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浪大化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且看主人公从一个家庭的负担者变成一个家庭的负
担后,家人对他又是采取了何等冷酷甚至敌对的态度!总之,《变形记》这
篇小说使我们对马克思对异化的见解可以有具体、真切的领悟。马克思在
1863 年《资本论》第六章初槁里是这样说的:异化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
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致科学院的报告》写成与发表的年代均为1917 年。有的评论家认为它
仅仅是《变形记》的“逆向习作”。但我觉得它挥洒自如,笔畅墨酣,是讽
刺文学中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可以认为,这篇作品,通过一个抛弃自己本
性的猿猴的自述,披露、剖析了所有奴才的灵魂。这也是一篇寓言性质的作
品,它的任务不是刻画某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对人情世态的某个侧面,加
以概括。古今中外类似的人物,都在精神上与这只猿猴有相通相似之处。他
们也像猿猴这样,为自己的被征服叫好,咒骂尚未归顺的同类,也从根本上
否定争取自由的必要性,说“人类因自由二字而上当受骗是否已经太多了”
这一类的话。他们也与这只猿猴一样,最怕被指责为奴性不强,还有二心;
也像猿猴一样,装模作样,说自己走的是一条“最难走的路”,以掩盖自己
肮脏的灵魂。一切丢掉本性、丧失人格,而且还为自己辩解美化的人,都可
以在这只人猿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的《变形记》译文最初“内部发表”于1965 年,1979 年正式发表时,
曾请张佩芬同志根据原文校订。这次承漓江出版社厚意将两篇作品合在一起
配以德国名画家赫尔曼·诺曼的插图出版单行本,出书前我仔细读了一遍,
个别地方作了些小改动,特此说明。
《马克·吐温幽默小说》选本序
马克·吐温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关于他的生平与创作已出
现了不少研究论文与资料。这里只想对他总的情况作一简单的勾勒并介绍一
下他的幽默小说。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
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1835 年11 月30 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密
苏里州的一个小村庄,四岁时随家搬迁到该州密西西比河边的汉尼伯尔,这
是河上的一个港口小镇。
塞缪尔的父亲约翰·马歇尔·克列门斯是当地的法官,没有多少收入。
他花钱买了田纳西州一大片土地,却一直未能得到收益。他开店亏本,给人
作保又上当受骗。他没有多少科学知识与经济头脑,却空想发明什么“永动
机”。以上这些性格上的弱点,似乎都为马克·吐温所继承。塞缪尔的母亲
心地宽厚,机智聪明,对一切都有强烈的兴趣。她快人快语,讲起故事来极
其生动。据说有一次在火车上,有两个男人议论马克·吐温出生在何处。她
听见后转过身去对他们说:“我是他妈妈,我应当知道,生他的时候我在场。”
这话使两人一下子都呆住了。马克·吐温有一次说自己:“出国20 年,认识
许多口才好的人,也听过他们说话,但是最后还是觉得在打动人与雄辩上,
谁也敌不过自己的母亲——那位住在西部穷乡僻壤,没受过训练,没有技艺,
默默无闻的小老太太,她具有那么美好的灵魂,那么宽厚的心灵与那么让人
心醉神迷的舌头。”显然,马克·吐温也继承了母亲的禀性与才能。
汉尼伯尔是个发展中的小镇,去西部谋生路过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它是
密西西比河西岸的一个码头镇市,而密西西比河当时算得上是“全国的公
路”。每星期六都有班轮在这儿停靠。到时候一声“班船来了”,沉睡的小
镇便会猛然醒来,大家都拥到码头上去观看。因此,闪闪发亮的大河、岸边
的陡坡、小镇以及镇上居民与沿河上下行的各色人等便构成马克·吐温童年
的世界。而这些后来也都进入他的作品,成为美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中色彩
鲜明的一个部分。
马克·吐温的父亲在1847 年亦即小塞缪尔12 岁时死去,塞缪尔的学校
生活又勉强维持了两年,接着他便进了印刷厂当学徒。1853 年他离开家乡到
外地(也包括首都华盛顿)去当印刷工人。1858 年,在从辛辛那提到新奥尔
良的路上,塞缪尔迷上了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的生活,他遇到了贺拉
斯·毕克斯比,便拜这位有名的领航员为师。1859 年塞缪尔获得驾驶执照,
当上了正式的领航员。他一直干到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密西西比航运业凋敝
下来为止。这四年的河上生活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他的笔名就是从船上劳
动中得来的。“马克·吐温”原意是“两,即12 英尺,这是行船时负责
测量水深的船员嘴上得经常喊叫的一句话。倘若水深不到两,轮船就有搁
浅的危险。领航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
马克·吐温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真实的故事,他后来说:“每当我在小说或
者传记里发现一个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时,我总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从前见
过他——在船上遇见过。”
吐温在汉尼伯尔时就常听人胡侃。那里的居民没有太多的文化生活,“侃
大山”成了他们主要的文娱活动。在船上,他又进一步接触到西部幽默、滑
稽的口头文字。那些极度夸张、异想天开的情节最投合他的口味。日子一长,
他自然也掌握了讲述故事的本领。
密西西比河航运业一蹶不振,马克·吐温只好跟随哥哥奥里昂进入西部,
到内华达去寻找出路。在这里他参加过各种找矿活动。金银矿没有找到,他
却发掘到了另一种矿苗——西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把当领航员时积攒起来
的钱都用完,发财的希望成为泡影后,马克·吐温只得进一家报馆去工作—
—他毕竟在印刷厂干过,也算与文字工作沾上点边儿。他没有想到的是,这
就是他写作生涯的开端,除了当记者写些报道之外,他也开始写幽默故事,
当时报界有登这类小文章的风气。马克·吐温在西部时也开始做幽默演讲,
这种类似我国的“单口相声”的表演显然很适合他的天性。他逐渐琢磨出一
套技艺:怎样绷着脸自己不笑,怎样装傻充愣,怎样推上高潮,最后又怎样
“抖包袱”。巡回演讲逐渐成为他的第二职业,他后来正是靠这项活动还清
自己因盲目投资而欠下的大笔债务的。
1867 年,马克·吐温搬迁到东部去为纽约的一家报纸工作,这一年,他
出国访问了法国、意大利与巴勒斯坦。1870 年他与奥丽维亚·兰登结婚并迁
至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定居。这之前,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傻子国外旅行
记》(1869)出版。这是一部记述1867 年国外之行的游记,结构并不严谨,
却充满了许多逗趣、轻松的故事。它一方面满足了当时美国人对国外事物的
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挖苦地指出了欧洲的一些不见得先进的地方,这对克服
当时普遍存在的盲目崇欧思想是起了作用的。这以后马克·吐温再接再厉,
又写了形式、体裁相似的《艰苦生涯》(1872)与《密西西比河上》(1883)。
《艰苦生涯》记叙了吐温在内华达、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的经历。《密西西
比河上》则是对自己当年河上生涯的回忆,有些章节写得饶有诗意。稍后出
版的《赤道环游记》(1897)也属于同类作品,是记叙1895—1896 年吐温偕
妻、女的环球旅行的。
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与查尔斯·达德利·华纳合作的《镀金
时代》(1873)。整本书结构松散,有些章节写得像很差的感伤通俗小说。
但是在书中吐温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彬彬有礼、慷慨好客、虽贫
无一文但充满轻易致富幻想的赛勒斯上校。书中也抨击了当时人人想快快发
财的拜金主义与政治上的腐败现象——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参议员狄尔华
绥,他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投机欺诈,无所不为。因为有了这本书,人们常
把内战后的那段时间称为“镀金时代”。
接下来吐温创作了两本流传极广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
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5)。如果说前一部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
一部经典作品,是“关于童年的一首牧歌”的话,那么后者却显然已突破儿
童文学的范畴,成了对种族平等、人性尊严的一曲颂歌。马克·吐温自己说,
在这本书里,“健全的心灵与畸形的意识发生了冲突,畸形的意识吃了败仗”。
作者笔下的哈克贝利不受所谓“文明”的污染,以自然的眼光观察事物,通
过他的眼光,宗教上的、封建的落后现象被揭露得格外尖锐与深刻。书中的
哈克最后宁愿自己“下地狱”,撕掉了证明他的黑人朋友吉姆奴隶身分的信,
决心帮助吉姆获得自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除了内容上的民主性之
外,叙述语言上采用了纯粹的美国口语也是一大特色,这一点在美国文学的
发展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在这之前,美国作家都用英国书面语言写作,这总
与美国生活有些格格不入。在这以后,美国作家都循着吐温开辟出的道路前
进。所以,托·艾略特说这部小说在英美两国开创了新文风,是“英语的新
发现”。他还认为哈克贝利·费恩的形象是永恒的,可以同奥德修斯、浮士
德、堂吉诃德、唐璜、哈姆雷特等相比。海明威则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
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
的书中最好的一本”。福克纳也说:“舍伍德·安德森可以说是我这一代美
国作家的生父,代表了美国文学的传统。。。德莱塞是他的兄长,马克·吐
温则是他们两人的父亲。”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马克·吐温的创作进入后期。他写了几部讽刺小说,
如:《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这是对英国作家托马
斯·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1485)的戏拟仿作,是一部幻想小说。书中
让一个铁匠出身的十九世纪美国人倒退到六世纪的英国去生活。书中两种文
明的对照使一些弊端更显得突出,而在艺术上也获得了一种荒诞性的喜剧色
彩。《傻瓜威尔逊》(1893)通过一个两个婴儿对调的离奇故事,说明白人
并非生来优越,黑人也不是天生愚昧。从1900 年发表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
人》中可以看出,马克·吐温早期欢快的幽默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
深恶痛绝的悲愤情绪。这以后,马克·吐温的愤世嫉俗思想又有进一步的发
展。他认为人类在一定意义上还不如动物。他说:“在一切生物中,人是最
丑恶的。在世间的一切生物中,只有他最凶残——这是一切本能、情欲和恶
习中最下流、最卑鄙的品质。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痛苦的生物,他并非
出于什么目的,而只是意识到他能够制造它而已。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中,
只有他才具有卑鄙下流的才智。”从一个长时期给社会带来欢乐的老人那里,
我们听到了这样沉痛的声音,这是一个悲剧,也说明人类社会中确实存在很
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马克·吐温晚年还写了不少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种族歧视措施
的政论。例如,他曾声援中国的义和团,并声称“我也是义和团的一员。”
1835 年,马克·吐温诞生那一年,哈雷彗星划过长空,人们预测它将于
1910 年返回。马克·吐温曾说他将随这颗彗星而去。1910 年4 月19 日,哈
雷彗星出现,四天之后,马克·吐温果真离开了人间。他留下了一些稿子与
口述的自传,这些作品后来都被整理出版。
下面再谈谈马克·吐温的幽默短篇作品。我们已经知道,马克·吐温从
小就生长在美国幽默文学的诞生地中西部。他在小镇与轮船上的“龙门阵”
里受过培训。他在西部报纸上练过笔。又得到当时很负盛名的幽默作家阿·华
德与布·哈特等人的点拨。他不但笔头上来得,而且还能登台表演,是个“讲
笑话的好手”(鲁迅语)。他的成名作即是一个幽默的短篇小说《卡拉维拉
斯县驰名的跳蛙》(1865)。这篇作品阴差阳错,没有能在西部地方报刊上
发表,却被转到纽约大报上刊登,这就使马克·吐温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
他从五十年代开始写这类作品,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后来也陆陆续续写了
一些。这些作品一部分是小品,别的则是短篇小说。但是不少作品界线难以
区分。美国的马克·吐温研究者查尔斯·奈德干脆说:“区分某些作品是不
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作者自己性格的特征在它们之中是如此强烈,其内
在的价值的强度使它们超越了文学样式的分类的要求。”
说到马克·吐温幽默的实质,伯纳·萧曾在写给马克·吐温的一封信里
说:“我相信将来写美国历史的人会发现你的著作对他是必不可少的,正如
法国的史学家重视伏尔泰的政治评论一样。我对你这么说,是因为我写了一
个剧本,里面有一个牧师说,‘说实话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这句隽语
是你教给我的。”马克·吐温在另一个场合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实
话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让我们节省点儿使用它们吧!”这说明幽默的核心
在于点穿真相。这一点又与马克·吐温幽默创作背后存在着严肃的社会责任
感有关。有一次马克·吐温说到上世纪末一些红极一时的幽默家,如阿蒂默
斯·沃德和乔希·比林斯等,他不胜感慨地说:“那时候,这些人为数当在
四十位以上,他们的文章一出,人们都广泛地传诵,然而,曾几何时,如今
已经不听人提到他们了。。。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快被大家淡忘了呢?这是因
为:他们仅仅是幽默作家而已。‘仅仅是幽默的’作家是不可能逾远弥存的。
幽默只是一股香气,一些点缀装饰。它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