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这个海拔4300米的网吧应该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网吧了吧。 说到记者的发稿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特别的记者,只有她发稿是不需要通过网络来传送的。她就是北京新闻广播台的高婷。她每天只需要打通电话就开始工作了,由台里的同事把她的声音录下来播出。“各位听众晚上好!这里是北京新闻广播……”北广科班出身的高婷的播音极为专业,声音极为动听,我们每天到点就可以准时收听到这样的节目,还是现场的,真的是一种享受啊。这个姐姐平时说起话来,倒不像播音时那么正式,而是那种好亲切的语调,回北京后在钱柜更领略到婷姐姐的歌声,那更是叫绝,被大家一致评为“歌后”。 从协格尔寺检完垃圾,我也随车跟记者们一起到那家网吧。虽说不是记者,可我们也有轮流写日记的任务呢。网吧面积很小,只有十几平方米,显得很局促。因为风沙大,网吧的卷帘门是放下来的,人进出都是低头,屋子里的光线很是昏暗。由于这儿常常断电,网吧门口有一台发电机轰轰地发电供给电脑和电灯,产生的黑烟常被风灌进屋来,于是记者们一边捂着嘴咳着,一边上网工作。这还不说,一旦发电机突然停止工作,则电脑也随之突然关机,网也就断了得重新来过。 大多数记者会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去,这样文章和照片可以提前完成,在网吧稍作修改连上网就可以发出去了。工作做好了,再抽空查查邮箱,上上论坛,看看新闻,再一起坐队里的车回宾馆。
第二部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网吧(2)(图)
王骥和金巴 老鹰摄
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把日记改好发出去了,上了一个平时经常上的天际网,顺便邀请这次的几个朋友加入。旁边坐着王骥,是这次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也是摄影记者。正问他的邮箱想邀请他,他才告诉我,他也是天际网的会员。于是,有了回北京之后的一次天际网聚。 他已经是第三次来西藏了,2000年来旅游,2004年作为全国选出来的惟一一名社会环保志愿者参加了去年的珠峰环保活动,那时他供职于户外探险杂志社。而今年他作为组织者又一次参加珠峰环保活动,相信他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王骥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佛缘的人,第一次来西藏参观布达拉宫,就被一个叫金巴的喇嘛用经书敲了头,金巴还送给他佛像前供奉的哈达和糖果,为他祈福。金巴说前世他们是一家人,所以今世遇到才会觉得他不一样。而今年,在拉萨参观布达拉宫时,王骥找到了金巴喇嘛,时隔5年,金巴见到王骥非常高兴,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一次我们所有环保队员都得到一颗金巴送的糖果,和金巴长达半个月的祈福。当我们从珠峰下来回到拉萨后,金巴还和我们一起去了纳木措圣湖,一块清理湖边的垃圾。 金巴不太会说汉语,而王骥更不会说藏语。但只要有心灵的交流,语言就显得不重要了。我们平时是不是用言语交流多了,而常常忽略心与心的沟通,眼神与眼神的交流呢? 这么多天除了用短信与外界联系,一直都在赶路和埋头捡垃圾,心里眼里想到的都是垃圾。 明日我们就要前往珠峰,手机将失去信号,我们将与外界失去联系,我们将与雪山和自然交流。
第三部分最美(1)(图)
通往大本营的S型山路 老鹰摄
27日一大早,在寒冷的风中,我们再次出发了,前往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世人注目的珠穆朗玛。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不再象前几天那样一天换一个地方,而是呆在珠峰大本营和下撤的西藏登山队碰面,开始对珠峰进行为期5天的全面清扫。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我相信在珠峰的日子,会更加接近我的心灵。 就要到达珠峰了,大家的心情都开始兴奋起来。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吧,我们的7号车途中出了毛病,陈师傅一次次停下来检修,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爬久乌拉山的S型的盘山路上,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以至于我沉沉地睡了一觉。大约20分钟后醒来,发现车已经基本修好可以上路了,可是Burker不见了!原来在我睡觉的时候,后排的凯文和小关也迷迷糊糊地休息了一会儿,Burker说下车走走。结果一转眼人就走不见了。我们估计他应该是顺着盘山路往山上走的,于是一边开车一边找他,终于,车子大概开了20分钟,才看到前面他的身影,上身穿一件短袖T恤,下面穿一条薄薄的单裤,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走起来不能说健步如飞,但可以说非常轻松,不由得钦佩其体力和耐力。上车后他一脸运动后的满足,跟我们说感觉〃Great!〃原来他并不是沿盘山路走的,而是沿山坡直行的,所以上升速度极快,汽车撵了很久才撵上他。
第三部分最美(2)(图)
久乌拉山口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 姚哥摄
经过这个小插曲,我们的车还是顺利爬上山顶,远远地看到海拔5200米的久乌拉山口飘动的经幡,其他的车都已经到那里等我们很久了,我们在此稍作休整。抵达山口的一刹那,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白茫茫一片,刺人双目,我禁不住要欢呼起来,因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珠穆朗玛峰。更让我欣喜的是,在珠峰旁边赫然屹立的不就是卓奥友峰么?这一天的天气出奇的好,天空中云彩很少,灿烂的阳光直泻下来,照得整个高原暖暖的。 从山口看去,远处的喜马拉雅山像一轴延绵无尽的画卷,慢慢地展开,珠穆朗玛、卓奥友、洛子、马卡鲁,还有那叫不上名字的一座座七八千米的雪峰,一点一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具有一种极致的纯真和极致的深沉,极致的雄伟和极致的秀美,这些似乎相互矛盾又各自达到极致的品质,在雪山上竟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雪山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它亘古地在那里,吸引人们去接近它,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又令人感到难以接近,即使你走在山上,甚至登上顶峰,仍然感到它很远很远。所以,登山者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不满足感推动着,不停地攀登,永无休止。登山的吸引力太大了,没登过山的人对这一点是难以理解的。
第三部分最美(3)(图)
背后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左为珠峰,右为卓奥友峰) 老鹰摄
7年了,终于我又来到了喜马拉雅山,终于我又看到了魂牵梦系的雪山,终于我可以亲近珠穆朗玛去完成一个心愿。对于卓奥友峰,我太熟悉了,我熟悉它身上每一道山脊、每一个雪坡、每一条大裂缝,因为我曾经在它5700米的前进大本营住了20天,每天通过高倍望远镜仔仔细细端详这座雪峰,心里挂念着山上的兄弟。记得他们3人冲顶成功那天,我们留守大本营的4人,队长曹峻、储哥、另一名女队员王瑾和我,一直守候在望远镜和步话机旁边,密切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下午他们下撤到岩石带下,进入冰雪带。储哥盯着望远镜突然焦急万分地喊道:“曹峻!曹峻!快提醒古拉他们前面有一个大雪坑!”曹哥哑然失笑:“你离他们有10公里远,而他们离大雪坑只有10米!”话音刚落,就听储哥长吁了一口气:“好了,好了,他们绕过去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笑了起来。让王骥给我拍张照片吧,身后就是那绵绵的喜马拉雅山,我们即将去到的地方。 从山口盘山下行,经过了一些村落,这里居住的人们对珠穆朗玛,就像北京人对天安门的感觉了吧。再美好的事物,对于唾手可得的人来说,大概也不会珍惜的。
第三部分最美(4)(图)
珠峰脚下的村落 安东摄
在快到大本营的地方,远远地看到一些建筑物,近了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绒布寺。寺院周围游客和登山者搭建了一些帐篷,我们居然还在道边看到有茶馆提供酥油茶等食物,甚至有邮筒可以从这里往世界各地寄发明信片和信件,设施非常齐全。绒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座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000米处,始建于16世纪。此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建筑宏大,壁画精美,寺内藏有大量经书。凡到珠峰旅游者都必到该寺一游,天气好的时候,从这里眺望珠穆朗玛峰也是非常不错的角度,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在我心中,只有这里永远是最美。
第三部分有惊无险的八号车(图)
绒布寺 安东摄爆了三个胎的8号车 老鹰摄
从定日到大本营的路可以说是惊险之旅,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从久乌拉山口下来,车子开上一段还算平坦的土路,前面的8号车突然撞向路边的桥墩,随即直冲出车道,冲到旁边低于路面1米左右的地里,打着转停下来,车胎爆了3个。车上除了司机,坐着随队的曲珍医生和3个记者高老师、林琦、李果繁。所有的车辆马上停下来,大家跑过去一看,还好,人都没事。在剧烈的晃动中,高老师手里的相机飞了,所幸在林妹妹脚下找到,丝毫未损。林妹妹和曲珍医生在下车后脸色发白,好半天没有缓过劲来,后来好一阵手抖得连水杯都拿不住。 车子是修不好了,领队马上安排8号车的队员分别上了其他车,行李物品也全搬了下来,时间不早了,车队经过调整后又重新上路。大家仍然在讨论着刚才的事故,想起来都很后怕,如果不是在这段路上,而是在刚才那样的盘山路上,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可能就全车覆没了。 从这次的8号车事故开始,有关高老师的故事也开始了。接下来,高老师坐的车就常常出毛病,这儿坏了,那儿要修修,以至于后来谁跟他分到一辆车时心里都会打鼓,祈求上天保佑。临到回北京那天,我们从饭店乘大巴士赶往贡嘎机场,当然高老师也在这辆车上,结果半路车胎爆了。眼看就要到飞机起飞时间了,我们还要托运大量行李。所有人心急火燎,马上协助司机师傅在路边换车胎。还好,最后是赶上了,都松了口气,感叹高老师真是法力无边啊。更绝的是,在成都转机托运行李,排在我们前面的人都顺利办理完毕,刚要轮到我们这支庞大的队伍,正好这时高老师好心肠的凑过去看看,奇怪的事又发生了——机器坏了!而且不是一台机器,是整排机器全不灵了!这回轮到高老师自己感叹了,怪事怪事!我怎么有这么大功力? 天蒙蒙亮时从定日出发,一路周折,我们终于在下午2点左右平安抵达了珠峰大本营,今年的中国营地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珠峰测量队和中日女子登山队的队员刚刚撤走,我们环保队就入住了他们空出来的帐篷。
第三部分吃在珠峰(1)(图)
晨晨用大盆和菠菜汤 安东摄
每次去雪山回来,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你们在山上吃什么?看来民以食为天,大家伙儿最关心的还是吃啊。其实我们每天也很关心吃什么。 第一天到大本营本来预计是中午时分到的,因为8号车的事故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下午两点多才到。从凌晨5点多天还黢黑,就起床吃早饭装车出发,到这里所有人又饿又渴又累,只剩下喘息的力气了。 顾不上收拾住的帐篷,所有人挤到专门用来吃饭的大帐篷里等着饭菜做好。帐篷里放一块长条形木板,两边有两排凳子,人多凳少,男队员发扬风格让我们女孩子先坐下。 我可是在5700米的营地当过大厨的,深知在这个海拔高度做一顿饭多么不容易,而且是30多个人!在这里,再厨艺高超的大厨也做不出精美的菜来,只能期盼饭菜熟得快点儿。因为海拔的原因,水的沸点很低,所以通常都用高压锅来做饭菜,土豆炖牛肉差不多要用高压锅炖40到50分钟才可以吃,1个小时以上才炖得烂。如果不用高压锅煮面条的话,普通锅差不多要半个小时。每次的菜一般只有两三个,标准是量大、适合配饭吃。 记得那年在玉珠峰大本营的时候,刘姑娘担任大厨,带着两个干活的“厨子”弟兄没少给大家弄好吃的,居然可以吃到“拔丝苹果”,当然代价是消耗掉了一整罐糖和一筐苹果才研究出来怎么拔。最绝的是刘姑娘坚持从格尔木买了个西瓜带上大本营,第二天早上适应性训练前被大家瓜分了,下午训练回来孙峰看到露天餐桌上(帐篷外用一块板临时搭的)被太阳烤了一天的西瓜皮,不知怎么想到要给大家炒西瓜皮吃,还号称在家的时候炒得怎么怎么美味。菜一端出来,谁也不下筷,孙峰夹起一块就往柏子队长嘴里送,一边用热切期待的目光盯着柏子,只见柏子的嘴巴略微咀嚼了几下,眼里竟要泪汪汪了。 正想着以前的趣事聊以解馋,帐篷里一阵骚动,原来汤端上来了。凑近一看,原来是菠菜汤,盆里漂着几片菠菜叶。赵大哥和齐齐等主动为大家盛汤,但条件是回馈以“秋波”(秋天的菠菜)。一人拿一个纸杯子开始喝汤,被告知写上名字以后继续用。小碗吃饭——靠天(添),小杯喝汤也靠盛,晨晨喝不过瘾,干脆用旁边一个空的大盆盛汤,然后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下端起来就喝,颇有古代大侠大碗喝酒的风范。不一会儿,秋天的菠菜就光了。 还好,这时饭菜上来了。一盆猪头肉,一盆炒粉丝。平时不怎么吃猪头肉的女孩子这时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照样吃得津津有味。可能是太饿了的缘故吧,我印象中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入味这么好吃的猪头肉。回来后林妹妹说想起来觉得恶心,可当时她也没少吃啊。
第三部分吃在珠峰(2)(图)
大本营的猪头肉 姚哥摄
后来上到5800米营地,那天到的时候大概是下午4点多,头开始疼痛,没有任何胃口吃东西,只是拼命喝茶。那个营地是登山队登珠峰时就一直在那里的,有一个印度人和一个藏族兄弟在那里负责做饭。所以我们8个人一到那里,就喝上了味道极为纯正的印度茶,有咸茶和甜茶两种,至今回味无穷。那个印度人很年轻,30岁左右,英语说得很好,不懂汉语,我们用英语简单交流,他已经在这里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