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浪大化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曾让我琢磨良久。说到全世界政治上的不倒翁,此公该名列榜首了。他投
票赞成过判处路易十六的死刑,后来却做了路易十八的警务大臣。比他更多
变的老奸巨滑即使有也不会多。但他又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文化大革命”
的种种活剧早在18 世纪的法国便已演过了。这本书值得一读。

《留德十年》

《光明日报》前几期的《读书与出版》专刊里有学者推荐过季羡林先生
的《留德十年》(1992 年东方版)。在我看来,此书是我所读过的书中把饥
饿写得最为真切、可怖的一部。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季先生学业上
却得到了惊人的成就。一般地说,读名人传记总使普通人气馁,但是《留德
十年》却非如此,作者不盛气凌人,书写得亲切,使人感到,资质平常(如
我)的人只要勤勤恳恳,也总能多少有点收获。《圣经》说得好:“月亮有
月亮的光辉,星星有星星的光辉。”是啊,夜空繁星灿烂,它不会排斥一颗
光线微弱的小星。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目前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工具书,但是朱伯雄先生编著的《世界美术名
作鉴赏辞典》(1991 年浙江文艺版)不在此列。我爱美术,也在收集有关资
料。我发现这本书收罗较全,叙述客观精当。鉴赏部分亦仅是提供一个欣赏
的角度,决不喋喋不休惹人生厌。此书有索引,但不全,如书中提到的勃克
林,在“B”字下却找不到。有索引却没有注明书中提到处的页码,这也是一
个缺憾。但图片印制还算清晰。


《彩色插图世界文学史》

一般的文学史学术味强,使不专攻这行的普通读者望而生畏。《彩色插
图世界文学史》(柴特霍姆索等著,1991 年漓江版)却不在此列。我是此书
译者之一。刘白羽同志在最近给我的一封信里说:“。。《彩色插图世界文
学史》,我极为珍贵,置之案头,时常阅读,在我长期住院中,成为我的良
师益友。”此书彩图丰富为一大特点,但文字部分亦不俗,有时甚至比学院
气深的同类书籍更能说到点子上。例如,编写者显然是把作为文学作品的《圣
经》视为一部反映古代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与真情实感的典籍的。里面的神
在诅咒不义之人时所用的语言,与我们今天的市井小民的骂骂咧咧,竟无多
大差别:“你的妻子必在城中作妓女,你的儿女必倒在刀下,你的地必有人
用绳子量了分取,你自己必死于污秽之地。。”(《旧约·阿摩司书》)而
《雅歌》所收的无非也就是《摽有梅》、《野有死糜》之类的热辣辣的情歌。
这本书初出时我觉得很贵(97 元),曾叫它“一本送不起的书”。现在看来,
却又觉得便宜了。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对我国普及莎士比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有口皆碑
的。但在莎译的精益求精上我国的翻译家们还应不断进取。我觉得出现了卞
之琳先生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1988 年人民文学版)对我国文学界来说
是一件幸事。翻译能影响文学发展的进程,这样的例子累见不鲜。先不提“活
下去还是不活”那一段精致的译文(孙道临朗读的配音真应该制成“白金碟”
CD 发行,这才是真正的天皇呢!),就读一读《奥瑟罗》4 幕3 场中女仆爱
米丽雅关于“男女平等”的台词吧。这一段,卞译是:

“可是我以为总还是丈夫先不好,/老婆才堕落。他们要疏忽责任,/把
我们珍爱的东西乱抛给人家;/或者要无端吃醋,蛮不讲理,/把我们乱管束
一气,或者要打我们,/发狠心削减我们的零用钱——/好,我们也会狠;尽
管善良,我们也会报复的,。。(请注意,每一行里存在着一定的节奏。)
在朱译那里我们读到的则是极流畅的散文:“照我想来,妻子的堕落总是丈
夫的过失;要是他们疏忽了自己的责任,把我们所珍爱的东西浪掷在外人的
怀里,或是无缘无故吃起醋来,约束我们行动的自由,或是殴打我们,削减
我们的花粉钱,我们也是有脾气的,虽然生就温柔的天性,到了一个时候也
是会复仇的。”朱译的汉语具明清小说韵味,又夹带吴侬软语底腔,读来犹
如食熟透的莱阳梨。卞译许是为了照顾音步与押韵,个别地方显得有些涩,
但与原文扣紧,且具匠心。

《英国诗选》

王佐良编的《英国诗选》(人民文学1988 年版)也是近年来的外国文学
翻译的重要成果。按说英国文学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它的诗。偏偏译诗不易欣
赏。从五·四以降,一直到“文革”后,我们的译诗才算趋于成熟,译诗家
们踩出了一条可行的路,一批称职的其中一些还是相当优秀的译手出现了。


王先生编的这个选本从选题上看是精当的,从所收的译文看也代表了当前我
国译诗的最高水平。编者的序言、题解,译者的注解又给读者提供了必要的
帮助。

请听选集里的这一段译文:“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
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
的乐曲;”。。抑扬起伏,徐缓有致,像不像远处传来的长笛独奏?

《国王的人马》

我还想提一提《国王的人马》(罗伯特·佩·华伦作,陶洁译,湖南人
民出版社1986 年版)这本书。美国小说大家读得很多了,海明威·福克纳的
作品,文学爱好者都已耳熟能详,不必多费唇舌。我独独不解华伦(现一般
译作沃伦)这部有名的小说何以未在我国引起注意。这部1946 年出版的小说
写的是政治斗争,所阐述的则是一个认识自我,寻找本性的问题,这本书故
事套故事,很有看头,它也可以使我们不致皮相地了解美国的政治。作者在
他的一首诗里点到过小说主旨:“承认复杂是单纯的开始,/认识必须是自由
的开端,/认识完善的方向便是自我的死亡;/而自我的死亡正是人格个性的
开始。”如果觉得这些玄机不好参透,不妨把该书找来读一读。


译人自语

请容许摘引两位前辈文学翻译家的话:

“我热爱文艺,视文艺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艺术品看做
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介绍一件艺术品不能还它一件艺术品,就觉得不
能容忍。”

——傅雷

“。。这一切使得翻译更为不易,但也正是这点不易使翻译跳出‘技巧’
的范畴而变为一种艺术,使它能那样强烈地吸引着无数世代的有志之士——
他们明知其大不易而甘愿为之,而且精益求精,乐此不疲;他们是再创造的
能人,他们在两种文化之间搭着桥梁,他们的努力使翻译工作变成一种英雄
的事业。”

——王佐良

提笔再三,但我再想不出有什么可说的了。


也谈文学翻译批评

去年8 月,中国译协文学艺术委员会等几个单位发起,召开了一次“文
学翻译评论研讨会”。会上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之一是文学翻译批评的矛
头应该指向什么方面、什么人的问题。是应当着重反对为了发财什么坏书都
敢译,而且又是抢译、乱译的那些人呢,还是像前一时期有些文章那样,较
集中地批评有影响的老翻译家,甚至包括公认的而又已故的翻译大师。持前
一种看法的人自然是理直气壮。认为对大翻译家也不妨评一评的人都表白自
己绝无反对清污之意,但因事情涉及师辈,也未能将心中的看法和盘托出。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思考了有些时日,近来又读了罗新璋同志的《关于〈文明〉
的译者与作者》(见《文汇读书周报》1991 年9 月14 日)一文,心里的想
法似乎更清楚了一些。现陈述如下,望能得到同行与读者们的指正。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乱译、抢译等怪现状,我想,除了既得利益者与主张
彻底自由化的人之外,大概是没有人不反对的。这和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涉
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是一个不言自明、无需讨论的问题。所需注意的是
批评与处理时应掌握好尺度,这与提高文学翻译水平应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问
题。

说到提高我国文学翻译的水平,要做的事自然不少。有人提议应在高等
院校设立翻译系,也有人建议开办翻译讲座。当然,开展翻译理论的研究,
进一步介绍国外翻译经验,整饬不严肃的出版社,加强与壮大外文编辑的队
伍,提高编辑的素质,以上这些,都是应该做,有关方面也是尽量在做的。
但是无需多说的是,开展翻译批评应是诸多措施中相当关键的一个方面。

接下来面临的便是批评的重点与方式、方法的问题了。低水平的译作自
然有必要加以批评,一般报刊上经常登载的便是这一类的文章。中等水平的
也应该批评。不妨说,在翻译批评上也有一个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以上所说
大抵是属于“普及”类型的。但是,倘若真的想使中国的文学翻译事业“更
上一层楼”,出现赶超傅雷、朱生豪等前贤的翻译大师,那么,光是敬仰他
们,学习他们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冷静、细致地分析研究他们(包括健在
的第一流翻译家)的译品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是否还有在今天看来可以改进
的地方。在这里,光是从感情出发是于事无补的。我们这些译界后辈可以说
都是从学习傅、朱诸公起步的。我们无不对他们怀有崇敬的心情。但是说是
不该“枪打出头鸟”也好,不应“鞭打快牛”也好,学科带头人总免不了要
忍辱负重。头戴滴血荆冠上十字架的是耶稣基督,而不是他的弟子马太、马
可、路加、约翰。领队的大雁总得承受最强烈的顶头风。这里不妨打个不甚
恰当的比方。教师为了照顾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总以得六七十分的试
卷为例,在堂上讲评。但是别具匠心的教师则并不总是如此。他们有时也会
把尖子生的答案拿出来示众,指出他们并不是没有弱点,而且讲评时还动真
感情,使尖子生大受震动。但是也很可能,这些尖子生中日后会出现某项国
际竞赛的金牌得主。这里要解释一句,譬喻总是跛脚的,笔者绝无把批评文
章的作者比作高明教师之意。也不妨把翻译批评比作打擂台。打擂台自然是
向武林高手挑战。即使是被一脚踢下台来,只要是在某个招数上胜霸主一着,
那也是虽败犹荣。新璋同志在其文中提到:要评名家就应评能反映其高水平
的代表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用“文学语言”复述他的见解,那就是:
拳击比赛中应狠击的是对方保卫得最为严密的要害部位,比如头部,而袭击


其“柔软的下腹”则既违反比赛规则,也有损运动员精神。倘若说我与新璋
同志意见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还想把他的意见再推进一步:为了使中国的
文学翻译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不应回避以高水平的译家、译品为批评的对
象。相反,应该有那么一些有心人,除了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之外,也应着
重指出尚可改进之处,并且最好能有较深入细致的分析。我认为这样做,不
但是有益和必须的,而且也是符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的。

不少有识之士早已指出,批评名家名译是可以的,他们不赞同的是某些
批评文章作者的做法。看来,批评的方式不仅是礼仪是否周全的问题,而且
是如何把事情做好的问题。如果写翻译批评文章时也套用批改学生卷子的方
法,就未免把文学理解得过于简单。抠语法、准确理解词与词组的含意,这
一切,对于文学翻译来说是重要的,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有些批评文章的
作者把这方面的问题看得高于一切,以致在他们看来,名译中只要出现一些
这类的问题,便“余俱无足论”矣。可是正如钱钟书先生曾指出的,林纾的
译文可谓“错误百出”,但仍不失为精采的译品,而且文采斐然,甚至在某
些方面超过原作。语法、词意、事实、典故方面的错误出现得多是不应该的,
数量超过一定限度也会使“矛盾性质转化”。但是文学翻译还有更为宏观的
问题:对全书的精神理解得是否准确,译文所用的风格是否贴切,作者的感
情是炽烈的还是淡漠的,态度是含蓄的还是外露的,文字口语化的程度又如
何。。。总之,要考虑的方面是很多的。何况有些批评家在挑错上采取的是
“抽样检查”的办法,只是比较细致地查对一部数十万言的书中的某几个甚
或一个章节。在找出若干个错译与可以商榷之处后,经过排列与组合,便扣
上一顶讹误甚多以至“错误百出”的帽子,这样做是不够公允的。叶水夫同
志在研讨会开幕词里再次引用了茅盾先生在第一次全国翻译会议上说过的
话:“我们希望今后的批评更注意地从译文本质的问题上,从译者对原作的
理解上,从译本传达原作的精神、风格的正确性上,从译本的语言的运用上,
以及从译者劳动态度与修养水平上,来作全面的深入的批评。这样,才可以
逐渐地树立起严肃、认真、刻苦研究的作风,达到逐渐提高翻译质量的目的。”
这段话虽然说于1954 年,但至今仍然是一个需要大家努力攀登的目标。

但是,以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说,有足够水平并愿意付出巨大心力写这样
文章的人还不多。倘若只有达到这样水平的批评文章才能发表,则等于杜绝
批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现在还不能拒绝基本上属文字校订式
的批评,但是希望它们的态度是与人为善的,看法是客观与全面的。批评文
章自然是以批评为主,但是所评译品的优点与可取之处,亦不应完全不提。
从以往的客观效果看,写此种文章时切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宜用讽刺
挖苦的口气,最忌采取相声式的夸大手法。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最为稳妥。

就老翻译家的角度看,也并非没有值得反思之处。我原以为翻译家应是
“越陈越香”,现在感到亦不尽然。翻译这门技艺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