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燕谭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的时候,年就感恩戴德地说,他们两人“分为君臣,恩犹父子”。雍正批
云:“实尚未酬尔之心劳功忠四字也。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针对雍
正的好名,年羹尧也尽力吹捧,雍正赐他诗扇,他谢奏说:“伏读御制诗章,
工逾李杜;挥洒宸翰,法本钟王。”两人来往密切,无所不说,有时甚至开
些玩笑。一次雍正赐给他珐瑯管双眼翎,他奏说:“谨缮折恭谢天恩,更恳
圣慈,如有新制珐瑯物件,赏赐一二,以满臣之贪念。”雍正说:“珐瑯之
物,尚未暇精制,将来必造可观,今将现有数件赐你,但你若不用这一‘贪’
字,一件也不给你。得此数物,此皆一字之力也。”这段君臣的对话,一个
恃宠撒娇,一个音容蔼然,多么酷肖《红楼梦》中的贾母与凤姐,充满了家
庭伦常间的温情。雍正为了表示对年的态度非同一般,甚至在批语中讲些京
中流传的笑话,“闲写来,令你一笑”。君臣之间的关系看来和谐极了。

有时雍正纡尊降贵把边功归于年羹尧,说:“真正可喜之事,有你这样
的封疆大臣,自然蒙上苍如此之佑,但朕福薄不能得如尔之十来人也。”甚
至说:“自你一(应作‘以’)下,以至兵将,凡实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
恩人也。言虽粗鄙失体,尔等不敢听受,但朕实实居如此心,作如此想。”
这简直像从心窝里掏出的话一样,我们第三者读来都会有些感动。每当谈到
两人的关系,雍正说:“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
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
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羡流涎就是矣!”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朕
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大臣,不能答朕之知遇,
惟将互相'劝'勉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我们从这样批语中感到雍正对
待臣工真是推诚相见,优容宽待,无所不至。在频繁来往的文字中,雍正还
充满感情地说:“朕之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者,大功告成,西边
平静,君臣庆会,亦人间大乐事。”在年将回到北京的时候,雍正激动地写
道:“大功告成多日,君臣庆会在迩。临书不胜欣喜。”这些话读来是何等
的亲暱,何等的体贴、又是何等寄厚望于年啊!我们那里还能想到就在四五
年前还骂他“丧心病狂”呢?

这次朝觐以后雍正和年的关系急转直下,这最根本的原因是雍正的位置
已经稳固,西边也安定了,于是在三月年羹尧上贺表,误将“朝乾夕惕”写
成“夕惕朝乾”。这本来不是了不起的大事却引起雍正的愤怒,他在三月廿
三日的上谕中说:“年羹尧本内,字画潦草,且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
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归之于朕尔!”并且说:“羹尧
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不许之间而未定也。”这时
专会看皇帝脸色,又对年羹尧有些不满的大臣,纷纷交章劾奏,雍正三年十
二月年被逮进京,下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审。被定大逆、欺国、僭越、
专擅等罪九十二款,许多都是因宠绝爱衰而产生的。罪当大辟,亲属缘坐。
仅仅半年多点,喧哧一时的年羹尧就落得这个下场。年羹尧至此只得向雍正
乞求怜悯:“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怜臣悔罪,求
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下这犬马慢慢的给主子效力;若是主子必欲执
法,臣的罪过不论那一条,那一件皆可以问死罪而有余,臣如何回奏得来,
除了皈命谒诚恳求主子,臣再无一线之生路。伏地哀鸣,望主子施恩,臣实
不胜呜咽。”这就是半年以前还是封疆大臣的末路!但这并没有引起雍正的


哀矜。雍正三年十二月廿一日下诏:“尔亦读书之人,历观史书所载,曾有
悖逆不法如尔之甚者乎?”“尔应服极刑及立斩者共三十余条,朕览之,不
禁堕泪。朕统御四方,必赏罚公平,方足以治天下。。令尔自裁,又赦尔之
兄、子、孙、叔伯等多人死罪,此皆朕委曲矜全莫大之恩,尔非草木,虽死
亦当感涕。”雍正临处死年羹尧还不忘记叫他感戴自己。

对可能危及政权的年羹尧是如此严峻,对无足轻重的文人钱名世却是想
出花样来羞辱他,这也就是龚自珍所说的“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
以嵩高其身”吧!而那些奉旨作“诗”,实际上参加咒骂合唱的大小臣工,
实际上也是战战兢兢。如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而进狱刚被宽大释放不久的
方苞,也要奉命作骂诗:“行邪惯履欹危径,记丑偏工谀佞词。”他的心情
如何可想而知。在骂钱名世几个月后,典试江西,因出题“维民所止”而被
诬告下狱,死在狱中,最后还被戮尸的查嗣庭也写道:“一网开恩宽斧锧,
百年遗臭辱簪缨。”他没有想到自己就没免了斧锧之灾。当然臣工们怎么想
对雍正说来是不重要的。三百多个臣工只能写出只有一个“思想”的诗,这
大约就是龚自珍所说的“一夫为刚,万夫为柔”吧!

口诛笔伐和实际的杀头不同,但这都是封建专制主义所惯用的两手,精
通权术的雍正有了很大的发明创造,这在历史上是应该记上一笔的。


是是非非八股文

八股文已经成为一个恶谥,举凡僵化、保守、食古不化、语言无味、面
目可憎的事物,都可以顺手赠给他一顶“八股”或“老八股”的帽子。它还
波及到政治领域,共产党内有“党八股”;国民党内有“抗战八股”、“反
共八股”。毛泽东称之为党的大敌、革命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至于八股文,
早在明代就受到有识之士的痛斥,甚至说它颠覆了大明的江山。到了八股文
极盛的清代,也是它备受指责的时代。徐大椿在《时文叹》中写道:“读书
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
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
文章,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
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
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篇俗曲把读八股读傻了的士
子们挖苦得无以附加。作者认为八股文造就了一群废品,既无知、又无用,
连个合格正品的人都做不了,何况做官呢?现在人们更是把它与辫子、缠足、
鸦片烟枪归为一类,而且“想起来就令人恶心”。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人们越骂它就越有市场。近几年来有关八股文的书
出了三四种。有王凯符的《八股文概说》,启功、张中行、金克木的《说八
股》,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现在又再版卢前的旧作《八股文小史》,
还有几个八股的选本也应运而生,它几乎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了。这些作者对
八股文的态度不同,但都是从新文学理论出发对八股文的产生、发展、衰落
做了有益的探索。新文学家关注与研究八股文据我所知是从周作人始,他写
了《论八股文》,1932 年他在辅仁大学讲《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又把八股文
列为一讲,把它视为“清代文学的反动”。研究者从文学角度说了许多话,
然而,八股文首先不是个文学问题。《儒林外史》那位八股才女鲁小姐的爸
爸鲁翰林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
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
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这是由八股崇拜造成的气迷心,其话不能当真。
老一辈的文化人齐如山先生曾说,许多靠八股拿到秀才功名的人连一封简单
的家信都写不了。他见许多这样的人,因为作八股与写应用文,不是一股劲。
但是我以为也不必过甚地责备这种现象。因为统治者设计了以八股取士,目
的不在于训练其写作能力,而是进行思想灌输的一种手段。因而人们说八股
文如何是废话连篇、如何枯燥无味、如何是“甘蔗渣嚼了又嚼”,会写八股
文的士子如何愚昧无知等等。这些义正辞严的批判似乎都有点无的放矢、没
有搔到痒处。因为统治者思想灌输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更不是造就学问
家,而是为他们训练驯服的统治工具、选拔合格的官僚。纵观五百余年的八
股取士史(如果加上宋代以准八股文——经义文取士,共八百余年),统治
者的目的达到了。

现代人谈到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往往会嗤之以鼻,实际上它是一项相当
了不起的发明,近来有人说它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也不是一点道
理没有。70 年代初,正当文化大革命闹得举国若狂、发誓要与“四旧”彻底
决裂之时,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来访中国。这位阅历极丰富的老皇帝
在欢迎的宴会上,他还不识相地、热情地赞扬中国古人的智慧,说他们发明
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是很了不起的。这一制度打破世袭制,促进


了各个社会等级之间的垂直交流,使得出身下层的人们有个奔头,可以说给
每个男人(下九流除外)一个潘多拉的匣子。揆之于世界中世纪史,它是非
常先进的。即使在公务员制度没有完善的今天,它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官吏
的来源问题,对于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科举考试是个形式,考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与主持者取人目的密切
相关。前面说过科考是为了选择官员,而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
态,那么考试内容必然是围着儒家经典转,这是讨论科考内容的前提。有人
会说唐代曾以诗取士这个说法不准确:一,唐以诗取士产生于盛唐天宝间(750 
年左右),建中二年(781)又停试诗赋,大和八年(834)又试诗赋。实际
上有唐二百余年的天下,以诗赋为考试内容仅一百年左右(见傅璇琮《唐代
科举与文学》)。而且在诗赋之外还要加试经史或策论,也没有离开儒家经
典(唐代经典还包括老子《道德经》)。二唐代尚属于实行科举考试的初期,
考什么?怎么考?都在摸索,还没有定型。经过了五六百年的探索,才选定
与封建统治者培养选拔目的最相符合、在选拔过程中又特别具有可操作性的
八股文。

八股文的结构、兴衰,读者们可以从《八股文小史》中读到,这里不赘。
我要谈的是为什么在八股文中必须“代圣贤立言”。本世纪初章太炎在议论
其政敌康有为时说:皇帝嘛,人人想作,毫不奇怪,可恶的是他竟想当圣人。
虽然“具曰予圣”(都认为自己是圣人)不行,但是“非圣”、“远圣”则
是离经叛道。读书人,特别是作为官僚后备军的各个等级的应考者,必须把
法效儒家圣贤当做自己毕生努力和奋斗的目标。有人说这是束缚思想,是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紧箍咒是不能乱施的;可是对于只对上负责的封建官员来
说,如果在其灵魂深处没有栅栏、没有一个无形的牢笼,那是不可想象的。
传统的中国不是法制的而是人治的,即使有法(主要是刑法),也主要是为
老百姓准备的,先秦就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官
僚队伍的健康就是个大问题。在中央还有言官、三法司,对官员起到一些监
督作用,例如明清两代在京的官员很少敢涉足秦楼楚馆的,因为御史的眼睛
都在盯着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至于地方官,由于天高皇帝远,他
们极有可能成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因此,依靠道德的自我约束就成为保证
官吏们不离大谱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一点对于准备进入官僚队伍的人
是要从娃娃抓起的,学八股、写八股的目的就在此。八股作家们每当提起笔
来就要进入圣贤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经
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训练,儒家圣贤的政治主张、道德理想、人格典范
大多都会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主宰了他们的灵魂,并自然而然地支配了他
们的行动。尽管在以八股取士的五百多年中贪官污吏、乱臣贼子也是层出不
穷,但从整体上来说多数官僚还是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否则封建社会不能支
持那么多年。中国是那么大的国家,人口极多,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明清
两代都维持了二百六七十年,主要就靠大多数地方官员自觉地(这只是相对
说)维护朝廷的方针大计,不另搞一套。近代学者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
中说:“明清两朝以来,由科举进士出身的人员不知有多少万了,而大多数
是正人君子,像严嵩那样的败类,确是极少的少数,而两袖清风的宰相大臣,
则时时有之。”也就是说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是符合封建规范的。所以尽管科
考内容几经变迁,只有在选定八股文为考试主要内容之后,才基本上稳定了
下来。八股文也就成为应用最多最久的一种文体。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写八


股出身的官与不懂八股的捐纳官、文化不高的“吏”作一比较,便可以看出
后者与前者的区别(现在一些历史学者在研究封建官吏的腐败时往往注重了
官,而忽视干坏事更少障碍、并更具有干坏事能量的“吏”)。这一点在封
建社会中是尽人皆知的。清代道光皇帝在接见某个外放的进士出身的官员时
说,对于捐班(指捐钱而得做官的人),我总不放心,彼等将本求利。这个
道理皇帝也知道。

有人说这种“代圣贤立言”的文章没有给读者以新的信息,而说话作文
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那么没有信息可传达的八股文只能是不折不扣的废
话。这种责备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种可以说是废话连篇的文章也传达了
一个最大的信息,那就是作者对于朝廷、对于儒家学说的忠诚和他们学做圣
贤所达到的程度(当然这种空言并不完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