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者十年精华-第1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耗资不菲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可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那么,有没有花费不大、效果却很好的宣传手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今年年初,台湾有一家珠宝公司拟推出一种适合上班族的双环钻石戒指。为此,该公司搞了一个“灰姑娘试穿水晶鞋”的新版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双环钻戒试戴活动,凡年满18岁的女性,能顺利戴上钻戒且在美感评选中名列前三名者,均可成为试戴钻戒的主人。消息传出,女士们纷纷前往一试,该公司门庭若市。

Number:6913

Title:灵机一动

作者:梁栋华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有人说,美国实业界鼎鼎大名的爱克尔先生创办著名的山毛榉食品公司是出于他的“灵机一动”。

  一天,他在纽约街上散步,看见一家小店将咸肉切成薄片,装在两磅装的纸盒里出售,生意十分兴隆。爱克尔想:“这确是个好主意,只可惜两磅装的咸肉片还是太多了些,如果把它改成1磅装出售,生意一定会更好。

  他依计行事,把肉片切得更薄更均匀,以1磅装送到市场,购买者果然踊跃。山毛榉食品公司加工的食品不久就闻名全美,甚至全世界。实际上,爱克尔先生的“灵机一动”,来自他对小事情的观察与思索。

  许多人们不屑一顾的小事情中往往隐藏着成功的因素,这全靠多一个心眼去发掘。美国著名铁路工程师海立门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次,海立门偶然发现,铁轨上的每个螺丝钉都有一截露在外面,便问同事。同事回答:“因为螺丝钉就这么长。”

  “可为什么非要这样长呢?白白露了一截在外面。”

  “这些螺丝钉一向都是这样制造的。”

  海立门沉默了一会儿,再问:

  “1英里铁轨要用多少个螺丝钉?”

  “约3000个。”

  海立门吃惊地说:太平洋铁路公司和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共有路轨1。8万英里,所需螺丝钉约5000万个。就算每个多用铁50克,岂非浪费了2500吨铁?

  后来海立门改造了螺丝钉,果然节省了不少费用。

Number:6914

Title:乘虚而入

作者:张涛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如今在中东的家用电器市场上,日本人独占鳌头。但在20年前,只有在杂货摊上才能找到一些日本产的晶体管收音机。

  1973年,佐藤泰雄受日本富士通公司指派,到中东地区推销空调器。当时中东的空调器市场由美国货独领风骚。

  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佐藤发现,中东地区的酷热气温、含盐分极高的潮湿海风以及从沙漠吹来的尘土,很容易使空调器露在室外的部分生锈、堵塞,因此,一般可用十几年的空调器在这里不过几年就报废了。而美国广商对此熟视无睹。

  佐藤认为,这正是富士通空调器打入中东市场的契机。

  于是,他从日本请来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原有产品反复改进,使之适合中东的特殊气候环境,并让公司设计出富丽堂皇的商标和产品说明书,以招徕顾客。依靠优质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富士通空调器逐步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中东产油国一夜之间成了腰缠万贯的巨富,对国外的高档消费品需求急剧膨胀,富士通的空调器便一举占领了中东市场。

Number:6915

Title:评头品足

作者:三水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南风窗

Date:1992。2、3

Nation:

Translator:

  在广东东莞市一家规模宏大、“两头在外”的乡镇企业,我们看到车间里千百个全神贯注的女工无一例外地头上系着方角布巾,只是颜色各有不同,有大红,有粉红,有米黄。何故?陪同参观的厂长说:“大红是质检员,粉红是班组长,米黄是一般工人,头巾颜色在这里标志着岗位与职务,管理者一目了然,被管理者井井有条。”

  奇怪的是,黄头巾中又有极少数不同,同是米黄底色,有的却在额前缝上一条红道。这又是何故?厂长解释说:“这是新工人的标志,它暗示:我是一个新手,请多帮助指导。大家看见这种头巾,就会特别留心关注了。”

  如此“评头”,真是“头头是道”。

  走下生产大楼,大厅里悬挂着一幅大字标语:“请把胸脯挺高一些,脚步加快一些!”谁见了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抖擞起来,足下自然加快了节奏。

  如果说“评头”是为了加强管理,那么“品足”则是为了鼓舞士气。

Number:6916

Title:劝告

作者:清平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随笔

Date:1991。1

Nation:

Translator:

  我国著名戏剧家黄佐临留学英国期间与大文豪萧伯纳有过难忘的交往。那是1926年,正读大学一年级的黄佐临在学校的一次晚会上演出了他初次创作的两个短剧。演出后,英国学生认为剧本很有萧伯纳的幽默味道,建议寄给萧伯纳一阅。黄佐临就大胆地寄去了。几天后,这位大戏剧家就把剧本寄了回来,并在上面批了六行字:

  “一个‘易卜生派’是个门徒,不是个大师;

  一个‘萧伯纳派’是个门徒,不是个大师;

  易卜生不是个‘易派’,他是易卜生;

  我不是‘萧派’,我是萧伯纳;

  如果小黄想有所成就,那么他切勿做个门徒,他必须本着他的自我生命,独创一格。”

Number:6917

Title:写在蓝天的“人”字

作者:徐建生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中国减灾报

Date:1992。3。3

Nation:

Translator:

  1986年1月28日11时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仅74秒,随着砰然一团烈焰,顿时化作两道青烟,大西洋上湛蓝的睛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人”字。七名宇航员和携带着巨大助推器的航天飞机全部化为乌有。现场成千上万前来观看发射壮景的人们及全世界坐在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壮烈空难的全过程。我坐在北京家中,望着卡纳维拉尔角人们泪水纵横的画面,震惊之余,尚不及回味这一事件对我们究竟有何影响,它毕竟是发生在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悲剧。

  然而仅仅七天之后,我就来到了这个异国他乡,来到了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部的全美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它堪称宇航之都,全世界最大的空间研究和发展中心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就设在这里。

  驱车进城途中,透过摆动的雨刷向外望去,每家公司或工厂门前都下了半旗。

  4月5日是休斯敦节。当天晚上,市中心人山人海,这在地广人稀的得州简直是罕见的。天空先是喷气机编队呼啸而过,后是焰火五彩缤纷,把幢幢摩天大楼映得通红。闪闪的超大功率激光器在大楼墙上打出一幅幅巨大的太空图画,电子乐队和穿白衣服的合唱队发出美妙的和弦,通过三层楼高的音箱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它在颂扬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同时也再现了无穷宇宙神秘、宏伟的气氛。作为一个外来者,在地球的这一端参加如此的庆典,我不能不为之叹服。这一场演出据称耗资500万美元。天上直升飞机巡逻,地上警车红光闪烁,一惯不拘约束的美国人懒懒散散地散布在草坪上,与其说是参加什么集会,倒不如说像我们中国人在乘凉。

  突然,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我抬眼望去,原来大楼上打出了七名失事宇航员的身影。此时,全场起立,不分男女老少齐声呐喊。我完全被这种声浪吞没了,感到一种从里到外的战栗;一种无法抗拒的感召和震动。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呼,一种对胜利信念的衷心庆贺。如果闭上眼睛去听,那喊声绝对像是我们北京人说的“起哄”,但此时此刻,我分明感觉到这是一种对死者的深切缅怀,所体现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伟大勇气和凝聚力。猛然间,我想到了两种文化的差别,如果是在东方,这样的场合人们的反应可能更多的是哀悼和悲戚,甚至不会把如此的“憾事”安排在如此的庆典场合。

  欢呼声还在继续,我们这些在场的中国人也身不由己地加入进去,我们谁也没有像平时那样感到自己是异国文化中的一个外国人。这是对人类的颂扬,对人类精神的颂扬。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我们今日的文明;正是今日的文明使我们有勇气面对茫茫的未知世界。麦考利夫老师留给家人和学生的不仅仅是眼泪和悲伤,我敢说他们就在这欢呼的人群中。

  这次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六年了,但每想起它,那喊声仍震撼着我的心灵。静下来想到人,想到人类,想到无穷的时间和空间,以致想到死亡的时候,那呐喊声就又会在耳边回荡。我仿佛又看到那大写在蓝天的“人”字。

Number:6918

Title:有同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午餐时间来了一群朋友,母亲招待我们一起分享中饭每人一份等量的饭菜。客人们离去后,父亲仍然觉得饿,建议我们到附近的饭馆用快餐。走进饭馆,我们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儿,一群人傻乎乎地对着我们笑就是我们刚才的客人。

Number:6919

Title:德国用邮琐记

作者:王素平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人民日报

Date:1992。3。18

Nation:

Translator:

  哦,电话

  抵达德国三天了,一切依然陌生。

  出门刚回来,黑人邻居跟进来说:“请给我2。2马克,我帮你签收了包裹。”

  包裹?莫非搞错了?初来乍到,我还没来得及把住址通知我那有限的几个朋友呢!可这大大小小12个灰色提箱,的确都是我最急需的,上面注明着我的姓名和地址。

  按邮程计算,差不多是在我一住进这幢学生宿舍楼,另一个城市的朋友便寄出了皮箱。但他怎么知道我的住址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住久了才知道,朋友得力于德国的电话服务。

  电话局的微机系统,储存着每个住户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即使刚迁入,只要一上临时户口,通信地址便会立刻被储入电脑。各个城市的电话局又相互联网,这样,无论是在本市还是在其他城市,甚至在国外,若是需要某个朋友的地址,只要打电话将朋友的姓名及所在城市告诉电话局,电话局便能很快查出通信处。

  追邮车

  德国所有的邮件都投递到户,无须人们上邮局去凭单索取。所有的投递员都有一辆黄色的小面包车,每日在城市的建筑群中穿梭。正如绿色是中国邮政的标志,德国邮政的标志则是黄色。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对那黄色的邮车怀有特殊的感情。

  一次投信,远远看见邮递员已在开箱了,我便紧着跑。因想到当地的邮车非常准时,又有在国内追公共汽车被抛下的教训,脚步就又慢下来。没想到,邮车却开到我身边停下,邮递员在车里冲我招手。

  一会儿,邮车开走了,然而,我心里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

  邮局来信

  德国的邮资经常调整,我这样的“老外”不免嫌其麻烦。于是,有一次,我明知故犯地依旧按调价前的1。2马克寄信,算是有意和邮局开个玩笑。

  殊不知,德国人的严谨认真是举世闻名的。信是寄走了,我却收到一封邮局来信,客客气气地告诉我:“邮资已调,您的信欠资3分尼,请您下次贴足邮票。”然而,邮局为寄这封信却花了80分尼的邮资。

  “受审查”

  在德国寄印刷品是“免检”的。每个邮局一律备有寄书用的纸袋子,大小规格不一,里面都有一个塑料泡沫夹层,可避免书籍受潮或折损。

  这里邮局也有包裹内不准夹带信件的规定,但封好的包裹再勒令打开、验视、翻个底朝天的事是不会发生的。

  不过,也有反复“审查”以“验明正身”的时候。

  一次,我投完信才发现两封信装错了,便提前5分钟去邮筒边等。邮递员准时来了,听完我的陈述;他取出信一丝不苟地同护照上的地址、姓名一一对过,这才把原信交给我,盯着我拆信、换装、封口,然后才把信取走。邮递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国的邮电人员给用户以信任,也以其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Number:6920

Title:大上海,你还背得起中国吗

作者:陈锐军温眉眉

出处《读者》:总第134期

Provenance:黄金时代

Date:1992。2

Nation:

Translator: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如果把全国的土地分成1万块,它只占了其中的6块,然而它的工业产值却占了全国的1/13,财政收入占了全国的1/10。奔驰在全国城乡的自行车每5辆就有1辆是这里生产的,每5只国产手表有1只产自这里。区区弹丸之地,竟创造和积聚着如此巨大的财富。

  这地方就是上海。

  从广州到上海,其意义当然不仅是地理上跨了8个纬度,空间上位移了1200多公里,更重要的,是从珠江水系来到了长江水系。当我们还沾着南国泥花的鞋踏上上海的土地时,两大流域在经济上、文化上、观念上巨大的不同,使我们惊讶、感叹、沉思。

  可是,该从哪里谈起呢?

  第一部分阿拉上海人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诗人尤利匹斯说:“人生幸福的先决条件,是出生在有名的城市里。”这句话对上海人而言,是很能引起共鸣的。

  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之都,那么上海就是中国的经济之都。10年前,上海以其规模大、种类全的工业独占鳌头,成为整个中国经济无可争辩的火车头。那时的上海产品无疑是人们的第一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