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7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赫尔曼医生提供的照片上看,托林顿现在看起来像一个80岁的老翁。
????
Number : 7497
Title :妙用解雇信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名主编霍勒斯·格里利某次解雇一名年轻雇员,是用亲笔信通知他的,信的笔迹特怪。
几个月后的一天,这位年轻人来到了报社,和老上级闲聊起来。格里利问他:“你不是前些日子被我解雇的吗?现在情况怎么样?”
“噢,好极了,”年轻人回答说,“我获得了一个好得多的职位。你记得那封信吗?你知道,先生,你的笔迹,凡是不熟悉它的人,谁都认不出它。所以我就拿它对人说,这是霍勒斯·格里利给我写的推荐信,先生,我谢谢你给我的帮助。
????
Number : 7498
Title :警告中国人
作者 :周洪
出处《读者》 : 总第 144期
Provenance :《警告中国人》丛书之一《警告中国领导群众》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们是俗人。我们把通俗的话写给和我们一样通俗的中国老百姓看。所以,我们没有提倡崇高。我们希望通达地看待我们的“不要”,通达地理解我们从俗人的生存出发讨论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选自《警告中国人》丛书序言
不要和老板交朋友
现在,随着合资、外资、个企和各类公司的兴起,老板这个词使用率日渐上升。老板与国家公务员和国营企业的领导不一样,他们不再讲太大的道理,不再讲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一类崇高的理想。他们不指望靠这些理想动员和约束下属工作。他们只讲利益,不是国家或者全人类的利益,而是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你不好好干,我就炒你鱿鱼!”
“谁砸公司的牌子,我就砸他的饭碗!”
这些赤裸裸的口号已经日渐深入人心,谁都明白把大家连在一起的只是相互的经济利益。所以,用不着什么冠冕堂皇的神圣,老板也不存在人前的神圣和人后的通俗转换的尴尬。所以,老板也不会忌讳自己手下的朋友知道自己的通俗甚至庸俗。
所以,和老板交朋友就是可能的了?
不,不可能。
老板依然忌讳手下的朋友,他不忌讳你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他忌讳你用朋友的标准要求他。因为在朋友的友情和公司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他无法按朋友的准则行事。
我的一位同学,毕业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委员会工作,他先帮人办过几张批文,吃了不少辛苦费。后来觉得一张批文别人可赚几百万几千万,自己只吃下一点零头,不划算,想多吃,又怕以后被法院多判。索性辞职云了海南岛,自办一家公司,再回头利用老关系搞进出口批文,自己拿大头,用小头慰问过去的同事。他有一位翻译,是他的老乡加朋友,合作得很不错,但他时刻担心朋友做出什么事,让他进退两难。因为这位朋友太重感情。
果然,在他和德国人谈一笔压缩机生意时,朋友迟到了20分钟,谈判也就因翻译缺席延迟了20分钟。德方因此就怀疑他们的信誉,生意告吹。
“你知道不知道这得笔大生意!”
“我的女朋友病了,我送她去医院!”
“你可以请人送她去!”
“她是我的女朋友,不是别人的女朋友!”
“你可以谈完生意再去看她!”
“她需要我在她身边给她勇气!”
“你怎么这么不知轻重!”
“你怎么这么不懂感情!”
“女人有的是,生意机会不会重来!”
“钱还可以再赚,感情遗憾没法弥补!”
这样的争吵我们在电影电视里见多了,这种冲突已经有公式化的危险,足以说明其普遍和广泛。冲突的结果也是公式化的,老板处罚甚至开除翻译,翻译为老板的无情无意而愤然。
我那位同学后来说,他也不忍心处罚朋友,但他说服自己,逼着自己残忍。他也知道钱还可以再赚,朋友交情一旦失去,就再难找回来。但他就怕自己狠不下心,以后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也心慈手软,所以他把处罚这个朋友作为自己战胜自己的契机。
那位朋友起初以为老板能够原谅他,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赴汤蹈火,还不能认亏一次?所以他在老板的处罚面前感到震惊和愤慨。但他终究是一个够朋友的汉子,很快就意识到在自己埋怨老板不够朋友时,自己也不够朋友,他深知经商的艰难,终于理解并原谅了老板。他主动提出辞职,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是再遇到相同的事,还会有相同的选择。他决定自己办公司,再要感情用事是亏自己,不会拖累朋友。
他们便和气地分手,都意识到要想继续成为朋友,必须分手,保持距离。
老板借给翻译一笔钱,帮他创业,他像一个朋友一样坦然接受了,他们果然至今是朋友。
我的同学后来告诉我,他并不是一个绝情的人,他也很爱交朋友。但是,他说他作为一个老板只有在公司困难要减薪时,才用朋友这个词说服下属同舟共济;而他决不会用朋友这个词原谅下属的过失。他用玩笑的口吻告诫我:
“老板就是老板,不要指望是朋友。”
不要让群众坐班
当领导的,总希望自己到办公室时,群众已经就岗,自己下班时,群众还没有早退,这样就能实实在在感觉到自己是个领导。这有如一家之长乐意看到合家团聚、人丁兴旺一般。试想,当自己在办公桌前就座时,楼里冷冷清清;自己要泡茶,壶里冷冷冰冰;该是什么滋味儿?那就不是领导,而是弃儿了。
所以,领导都喜欢强调坐班。
何况,一个单位的确也需要一种精神面貌,不坐班也的确是容易懒散。
在工厂,特别是流水作业的工厂,这个问题倒不太突出。而在一些机关团体、学校、文化出版部门,这个简单的问题就麻烦了。
当学生的时候,就时常听到老师们就坐班问题同校长争吵,长大了到了报社,这个问题依然。工作10余年,换了几届社长,每个社长一上台的第一把火就是强调坐班。但报社不同于工厂,记者编辑的工作与别人衔接不紧,个体性强,他们的文字工作也不太适合于在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的办公室里做。他们喜欢在家里熬夜加班,然后在早上睡懒觉,再到外边去跑材料。要他们坐班,简直是要他们的命,每个社长也都是从编辑记者爬上来的,都知道他们的这些习惯。当初自己当群众的时候,也都反对坐班。而且,只要是个人,都会明白,真要是把记者们全圈在办公室里,不迟到不早退,这个报纸肯定会死气沉沉,得罪读者。而且,自从建国以来,无数的先烈已经实践过了,没有一个坚持坐班成功,但新上任的领导依然前仆后继,执迷不悟,不知道他们是以为自己比前任聪明,还是今天的群众比昨天愚笨。
就定制度,扣奖金,张榜示众;就实行挂牌报到签单;就让人事和保卫干部在大门口站岗记名;就组织中层领导挨门检查……
然而,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可以在早上八点来一趟,下午五点来一趟,中间自由,并美其名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又曰: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等到实行午餐补助,又踩着点回来领盒饭。更难办的是,人事和保卫干部已经不是阶级斗争时代的同志,他们现在最不愿意得罪群众。当他们不得已履行监督群众的职责时,为了表明自己和群众心连心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往往是意外地宽松。还有那些中层干部,虽然他们作为领导的时候也愿意群众簇拥在身边,但他们作为社长的群众,自己也愿意自由。所以,他们也和群众一起糊弄社长。
就注定了坐班制的破产。
但等到下一个领导上台,又从头做起,明知道要失败,依然矢志不移,很有些悲壮色彩。
而在群众眼里,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破坏自己的威信,实在是不够聪明。
平心而论,也许不是领导不聪明,聪明的领导会有别的办法捆绑群众,但过去的时代不太允许使用别的办法,而更习惯把群众当成傻子来驱使。虽然时代在演变,但领导习惯在时代屁股后面走。
后来就来了一个聪明的社长,也是他遇上了聪明的时代,一个可以公开强调利益的时代。他上台第一把火就是宣布业务部门不必坐班,只要部门领导安排有人值班就行。至于行政后勤部门,不可能不坐班,为了平衡他们的心理,就实行坐班补助。补助金额既能稳住行政后勤,又不至于使业务部门太眼馋。同时,他全面推行责任制,让群众感到有奔头,工资有望超过外资企业水平。他公然宣称说:“我不管你屁股坐在什么地方,但我要让你的心在报社,要让你的屁股坐在马桶上也在想工作!”
后来,群众都说这个家伙真聪明,给了几个小钱,就把大伙的命给买下了。
这样一来,坐班问题反倒解决了,除了必须要到外边跑的采访,群众还都愿意来上班。用群众的话说,就是“真没事在家呆着有什么劲头?聊天办公室也多几张嘴呀!”结果是坐班的人比规定坐班时的人还要多。
不要抱怨势利的群众
不知怎么回事,从政的人特别容易抱怨“人走茶凉”,尤其是一些刚从领导岗位上下来的人,他们一旦放慢了生活的节奏,对身边的一切很不适应,最不适应的就是大家对他们再不像从前那样尊重了。
很多小说中就描写了这种老干部的牢骚,他们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年的领导,为大家做了很多的事,可是一旦他们不在其位了,马上就“人走茶凉”,再没什么人找他们了,以前很多恭恭敬敬的笑脸也不见了,大家都抢着帮的忙也没有帮了,最可气的是“人没走,茶就凉”。上级的决定还没宣布,消息就以无线电波的速度传了出去,这一阵风一吹过,人们的脸上立刻就有反映,再想要个车都有些不易了。
种种现象,令从政的人寒心。
有个人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那儿有一位县长和他的母亲一起去北京了。据说是去治病。不久,消息传来,病没治好,人已经去世了。县政府里工作的人立刻行动起来,大家各自在心里打开了算盘,有的人惦着去借钱随礼,有的人忙着考虑送什么东西合适,有求于县长的人更是挖空心思要送一份大礼,以便给县长留下印象,谁都知道县长是孝子。
又有消息传来,说县长人已到家了,大家急忙拿着白布、花圈准备出发。
走到半路上,才知道死的是县长,而不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听说他要去北京治病,一定要跟去才放心,顺便在北京看看。
大家马上纷纷调头向后转。县长一死,还有什么必要送礼呢?
听过这件事的人无不感叹世态炎凉。
但是应该想到,以前围在你周围的人,对你的敬重多半出于对你手中权力的敬重。这种敬重随权力而来,也必将随权力而去,是十分自然而又自然的,没有必要维持这种敬重。
有的干部愤愤不平,说当年我替谁谁办了什么事,现在见面老躲着我,生怕我沾他一点光似的。
这也大可不必抱怨。因为人家需要的就是你利用权力替他办事,一旦你没有这个权力,人家当然要找别人了。你老了,但别人还年轻,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奔,如子女上学、就业,自己的住房、提职和长工资等问题。哪一样不需要自己去奔?借助于权力当然会好办得多,因此要找新的当权派了,这些无可厚非,当然也就没有多少时间来跟你联络感情了。
还有的干部抱怨退休以后物质待遇大大降低,真是“人走茶凉”。某单位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对自己的住房大为不满。认为自己当政的时候,要一套房子本来不费什么力,但当初觉悟高,就没有要,现在要,却遭到婉拒,看来真是“人走茶凉”,索性撕破这张老脸去闹一回,于是到领导面前大拍桌子。
领导本来打算解决几个大龄青年的婚姻住房的,这下又吹了,因为他不敢和老领导对立,老领导还有一大帮社会关系,到时会让他吃不消的。年轻人对此愤愤然,因为他们中的人有些因此结不了婚,没法要孩子。他们对老同志十分有意见,说你们当初可以花国家的钱盖房子,你们不盖,现在要花我们自己的钱了,你又要起房子来,你要房子只是为了宽松一点,而我们却等着它开始生活。
一些领导的抱怨多半属于抱怨住房类型,也许他们不知道现在人口激增,而茶水是有限的,给了你,那么别人就没有了,如果茶水全都续到他们的杯子里,那就会大大影响正在干活的人的积极性。对他们来说,只是茶凉的问题,但对许多人来说,还没喝过茶,还张着冒烟的喉咙等待着茶呢。
如果,你人走了,茶照旧给你续,始终保持它的热气,那么需要多少茶?那么就有多少干活干渴了的人没茶喝?
因此,我觉得从政的人,大可不必因为离去政坛而抱怨茶凉,在人生的黄昏,不妨安安静静地做一些自己愿做的事,不必注意过去相识的人给不给自己续茶,而要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
Number : 7499
Title :笔记三题
作者 :孙
出处《读者》 : 总第 144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1993。2。1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凡人
当年,他问爹:“炼钢为啥砸家里的锅?”爹吐出混浊呛鼻的烟雾:“为将来的好日子呗。”20年前,弟问他:“在乡下猛干不怕垮了身体?”他叹气道:“拚命为得上调寻个好饭碗。”今天儿子问他:“何苦辞职摆小摊?”他弹着儿子的脑瓜说:“笨蛋,不就为给你多攒钱吗?”
商人
8月8日,饭店开张,临街的窗倒贴个大福字。隔壁老板见抢了市口,不乐意,赶宴时借着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