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爱的哲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眼前出现了的她,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波尔塔瓦》中,爱情溶化了忧郁的马泽巴的心。被爱情深深激动的塔吉雅娜在信中满怀对光明的憧憬,而叶甫盖尼·奥涅金倾吐了内心的秘密:
我整个的生命是
和你必然相会的保证;
我知道,是上帝将你赐予了我,
你是我终生的保护人……
莱蒙托夫接过了普希金手中的七弦琴,优美的旋律流露出了自己的心声。应该说,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拜伦,具有斯拉夫人的热情和诗人般丰富想象力、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普希金的主调是乐观主义,而莱蒙托夫则是充满了对世界的怀疑和追求失败后的失望,显得那么的痛苦和凄凉。在莱蒙托夫的作品中,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他的感情就像漆黑般深渊中的闪电,他抒发的爱情是剧烈不稳定的享受,爱恨交加,死去活来,仿佛将人带入可怕的磨难。
你带走了
我的地狱,我的天堂,
我的幻想,
带到了遥远的地方。
在莱蒙托夫的笔下,爱的触角具有惊人的戏剧性。他的主人公进行着剧烈的内心斗争,同绝望和丧失了一切信念的晦暗心情顽强斗争。他们尽管受到爱情的种种欺骗而深感失望,但仍未失去对纯洁、深刻感情的执着的追求。
他的毕巧林曾一度坠入情网,但是现实使他失望了。他玩弄了梅丽公主的感情,扮演了混世魔王的角色,他像是一个天使,离开了天国,而世上并没有什么很好的落脚地。他郁郁寡欢,满怀悲伤的幻想,饱尝了高傲带来的痛苦。但是,在决斗前的不眠之夜,他发出了内心痛楚的独白“我活着是为什么呢?……我的爱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幸福,因为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所爱的人牺牲过什么东西:我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快活才去爱的;我贪婪地啜尝着她们的恋情、她们的温存、她们的快乐和苦痛,只是来满足我内心奇怪的欲求罢了——可是我从未能使自己满足。”①(① 《当代英雄》,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14O页。)
毕巧林的心被爱情无能为力的痛苦不停地吞噬着,他仿佛是在对人们说:看吧,没有爱情,就没有希望的幸福,生活在地狱的绝望里是多么可怕。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一百五十年来的文学中,人的感情世界无疑变得日益细腻、深刻和更和乎人道。文学在反映这方面的杰作是很多的,只能简单提一下其中一些典型的例子。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作品在感情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小说《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斗争的不可调和,更是反映了爱情关系的跌宕起伏。人的精神更加突出了。于连·索黑尔和德·瑞那夫人、法布里斯和克莱利雅的形象揭示了听任心灵支配的人的力量和无畏精神。司汤达所描绘的爱情,是感情的高度“结晶化”,完全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卑微低俗。按照莫洛亚的说法,司汤达证明了激情是“使人比动物高尚的惟一力量”。高度激动的时刻和对这种时刻的回忆是人的最珍贵的财富。等待死亡的于连哀伤地对德·瑞那夫人说:“如果不是你这次到监狱来探望我的话,我大概至死也不知道舒适是幸福。”司汤达笔下的爱情是一种独特的、忘我的、不可克制的力量。
福楼拜的笔调,细致的嘲讽和深刻的同情并存。描绘了浪漫主义追求的美好同周围现实的卑劣之间的冲突。他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富于幻想、多愁善感的外向女子,她生活在想象的晶莹光辉的世界里,她渴望得到幸福的爱情,但是她绝望了。她受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教育,幻想着伟大而美好的感情,看不惯她那“不学无术、胸无大志”的丈夫沙尔利。对他来说,爱情就如同在“单调的午餐”以后吃一点“甜食”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无论是充满浪漫而兴奋的幻想,还是节日般欢乐的富有诗意的爱情都从来没有降临到包法利夫人身上。她的两个情人都是那么的渺小,将名利置于第一位,不懂得崇高的感情。福楼拜无情地嘲讽了女主人公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他又不无同情她对爱情中的美、真诚和崇高的内心境界的追求。因为,正如莫洛亚所说,福楼拜尽管对当时社会的各种时弊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但他又推崇自己想要嘲笑和摧毁的东西。“浪漫主义的伟大摧毁者,内心深处却仍然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继福楼拜之后,莫泊桑揭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充斥着恬不知耻的骗子、妓女、荡妇、引诱者、三道九流,这里不可能有纯洁崇高的爱情。莫泊桑作品中那些女子形象,是真诚的,充满信仰的,悲惨地遭受他人和生活的欺骗,她们在劫难逃的厄运扣人心弦。小说《漂亮朋友》中真诚而轻信的洼勒兑尔太太向玩弄她的感情的无耻之徒杜洛阿哀求道:“请您听我说,您要向我保证,您不会碰我……”在《苡威荻》这本小说中,当年青而单纯的苡威荻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别人的外室,是几个可疑的体面绅士的姘妇时,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远走高飞”去“做一个正派女子”生活时,她只好自杀了,留下了一纸短笺:“我宁愿死,也不愿给人家做外室。”
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展示爱情这个主题。在浪漫主义的《爱的喜剧》中,易卜生宣告了爱情的神圣性。在《玩偶之家》中,作家塑造了一个抗议家庭关系中的社会不平等的妇女形象。最后,在《培尔·金特》中,索尔薇格这个“女子中最纯洁”的形象,宛如阳光一般明亮,她天真无邪,质朴多情,竟把痛苦的等待变成了美好的秘密。
爱情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占有很大地位。这位美国作家,虽然经常流浪四方,但总是充满不可遏止的生活毅力。他的作品具有纯熟的艺术技巧,自己的主人公身上体现了男性和女性的典型特征。杰克·伦敦的主人公常常是顽强、坚忍和果敢的男子,是美貌、娴雅和火热的女子。《马丁·伊登》中罗丝和马丁的爱情纯洁、热烈、天真、近乎幼稚,它那炽烈的火焰甚至能够熔化铁石心肠。《铁蹄》中描写了爱情将激烈的社会革命者安纳斯特·埃弗哈特和纤弱的姑娘埃薇丝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关系是这么优美、柔情蜜意、委婉和热烈。
托尔斯泰把爱情视为善、美和生活完满的凯歌,爱情本身就是生活、知识、美和人的最高幸福。
《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娜塔莎·玛斯洛娃和安德烈·包尔康斯体验到,爱情这种崇高的感受、这种令人陶醉的激动、这种宗教般的神秘奇迹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包尔康斯公爵说:“我所懂得的一切,每一件事,因为我爱,我才懂。”(《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61、46页。)他在身负重伤临终之前,怀着快乐而又痛苦的心情倾诉道:“没有人像您一样给我那种柔和的宁静感觉……。”(《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1645页。)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抒描的爱情特别温柔而典雅。契诃夫的主人公是一些富于幻想、探索生活奥秘的人,他们的爱情炽热而又细腻。短篇小说《带狗的女人》中的德米特里·古罗夫和安娜·谢尔盖耶夫娜的爱情就是这样。他们觉得,是“命运安排他们互相以身相许”,但是,他们不能明白,“为什么他已经结了婚,而她已经嫁了人”。《海鸥》中尼娜·扎列奇娜娅和康斯坦丁·特列普列夫的爱情是悲剧性的;《三妹妹》中玛莎和维尔申宁的爱情是注定不能实现的。他们关系的特点是高尚的克制和崇高的美。
第二章两性的美学 (13)
智慧的张扬
我们在这一章谈论了文学对爱情的影响力。影响力的产生是与文艺作品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比喻性对两性关系的审美发生的深刻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共同感受力,必须指出它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社会职能。欣赏者的意识通过这种交流引起对艺术所描写的情境的审美共鸣。有了共鸣才有强烈的感受。
艺术本身就是通过共同感受创造出来的。作家其实是社会的直接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爱伦堡写道:“如果作家只是一个旁观者,他只能出色地描绘主人公的外貌,他们的行为,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气,仅此而已。但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就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为了再现,只有天才和想象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内心经验,因为自身的感受——当然是作家所体会到的——是理解他人感受的钥匙。”
对爱情的审美共同感受使一个人深入到文学世界中去,体验神奇和充满美妙的梦幻的感受。艺术的魔力叩人心弦,它生动的形象,让人进入到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中,创造爱情的审美气氛,促进了情侣的深入交往。
文学可以提高修养,丰富情侣的甜言蜜语,培养谈吐的优美和典雅。因此,交往过程中最细微的内心活动都能找到最恰当的表达词汇。
歌德承认,他的“诗歌天分”及其巨大的“医治力量”帮助他度过了失意的痛苦。
自古以来,戏剧艺术对男女关系的发展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这门艺术具有很大程度上综合的性质,它将文学的善于表达、舞台表演艺术的多样形式、绘画(布景、化妆)、有时还有舞蹈、富有表现力的音乐等结合在一起。
演员的再现艺术不仅可以提高观众和听众的思想审美修养和道德修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浓缩的故事,而且可以使他们精神上更细腻,举止更文雅优美,陶冶性情。
艺术不仅从审美方面反映,并且从精神需要方面再造了现实。因此,它构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使人获得精神的享受,感情更加热烈,以自己的美和完善使人折服。
蒙田在《经验论》中写道,爱情和美丽之神维纳斯到处有缪斯陪伴。“……谁让爱情拒绝同诗歌交往,远离它的帮助和服务,谁就使爱情失去了最强大的武器。”
看来,恋人具有画家的敏锐,具有达·芬奇或拉斐尔,提香或委罗奈斯的画笔的精巧和纤细。他营造了审美直观的王国,将情人的人间面目提升到美的理想的崇高形象。
爱情总是男女关系的热烈而激动人心的审美化。它的奔腾激昂,它以幸福的轻盈步伐,引导着人全身血液的流动节奏;它的语言就是诗意的旋律,是美妙的音乐;而爱情的目光就是明媚的光辉。
第三章众神的平辈 (1)
记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在爱情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众神的平辈,即无论哪个人都在享受着爱情,犹如神仙般的生活,在此,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众神降临到人间。男子也好,女人也罢,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相同的作用。
两性在生理上的主要的自然差异表现在运动的速度和灵巧程度上。男青年在投掷方面比少女灵巧。主要在于手的力量不同。一般说来,男性动作在力度和速度方面都超过女性,这从运动会上举重、投掷和赛跑等项目的成绩差异中很容易看出。在灵巧性上,男女各有所长,在投掷方面男性比女性灵巧,但在轻微活动方面(如操作计算机等)女性更占优势;在全身协调动作上,女性也显示出一定的长处,女子比男子普遍善舞。从造型方面看,男性多呈直线或折线,而女性则多呈曲线,比如男性两腿稍分、笔直而立的姿势较多,女性以一只腿为主力腿、腰胯反向扭动的姿势较多。但是妇女的灵巧程度并不比男子差,甚至常常超过男子。观察表明,妇女从小就能很快地习惯种种复杂动作。她们比较容易学会要求准确而谨慎的手部运动,配合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某些体力活动。女孩往往较早就能自己穿衣服。心理学家指出:“由此可见,认为女性‘软弱’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平均起来看,妇女比男子要弱得多(虽然妇女也同样灵巧),但这基本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然而,在许多方面还是应该承认男子才是弱者。” 总的来说,男性的动作姿态偏于刚、速、直,女性偏于柔、缓、曲。
艺术地展示这两类人的特征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的两性分化出色地、优美地体现在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像中。米洛的阿佛罗狄特成体现了赏心悦目的和谐以及神话般的女性的妖媚。赫拉克勒斯刚劲的体态则体现了力量和严峻的美。他强健的身体微微弯曲着,肌肉丰满,一团团铁疙瘩仿佛即将跳将出来一样,这是生命力的威严的凝聚。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也使男子和妇女的类型特征予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只消举出两个形象就足够说明问题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蒙娜·丽莎温柔、优雅、含情脉脉,她含蓄的微笑令人心醉。大卫匀称的身材大胆地裸露着,神态安详,对自己的体力和道德力量无比自豪。
无论怎样区别,男女在生理上的分别是显而易见的。意见最为分歧的是男女之间在精神、心理(情绪、智力、审美、道德)方面的差异问题。
首先,在气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这种特征有一定的摇摆幅度。总体来说,男女所共有的特征有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些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对于人的气质的形象表述。每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的力度、平稳性和机敏性都各不相同,那么到底该有怎么样的科学解释呢?
胆汁质是比喻暴躁的人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