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右翼帝国的生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晚会产生全国性的影响。缅因州州长安格斯•;金概述独立派的特点为:财政政策上的保守主义与社会政策上的温和主义。换句话说,他们主张政府收支平衡,反对不顾庞大的财政赤字而加大政府开支或盲目减税。同时,他们在堕胎、同性恋等社会问题上,态度比较开明,与民主党甚为接近。基督教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近年席卷美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南部,但在新英格兰,一直难成气候。金认为,60%的美国人认为他们这种是财政上的保守主义和社会政策上的温和派,只是还没有一个党能代表他们的利益。    
    1992年的总统选举,由于异军突起的罗斯•;佩罗特(Ross Perot)拉走了老布什的选票,克林顿入主白宫。2000年,罗夫•;内特领导的绿党,决定了布什与戈尔之间的胜负。但这两次第三党举义,均不具备新英格兰独立派这样稳固的地域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如果新英格兰独立派势力坐大,并向全国扩张,第三党则不仅能改变两党政治的天平,甚至有入主白宫的实力。美国政治,将正式进入三党政治。    
    美国总统直选制的有效性,主要靠两党制来维持。三党政治,将搅乱整个总统政治,甚至引发宪政危机。试想,去年的大选,如果是布什、戈尔与内特三人均分天下,布什即使获胜,其权威也不过是个陈水扁。我问了不少内特的选民,他们在戈尔和布什之间,无一不选戈尔。但两党主宰的总统直选制,逼着他们要么放弃自己的候选人,放弃自己的政治认同,要么选掉一个自己最不喜欢的人;不像在欧洲的议会制度下,你尽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人,等他们进了议会,再与政纲相近的友党结盟执政。因此,说三党政治直接威胁总统权力,恐不为过。    
    如新英格兰独立派不能独立组党,那么其势力可投入民主党的阵营,加深美国的南北对立。众所周知,美国的北方与南方,曾因奴隶制度的去留而兵戎相见。这份“世仇”,并未随时间而消失。1960年代民主党的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人权法案”时就预见到:此案一签,民主党在南部就大势去矣。而反对以联邦权力强制结束种族隔离的共和党政治家戈德华特,于1964年一举击败以洛克菲勒等为代表的新英格兰共和党温和派,夺得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擎起战后保守主义的大旗。随后,所谓“南部阳光带”保守主义,便成为共和党的核心。而由冷战刺激起来的加州军工,吸引了不少阳光带的白人西进,于1964年把里根推上了加州州长的宝座,进而导致1980年代里根主义的崛起。克林顿上台后,一改民主党的不顾财政能力乱兴社会福利的作风,严控政府开支,执政8年竟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财政盈余,并在政治上从共和党手中收复加州,执行的其实是当年新英格兰共和党温和派的政策,也无怪新英格兰的共和党与民主党日渐投机。2000年的大选,形成了以新英格兰与加州为中心的工业化美国和南部阳光带美国的对峙,而且90%的黑人选民,支持戈尔。如今杰福兹“叛党”,已引发了不少新英格兰共和党人的同情,有可能导致新英格兰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整合。南北对峙之局,将更加分明。    
    曾预言了南北战争的托克维尔说,美国南北方经济利益严重冲突,奴隶制不过是个打仗的口实。如今虽没了奴隶制,但经济结构与政治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南北美国,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又有各奔东西之势。南北分裂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新英格兰共和党未来的去向,无疑将对美国政治提出严重挑战。    
    2001年5月26日


“三党政治”还是“南北战争”?——美国政治的暗流与危机第26节 不得人心而得天下

    在大多数情况下,民主政治就是“中间路线”的政治,因为大多数选民的立场在左右翼之间。中间地带,方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必由之路。克林顿再造了民主党,吸收共和党温和派的政纲,结果蝉联两任,虽有性丑闻却民望日高。英国首相布莱尔,更是偷取许多保守党的主张,使其对手在大选时几乎找不到什么话题和他辩论。布什竞选总统时,为了获党内提名而向右转,其实是抢占党内的中间地带。等干掉麦凯恩后,迅速往中间靠。用克林顿的话来说,布什试图抹去他与戈尔在政纲上的不同,把大家的注意力转到人格的问题上来。结果侥幸获胜。当上总统后,布什本应遵从民主政治的逻辑,与戈尔的支持者妥协,站稳中间立场,弥补因得票少于对手而带来的合法性危机;但他出人意料地向右转,放弃中间地带,在国家政策上越来越疏离大多数美国人,近来民望也开始下跌。若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逻辑推论,他似乎正踏上自取灭亡之途。    
    这一“中间路线”的理论也好像很快就应验了。布什执政刚过百日关,佛蒙特州的前共和党参议员杰福兹就“叛党”,参议院易手。没有几天,布什的党内头号对头,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麦凯恩又与民主党的新任参议院领袖达什勒共度周末,成为媒体的焦点。有的说麦凯恩可能脱党,有的说他计划组第三党竞选2004年的总统。布什王国可谓危机四伏。然而,布什不会因此听从我们这些“后座司机”的指点而左转弯。他坚持右行必会失去人心,但他却在为保守主义政治在新时代探索一条“不得人心而得天下”的生存路线。其政治权谋,远胜过他的许多批判者。    
    先看麦凯恩问题。麦凯恩不是杰福兹,现在叛党极为困难。参议院政治是州权政治。参议员的政治走向,必须合乎本州的政治潮流。杰福兹所在的佛州,独立派大行其道。杰福兹叛党,并非“造反”,而是加入本州的政治主流。麦凯恩所在的亚利桑那州,则是美国战后保守主义的发源地。1964年因挑战民主党人总统詹森而开启“南部阳光带”保守主义的戈德华特,就是亚利桑那的参议员。目前在亚利桑那州,共和党仍占选民的43%,独立派只占18%。麦凯恩若轻举妄动,很容易丢掉本州的选民,甚至连参议员也选不上。事实上,共和党内的极右势力早已嗅到了血腥味儿,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隆登(Jack Londen),已指使本州的共和党人塞德格(John Shadegg)在明年中期选举中挑战麦凯恩,只是后者畏于麦凯恩的声望而未能从命。    
    麦凯恩作为一“重量级”政治家,不会在党内听任布什欺负。脱党对他仍是一种选择。不过,最好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明年(2002)中期选举后总统大选即将开战之际。因为独立派在亚利桑那虽难成气候,在全国却方兴未艾。6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这种独立人士。目前独立派虽然日益壮大,但群龙无首,有全国声望的麦凯恩,正是理想中的领袖。麦凯恩若在总统大选时脱党,可一下子摆脱对本州的依赖,跳上全国性的政治舞台。    
    不过,一旦麦凯恩拉起独立派大旗再次竞选总统,受威胁的并不仅仅是共和党,民主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麻烦。对此,民主党的战略家们似乎还没意识到。毫无疑问,麦凯恩会拉走许多温和的共和党人的选票,减低共和党的全国得票率。但总统选举,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角逐,要看谁能赢更多的州,获得更多的选举团票。温和派的共和党人,在新英格兰地区最集中,而这一地区独立派势力之大,已有压倒民主党之势。另一方面,新英格兰是民主党的大本营,每次总统选举,在这个地域很难见到竞选广告,因为共和党没有赢的可能,索性放弃。麦凯恩的出现,会一下把这一地区的水搅浑。他拉走的共和党的选票,是共和党向来根本不在乎的票,但他若分化了民主党,可是对民主党的致命一击。如麦凯恩联合独立派和共和党温和派在新英格兰压倒了民主党,民主党立即会面临生存危机。即使麦凯恩拿不下新英格兰,也会逼得民主党倾注大量资金,死守自己的老家,而没有钱与共和党争夺中间地带。共和党到时不仅不会嫉恨麦凯恩,甚至可能暗中助战,得“围魏救赵”之利。    
    可见,共和党的保守派,对麦凯恩又怕又不怕。如他投入民主党的怀抱,是对共和党的一记重拳。但是别忘了,亚利桑那的选民很难选一位民主党人当自己的议员,麦凯恩的政治生涯很可能由此结束。如果麦凯恩拉起独立大旗竞选总统,共和党的对应战略,不是靠近中间,而是继续右转。    
    在杰福兹叛党之后,有不少右翼共和党人大呼:让那些想走的人都走。等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都走光了,共和党就会变得更纯洁,保守主义就会更有战斗力!此话绝非一时激愤之辞。近十几年来,美国社会变动剧烈,经济状况与人口结构已今非昔比,各种政治力量都在重组之中。在这一变幻不定的环境中,巩固一个稳定的政治基地,就显得至关重要。当年戈德华特起家时,即使在共和党内也是极少数。但他发起的保守主义政治运动,却能使这一少数人的政治议事日程,渐渐指导全国的政治走向。关键在于,他和他的追随者,渐渐在南部建造了稳固的政治基地。布什当然深明此道。他入主白宫后想得最多的一件事,是怎么不重蹈老父的覆辙。老布什迎合中间派的要求,得罪了党内保守势力,被克林顿在南方突破,丢了原则,又丢了总统。因此,小布什会请麦凯恩吃饭,却不会对麦凯恩作重大的政治让步。    
    要知道,2000年戈尔全国选票超过布什,但南方各州输得一个不剩,连老家田纳西也被布什拿走。保守的民主党人、乔治亚州的参议员米勒(Zell Miller)警告说:民主党有可能永远失去南方!布什一意孤行地右转,旨在巩固南部意识形态。他为此失去了杰福兹,以后可能会失去麦凯恩,或另外几个温和派,他甚至可能失去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但他的政治基地却日益巩固,“不得民心而得天下”的路线呼之欲出。迄今为止,还看不出哪位民主党的南方政治家,能够在南部向布什挑战。如果民主党无法在南部突破,自己后院又起火,那么布什连任的可能,将会越来越大。    
    2001年6月19日


“三党政治”还是“南北战争”?——美国政治的暗流与危机第27节 减税与美国经济

    2001年5月26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优势通过了布什政府1。35兆亿的减税案,使布什获得了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胜利。在2000年大选时,民主党就以毋庸置疑的数据阐明:在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布什的减税方案,旨在把占人口总数1%的巨富养得更肥,进一步加大了已存的贫富差距。布什对此从来无力正面否认。然而,布什还是当选了,而且执政100天出头,便兑现其竞选时的诺言,实现了1981年里根减税之后最大的一次减税,可谓一政治奇迹。    
    然而仔细审视,这一奇迹也在情理之中。减税无疑会加大贫富差距。但美国公众却对贫富差距的容忍力远远超出其他的发达国家。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家戴维•;肯尼迪(David Kennedy)曾讲道,在大萧条时代的纽约,每周末大批劳工被送到体育场去看橄榄球,等比赛结束后,便有人出来对刚过完瘾的观众讲:“对不起,从现在起,大家全被解雇。”试想,一个体育场能容纳数万人之众,而当时的美国家庭,只有当丈夫的有工作。每周有这样的球赛,意味着每周几万家庭断了基本的生活来源。然而,当时却很少有暴乱,美国的穷人温顺得出奇。战后也同样如此。1974年,20%最富的美国家庭的收入占全国个人收入总和的43。1%,而最穷的20%的家庭只占4。4%。到1999年,这个数字拉大到49%和3。6%。但是,伦敦经济学院对同期美国与欧洲的社会不平等进行研究时发现:日益增大的社会不平等并不影响美国人的幸福感。从1975年到1994年,32%的美国人觉得自己“非常幸福”,56%觉得“幸福”,只有12%觉得“不太幸福”。而从1975年到1992年间,只有26%的欧洲人称自己“非常幸福”,54%“幸福”,而觉得“不太幸福”的人竟有20%之众!若说贫富差距,欧洲比美国小;社会福利也是欧洲比美国好。但美国人觉得他们的社会流动性大,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上爬”,即使贫富差距拉大,也不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欧洲社会过于凝固,虽然富裕,却总让人感到没精打采。    
    布什在减税的问题上之所以赢得如此轻松,正是得益于这样一种美国文化。贫困与财富分配不均是两个概念。只要大家都觉得是在往前走,就不会总想着去瓜分比尔•;盖茨的财产。所以,虽然美国公众去年还对减税不甚热心,但经济一放缓,减税便被奉为医治百病的万灵丹:如不减税,经济就不可能快速恢复,“往前走”的动力就会消失。民主党之所以不敢在这一问题上与布什死拼,就是意识到美国人对经济衰退比对财富分配不平等要敏感得多。    
    然而,美国经济的问题是什么?减税案是否开对了药方?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美国现在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在还前10年经济过热的债。到2000年为止,大多数25岁以下的美国人竟不相信股市还会跌,因为他们从懂事起就没见过这种事。尽管早有人大呼“经济过热”,但媒体和经济学家的主流意见还是认为:这一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是IT革命的结果,经济并无过热的危险。然而,正如英国工业联盟前主席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所指出,美国近年的经济表现已被大大夸大了,其实际水平和欧洲相近。所谓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时间的延长,并非什么技术革命。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IT革命意味着可以直接从网上买东西,能更快地获得信息。但是有一点并未改变:买了东西是为了用,用不完不可能不停地再买。另外,买东西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