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燕谭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她不忍离异。要让她在两者中选择一位,实在太难了,于是希望算命先生
为她预卜出最后的归宿。算命先生与她恳谈了两个小时,使她非常感动,泪
洒衣襟。虽然出了命相馆,她还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可是心中的郁闷却冲淡
了。这样的算命先生有点像心理医生了。
人的灵魂需要拄杖。于是,适应这种需求便产生了各种各样以关心他人
灵魂为职业的人们,如神甫、牧师、僧侣、道德家、心理医生、思想工作者
等等。卜人相士也可以勉强侧身其中,虽然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混口饭吃。
我和《推背图》
“雪夜闭门读禁书”曾被视为人生的一大乐事。这并非是文人都有叛逆
思想、必蹈禁地而后快,而是被好奇心所驱使。好奇心似乎是人类的普遍弱
点,古希腊不是有潘多拉匣子的故事吗?恩格斯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果
你想让什么事情得到广泛传播,最好是先去禁止它(大意如此)。
十年“文革”大约是最能挑动人们好奇心的时代,当时的领导人通过“群
众”把禁止的圈子划得无穷大,自由自主的空间趋近于零。心灵蜷缩在一个
小小的角落,这自然更刺激它要追求未知事物,因而更显得特别好奇。在知
识文化领域更是如此。不过如果用“禁”形容当时的文化政策也不一定准确。
禁书历代都有,据《中国禁书大观》统计,积历代禁书之和也不过三千余种,
而“文化大革命”中只开放若干种书,其余作为“四旧”全部查禁。破“四
旧”时听说山海关市把除了《毛选》以外的书全部烧掉,包括《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鲁迅全集》。这真有点像周作人先生讲过的古代穆斯林攻破亚
历山大城一样,把《可兰经》以外的书全部烧掉,其逻辑是如果是与《可兰
经》观点不同的书,必是异端自然该烧;如果与《可兰经》相同,有《可兰
经》自然也用不着它了。
随着横扫一切、禁绝一切而来的是各种书籍的秘密流传,不仅17 年的“封
资修”可以从秘密渠道看到,而且“手抄本”、17 年间的禁书甚至连解放前
的禁书只要有路子都可以弄得到。像《奇门遁甲》《六壬要诀》《子平约言》
《滴天髓》《麻衣神相》《柳庄相》《推背图》《烧饼歌》等这类即使在50
年代也认为是迷信书而被《治安管理条例》所禁的,有时也可以找到。这种
泛滥于地下的好奇狂潮也给无数人带来不虞之灾。我就因为《推背图》而身
陷囹圄,甚至被判刑劳改。此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其起因却是偶然的一小
事。当时《红楼梦》初被解禁,社会上又搞评《红》,其身价一日高似一日。
到了1974 年,京郊每大队一部,其地位几乎与另外四本“红书”(《毛选》)
并列。此时有位老同学是电影导演,尝试把《红楼梦》改编成为电影剧本,
但书中有些难解的诗词歌赋弄不清楚,要我帮助解释一下。因此,我在给他
的信中陆续解释了《芙蓉花诔》等数十首,大约已占了《红楼梦》韵文的三
分之一。后来我想这大约是读《红》的重要问题之一,何不把书中的韵文全
部解释一下,搞成一本书呢?那时我在郊区某中学工作,正闲得发慌,于是
便着手进行这项工作。
《红楼梦》第五回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其中写到宝玉在“簿命司”
内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簿。命运簿是用图和诗写成的,词语迷离恍忽,
与《推背图》类似。又遇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朋友有本《推背图说》,我
便借来看了。当时知道读这类书是犯禁例的,但一被好奇心驱使,二觉得自
己所用还算正当,于是便“闭门”研读起来。
那么《推背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它属于图谶一类书籍。图谶大约
产生于战国时代,它是用谜语般的图画与短句、韵语、诗等来预言天下大势。
如秦灭六国后就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亡秦者,胡也”、“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等谶语。后来统治者也用图谶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所谓“上
合天象,下应图谶”。这种风气在东汉时代达到鼎盛。但图谶毕竟是把双刃
利剑,对统治者有利也有弊,有野心的、不在位的,或刚刚篡得大位的可以
用它证明自己是有来头的、是“顺乎天应乎人”的;而坐稳了统治者宝座的
却害怕它,因为它预示着“变”。当始皇帝正在做着皇位一世、二世、三世
直传至千百万世美梦的时候,而谶语却说“始皇帝死而地分”,他能对此表
示欢迎吗?当时秦始皇就将看到刻在殒石上这条谶语的平民百姓全部杀了。
真正严禁图谶是在西晋秦始三年(267)。不过统治者对它仍是爱恨参半,一
些较明智的统治者还希望能得到这种预言,以作为统治的参考,为以后的灾
难采取预防措施。据说《推背图》就产生于初唐的太宗时代。
最早著录此书的是《宋史·艺文志》,没写明作者。南宋岳珂在《桯史》
中说:“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幸心,故其学
益炽。闭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徧名其子。”将作者之名点出,现存《推背
图》皆署名李淳风、袁天罡。李、袁二人皆为唐初人,李为算学家、天文学
家、历学家,著作极富。袁天罡为术士,据说精于相术。二人在新、旧《唐
书》中均有传。据传他们二人都预言了武则天之变,太宗曾予以防范,但未
能成功。《推背图》前的藏头诗序中也说到太宗问李淳风“朕之天下,今稍
定矣。朕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
这些虽属后代术士附会,但也确能反映一些明智皇帝的心态。
《推背图》是天干地支顺序排列的,全书共六十象。第一象为红白两环
相交为甲子,卦象为乾上乾下。谶曰:“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颂曰:“自从盘古迄希夷,虎斗龙争事正奇。悟得循环天地在,
试于唐后论元机。”这一象实际上是序,所暗示的是作者心目中的宇宙模式,
即“周而复始”的循环论。最末一象为癸亥,卦象是坤下兑上:萃。谶曰“一
阴一阳,无终无始。终者自终,始者自始。”颂曰:“茫茫天数此中求,世
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归去休。”图为二人,一前一后、
后者推前者之背。此象为全书之总结,再次提出世事循环的道理,强调世事
演化也未到此结束。作者自云:我已经指出世事演化的规则,并举出五十八
个例证(第二象至第五十九象)其余者不必再饶舌,读者自可依此探索。应
该说这些手法的运用及对天道的演说似乎“卑之无甚高论”,不值得为它多
花笔墨,但其中有些图象,仔细推敲,使人迷惑。如第五十六象图为二人持
长枪对阵,口吐烈火,上有飞鸟相争,序为已未,卦象为坎上坤下,比卦。
谶曰:“飞者飞鸟、潜者飞鱼。战不在兵,造化游戏。”颂曰:“海疆万里
尽云烟,上迄云霄下及泉。金母木公工幻弄,干戈未接祸连天。”如果说现
在传世的《推背图》必出于李淳风固然无稽,说它是五代十国天下大乱时的
作品,也未必真确。岳珂就说过:“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即位,故诏禁
谶书,惧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图已传数百年,民间藏本不可复收拾,有
司患之。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上曰:‘不
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乃命取旧本,自已验之外、皆紊其次而杂书之,凡
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其孰讹,间有存者不复验,
亦弃弗藏矣。”(见《桯史》)可见,宋代所传的《推背图》早被弄乱,后
世所传,决非古本。但是现在流行本,据笔者所见最早者有清末钞本,是知
它至少在清中叶即已流行。而五十六象所描绘的纯是超现代的战争,有空战
“飞者非鸟”,有潜水战“潜者非鱼”,其战争取胜因素不在于兵,而在于
高科技,其神妙之处,仿佛是“造化游戏”一样。其“颂”所描绘的战争的
场面、其涉及范围之大,特别是“干戈未接祸连天”颇能显示未来战争的特
点,清中叶以前的人能做此想象,其意识必有超前之处。
当时引起我兴趣的是第四十二象,图为一女子抱琵琶,后有一兔,傍立
弓一张。谶曰:“美人自西来,朝中日渐安。长弓在地,危而不危。”颂曰:
“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裳色更鲜。此时浑迹居朝市,闹乱君臣百万般。”
“图说”解云:“据此象是骊姬、褒姒之流于女色乱国也。浑迹朝市,由微
贱而起。是否兔象者,想是卯年。此女受嘉乐之宠光,则其破除黎老之祸可
胜道哉!”此图象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图册正册”第二图类似。
第二图“只见画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也有一首诗云:‘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后面的“红楼梦
曲子”相当于《推背图说》与第二图相应的曲子是《恨无常》。曲云:“喜
繁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
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两者在形式上十分类似,这不是偶合。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脂砚斋”看出
这与《推背图》的关系。他在批语中说:“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
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也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指第五回)
悉借其法为女子运数之机,几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
笔。”从这段脂砚斋批语中可见曹雪芹是有意借《推背图》的形式暗示书中
人物命运。不过《红楼梦》只是写宫中女子一个人的命运,而《推背图》则
借一位宫中女子昭示国运。
在我写《红楼梦韵文注释》的时候,有位老同学来看我。那时书在市面
上还很萧条,除开放了《艳阳天》等“17 年”的旧作外,就是一些极不景人
的新著,什么《虹南战斗史》《李白与杜甫》之类。因此大家得到书,特别
是不易到手的奇书还是要串换着看看。我说得到一本《推背图》,他听了十
分兴奋,便诡秘地对我笑笑说:“外面在传这本书。里面写到‘旗手’。”
他说的“外面”乃指当时社会上。我在远郊工作,一个月回京一次,对“外
面”的事知之甚少。我想:他说的是实话吧!这时候什么书不能流传呢?特
别是在高干子弟中间。而我这位同学当时正活跃于半解放、半未解放的干部
子弟之中。听到他言及“旗手”江青,我的脑中马上联想到《推背图》第四
十二象。我打开这页,他更兴奋了,连说道:“是她,是她。手持琵琶,自
然是搞文艺的。”那时社会上对江青满意的不多,人们从各角度去贬损她的
言论很多,当然都是在家中或与二三知己说的。我也说了江青祸国殃民之类
的话,谁也没在意,没有把这些当作石破天惊的反动言论。当时,他把《推
背图》借走了,我再三叮嘱他不要借给他人,因为我也是向人借的。不料这
位仁兄还是把此书借给了某干部子弟,他借到书后把它复制了(当时复印机
还很少),又听说他竟当着“板团”的人骂过江青,于是此事上闻,文化部
长于会泳说北京有几个反革命分子在恶毒攻击江青同志。自然我也就随着这
两位一并被揪了出来,放入监狱,先是拘留,1976 年“四五”事件后,法院
认为与天安门事件性质相近,7 月26 日被判有期徒刑13 年,这就是我与《推
背图》的故事。我想当时无论是我等小人物的信口雌黄;还是官方诸公的严
肃对待,出发点虽不同,爱恶有别,但心态都差不太多,在潜意识中有着对
不可知命运的期待或惶恐。
“四人帮”倒台后,我们都平反了,我对这场不虞之灾还有些怨怼。有
位朋友说:“你就念万幸吧!如果在上海或其他什么地方,你早就没命了。
北京毕竟是首善之区啊。”后来闻见渐多,果然如此。我的一位老同学在上
海被捕就因为说了一句“林彪与毛主席有矛盾”,于1971 年9 月被判死刑,
准备“十一”以前执行,以“庆祝国庆节”(当时口号是“人民大众开心之
日,就是反革命分子难受之时”),并告知本人、剃光了头、照了相,也通
知了家属。后因节前可处决的人犯太多,他便留了下来。“十一”之后,林
彪倒台的消息传到上海,他算拣了一条命,后来在剑桥大学得到三一学院院
士,还是中国人第一个得到这个学位的。当然这些都是题外的话了。
体会幽默
漫谈幽默
一
幽默作为文艺作品中的一个类型,其繁荣是空前的,它充斥着书摊、荧
屏、银幕、舞台。如果把幽默当做一种优雅的艺术品位,其不如人意之处也
是有目共睹的。也许是“幽默作品”的创作者或表演者只关注它令人发笑的
一面,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譬如机智、宽厚、深沉等),以至于人
们在看完笑话、相声、喜剧等所谓“幽默作品”之后虽不能说没有笑,但总
觉得勉强,仿佛有被人胳肢的感觉;有时回味起来,甚至感觉恶心;也就是
说“幽默”完结之后,不仅没有给人带来愉悦,使人的精神得到点升华,而
是相反。于是“幽默”在稍有见识的人们心中如同市场上的货币一样不断贬
值,甚至谈及“幽默”则令人有肉麻之感。这是个幽默文学和幽默艺术表面
上红火,实际上不景气的时期。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提倡幽默时的重演。“幽默”这
个概念系由林语堂在20 年代引进的,并引起了文坛的重视。30 年代初他又
创办了提倡幽默与刊载幽默文学作品的刊物——《论语》。当时如鲁迅先生
所说:“去年是‘幽默’大走鸿运的时候,《论语》以外也是开口幽默、闭
口幽默。这人是幽默家,那人也是幽默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