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7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对凯特特殊照顾了一段时间,让她在房间里吃饭,大家轮流用各种特殊的方式照料她。后来,逐渐地又恢复了正常。每当我经过她房间时,经常会看到凯特坐在椅子里,腿上放着那个大相册,神情悲伤地瞅着相册中的查尔斯。
就寝的时候是凯特一天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尽管已答应了她的要求,让她搬到了查尔斯的床上,尽管我们常常和她在一起聊天,说笑,夜里也给她掖被子,可依然驱赶不走凯特的悲伤、寂寞和孤独。有一次,我看着她睡了一小时后才走,可当我又经过她的房间时,却发现她依然大睁着双眼,凝视着天花板。
几个星期过去了,情况仍没有好转。她像是很烦躁,又很害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知道为什么凯特夜里的情绪要比白天坏呢?
后来,有天晚上,我又来到了凯特的房间。只见她像往常一样,木呆呆地大睁着双眼。我由于一时冲动就问她:“凯特,你是在怀念你那晚安前的吻吧?”说着,我俯下身去,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吻了一下。
我的这一吻像是打开了阻塞她感情洪流的闸门,滚滚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呜咽着说:“查尔斯总是这样吻我的。”
“我知道。”我低声说。
“我真想他啊!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是在祝福晚安前这样吻我的。”她停了停,擦了擦眼泪又说,“没有他的吻,我就睡不着啊。”
她抬眼看了看我,那眼中泪水盈盈。“噢,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吻。”
说着,她嘴角边浮现出一丝笑意。“知道吗,”她充满信任地对我说,“查尔斯常给我唱一支歌。”
“是吗?”
“是的”她点了点那白发苍苍的头,说:“夜里我躺在这里,就会想起那支歌。”
“怎么唱的?”
凯特笑笑,握住我的手,然后,又清了清嗓子,便唱了起来。虽然声音很小,但音色却很优美,唱得悦耳动听:
亲亲我吧 亲爱的
我们分离时就该这样
当我年迈得失去了梦想
就让这吻永驻在我心上
????
Number : 7669
Title :一分钟笑话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青春
Date :1993
Nation :
Translator :
甲鱼风波
甲鱼又叫团鱼或鳖,俗称王八。味鲜美,价昂贵。“吃的不买,买的不吃”,实乃高级礼品,公关丑星。
某乡派数人携众鳖入城进贡。因其重量不同,又须按“职”分配,为免差错计,故将官号写于纸上,贴于鳖背。
……
至机关干部住宅楼前,天已晚。不料竹篓倾覆,众甲鱼乘暮色争相逃命,乡人一片惊呼:
“赵局长”跑啦!那个块头最大的。
快抓住“钱处长”小心它咬手。
那墙角里黑乎乎的,莫非是“孙科长”?
“李秘书”个头小,爬得快,怕是找不到了。
餐巾趣闻
接待处长经常参加公宴。一次可得宾馆赠之餐巾一条。日复一日,积少成多,有泛滥成灾之势。其妻不忍将其闲置,拼凑缝成裤头,穿于内。一日感冒,须向臀部注射针剂,护士令其褪下长裤,俯视,大笑。
右边四红字:欢迎品尝”。
左边三蓝字:“好再来”。
????
Number : 7670
Title :给指挥家写信
作者 :王丰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音乐爱好者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我对音乐的热爱是从那些著名的音乐小品开始的:《梦幻曲》、《沉思》、《回忆》等等,逐渐喜爱篇幅更长、感情更丰富的大型作品,一经浸入,便欲罢不能。我尤其偏爱交响音乐,那威风凛凛的乐队,百十来件乐器,能奏出千变万化的音乐,或汹涌如潮,或轻柔如丝,真是神妙极了!对乐队的统帅指挥,心中更是敬畏和仰慕。渐渐地,我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指挥家的资料,时间长了,对世界著名指挥家们的国籍、年龄、指挥风格,乃至在何乐队任职,都了如指掌。
记不清是哪一天,我一边听音乐,一边端详着磁带封面上那些外国著名指挥家的名字,心中忽然一动:为什么不给指挥家写封信试试?
终于有一天实在抵抗不住这个奇妙幻想的诱惑,翻出一本英汉词典,凭自己肚里的那一点儿英文知识,凑了一些赞美感激的话语,一式数份,分别寄给几位平生最敬仰、最热爱的世界著名指挥家。
信寄出去了。说不清心中是什么感觉。忽而感觉到一种热切的期待,忽而又觉得自己的行径很是幼稚可笑。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有一天,一个大大的信封,带着异国的芳香飞到我的手上。是美梦变成真了吧?一时间激动得简直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双手乱抖,心儿狂跳,总算将信封拆开了。一张十英寸大的黑白照片上,年轻英俊的指挥家挥动指挥棒,音乐似乎就在棒上盘旋。指挥家用金色墨水在照片上飘飘洒洒地签了名,左上角还写了“送给王丰”字样。
那是当时任巴黎交响乐团音乐指导的著名指挥家,又是著名钢琴家的丹尼尔·巴莱鲍依姆。
一连好几天,我激动难安,逢人便炫耀。
想想!世界之都巴黎的著名指挥家给中国一个小人物馈赠签名照。
此后又给好几位指挥家写过信,每收到一张指挥家寄赠的签名照片,总要将那美好的惊喜重新感受一番。
第二个寄来照片的便是现在接替卡拉扬任柏林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克劳迪奥·阿巴多。照片上,指挥家右手支颔,双目深邃而有神,让人想起伯恩斯坦的话:他有一双天生做指挥的眼睛。
1988年的元旦,一小时前便坐在电视机前等候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屏幕上出现阿巴多熟悉的面容时,我又是兴奋又是激动,连忙取出照片与电视上比较,心里真像见到了一个老朋友一样。阿巴多和我,一个是正在电视里指挥全世界都在收看的新年音乐会的世界著名指挥家,一个是挚爱音乐的小小音乐爱好者,距离是那样遥远,又似乎是那样亲近。
最让我感动的是音乐大师乔治·索尔蒂的来信。随照片大师亲笔附了一张短笺:非常感谢你令人愉快的来信,我希望这张照片能寄到你手上!信封上贴着一张打字的纸条:邮局,请立即寄往中国。信封四周用透明胶带仔细贴好。
敬爱的大师,我永远感激您!感激您对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美好感情!
下一张照片是现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克劳斯·滕斯泰德。摄影家别出心裁,大胆取舍,以精湛的技巧完美地表现了老指挥家的修养。画面上只拍了指挥家的上半身和举着指挥棒的右臂。雪白的领结和雪白的指挥棒在黑色燕尾服和黑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还有老指挥家那一头飞扬的白发,正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学识的象征。
在这张照片面前,很奇怪地,我时时感到:年轻,并不总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它同时也意味着幼稚与贫乏。
第五张照片是原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现任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音乐指导的荷兰著名指挥家伯纳德、海丁克。照片上指挥家微笑着,宽宽的额头,厚厚的嘴唇,温和、朴实、善良,没有一丝一毫指挥家的派头,倒像一位敦厚的农民。
还有原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常任指挥、刚刚接替祖宾·梅塔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库尔特·马祖尔。
还有接替尤金·奥曼迪成为费城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穆迪。他曾在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指挥交响乐团演出。
令我欣喜若狂的是:我终于得到了一张卡拉扬亲笔签名的照片!
说来也入场无人相信。卡拉扬已去世整整三年,这事还有可能吗?几年前曾给卡拉扬写过一封信,没得到回音。时间不长,1989年的夏天,当从收音机里听到卡拉扬逝世的消息时,心中真有说不出的哀伤与怅惘。电台随后播放了一段卡拉扬指挥的《田园交响曲》,那甜美而暗藏喜悦的音乐,在那时听来,复杂的感受真是难以言传的。今年七月份,我也是抱着再试试看的想法往卡拉扬家中寄了一封信,因为不知道地址,信封上只写了“奥地利,萨尔茨堡,卡拉扬家”几个字。谁知时间不长,奥地利的回信来了。打开一看,真是一张卡拉扬的照片,上有签名。起先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那签名是卡拉扬的亲笔,以为是复制的。太珍贵的东西,反而让人不敢相信。反反复复着魔般地看了好几天之后,我终于肯定,这确确实实是一张卡拉扬亲笔签名的照片。理由是:1。签名不是随照片一同印出来的,很明显是用黑色墨水钢笔写上去的,仔细看还可以看出笔画中间笔尖在纸上的擦痕;2。签名系别人模仿的可能性不大,一来卡拉扬家人没有必要这么做,二来也不合情理;3。签名墨色陈旧,显然写有不止一两年时间,这也与事实相符;4。最根本的一条是:照片并非来自别处,而是从卡拉扬家中寄出的,卡拉扬虽已去世好几年,但家人仍存有他签过名的照片,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照片上的卡拉扬紧闭双目,手臂前伸,手里握着白色指挥棒。浓黑的双眉,坚挺的鼻梁,刚毅坚韧的表情……
卡拉扬!音乐爱好者最崇拜、最敬仰的指挥大师!他没有死!因为“音乐是不会死亡的”!创造音乐的生命也是不会死亡的!
我更愿意相信,是卡拉扬从遥远的天国亲手给我寄来的这张照片。
????
Number : 7671
Title :名人轶事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海外文摘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登山不需要奖牌
意大利登山专家梅思纳,是当今世上唯一不用氧气设备而成功攀登了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探险家。
当他缔造了这项人类纪录后,国际奥委会曾决定颁赠一枚金牌,以示肯定。
但梅思纳却婉拒了如此的荣耀,他说:“登山是一种创造性而非竞争性的工作,所以,它是不需要任何奖牌的。”
????
Number : 7672
Title :点滴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高不可攀的熊猫
丘吉尔头一回见到熊猫时,觉得这动物很有意思。他大声地向熊猫呼喊、招手,但那只熊猫却怡然自得地仰卧着,压根儿不理会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丘吉尔无可奈何,耸耸肩说:“真想不到,它竟如此高不可攀。”
心有余悸
当肯尼迪决定任命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为司法部长时,有人担心会引起舆论界的反对,问他将如何宣布这个任命。肯尼迪说:“我想在某日凌晨两点钟大街上空无一人时,我就悄悄地说:‘罗伯特出任司法部长了’。”
????
Number : 7673
Title :东京的月亮圆不圆?
作者 :沙叶新
出处《读者》 : 总第 142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1992。12。20
Nation :
Translator :
有人说,站在东京街头随便向人群扔十个石子,准有几个会扔到上海人的头上。还有人说,在东京的西武新宿、大久保和新大久保鼎足而立的三个车站之间早已成为上海人的“金三角”。究竟在东京有多少上海的留学生和就读学生,谁也说不出个准数,连日本的入国管理局也茫然无所知,因为几乎每天都有签证过期“黑”掉而转入地下的中国学生,当然也就难以统计其数了。
为了修改我创作的反映留日学生生活的剧本《东京的月亮》,我飞往东京,入国问俗,明察暗访。为了解实情,除了访问语言学校、召开座谈会、多次采访中国学生外,我还假充中国东北的日本残留孤儿去料理店要求打工。我又三次悄悄带着袖珍录音机到“丝纳姑”(酒吧)与上海的陪酒女郎交谈。我甚至去新宿歌舞伎町的妓院去寻找干那种营生的有没有我们上海的姑娘。真是不到东京不知道,到了东京吓一跳,我极大的震惊我那些年轻的上海男女同胞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日本的最底层,干着最危险、最肮脏、最笨重的活儿,过着卖命、卖笑甚至卖肉的生涯!尽管如此,他们在寄往家里的信中仍然说他们生活幸福、无忧无虑,在寄给父母的彩照上仍然笑容满面、怡然自得,真是可悲、可叹!但也有很多人当他们签证到期返回上海时确实是腰缠万贯、堆金叠玉,可有谁真正知道这些令人艳羡的财富又是怎样用令人发颤的血汗换取来的呢?
打工机器
H先生已来日本4年,当他向我回忆他刚来时的打工之苦仍然不寒而栗:“我是欠了一屁股债来到日本的,东京的学费、生活费又高得怕人,我不得不拚命打工,发疯似地挣钱,我每天半夜3点就起来送报。要爬楼,送到人家门口,不是往楼下的信箱一塞了事,六点半之前一定要把报纸送到订户手中。我就像上足了发条,跑个不停。每次送报,在刺骨的寒风中,我就想起小时候唱的《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我在国内好歹也是个田径教练呀,怎么落到这种地步,成了风来雨去的送报老瘪三。送完报,马上赶到池袋一座大楼做清扫工作,运送垃极。九点之前必需做完,我手脚快,八点一刻就做好,赶紧靠在墙边眯一会儿眼。九点一刻,拔腿就奔,像冲刺一样奔到新宿一家日本料理店打工。这份工还算好,算帐、收银,兼做跑堂,干到下午一点。两点乘地铁赶到语言学校,第一件事是签到,第二件事是立即进课堂趴在桌上打瞌睡。口水总是流了一桌子。六点下课。六点到八点有两个小时空闲,我回不去,只能在山手线地铁车厢的座位上睡觉。这条线路是循环的,跑一圈整整一小时。我怕睡过头,把一个双铃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