触和亲昵温存,男女对自己交往的最终目的是清晰的,其实是对性的羞怯,对这种吸引力的羞羞答答的回避和依恋。羞怯往往表现为谈论爱情时的拘谨。羞怯是一种“道德和审美反射”,自我监督的表现,即使和所爱的人独处在一起,即使在亲昵的怀抱中,也避免直接提到有关肉欲、色情的一切。因此,这种文明社会所固有的情感担负着特定的文化功能。羞怯是心灵的一种特殊反应,羞怯是人的道德观念对性的裸露所持的批判态度。
在这方面,康德的观点很有代表。他写道:“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但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即使在它太过分的时候也仍旧如此。”但是,康德还指出,这种在两性关系审美化的情况下产生的亲昵情感还有另外一种功能。他强调说,人的羞怯“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给大自然最合乎情理、最必不可少的目的也要蒙上一层神秘的罩纱,以免由于过分粗鄙地了解这些目的而对人的本性苏醒的终极目的造成反感或至少是冷漠,而人的本性最精微的和最强烈的倾向都是和这种苏醒联系着的。”
羞怯具有特定的外部表现。突然脸红是羞怯的第一个标志。羞怯的第二个标志是,用手、衣服或其他东西掩盖身体的某些部位。甚至在特别推祟裸体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就一直存在着表现一定内心活动的女性羞怯反射。伯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克尼德的阿佛罗狄忒”和梅弟奇的阿佛罗狄忒都是裸体雕塑。但是,它们都反映了羞怯感、拘谨感,虽则表现得很含蓄隐约。最高尚的妇女形象——米洛的爱神阿佛罗狄忒也闪烁着娇羞的魅力。那随便披在身上的衣服从大腿上滑落下来,袒露出女神那美丽动人的一部分裸体。一些古希腊艺术史专家分析,米洛的阿佛罗狄贰雕像那只短缺的左手本来是在托着从腿上滑落的衣服。可见,古希腊的大师们很懂得羞怯作为女性美的属性是多么重要,它更能很好的表现美的形体。
留里科夫曾着重指出,羞耻是一种“防御性的情感”,是人的一种让“自己生活中的某些角落”避开别人的愿望。留里科夫说:“野兽并不知羞耻,只是到了人类阶段,大自然中才出现了羞耻。而且是在人类脱离了原始状态以后,是在人类朦胧地意识到应当摆脱他同动物的近似之处以后。”
人们把性的神秘变成生理和心理享乐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之后,不能不认识到这一发现给文明带来的威胁。人类存在的一个神奇的宝藏被打开了。人们成了使身心陶醉的强烈享乐的主宰。
但是这种过度的享乐会对人危害无穷,对它应当有所节制。不加节制的纵欲,经常的直接的性刺激会使异性处于长期亢奋状态,将身体的精力耗尽,最终将损害人的健康。因此,羞怯的产生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羞怯抑制肉欲因素的直接作用,给它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因而为想像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羞怯唤醒两性关系中的精神因素,从而减弱了纯粹的生理作用。
爱情的另外一味促进剂是嫉妒。爱情同表现极不相同的嫉妒心有关。嫉妒心究竟是什么:是一剂缓慢奏效的剧毒呢,还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爱情的尺度呢?
无疑,这种情感是性爱的组成部分。它证明精神欲望的强烈程度。嫉妒更是处于爱河中的两个人的阴影。
斯宾诺莎指出嫉妒的两个方面:既怨恨爱的对象,又妒忌那个对占有爱的对象造成威胁的人,因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