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前有一个人,奉命到很远的地方去,一天晚上,一个人住在一间空房子里。半夜时分,有一个鬼扛着一个死人来,把死人放在他面前。后面又来了一个鬼,追来怒骂前面来的那个鬼说:“这个死人是我的,你为什么把他扛来?”
说着两个鬼各抓住死人的一只手争夺。
前面来的鬼说:“这里有个人,你可以问他,看这死人是谁扛来的?”
这个人想:“这两个鬼力气很大,我如果照实说也是一死,如果胡说也免不了一死,两者都是一死,我何必说谎呢?”就说道:“是前面来的那鬼扛来的。”
后来的鬼听了大怒,便抓住那人的手臂拔了下来,扔在地上。前面来的鬼就拿死人的一只手臂给他补上了。就这样,他的两只脚、头、腿都被鬼拔了出来,又用死人的身体给他安上,和原来的一样。于是,这两个鬼一起把换下来的人身共同吃完了,擦擦嘴走了。
那个人想道“我父母生养我的身子,眼见被两个鬼吃尽了,现在我这个身子全是别人身上的肉,我现在是有身子哩,还是没有身子哩?如果说有,可全是别人的身子;如果说没有吧,现在又有一个身子在这里。”想来想去,越想心里越糊涂,就好像发疯一样。第二天早晨,寻路而行,到了前面一个国家,见到有佛塔和许多僧侣,他不问别的事情,只问自己的身体是有是无。许多和尚问道:“你是什么人?”
这个人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不是人。”于是就向众僧把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
众僧说:“这人自己知道无我,可以很容易地得道了。”
Number:5162
Title:胡适的白话诗
作者:黄炳麟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湖南日报
Date:1994。9。24
Nation:
Translator: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鼓吹白话文学的“八不主义”:一不言之无物,二不摹仿古文法,三不讲求(拘泥)文法,四不作无病呻吟,五不用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他以创作许多白话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1916年8月23日胡适写了首诗叫《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17年2月号《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讲平仄,讲对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格调不算高雅,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所以后来胡适干脆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集》。
胡适是一位著名的文字学家,他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见《胡适文存》第一卷)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介绍古今文字知识,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确实妙趣横生。
胡适还写过政治白话诗。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联名邀请全国各界名流学者到江西庐山开谈话会。7月11日谈话会上,蒋、汪发言后,胡适慷慨激昂,发表了一通抗日救国演讲。在座的胡健中听后,即席赋诗一首:“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辞又一回!”言语中颇含戏谑之意。胡适也随手写了一首白话打油诗回赠:“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四句反问,信手拈来,类比生动,饶有风趣。据说后来《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蒋介石看了,也忍俊不禁。看来胡适也不无幽默。
Number:5163
Title:乐器趣闻
作者:沈洪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音乐爱好者
Date:1994。
Nation:
Translator:
有位意大利音乐家持一支横笛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奏,所到之处听众如醉如痴。他吹奏的乐曲悦耳动听,所用的横笛更不同一般。这横笛竟是用人骨制作的!原来音乐家的一位同事逝世前立下遗嘱说,希望拿他的骨头去制作乐器,让他死后仍能发出美妙的乐声。音乐家便用他的胫骨制成一支横笛,进行吹奏,用精彩的演出实现同事继续献身乐坛的遗愿。荷兰的马特支城有个奇特的乐队,是由家庭主妇们组成的。她们所用的乐器也很奇特,全部是家庭厨房中的炊具和餐具,如煎锅、炒勺、菜碟、茶盘,以及刀、叉等,利用这些不同器皿发出的声响,演奏“锅碗瓢勺交响乐。”由于她们演奏不同凡响,情调别具一格,很多大剧场经理都争相和她们签订演出合同。新西兰的一名乐师米尼菲从来不愁身边没乐器,只要随手拿起一根胡萝卜,用刀削几削,钻几个洞,就能放到嘴边当笛子吹。这是他用小刀反复雕琢,“报销”了一箱箱胡萝卜后才研究成功的。每当音乐会演奏到高潮时,他便当众宣布:“下一曲我用胡萝卜为大家吹奏。”一曲吹罢,掌声雷动。米尼菲成名后,他的果菜乐器类也越来越多,芹菜、青瓜、西红柿、菠萝等经雕琢后,也都能传出动听的乐曲。
无独有偶,日本人樽神谷也能将不少蔬菜做成乐器演奏。他将萝卜、南瓜、辣椒等雕琢晒干,然后吹奏。经音乐大师鉴定,这种“乐器”的音色不亚于长笛、小号、黑管,并更具甜美圆润的自然音调。
英国一位46岁的农民马丁是用武器演奏乐曲的高手。他能从手枪枪管处吹出一串串浪漫优雅的乐曲,多次持枪置身喜宴为新人献上《婚礼进行曲》。马丁用旧自行车车架吹奏的民歌《雏菊,雏菊》美妙悠扬,别具情趣。兴之所至,他拔下椅子的一条钢管脚也能韵味十足地吹上一阵。在他劳动的田野和居住的庭院内,总是充满了迷人的乐声。
Number:5164
Title:新加坡“透明”的文官制
作者:庄素王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海外星云
Date:
Nation:台湾
Translator:
顶尖人物的使命感
“如果我们没有把事做好,会让很多新加坡人遭殃。”40岁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林勋强说。就如同其他新加坡政治家及高级文官一样。林勋强出身清寒,极珍惜新加坡今天的成就,也对新加坡有着极高的休戚与共感。
整个新加坡政府有6万多名文官,主要分成4个等级,其中有200多个管理职文官属第一等级,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对于新加坡的未来,他们负有最高的责任。
新加坡财政部公共服务署副秘书长陈文发相信,新加坡政府是全世界最诚实的政府。新加坡人民也相信,他们有一个最干净的政府,绝对没有桌下交易。
贪─精英的坟墓
新加坡对人才的管理是配套的。一方面要吸收精英,要他们有使命感,另一方面又不要贪污。所以新加坡政府给他们高薪。部长月薪高达台币77万元。但对福利规定很清楚,只有总统与总理配有座车与司机,其余部长要自己开车,如需要司机,要由自己的薪水支付。
然而不管你再怎么身居高位,一旦犯了错,尤其是贪污罪,不是被免职,就是降级或长年不加薪,直至判刑。
1994年年初,新加坡法庭才判定前贸易发展局局长杨胜德犯了22项贪污罪,在1993年年底,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结束调查,将案子送到法院开始控诉时,杨胜德就被停止贸易局局长的一切职务。他被判必须在半年之内偿还过去5年所贪污的钱,约达750万元台币,并且要坐牢4年。他是在任内,介入古董买卖,开立不实发票,赚取中间差价。
这位49岁的局长,曾对新加坡贸易发展有相当卓越的贡献,是新加坡5个超级公务员之一,所面对的不仅是牢狱之灾,他如锦的前途也毁了。
他的殷鉴不远。1986年底,在7年部长任内有卓越贡献的新加坡前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曾因一时失足收了建设商人约170万元台币的贿款,当贪污调查局准备移送法办之前,他就自杀了。他人死了,政府仍要收回他的贿款。
“新加坡政府对反贪污的立场非常明确。不管他的地位如何,一犯贪污,立即移送法办。”极少曝光的贪污调查局局长李子益及副局长杨世雄指着一条规定说。
只要有人投诉或者主动侦察,反贪局就一律查办,每年他们要调查800件大大小小的案子。小至港务局码头的载货司机,收取两元坡币的小费都要处罚。
从小学开始寻找明日之星
没有任何天然资源的新加坡,极谨慎地经营唯一的资源─人力。他们尤其重视最顶端的一级公务员的挑选与培训。
人才由小学开始甄选起。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四年级起,就通过一个会考,把比较差的10%及比较优秀的学生排选出来。经过中学会考与高中会考,很容易就让成绩最好的学生冒出头来。
这些优秀学生的会考资料及课外活动成就,会立即传到新加坡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电脑里。公共服务委员会、新加坡一些半官方机构会主动出击,去找这些学生来接受奖学金的面谈甄选。
新加坡政府每年给近300名学生发奖学金,其中最高荣耀是总统奖学金及武装部队奖学金,约有10来名,大多都到牛津、剑桥等名校念书。拿总统奖学金的年轻人会与总统合照,拿武装部队奖学金的着军装佩剑合照,登载在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年报上。
照片中20岁上下的小伙子往往是明日政坛之星。新加坡艺术文化部长杨荣文、国家发展部部长林勋强都是拿武装部队奖学金出国念书,又立即回国服务的。
此外,不像台湾僵硬的公务员条文,新加坡政府找人的弹性很大。政府部门往往会主动找跨国公司总裁到政府部门工作。譬如找新加坡惠普公司总裁担任新加坡电信局主席等。
人才政策─能力主义
为什么精英分子要摆在最高的位置?
“让最优秀的人坐在高位,就不用太注意其他细节。”陈文发说,“如果有好的人在上面,第二线的人就没法发挥功效。”
与其用“精英主义”,陈文发宁可用“能力主义”来形容新加坡的人才政策。即用人主要看能力与个性,而不看家世背景。新加坡一些高级文官往往家世清寒,如超级公务员即将担任财政部公共服务署秘书长LimSiongGuam的父亲是计程车司机。
这些有能力的人进政府做事之后,并没有就此埋没在官僚体系中。他们常有机会被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继续念公共行政及决策者课程。
放在“玻璃屋”中考察
他们也处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屋”中,被评鉴、被训练,连他们的薪水、财产也是透明的。
新加坡政府为所有文官列下4大级,又细分成数十个等级,每个等级的薪水都是公开的。
不同的机构也着重不同的人才特质。新加坡民航局人事与公关副司长陈益就相当强调,一个人有没有清晰的头脑,能不能了解同与不同很重要。另外还要有领导的意愿及学习能力。
此外,每年公务员也要申报财产。
在新加坡,对公务员的试用可长达一两年。新加坡民航局的试用期就长达一年,“宁可找不到人,也不要用错人。”陈益说。
Number:5165
Title:拉链史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上海译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严然
看起来不起眼也不值多少钱的拉链,因其对服装产业具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而被公认为是100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是谁发明了拉链,历来众说纷纭。从1851年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出有关发明拉链的专利申请,总数据说达千人以上。但直到1893年,才出现了第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拉链─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拉链,就是从那时发展起来的。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尤德森。这条拉链当时被用在一双鞋上,并获得了美国政府所认可的专利。其后不久,尤德森将这一专利推荐给了一位名叫沃克的美国企业家。第二年,沃克在纽约附近的一座小镇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家机械化批量生产拉链的专业工厂;其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大受欢迎。
1904年,沃克聘请瑞典人阿朗格担任这家工厂的经理,不料阿朗格很快便反客为主,将沃克排挤出了工厂,并且聘用了另一位名叫桑德巴克的瑞典工程师主持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经过桑德巴克的努力,拉链的实用价值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但是,拉链的普及却有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开始这场大战的最初年代里,美国军方意识到拉链可以极大地提高军人着装的速度,于是就下令在军装的上衣口袋和裤子的前襟处都缝上拉链,此举当即就受到了参战将士的欢迎。1918年,美国军方又在10000套空军飞行员的军服上装上了拉链─经过比较,使用了拉链后,飞行员的穿衣速度要比以前提高2/3。
1923年,美国科德里奇公司设计生产的ZIPPER牌拉链,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第一种拉链产品的注册商标。从那时起,拉链的踪迹便开始遍布全世界。30年代的一次统计表明,当时全世界每年所生产的拉链就已高达6亿条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链就更为普及了。
1953年,拉链自身又出现了一次质的跨越─德国的一家拉链公司首次推出了用塑料制作的拉链,从而大大降低了拉链的生产成本。1955年,塑料拉链大量上市,使德国40多家生产塑料拉链的工厂获得高额利润。
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