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7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摇头,心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他又说:“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而且我想,他的母亲也比我的母亲运气好,他的母亲没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否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会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影,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子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吧。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的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三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像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照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玉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即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少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Number : 7353
Title :官场百态
作者 :郭宪曾
出处《读者》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清稗类钞》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巧”解《论语》
唐朝魏博节度使韩简,性情粗鲁而直率,平时遇到有学识的文士谈论,因听不懂他们的话,常觉得是耻辱。于是请了一位孝廉令讲捕论语》,及至讲到《为政篇·明月》中“三十而立”时忽恍然大司,即对身边的从事们说:“我近来才知道古人是多么地淳朴,年纪到了三十方能站立。”在场的人听了,笑得东倒西歪。
《五杂俎》卷十五
官癖阴魂
相传南阳府,有一太守逝于官署中,从此以后,阴魂不散。每至黎明升堂时分,上堂面南而坐,官吏差役叩头,犹能点头做受拜模样。及到天色大亮,便不见踪影。清朝臃正年间,有一姓乔的太守到任,听说这样的事。笑着说:“这是有官癖的人,虽然死了,但又不知道自己已死,我可以使他自己明白。”不等黎明时分,乔太守穿上官服,先上堂面南而座,待到升堂时,带乌纱的阴魂远远而来,见堂上已有人占了座位,不自觉地停了下来,长叹一声远离而去,从此再无此奇怪现象。《新齐谐》
“牛”“马”对诗
隋朝牛弘为吏部侍郎,有一位名叫马敞的人,接受百试以求获得官职,但相貌和形体在候选人当中最丑陋。牛弘瞧不起,于是倒卧在床上吃果子,做出一首嘲弄马敞的诗:“尝闻扶风马,谓言天下无,今见扶风马,得驴亦不假。”马敞闻罢,应声也做了一首诗:“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 ,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牛弘闻言大惊,马上起身,安排了马敞的官职。
《朝野金载》卷四
郑广斯文
宋代郑广原来是海盗,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授予官职,早晨赶到衙门,同事们没有一个人理他,广则闷闷不乐。又一日晨,官衙里同僚们在一起谈论诗歌,郑广站起来说:郑广是个粗鲁人,也有一首拙诗,其中一人接过诗稿,朗朗吟道:“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五杂俎》卷十五
回扣
光绪年间,维新派大臣翁同 曾任掌管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因“借某国款,有司以‘回扣进’”,翁怒而拒收,立予退还,和二天早晨并将此事奏闻。光绪帝闻之,大发脾气,即命“密查分此‘回扣’诸人之姓名。”过了一天,翁又进宫当值。光绪帝对翁说:“昨天之事不必究矣。”言后默默,只是长叹。原来慈禧太后也接受了这笔“回扣”。
《清稗类钞》
????
Number : 7354
Title :五彩斑斓的球迷世界
作者 :葛爱平
出处《读者》 : 总第 147期
Provenance :青年一代
Date :199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球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谁也不敢无视他们的存在。不管是奥运会、世界杯还是欧洲杯赛,主办者都要把球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国家的球迷。而球迷在比赛场内外所掀起的波澜,更使比赛本身增色并引起轰动。人们不难假设,如果没有球迷的参与,体育比赛将会是什么。
这几年,我到过世界不少地方,见过不少球迷,在我的眼里,他们简直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说话,与他们共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见过德国的球迷。他们把德国队的荣衰当做他们的一切。他们总是成群结伙,声势极为浩大,而且他们为自己是德国队的球迷而异常的得意。一次在意大利罗马火车站,我看到一大帮球迷蜂拥下车,整个车站都是他们的喧闹声,就连那些一向爱表现自己的意大利人也纷纷躲往一边,便好奇地上去问:“你们是哪儿来的?”那位留着一撮黄胡子、年约四十的人冲着我大声地说:“斯图加特!”不用说,这又是一帮德国人。
德国人本来并不爱闹事,他们只是想处处显示他们的力量,显示他们的存在。但是遇到“挑衅”,他们也绝不是省油的灯。
一次在米兰的大教堂广场,我看到一大帮德国的球迷和南斯拉夫球迷发生了冲突。易拉罐如同“飞毛腿导弹”一样在空中飞舞。我躲避不及,肩上也重重地挨了一下子。没多久,警察来了。这是防暴警察,一个个头戴钢盔,手持警棍,肩扛长枪,杀气腾腾。那两拨人马立时向两边逃窜,但跑出一段距离,便又站住,与警察对峙。那意大利察也和我们这里的不一样,刚才还挨了一下,但只要对方不再动手,便不去管了,只在一边监视,决没有非把哪个捣乱的家伙抓住不可的意思。
我打听了一下,这事情的起因原来仅仅因为斯拉夫球迷在德国球迷“占领”的广场上唱歌舞旗,高呼着自己的球星的名字,当然也少了有不尊重对方的举止。那些德国人如何咽得下这口鸟气?于是,“战争”便爆发了。
我见过荷兰球迷。荷兰人本来性情比较温和,倒是足球使他们煽热起来。这些在平时并不起眼的球迷,也曾有过一次“壮举”:他们在西西里岛与英国人大战一场,并也有几位人士受伤。尽管如此,荷兰人还是受到当地人的礼遇。一次,荷兰队与英国队比赛时,双方都有数以万计的球迷前往助阵。然而,当地警察对荷兰人却情有独钟,只把那些英国人如同赶鸡似的圈起来。等到比赛结束,又让荷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