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钱游戏-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是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父母亲对她这个从小就比较聪明的女儿充满期待。从上中学起,她就制定了具体地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准备用汗水浇灌她那单纯而又执着的梦想。1992年7月,她走上如火如荼的高考考场。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啊等啊,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下来了,因为志愿填报的问题,她被河南商专的经济管理专业录取了。虽说有些不如意,但她头上有了一份荣誉,那就是她是那一届经济管理系学生的第一名。进校后她成了系里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先是当了班里团支部书记,然后又进了校团委。可能是由于王静的性格比较外向,所以在学校很多集体活动中都有她的声音和身影。她获得过学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参加过系里的辩论赛,而且每个学期都会获得一等或者二等奖学金。    
    1995年5月份,王静即将毕业,在人才市场受过两次打击的她正心灰意冷地准备把关系办回老家去,可这时父亲却因为胃部不适住进了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胃癌。那一阵子家里的一切积蓄都用在了父亲的病上,一家人常常因为没有钱而愁容满面。王静要是回家找不到工作,再花家里的钱,实在于心不忍。    
    就这样王静把自己又一次逼向了郑州人才市场,此后她就在郑州作过酒店销售、医疗器械推销,并且自己作过服装生意。一天,做服装生意时认识的一个大公司的副总给王静打电话,这个朋友在郑州最大的一家牛奶和食品加工厂,他们这个厂几乎承包了郑州市全市的袋装和瓶装的牛奶和酸奶。该公司准备在郑州市东区和西区各成立一个送奶到户的服务公司,当时王静一听非常有兴趣,就竞争到了郑州西区的整个送奶到户的业务。    
    成立花花牛家政服务公司是王静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她的胆子非常大,但对家政却又一窍不通,并且对送牛奶的认识太简单了,不就是有人需要我们给他送去吗。可是一操作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首先得有办公地点和送奶热线。其次,还要有固定的送奶员。王静的公司刚开张时,几个好朋友帮她忙活了一阵子,跑到街上给她发传单,有时是晚上去街上贴。王静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她到街上去散发传单以后,晚上回去守着电话,可是一个电话也没有,令她很难过。    
    万事开头难,他们忙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有了30多个订户。这样王静已经满足了,但如果王静的公司只为30多个家庭服务的话,她可就亏透了,那几天她整天都盼望着更多的客户来。    
    公司的第一个送奶员是一个女孩,一个很能吃苦的女孩子。她第一天送奶也是公司第一次给客户送奶的日子,郑州下了大雨,从早晨下到晚上一直未停,那天上午王静心里着急,可能那个女孩不会来了,因为雨下得确实太大了。大概有9点钟的时候,女孩骑着自行车披着雨披来了,她把牛奶带好,然后冒着雨就走了。女孩鼓励了王静,也感动了王静,当时王静想,公司里的员工都能这样卖命,自己怎么能不努力呢。也可能是公司雨中送奶感动了订户,也可能是宣传力度越来越大,他们的电话开始增加,订户也越来越多。花花牛公司在郑州的《大河报》等报刊上也做了广告,当然也把我们公司的电话和地址都打上了。这一下效果更加明显。虽然说公司开张的前半年,结算后王静赔了近两万元,但公司已经有非常良好的开端。    
    1998年底,公司框架已经成立,王静又招聘了一些下岗工人和大学毕业生做公司的送奶员和办公室人员,同时王静还承包了郑州市西区的牛奶批发站,并租用一个很大的冷库。因为信誉很好,再加上送的又是在郑州一名牌企业的产品,所以王静的业务很快多了起来。那时候王静最初创业时招聘的几名员工也特别卖力,因为他们都知道王静的底细,外地一女大学生,创业不容易,到1999年的上半年,王静的公司销售总额竟然接近100万元,纯利润也有近10万元人民币。半年结算完毕,总公司给了王静很高的评价,王静还请自己公司的几个人到一个饭店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宴,那天晚上王静给家里人打完电话以后,幸福地一个人流泪了。来郑州以后,王静流过很多次泪水,那一次,她流着幸福的泪水睡着了。    
    随着公司的服务和产品质量逐渐受到好评,王静的家政公司开始在郑州小有名气。2000年夏天的一天,王静在办公室正给订户办理订购单,一个电话打过来,问公司有没有保姆,当时王静愣了一下神说没有,结果那位客户说他是公司开办以来的老客户,非常信任他们的服务,并建议既然叫家政公司,就可以多方面服务。过后,王静就设想要开展一下相关的业务。在空闲的时候,她开始做调查,整个郑州市现有住户几十万家,而郑州的大型家政服务公司仅十几家,而且所有的家政服务公司的服务都不全面,譬如王静的公司只是送奶,也有的家政服务是幼儿园午托。    
    王静大胆地尝试着招聘了一些下岗工人做了培训,同时也到各大高校去张贴招聘广告,她想给一些大学生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做钟点工。她的员工把这些人的个人情况登记完了以后,开始给其他一些饭店或者家庭挑选,而公司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当然是只向用人单位收取。经过王静公司培训过的下岗女工不用到保姆市场,就会有家庭找上门来,王静的这两项业务一开展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花花牛家政服务公司不仅只在家政服务上下功夫了,而且在保洁、家电维修、水电工程安装、家教、钟点工等方而都有业务,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家政服务公司。他们的一些订奶客户找到公司以后,都十分惊讶,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么复杂琐碎的一个家政服务公司的老总竟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大学生。    
    2001年的3月3日,王静被郑州市妇联评为郑州市优秀外来务工女性。大会上,打工妹们聚在一起无话不淡,她们听了王静的创业史,无不感叹王静的选择和毅力,她们说你身上现在还有一股牛奶味,她们的话说得王静不知是该乐还是该哭。    
    王静也有新的打算,就是看准了家政服务的投递这一块,郑州市目前除了邮政服务以外还没有一个公司能把东西送到各家各户的,王静有信心,把她的家政服务公司跟郑州市民的生活联系起来,她准备把送粮油代送货物等业务也建立起来。她要把目前的公司变得更大,她的名片上现在写的是总经理,呵,下一次,她想变成董事长,也可能实现不了,但这样的野心还是有的。


第五部分 创业篇第52节 深圳大款成功的三板斧

    斗胆    
    斗胆是深圳大款发家的第一大秘诀。    
    深圳信达实业公司董事长文先生1993年来深圳之前,曾在湖南省常德市某纺织厂任总工程师,当时他所在的单位经济效益不佳,靠贷款发工资,厂里决定让一部分职工自谋出路或下岗。文先生虽不是下岗的对象,但他根据本厂的发展前景果断地作出决定:离职自谋出路。他在家人、亲朋好友、上级领导的一片反对声中,带着技术和家中的所有积蓄来到深圳,同别人合伙办厂闯世界。这次斗胆使文先生在深圳有了立足之地,其创办的湘绣公司初具规模。    
    第二次斗胆是在1997年。一次北京秋季服装订货会上,他与同行邀新加坡王先生共进晚宴,宴席上,王先生无意中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很多华侨对中国丝绸服装情有独钟,但就是价格太高,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花色,产品肯定不愁销路,会赚大钱。王先生提供的商机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但此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高峰时期,谁也不敢冒险。文先生想,好的机遇别人不做,这便是机遇中的机遇。他回来后,从银行贷款5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十几套丝绸纺织、绣花机,在品种花样上吸收传统的优点,大胆地改进,他生产的丝绸系列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后,果然一炮打响。如今他的织布机仍在日夜不停地工作着,其产品全部销往国外。目前他已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两次斗胆使文先生成为深圳丝绸行业的“大哥大”。    
    斗智    
    被同行称为“转得快”的深圳顺达实业公司总经理王集是通过“转”,转向成功的。用王集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不是转得成功,而是在经营游戏中斗智成功。    
    王集先生是1987年来深圳从事建筑打工的。1992年,他利用手中的钱,在罗湖租房开了间副食品店。当时,在深圳有店就有钱。但初尝甜头的王集想,深圳大发展,建筑业是个热门行业,如想赚大钱,不如开建材店。于是,他从银行贷款70多万元分别在蛇口、南头、宝安租房开了三间建材连锁店。这次“转”使王集真正当上了老板又赚了大钱。不久周围建材店多了,生意也难做了。王集通过仔细地观察,发现深圳人的生活已达到或超过小康水平,享受型消费时代来临,因而高档家具已悄悄地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王集当机立断“转”!他一方面引进技术设备办高档家具厂,另一方面把原来的三间建材店改为家具销售店。这一“转”使王集成了深圳的大款。”1997年深圳的高档家具市场饱和,再往高档家具上发展已没有多大空间。王集发现深圳家庭装修市场开始走俏,于是他又把家具生产厂改为加工装修材料厂,把家具销售店改为装修材料店,同时利用自己过去从事建筑的特长,开了家家庭装修工程公司。这一“转”虽没像上几次那样赚钱火爆,但用王集自己的话说,“如今这年代别人亏,自己有钱赚,就等于自己在大赚”。(根据市场需求及自己的财力不断改变经营项目,从而赚大钱。)    
    斗财    
    家住深圳的王利英女士,是个典型的会让财生财的大富婆。王女士是深圳土生土长的。1987年她利用衬里发给她家的4万元征地损失补偿费,加上借来的6万元,在布尾村盖了一栋5层共10套住房出租。1990年,她全部还清借款。1991年开始,她利用每月收回的1万多元租金炒股,日积月累不间断,到1995年10月,她炒股赚了290多万元。1996年正值股票牛市时,她把自己80%的股票抛出,然后用这批款又在布尾村盖了一栋10层有72套住房、4间商铺的小群楼。1998年春节后发租。她曾给自己算了笔帐:4间商铺每间月租4500元,年收入21万多元;72套住房发租70套,每套月租1700元,年收入140多万元,如加上旧房租金,年收入就是180多万元。1998年王女士又利用自己在深圳每月收回的房租,在香港用按揭贷款购房发租。如今她家的资产已超过4000万元。    
    由4万元到4000万元,可谓惊人的变化,不少人认为王女士有高超的赚钱魔术,可王女士说,她没什么绝招,靠的是家中“不闲钱”,用钱赚钱,让小钱赚大钱。(理财赚大钱)


第五部分 创业篇第53节 华西淘金

    1997年罗辉大专毕业返乡后,听村里曾到江苏华西村打过工的人说,那里乡镇企业很多,外来工在当地挺受欢迎,他便离开偏僻的西北家乡去华西“淘金”。    
    罗辉原以为在这里找份工作应该很容易,因为华西村下属有热电、制衣、钢铁、旅游等多个支柱产业,近五十家大型企业。然而当他一路打听找到村里的人才招聘办公室后,工作人员却说,每天像他这样慕名闯进华西的求职人员多达数百人(不包括大规模招工时)。    
    幸运的是,不久村里一家电子元件厂因新增了两条生产线,要扩招员工和技术人员。经过厂领导严格的素质考核,罗辉终于被录用了,但由于没什么专业技能,最后被安排在生产车间做流水线工人。    
    这是一家高技术工厂,生产线全用电脑控制,技术人员都穿着洁白的防尘服工作。罗辉的任务是为一种集成电路焊接上几个细小的保险,而后再小心翼翼地为产品四周刷上一层绝缘漆,工资是底薪加计件。    
    生产线上的工作枯燥而劳累,一天下来,他累得骨头像散了架,草草吃了几口饭,栽在床上就呼呼大睡,梦里还一个劲地插电路板。半月后他终于掌握了组装和刷漆技巧。    
    每月1日发薪水的日子终于盼到了,这天罗辉精神十足,然而接过那薄薄的几张钱一数,他顿时傻眼了。由于平时主动加班的时间比别人长得多,按自己这个月的组装件数加上底薪,他在心里算了几遍都应该拿到一千元左右的工资,可厂里却只给了500元!那一刻,罗辉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心想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原来堂堂华西厂也会克扣打工仔的血汗钱呀!    
    没想到,罗辉正要质问主管为什么扣自己的工钱,他却微笑着对进厂不久的新员工说:“另一半工资已由厂部代你们存入银行!”当时罗辉满腹怀疑。直到后来询问了几位老员工,他才明白,老板这样做是怕年轻打工者拿到钱后不知爱惜,随意花销,到年底回家探亲时两手空空,再欺骗父母说是华西给的钱太少,不够开支……这样既让家人感到失望,又会给华西这块金字招牌抹黑。所以,厂里就每月为员工把50%的工资存入银行,等到打工者回乡时再一次性取出连利息全交给你。了解到这些,许多新来的打工妹都感动得眼眶湿润,罗辉心里也不由感慨万端:华西老板,就是与众不同!    
    1998年4月的一天,在厂办做文员的周翔过生日,老乡们借机在他的住处搞了个热闹非凡的聚会。第一次迈进这位“白领”同乡住的二室一厅套房。里面不仅装有空调,而且洗衣机、彩电、VCD之类的电器一应俱全。再加上厂里为白领职员购置有“席梦思”、沙发、书架、写字台等家具……罗辉望着眼前的一切简直目瞪口呆!周翔却笑着说:“你可别把我这里当成了‘总统府’,比起咱厂里那些中外技术专家,我这每月2000元的工资简直就是,毛毛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