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2006年第5期-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H死嘁呀攵兰停偷罾锬钦抛髑辶酱实鄣牡窳劢鸫罅危翟诓缓鲜币肆恕N餮Фィ蒲Р鳎式涣髟妒ね簦煜峦蛭锷:橄芑实鄣牧危驳猛式庸欤挪换岜晃鞣饺顺苄ΑS谑牵笞芡骋∩肀涑珊橄芑实凼保腔牧危褪钦胖形骱翔档纳撤ⅰ5暇共皇谴空奈魇缴撤ⅲ墙瘀潜ψ8吒叩目勘成希懈龃蟠蟮牡酃铡W钪档盟邓档木褪钦飧龉樟耍涸残危对剂匠撸咨忻孀龅祝厦嬗貌噬肯咝辶斯糯峦及浮!
沙发欲柔软舒适,里面要么用弹簧,要么须有填充物,或许还有更高级的技术。袁世凯坐着那龙椅是否舒服自在,别人不知道。那龙椅虽然有些非驴非马,但在当时朝贺的洪宪大臣们眼中,实在是威武无比的。谁又料想这张龙椅只有八十三天的寿命呢?最叫人们料想不到的是天长日久之后,洪宪帝国国徽上的白色缎面渐渐断裂,里面露出的填充物竟然是稻草!有位供职故宫博物馆数十年的老专家在著作里写到了这则掌故,应该不是讹传。
故宫博物馆为了修复那张雕龙髹金大龙椅,耗时近千个工日,可见龙椅制作技术之精,工序之繁。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往洪宪皇帝的龙椅里塞稻草呢?如果把那人想象成预言家或革命家,知道袁世凯倒行逆施,日子长不了,只怕也抬举了。真是这样的好汉,他就早如蔡锷揭竿而起护法去了,绝对到不了袁世凯麾下去的。督造龙椅又是天大的事情,非几个工匠就能成事,必有相当于内务府总管以上的官员天天盯着。但督造龙椅的官员,不论官阶高低,谁敢如此胆大包天?或许某个工匠是位觉悟很高的劳动人民,看透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便背着督造官员,故意把稻草塞进袁世凯的龙椅里。不过这种想象,只可能在三十年前的革命小说里出现,显然是天真可笑的。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官场上弄得无比正经的事情,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是儿戏。官场中人谙熟此道,再大的荒唐都会出现。当年追随袁世凯的人,很多都是久历宦海的官场混混,从晚清混到民国,又想把民国变成洪宪帝国。他们最能从庄严肃穆的官场把戏中看出幽默、笑话、无聊、虚假、游戏等等,因而就学会了整套欺上瞒下的好手艺。既然大家都知道官场门径多为游戏,为什么还玩得那么认真呢?又不是黄口顽童!原来大家都明白,皇帝虽然喜欢杀人,但只要哄得他老人家高兴,赏赐也是丰厚的。管他游戏不游戏,玩吧!玩得转了,不论赏下个什么官儿做做,便可锦衣玉食,富贵千秋。
替袁世凯造龙椅的人早算计过了:要等到这龙椅露出稻草来,须得百年工夫。有着这百年时光,他们想做的什么事情早都做成了。督造龙椅的官员,早已福荫三代,赐公封侯了。那些抡斧拉锯的工匠,倘若运气不错,也早已由奴才变成主子,他们的后人只怕也做上总督或巡抚了。这个时候,如果稻草露出来了,混得有头有脸的后人,大可替显祖辩白。总得有个人抵罪,倒霉的大概是某位混得最不好的后人。也不一定真会出事,皇帝表示宽厚仁德也是常有的。如果后来真有袁二世或袁三世,他兴许会说: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朕不予追究。只是各位臣工往后要仔细当差,否则朕绝不轻饶!
倘若袁世凯当时就知道自己坐着稻草龙椅呢?我想他也不会龙颜大怒,只把这口气往肚里吞了算啦!宰相肚里尚且撑得船哩,何况人家是皇帝!袁世凯心里很清楚,如果离开身边这帮成天哄骗他的人,他是连稻草龙椅都坐不成的,他得坐冷板凳!
回望珞珈山
水运宪
1985年于我来说有点特别,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非常具体地改变了我的命运。尤其是第三件。
年初的时候,我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列车忽地脱离了原有的轨道,退不能退进不能进,颇感迷茫。正好接到组织部门的调令,让我到省作家协会报到,去做一名职业作家。原单位的领导不想放人,但是我去意坚定,他们也不好强留,便提出一个条件,希望我去完成一项宏大的写作任务。条件给得很优厚,我就应了,只身前往湘西山区。一去就是七个月,与世隔绝一般。
后来因为胃出血,差一点就要动刀切除了,便回到省会一家部队医院治疗。在那间有单独浴室的病房里,将七个月苦心积累的素材细致地梳理了好多遍,放开想象的翅膀,潜心写完了《乌龙山剿匪记》。这部作品两年后在全国各级电视台热播,一直火爆了近二十年,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
第三件事来得纯属偶然。有一天我去文联取信,遇上了谭谈、古华两位朋友,他们无意中说起了去武汉上学的事情。谭谈问古华去不去,古华说,他已经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了一年,就不去了。谭谈也觉得年纪不轻了,要做的事情又多,他也不想去。那时候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刚刚建立,作家们平时都各忙各的,不开会一般很少相遇,所以我对他们说的事情也就全然不知。一打听才知道,武汉大学正准备接纳插班生。其中有个作家班,据说是武大校长和中国作协领导达成的共识,目的是想让“作家学者化”。
如此重大一件事情,若不是“道听途说”,还真会与我交臂错失。鬼使神差,偏偏那天去了作协,可见我命中注定与珞珈山有此一缘。说心里话,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我都非常想去读几年书。虽然在别人的眼里似乎已经功成名就,自己却感到不能再往下写,必须得有个沉淀和思考过程。况且当时突然失去了牵绊,脑子里腾出了空白,很有一股求知的欲望。我明白,如果不抓住那个机会,往后就再也不可能沉下心系统地读些书了。只是我不知道读这个班是不是还需要一些优良条件,要不然怎么只有他们两个而没有我呢?我犹豫了好久才问谭谈,如果你们不去,能不能考虑让我去?谭谈那时候就是省作协常务副主席了,说话很有余地,“要得吧?我跟他们商量一下吧?”然后很认真地告诉我,“不一定去了就能读,还要考试呢。”古华帮我讲了句话,“他没问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过两年学的,应该考得取。”于是我就一担行囊去了武汉珞珈山。
报到那天,我最关心的是班上有哪些熟悉的朋友。作家之间有个特殊的现象,大家都熟悉相互的名字,见面的机会却很难得。除了同省去的谭元亨、吴雪恼之外,见过面的也就那么一、两位,却大多似曾相识,记不准到底是哪两位。我实在没有和江西的陈世旭一起开过笔会,但是一见面就觉得在哪里见过。这事有点不可理喻,神交久了,音容相貌居然能在脑子里勾画得八、九不离十。召政也属于被勾画过的。还有邵振国,我早就知道他跟我还是老庚。
北方来了不少作家,他们则是另一种风范。最北边过来的刘亚舟,黑黝黝一尊铁塔。罗辰生是北京《东方少年》的主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竟然会有一副高大魁伟的胡马身躯。山东来的李延国,虽然不算太威猛,那大汉气概丝毫不减。说话听上去挺抑扬顿挫,却是极其难懂的一口胶东腔调。
特例也是有的。正如南方也有大个子一样,同样来自黑龙江的袁厚春就单瘦得有如一介江南秀士。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省委第一书记》与我的《祸起萧墙》同一届获全国文学大奖,所以我确实亲眼见过他而并非意念勾画。那时候他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开颁奖会的时候推着一辆小车,谦虚谨慎地往每个房间赠送《崑崙》杂志。当时有人介绍说他也是一位获奖作家,我就觉得奇怪,非常注意地打量过他的那张劳动人民朴实而又忠厚的脸。尽管那时候他一身戎装,但我还是记住了,一见面就认得出来。
厚春的面相不仅能博得我一个人的信任。成立班委会的时候,全体同学都举了手,一致推选他为班长,可见那是一张极具亲和力的面孔。只是我被推选为学习委员就不知道是凭什么了,肯定不是因为面相的原因。世旭、召政、尔品、秀海、鲁勃,还有好多同学外形上都比我有魅力得多。一直读到毕业我才想清楚大致的原因,当时武大已经推行学分制了,拿够学分就可以毕业,因此学习委员实在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随便推举个歪瓜劣枣都行。绝对无伤大雅。
学校方面考虑问题相当人性化,入学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枚红色的校徽。也许觉得我们班的学员年纪都老大不小了,再佩戴白校徽面子上就下不来了。其实这样对我们也不合适,红校徽只是发给教职员工的,我们年龄再大,毕竟还是学生啊。当时我们还傻楞楞地感到很高兴,认为这是被人看得起。有一天傍晚我和几个同学到东湖旁边散步,一群年轻学生朝我们看了好半天,然后议论说,喂,是不是学校炊事班换了一批厨师啊?这话让我听得清清楚楚,回来学给厚春听,笑得肚子疼。后来我就一直没有佩戴过红校徽了。
我和厚春还是挺一见如故的,入学的当晚我们就住进了同一间宿舍。此后几年时间休戚与共,至今情同手足。
学校给了我们很好的居住条件,平时住八名学生的房间,只安排住两人。据说是研究生待遇。两张床两张书桌,空间还很富裕。我这个人在生活上讲究惯了,喜欢有很多的衣服,每天早上挑选着穿哪一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所有的衣服都得用衣架悬挂起来,不想皱皱巴巴地凑合着穿。同厚春一商量,就去水果湖商店买了一架带穿衣镜的大衣柜。厚春带到学校去的衣服其实很少,只有两套军装,而且是毛涤混纺面料,不怕皱,根本不用挂。为了不打击我的积极性,他还是有模有样地挂了进去。书没读完,那衣柜就跟不上日渐膨胀的购物欲望了。越来越多的服装把个衣柜挤得满满的,取件衣服都相当困难。
一般人都以为那里面增加的全是我的衣服,其实他们的目光都还停留在过去阶段,以为作为高级军官的袁厚春是不会有购买欲的。尤其他来自东北农村,脸上写满了艰苦朴素的字样。对他的这些良好印象让我感到难过,实际上这就是对我能量的严重低估,没看出我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人。任何人与我同居一室,右一套左一套地诱惑,左一名右一句地熏染,他都会茅塞顿开。厚春就是这样的,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单调,一个大男人,光有那么两套军装,怎么的也谈不上五光十射。终于有一天,在那面穿衣镜前,拿出我的衣服,西装革履一对照,那心就动了。然后就跟我去了商场,一去就不可收拾了。
最先觉察出他的变化的当然是他的太太。袁夫人并且还跟我提了抗议,说,我们家厚春跟着你变修了。那个“修”字是有时代典故的,今天的年轻人根本就听不明白。当时我都觉得她那批评已经过时,也就没放在心上。果然,毕业后我在广州遇见厚春的时候,他走得比我还远,居然一个人下榻在五星级的“中国大酒店”。西服笔挺自不必说,走到酒店的任何一个场所他都不用付账,只须掏出一张紫色磁卡,霎时间就令服务生毕恭毕敬。当天晚上他留我在那间无比豪华的房间住,洗完澡准备洗衬衣的时候,厚春一把拿了过去,装进了一只洗衣袋。第二天服务生客客气气给送了回来,就跟新买的一样。那么好的包装让我感到十分地不相配,我的那件衬衣其实已经很旧了,还是“的确良”质地,只花了十二块钱。一问,洗一次居然花去了二十大洋,真正地将萝卜拌成了肉价钱。后来才知道,他那阵子接受了写报告文学的任务,写作对象就是酒店的老板,经费自然全是老板给出的。这让我想起了去湘西那次的任务,我的写作对象却是已经被剿灭了的山区土匪,他们的亡灵显然不可能替我买单,于是那日子苦得令人冒清水,差点就让边远地区的医师切掉了我的胃。
尤其那次去广州之前我还不知道用卡是怎么回事,至今一掏出磁卡就想到中国大酒店,想到袁厚春。不过我心里也能找到平衡,毕竟厚春第一次穿西装是在珞珈山学的。是我教会的他。
我的那只大衣柜还发挥了更多的妙用。李斌奎就特别爱从镜子中欣赏自己。他每次到我们宿舍来找班长有事,眼睛从来不看班长,更不看我,一边说事儿一边瞟着穿衣镜,还一个劲地用手去捋额前开始稀疏的头发。
更有趣味的是吴雪恼。我的这位苗族同学喜欢玩扑克,晚餐之余,他总是提着一只小板凳走进来,吆喝着要玩一会儿牌。当时那种玩法叫什么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一个人喊庄,其他三个人打庄家一个。打够了分庄家就赔给三个人,没打够,三个人都得赔给庄家。雪恼性子刚烈,总是包着庄自己打。问题是他老喜欢背靠着我的大衣柜坐着,说他的腰不好,非要抢那个位置不可,因此他手里抓了些什么牌,其他三个人都可以从穿衣镜里面看得一清二楚。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苗族老兄在我房间打牌基本上就没有赢的记录。那时候也兴点小赌注,以食堂的饭菜票做押。吴雪恼经常是把身上的米和菜输得精光,然后一脸通红地站起来,提起小板凳就往外走。又不甘心,老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们三个人,气鼓牢骚地说,不行,你们几个人肯定搞了我的鬼。至于搞了什么鬼,四个人当中只有他始终没有想明白。
这只可爱而又搞笑的大衣柜,最后离开学校的时候我没有将它带走,而是连同我上学用的那辆自行车,一起送给班上的英语老师毛峰了。毛老师是湖南益阳人,对我们特别用心。英语是我们的必修课,但是有的同学根本无法啃进去,就报到系里去,给少数几个同学免修了。吴雪恼君就是其中一个。他倒是把我当学习委员对待,一本正经地找我汇报,然后跟我要求免修英语。看在他饭菜票输得也还大方的面子上,我就去找了毛老师。开玩笑地说:他懂苗语,是否可以等同掌握了一门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