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查牛群-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有了这样的支持,就是把我这头牛扒皮,吃肉,卖骨头,也要把孩子搬出危房!搬进新学校!”牛县长这句话似是幽默,却掷地有声。    
    孙书记和其他几位领导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六年寻找不到解决方案的蒙城聋哑学校问题,今天,在这里三分钟就敲定了。    
    牛群,不愧为蒙城人民一头伟大的牛!    
    牛群自告奋勇挑起一副沉重的担子,负起县聋哑学校搬迁的责任,是偶然,也是必然。说他偶然,是因为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事前对蒙城县聋哑学校一无所知,是那一百多颗纯真而又残缺的小星星,围绕着他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磁场”,呼唤他这颗灿烂的恒星!他的承诺,或多或少是激情使然,艺术家的感情是丰富的也是脆弱的。说他必然,是因为他似乎没有退路,退路被学校那难以支撑的危房“堵”死了,学校的困难、政府的困难,都是摆在他面前的困难,他不能回避那些孩子求助的目光,他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有挑战困难的勇气,他的骨子里有一股属于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下面这篇日记,我认为是牛县长日记中最精彩的一篇,他写活了一个刘大夫,也写活了他自己……    
    


第二部分第六章·笑星有泪(3)

    牛县长日记摘抄之六    
    刘大夫的故事    
    2001年3月9日 星期五 晴 于北京至蚌埠的列车上(上任五十二天 离卸任六百六十八天)    
    刘大夫的老伴儿病故了。突然病故的。    
    今天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我没去参加,是肃儿去的。    
    晚上要回蒙城,可要办的事儿太多,一点儿时间都挤不出来。    
    我特别难受。是为刘大夫的老伴儿,更是为刘大夫。    
    听肃儿说,刘大夫也没去八宝山。不让他去,怕他受不了。    
    当我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已在南下的列车上了。    
    拿起笔,满眼都是刘大夫。信手写了三个字,还是“刘大夫”……    
    刘大夫叫刘孝威。是个老中医。    
    据说他的祖上跟皇上沾点儿什么亲,反正属于皇亲一类。     
    刘大夫与我岳父母交往甚深,所以我们之间是子一辈父一辈的关系。    
    我认识刘大夫之前,根本不信中医。我认为只有西医是科学。    
    就一件事儿,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与刘大夫成了至交。    
    1981年2月底,妈妈到北京看我。当时妈妈住在天津,我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北京到天津只有二百四十里地,火车挺多,可我一年都不能回去一趟。现在想想,当时很忙。忘了是否都是事业上的事儿,反正整天一副干事业的样子。    
    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妈妈到北京的时候,是我最忙,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    
    那年3月8日,我要到苏州参加全国的南方片调演。那是曲艺界最高规格的比赛。我说了七八年相声了,什么赛也没参加过,什么奖也没得过,内行不承认,外行不认识的。所以第一次有了参赛资格,激动死了,压力大极了。那真是争分夺秒,惜时如金,玩儿命地练,就想赛前再提高一点儿。     
    偏偏这个时候,妈妈来了。给我烦得呀!但我说不出口。在我们兄弟姐妹里我排行第六,也是老小。妈妈生我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所以妈妈对我,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掏出来怕凉了。妈妈知道我爱喝红果汤。我每次回天津,她一定提前买好山里红,洗干净,用开水泡在茶壶里,再搁上好多冰糖。要在冬天,泡好了怕凉了,一定用几床小褥子把茶壶一层一层地包严实。等我一进门儿,打开褥子,能让儿子马上喝到嘴里,不凉不热,妈妈是最幸福的。     
    我忙得老不回家,妈妈想我,想得难受,就挠墙、挠小褥子,把褥子被子都挠破了。    
    可偏偏是这节骨眼儿妈妈来了,我恨不得她只呆半天就走。也许是我眼神或情绪带出来了,也许我说的都不是人话。妈妈很失望,一下就病倒了。等送到军区总医院妈妈已经不行了。    
    我记得当时给妈妈输了四个管子,输液的、输氧的、输血的、导尿的。    
    也就住了两天,医院通知我,准备后事。我傻了。    
    岳父岳母到医院跟我说:“我们有个好朋友,是个老中医,医德医术非常高。跟医院商量商量,反正西医已经判了死刑了,能不能请中医看看?死马当成活马医。”    
    医院没反对。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大夫。至今历历在目。    
    刘大夫,中等个子。面色红润,满脸慈祥。只寒暄一句,便轻轻坐在妈妈身边,为她切脉。    
    刘大夫切脉时,两眼微闭,头稍有些后仰,酱色丝绸面儿中式对襟的棉袄,粗布棉裤裤腿稍显宽松,露出一对圆口布鞋。正襟危坐与闭目养神之间透出的全然仙风道骨。这是后话。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死盯着刘大夫的眼睛,盼他说话,怕他说话,一句不敢问,大气儿不敢喘。 只觉着过了很长时间,刘大夫睁开双眼:“先吃三副药试试。”说话时不动声色,读不出是凶是吉。    
    之后,刘大夫怎么开药,谁去抓药,谁去煎药,谁去喂药……我记不清了。    
    第一副药下去,所有的管子撤掉。    
    第二副药吃完,妈妈坐起来了。觉得嘴里没味儿,开始偷咸菜吃。    
    吃完第三副药,妈妈出院,回天津了。    
    三副药只用了三天,妈妈的寿命延长了十年。    
    妈妈出院后两天,我南下参赛,一下得了三个全国一等奖。从此我的相声之路才走向了全国。    
    妈妈一直管刘大夫叫救命恩人。 其实,我也应该叫,他救的是我的艺术生命。    
    1984年全国首届相声大赛在青岛举办。    
    赛前一个星期,我大腿根儿靠后长了个枣儿大的疖子。疖子长的不是地方,怎么呆着都疼。躺着疼,趴着疼,侧着疼,站着疼,蹲着疼,走着更疼,疼得我龇牙咧嘴。只有两种姿势不疼,一是站着,但必须把两腿岔开。二是岔开两腿不想站了就必须得趴着。    
    受那罪就别提了,到医院,打针、吃药、抹药,疼是没减轻,疖子由“枣儿”变“鸡蛋”了。    
    话说第二天就要比赛了,把我急的,头一天把刘大夫请到家里,我说:“我今天晚上就得上火车,明天在青岛比赛,我总不能在台上劈着叉说相声。”    
    刘大夫拿出两包药,笑道:“你现在把这个先吃了,一会儿抹这个。今天晚上上你的车,我保你不到青岛就好了。……好了,在青岛也一定不要吃海鲜。”    
    车没到青岛,疖子没了。在青岛,我没吃海鲜。    
    那次我拿了两个一等奖。    
    回来向刘大夫报喜。我说:“这回要没您,青岛连去都去不了。您……神啦!”    
    刘大夫眼神儿一笑:“雕虫小技。”    
    1989年秋,我二姐得了肝癌。天津各大医院跑遍了,结论一样:只能活三个月。外甥女给我打电话,边说边哭。我说:“把你妈妈送到我这儿,我想办法。”    
    把二姐接进家里,我就开始找人。西医就不找了,已经判死刑了,估计哪儿的西医都差不多。除了请刘大夫,我还请了一位气功大师,请了一位特异功能大师。那阵儿兴这个,谁知哪块云彩下雨。     
    问题是这三位大师不是一路人,是井水、河水和湖水的关系。    
    我说:“你们之间学术争与不争我不管,我请你们仨一块儿来,就为我二姐。我二姐待我恩重如山,要好在我这儿好,要死就死我这儿。你们只当都帮我。只要把我二姐治好,你们回去怎么都成。”    
    朋友可以不讲理,不讲理才是朋友。    
    于是三仙过海,各显其能。    
    那两位大师的故事就从略了,以后我专门儿讲神话的时候再说。     
    单说刘大夫。    
    给二姐切脉,依然仙风道骨,睁开双眼:“先吃三副药试试。”    
    当时二姐躺在床上,已经不能动了,吃不进东西,浑身发黄,眼球黄得吓人。特别是肚子,鼓鼓的,像扣了一口锅,跟孕妇分娩前的体形一样。硬硬的,像放进一块大石头,用手按是按不动的。    
    刘大夫让买两只王八,再买一个大盆,说:“买回来以后,盆里装满水,搁王八用。每天,先拿出一只王八,放到二姐肚子上,注意别让王八咬着你手指头,把王八往肚子上一放,开始它会扑腾、乱抓,很快就不动了。你眼看着王八壳儿表面一点儿一点儿渗出一层黑血,这黑血就是二姐肚子里的毒。擦掉还往外冒,再擦再冒。大约十几分钟吧,这王八就不行了,王八中毒了,把中毒的王八放进盆里,它就会往外吐,这有点儿像海蛎子打捞上来以后,用海水泡,让它把沙子吐出来。你再把另一个王八捞出来放在二姐肚子上……两只王八来回倒班儿,等俩王八都中毒死了,二姐的肚子就下去了……”    
    我一想,俩王八来回倒班儿,肯定不如仨王八三班儿倒,这样王八死得慢,我二姐好得快。    
    我就让肃儿买了三个王八。    
    也就三四天吧,二姐的肚子完全下去了,软软乎乎儿。脸色红扑扑儿的,腰杆儿直直的,走起路来很有劲儿,那饭量儿跟小伙子差不多。能吃能睡还打呼噜。可能人一有劲儿不使难受,每天早晨二姐都要起得很早,把我们楼的周围扫得干干净净。弄得好多邻居都找我:“你们家保姆太勤快,哪儿找的,帮我们也找一这样儿的。”    
    事后,两个王八在水里缓过来了,却有一个与世长辞。我跟肃儿把那位为二姐捐躯的王八,葬在我们窗下。怕引起孩子的好奇,没有培坟头儿,没有立墓碑。但埋好之后,我们给那位王八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默哀了好长时间。像故去好友一样难受,只是没有戴黑纱……我们问刘大夫:“这俩王八怎么处理?”    
    刘大夫说:“放生!但一定要在它背上刻上字,以免谁捕到吃了中毒。”    
    我们精心地在两位的壳儿上工工整整地刻了几行字:“此甲鱼曾救人于危难之中,切勿食用,万望放生为盼。”    
    我们把两位恩王八,慢慢送入河水之中,在岸边行注目礼。    
    一天,二姐提出要走,要去美国。    
    当时二姐夫在美国纽约工作。外甥在加拿大,外甥女在西班牙。二姐说都联系好了,一家人在美国团聚。    
    我请示刘大夫:“可不可以?”    
    刘大夫说:“万万不可!二姐元气大伤,现正在恢复,须慢慢调理。隔几日药方必有变化,是随二姐身体变化而变。半年之后,二姐再想何处周游,就尽情了。”    
    二姐没听,还是走了。    
    她是迈着矫健的步伐走的,只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的助手吴俊在黄山受了重伤,是用担架抬回来的。刘大夫只点了几下穴位,吴俊便健步如飞。    
    设计师小容头疼了十年,刘大夫让“先吃三副药试试”,之后四年,头一次也没疼过。    
    我演艺界的朋友多,谁病了,尤其谁病的特别厉害,我和肃儿都会介绍给刘大夫,刘大夫从来都是仙风道骨,从来都是“先吃三副药试试”。    
    香港的大亨称他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4月份,他又要应邀赴英国治病……    
    我的《牛眼看家》摄影集出版后,我把第一本送给刘大夫,我在扉页上写道:“中国四大神医——扁鹊、华佗、李时珍、刘孝威。甭管别人说什么,我就这么看,爱谁谁!”    
    但今天,刘大夫哭了一天。    
    很多人说,越是好大夫,越治不了亲人的病,也许真是。    
    刘大夫,您是菩萨,您治好了那么多人的病,您救活了那么多的人。您得好好活着,为了更多爱您和需要您爱的人。    
    刘大夫,我在心中烧一炷香:    
    让所有的人保佑您。    
    让您保佑所有的人。    
    牛群的这篇日记,篇幅不长,信息量很大。从中我们不仅认识了刘大夫,为神州医学的神奇而骄傲;同时也熟悉了牛群的成功之路,为了事业,他可以什么都不顾。在事业和亲情面前,他总是选择前者。刘大夫是他家的救命恩人,也是他艺术的救命恩人,刘大夫的老伴“走”了,他没能为她“送行”,原因是为了蒙城的发展。后来,他的岳母“走”了,尽管岳母对他恩重如山,他也没能为她送终,原因还是为了蒙城的发展。牛县长并非无情无义,对曾救他二姐于危难之中的“王八”,他都为它“送葬”、为它默哀、为它三鞠躬!    
    ……    
    当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牛群,对他接手蒙城县聋哑学校还会感到惊奇、感到意外、感到不可思议吗?    
    


第三部分第七章·牛群效率(1)

    我所说的牛群效率,不仅是指牛群的办事效率,包括他的工作状态、拼搏精神。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九个小时,这是他身边的人有目共睹的。我们随便抽出一个“时间段”,具体感受一下什么叫“牛群效率”。    
    那是2001年4月22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的邀请,担任“爱心形象大使”的牛群,从合肥乘机前往广东参加“中国爱心万里行”演出。    
    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后,演艺圈的一些朋友和部分媒体的记者就迎了上来,“牛哥”、“牛县长”地叫个不停。    
    牛群则立即拿出刚刚印制的带有牛群特教学校标识的名片,颇为郑重而又不无幽默地说:“朋友们,要喊牛校长!”    
    在送给大家的名片上,第一头衔果然是“牛群特教学校第一校长”,第二才是“蒙城县副县长”。    
    一位记者笑问道:“县长官大,校长官小,你为什么把‘牛群特教学校校长’摆在第一位啊?”    
    牛群回答说:“因为让蒙城那些聋哑孩子尽快搬出危房,接受正常教育,是我心中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这也是蒙城县领导和群众最迫切需要我做的事。由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