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月十一日,苏东坡向米芾告别,前往常州,登舟之际,不禁想起一月前与朋友在金山寺的聚会,在那个也是大江东去的地方,苏东坡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概括总结。 
  (请看下篇:一百、大江东去浪亦哭) 

日期:2009…12…11 10:31:58 

  一百、大江东去浪亦哭 
  与好友程之元、钱世雄等五月一日相会金山寺时,苏东坡登上妙高台,一展胸臆,好似大梦初醒! 
  鉴于朝中政局突变,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决计从此致仕隐退,定居毗陵,因为此前苏东坡已接朝廷敕令,被复官朝奉郎并主持成都玉局观,并明诏:任其在外州军居住。 
  这其实是允许苏东坡以本官退休致仕,按当时宋朝官员的退休制度,朝廷一般将一些位高名显需要退休的官员任命为此职,处于一种半退休状态,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调研员、顾问之类的虚衔,说是“内退”也无不可。 
  当时有一种说法:官员若有重病,若辞去官职,有助于病的痊愈,也能延年益寿,等于强盗的“金盆洗手”吧。意思是做官和强盗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行。辞官不做犹如强盗“金盆洗手”,是在向神灵表示从此不再为恶之意。 
  苏东坡表示自己也相信这个说法,愿意一试,所以才有了“金盆洗手”换病愈的退休申请。 
  金山寺妙高台,山风呼啸于苏东坡耳旁,好似响起了玉泉皓大和尚那 “且听我这一喝轻重多少!?”之一声暴喝,苏东坡顿感彻悟,提笔作偈: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 
  七年凋零之命运,犹如无桨脱锚的小船,这是诗人的一声叹息;口称心似死灰,却别出心裁的夸耀生平“功业”,竟是被贬谪流放的日子!如此总结一生?――还是在嘲讽! 
  是在嘲讽政治的卑鄙,是在叹息命运的不公,是在自豪被贬的荣誉! 
  命运不公也宽厚,公道自古在人心!六月十五日,苏东坡乘舟沿运河继续自靖江北归常州家园,诗人自海外归来,即将到达的消息立刻传开,到此几乎等于还乡!百姓有数千之众,立在河边高处,打算一睹这位著名诗人之丰采。 
  苏东坡历经万劫得以复归的消息引起了连锁性轰动,运河两岸,一眼望去,人山人海,百姓聚集欢呼,其意热烈真诚。 

  苏东坡这天似乎身体略有好转,已然能在舟坐起, 他头戴青色小帽, 身披长袍,看着岸上比现在的酷夏还要火热的人们,苏东坡不禁有些惶恐! 
  他转身对舟中人说:“这样欢迎,莫要看杀苏轼否?” 
  诗人对人民的热情惭然抱愧,人民对诗人的爱戴动地感天! 
  这次的行程很短,不久到了常州,住进东门附近好友钱世雄给他租的一处临时居所。当地文人名士纷纷前来探望,不能见到苏东坡的,无不终生抱憾! 
  但是,此时的苏东坡已经不能接待过多的客人,他的病开始缠绵不愈,一个月光景,始终倒在床上。苏东坡开始预感到将要告别……告别这个给了他欢乐与痛苦的世界! 
  苏东坡遗憾的怀念弟弟苏辙:“迢迢万里,生还中土,十分高兴。心中唯难过,归来之后,始终没看见子由,自雷州海边分别,一直没得再见一面啊!” 

  他将在海外完成的《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送给了他的好友钱世雄,在写信给钱世雄时,苏东坡谈了自己的心情:“庄生闻在有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矣。” 
  七月十五日,苏东坡的病况迅速恶化,夜里开始发高烧,牙龈不断出血。苏东坡给自己分析病症,认为自己是得了“热毒”,他相信只有让病毒自行消退,用各种药物去干涉是没用的。 
  七月十八日,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开始嘱咐后事:“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苏东坡嘱咐儿子们:自己的碑铭要由弟弟苏辙撰写,他要与妻子合葬在弟弟家附近的嵩山山麓。 
  七月二十五日,苏东坡在杭州的老友维琳和尚前来探望,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二十六日,苏东坡写了最后一首诗,维琳和尚劝他念几首谒语。 
  苏东坡笑了笑说道:“那些高僧呢?鸠摩罗什呢?不都也死了?” 
  来中土弘扬佛法的印度高僧鸠摩罗什行将去世之时,曾由天竺同来的僧友替他念梵文咒语,但是梵文咒语也不比翻译成汉语的咒语经文灵验多少,甚至连中药汤也不如,鸠摩罗什还是死去了。苏东坡在这时似乎对佛家有了疑惑。 
  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迅速衰竭,呼吸已觉气短。 

  床头,维琳和尚贴着他耳边教导:“端明(东坡爱称)现在要想着西方!” 
  苏东坡轻声回答:“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强想就错了!” 
  床尾,钱世雄对马上就要离去的苏东坡说:“端明平日学佛,此日如何?”――怎么临到用时反而抛弃了? 
  “此语亦不受……”这就是苏东坡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95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95节 
作者: 子金山 
         
  苏东坡去了!在这个世界上,诗人精彩的闪亮了六十四个春秋。 

  天地一时沉静,风月皆尽无语。 
  苏子一生一首诗,大江东去诗留魂。 
  夜来幽梦月宫会,琼楼玉宇伴诗人。 
  噩耗传出,举国痛哀!弟子们于居处设灵堂,以供众人拜祭,荆州黄庭坚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卧室,每早晚正冠易服焚香礼拜,一尽弟子之礼;颖州张耒,举哀行服,出薪俸于福禅寺院,招诸僧侣行法事;就连素不相识的太学生候泰、武学生杨选等人,也自设灵堂于京师,守灵者多达二百多人。 
  苏东坡的挚友道潜和尚参寥子,一首挽诗祭知己: 
  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和气接儿童。 

  好友王定国疏文致哀,就连苏东坡晚年不屑相交的门徒李方叔也撰文悼念,其文辞精炼,数语道尽东坡生平: 
  “道大不容,才高为累。 
  皇天后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 
  据载,这几句话一时风行京师、乃至全国,人们无论贤愚,皆能背诵! 
  苏东坡自己对生命将去如何感想呢?临去时他写给维琳和尚:“岭南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耶!?然生死亦细故耳!”(清波杂志载) 

  苏东坡走得安详,没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实际上苏东坡临行心情不仅于泰然,甚至还有欣慰,这要感谢死敌章惇。此时的章惇已经被贬谪于雷州,对于迫害自己半生的朋友加仇人,苏东坡最后的态度如何呢? 
  苏东坡最后显示了自己的伟大! 
  章惇的长子章授,在当年苏东坡为主考时,被苏东坡亲自取为魁首,所以按一般惯例,章授应当算是苏东坡的门生。 
  章授知道他父亲章惇对苏东坡的所做所为,他这时给苏东坡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当然很难措词,他说出不敢登门拜访的理由,坦白承认说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章授担心苏东坡会报复父亲,盼望能得到苏东坡的一句话,以清楚现在苏东坡的态度。 
  苏东坡竟然得书大喜!立即回书,并且对身边的儿子苏过说:“斯文!这是司马子长(司马迁)之流也。” 

  这封苏东坡的亲笔回书,最能体现苏东坡宽厚中的伟大!所以用它来收尾本书最为合适!所以,下面全文照录。 
  “某顿首致平学士:某自仪真得暑毒,困卧如昏醉中。到京口,自太守以下皆不能见,茫然不知致平在此。得书,乃渐醒悟。伏读来教,感叹不已。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因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鱼所知也。建中靖国之意可恃以安。所云穆卜反复究绎,必是误听。纷纷见及已多矣,得安此行为幸,为幸。见今病状,死生未可必。自半月来食米不半合,见食却饱。今且连归毗陵,聊自想我里。庶几少休,不即死。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某顿首再拜,致平学士阁下。六月十四日。” 

  能宽恕仇敌的人!这就是最后时刻的苏东坡! 
  附、 长眠不知身后事 

日期:2009…12…11 10:36:37 

  附、  长眠不知身后事 
  苏东坡长眠在了距弟弟苏辙家园不远的嵩山脚下,汝州郏城县钧台上瑞里(今郏县苏坟村),但苏东坡这哥们儿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次年,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登台相位,重新镇压元佑党人,逝去的苏东坡也没能躲过摧残,朝廷立《元佑奸党碑》于端礼门,上刻奸臣124人!苏门三词客全家入列! 
  崇宁三年(1104年),镇反开始扩大化,《元佑奸党碑》被重刻,这回网罗了309人,为了使奸臣们真正绝种,政策上是恨不得坚决给入榜的奸臣后代全部做了“结扎手术”――诏令天下人皆不得与上榜的奸臣后代结亲!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连元佑时的顽童苏过也榜上有名! 
  令政府惋惜的是,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碑文反而成了“英雄榜”,入榜的无不以此为荣,招来全国百姓士子的羡慕! 
  时光流到了1126年,这年,书画大师宋徽宗退居二线,钦宗即位,改年号为靖康元年,元佑奸臣开始删去“奸”字,平反昭雪开始出现苗头。 

  事情的转机更加荒唐,竟然有赖于苏东坡生前的一个嗜好――着迷道教,炼丹求长生! 
  《贵耳集》与《梅殉诗话》都记载了此事:后辈道士对苏东坡自然极为尊重,一个叫伏章的道士给着迷此道的“教主道君皇帝”徽宗设醮祈福,徽宗来时,发现道士哥们儿竟然不慎睡着了! 
  那还了得?道君皇帝――不,太上皇忍住怒气等到这偷懒的同行醒来,伏章道士醒后,坦然回奏太上皇同道:适才去玉帝处值班,因为奎宿星君向玉帝奏事拖拉,所以才清醒――回来迟了。 
  徽宗不由询问:“奎宿星君是干啥业务的?” 
  睡过头的道士回答:“即本朝苏东坡也!” 
  天上的神仙呀?那还能继续被压制!于是,平反运动拉开了序幕。 

  只是这序幕刚拉开就塌架了,次年(1127年),徽、钦二宗皇帝父子相伴做了金国的俘虏,北宋灭亡,南宋诞生,建元建炎。 
  苏东坡却被官复原职,追封为“端明殿学士”。 
  又过了三年,绍兴元年(1131年),苏东坡被提拔为“资政殿”学士,可惜不能资政什么了,倒是孙子得了实惠,被授知蜀州。 
  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苏东坡被谥封文忠公,此后的文史作家便开始以“文忠”称呼苏东坡了。 
  乾道九年(1173年),苏东坡的官升到了顶点,被荣封“太师”! 

  其实,后人才懒得理睬给苏东坡封个多大官呢,只记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今天我们只知道:苏东坡是个伟大的词人、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一个伟大的诗人。 
  (全书完) 
  子金山于公元两千零七年十一月 
  请看本书后记:从此惭愧不侃苏 


日期:2009…12…11 11:22:34 

  后记、从此惭愧不侃苏 
  《大江东去-苏东坡全传》收笔了,写上“全书完”三字后长出了一口气! 
  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相反,一种另类的沉重“才上心头,又上眉头”,其实,这种沉重从动笔不久便泛起心头,此后越来越挥之不去,越来越沉重,险些使老孙中途辍笔。 
  数月来几乎一直生活在北宋后期那个独特甚至似乎荒唐的年代,这样说还是不大全面,应该是生活在北宋之后的明清各代更准确些。 
  这当然是由于写上面这些文字的原因,说句实话吧,本书是篇差点没能完成的文章――写作的后期差点想放弃。 
  其原因也似乎“荒唐”:动笔时的自信逐渐给消磨光了,越写胆子越小,中后期竟然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对苏东坡这哥们儿说东道西了,甚至随口说苏东坡“这哥们儿”也有些“僭越”! 
  想起了开始动笔时对个别友人的“炫耀”:“老孙正在发挥自己的‘长项’古典诗词,正在跟那个被‘大江东去’,浪淘出的‘千古风流人物’对话……”――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无知方能无畏!这就是初写本书时的老孙。 

  开始时的自信来自本人的“孤芳自赏”:打从少年时能磕磕绊绊的背诵那么几十首苏东坡的诗词,自觉感觉相当良好!高人一等的感觉都有,甚至真得以为自己就“擅长”古典文学、诗词曲赋了。 
  随着写作的需要,几乎“全面”对苏东坡细致深入的了解,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谁是天字一号的傻瓜?就是那个拿网友的恭维当真的人――子金山! 
  书到中途时就已经明白了,自己其实就属于“拾起来看看扔了――什么都不是”那类物件,肚里那点货色连“脱盲”都算不上!跟苏东坡相较,犹如巨人脚后的一根小草,不,连相较的资格也不存在!别说苏东坡,就是与宋、明、清时代一些普通落第秀才的笔记较文笔,自己也成了学前班的娃娃。 
  整个后半部的写作过程就是这样渡过的:大汗淋漓、如梦初醒、恐惧感愈加强烈!自己哪来的资格写苏东坡? 
  尤其是,自己的文中还不乏一些对苏子的调侃、戏谑字眼。算了,放弃算了,别印出来在全国读者面前丢这个人了!咱不比那些才高胆大讲评苏东坡的大师们,别坏了刚感觉到的那点“名头”。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