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者十年精华-第2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当天一名英国女记者发回电报:“杰奎琳给了这个国家所缺乏的——庄重。”

  30年后,报刊上还常见杰奎琳的近照,依然是明亮的眼睛,挺拔的身段,亲切的微笑。不由使人想起另一位寡妇:“凶手”奥斯华的俄国太太玛丽娜。这两位寡妇从未谋面,两人大概永远也无法洞悉各自丈夫的死因——美国历史的一个黑洞。

  罗伯特·肯尼迪的墓离他哥哥的墓只有数步之遥,墓石上是罗伯特的姓名和生卒年1925~1968年,墓石的上方是一个白色的十字架,此外一无所有。他18岁当海军,35岁当司法部长,39岁当选参议员,43岁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可能成为继他的兄长后美国历史上又一位最年轻的总统。哥哥走了,他陪嫂子扶柩送葬,并常常独自来到约翰的墓前,将一枝白色的康乃馨放在墓石上,跪下祈祷。1968年6月5日午夜,在洛杉矶国家旅馆,一名大汉举枪对准他的头部开了4枪。他留下了8个孩子和一个怀着身孕的妻子。凶手被当场拿获,是约旦出生的一个巴勒斯坦人。问他作案的动机,他说反对美、以的勾结。他被判处死刑,后改无期徒刑。尽管1995年出版的新书《谋刺罗伯特·肯尼迪——对其动机、手段和机遇的调查》断定这是有意谋刺、单独行动,似乎还是没有解释1993年《时代》杂志提出的疑点:凶手用枪至多装8颗子弹,但在现场发现12~13颗弹头;陪同凶手到现场的还有一位女士,凶手说是替他看小孩的人,但是她神秘地消失了。罗伯特的死因至今还笼罩在疑问的阴影中。

  对无名士兵的国葬

  高高的台阶通往一个平台,平台上的大理石棺上刻着一行字:“这儿安睡在荣耀中的是一名美国士兵,他的名字只有上帝知道。”石棺前军人正在换岗,蓝上装,白手套,上刺刀的步枪,笔挺的身子,笔直的眼光,由白棺前行21步,转身向石棺行注目礼21秒;再行进21步,再转身行21秒的注目礼,如此重复,不差毫厘。21步和21秒,同礼炮的21响一样是军队最高的致敬。哨兵都是第三步兵师的精华,俗称“老虎队”,选人、训练极严,从制服的穿戴到持枪动作的规范,从21步的计数到守夜的规矩,最后还有300个问题的笔试,从军队史考到阿灵顿国家公墓的传统。合格者才能得到胸章,服务12个月,胸章归己,据说一共只有400人得到这项殊荣。

  1921年美国从在法国的美军公墓起出4具棺木,11月11日,将棺木从国会经白宫送往阿灵顿国家公墓。由总统颁发的最高勋章安放在棺上。排枪齐放,吹响著名的taps(熄灯号)。1958年以类似的程序安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无名士兵。1984年为一名越战的无名士兵举行国葬,当时的总统里根有一段独白:“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他在城镇的街上戏耍,还是在农庄当父亲的小帮手?他有孩子吗?他急切想回到妻子的身旁去吗?这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墨非——美军士兵的骄傲

  在一片星罗棋布一式规格的墓石群中,你无法辨认出他的墓石。墨非1924年生于得克萨斯州,生就一张生动的娃娃脸,个子较矮,约1。6米,当兵谁也不要,最后陆军收了他,编入第三师开往北非、意大利、法国、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他度过了400个昼夜,得到33枚奖章,成为整个大战期间得奖最多的美军士兵。1945年1月26日在法国战场,他一个人躲在燃烧的坦克中击退德军6辆坦克和250人的三面围攻,毙敌50人。战后他将战争的经历写成自传《地狱归来》,语言质朴,没有自我吹嘘,只有对战争的真实描写:“一个年轻的德国兵,还不到20岁,坐在地上,眼睛里充满不可言喻的恐惧。我正要给他一枪,突然我留意到,他的下巴给削掉了一半,半张嘴在咕哝着,一动血就从切断的动脉涌出来。我什么忙也帮不了,除了给他一枪,结束他的痛苦。我端起枪,但我无法扣动扳机,他的直勾勾的眼睛布满了死亡的阴云,还在呼喊生命。”他自己也始终未能摆脱战争的恐怖,一直到死,他只有在枕头下放一把手枪才能安睡。战后他把好莱坞当做他人生的舞台,拍了40部影片,从西部片拍到战争片。他有空还写诗、写歌,最有名的诗是《百叶窗和板条》。1971年5月28日因飞机失事,墨非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阿灵顿公墓隐含了许多显赫的个人身世,它使后人从前人的故事中,将学到更多的东西。

 

Number : 9318 

Title :生活小趣ABC

作者 :李国安  凡子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城市人

Date :1996。2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A

  夫妻是双职工的,特别是都上长白班,遇上几天绵绵阴雨天,再遇上一个太阳当头晴朗朗的星期天,哪怕孩子顺地打滚,说爸爸说话不算数,说妈妈不讲理,也要抖起床单枕套,扯下油渍渍的衣服,统统扔进那只早容纳不下的洗衣桶。

  于是,整个屋里便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见儿子还坐在地上,女人丢件玩具,儿子识相地找小朋友去了。

  女人把洗衣桶的衣服拿出,分浅色和深色两堆。开始翻口袋,是否有遗留的东西,以免像上次,10元钱被搅成一团纸浆。

  这是什么?女人摸到男人上衣口袋里的一块厚东西。

  男人诧异地望着女人,顿时一阵心慌,妈呀,千万甭再掏出让她大动肝火的东西来。女人乜一眼男人,伸进口袋的手倏地又缩了回来,把衣服狠狠地扔给男人:“自己掏。”

  男人抖瑟瑟地掏出来,狂喜地亮给女人看:“退的集体储蓄。”

  女人一把抢过衣服塞进洗衣桶:“你洗衣,我去买菜,中午包饺子。”女人拎起篮子,临走时,没忘给男人一个响吻。

  B

  第二个星期天,男人早早起了床,看昨晚一天的星是否变成蓝蓝的天。打开门,一片光辉,嗬,好天气,男人痛快地拍醒女人:嘿,上街去。儿子早从被窝钻出,站在床沿撒尿,一边撒,一边嚷:“到公园……买气球……坐小火车……”

  待女人刷好牙,夹上卷发筒,男人愉快地捧着早点进来。换上整洁的衣服,一家3口人光彩夺目地朝公共汽车站走去。

  车少,人多,等了20分钟,好容易挤上车,到市中心,一瞧,赶上大展销。于是,取消到公园,答应给儿子买件高级玩具。3双眼睛同时向货摊扫去:男人看中一件54元的羊毛背心,女人看中一双40元的奶白色半高跟皮鞋,儿子看中一架31元的造型别致的变形金刚。

  男人一合计,只带100元,也就是说,只能满足其中两个人的愿望。再看女人 ,早已让营业员将皮鞋盒子扎好,儿子跑到变形金刚面前索性不回来。男子打开羊毛背心,朝营业员一笑:颜色有点鲜亮了。营业员二话没说,叠好放在摊上。

  于是,女人露出了笑脸,儿子蹦过来拉他去付钱。

  晚上,走进家门,男人到厨房捅开炉子,儿子抱着变形金刚找小朋友,女人脱下磨难一天的高跟鞋,从床单下摸出5张“大团结”悄悄塞进口袋,心想:但愿那件羊毛背心别卖掉。

  C

  男人刚要下班,女人打来电话,今晚不回来吃晚饭,科长有请。男人瞅着办公室挂钟,指针刚指向5点,抓起包冲出门。先到幼儿园接儿子,再去粮站买5斤挂面。

  “妈妈怎么不回来?”儿子问。

  男人盛好面条,端给儿子:“甭说话,快吃饭。”儿子不吭声,面条一根一根哧溜吸进肚。

  男人打开电视:《人与自然》、新闻节目,再后是一个电视剧,光闹,一点意思也没有。播音员祝观众晚安的同时,门被打开了,女人红光满面地晃进屋,手里紧攥一条玫瑰丝巾。

  “买的?”男人递过一杯热茶。

  “送……的……”女人喷着酒气,朝床上倒去。

  “谁送的?”

  “科……长……”女人眯缝着眼,呓语着,“科长真好,第一天上任就送我一条丝巾,还一个劲地喊我妹子。我说你呀,出差好几趟,也没给我带回半条丝巾……”

  男人抱个枕头,躺到了沙发上。

  第二天早晨,女人醒来,见正酣睡在沙发上的男人,不禁笑了:“唉,科长说她丈夫常常睡到半夜莫名其妙地跑到沙发上,我听了还不信呢。”

 

Number : 9319 

Title :寻找

作者 :劳拉·里查德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解放日报

Date :1996。3。21

Nation :美国

Translator :周雅  赵海翔编译

  

    那时,我挺年轻。有一回我停车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里,一位附近的农夫倒车时不小心将我的汽车撞瘪了一块,而我并不在场。当我前往取车时,发现车窗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我们等着您。”下面是一个电话号码。后来我是如何在农夫家的饭厅里同他相见并交换各自汽车投保情况的细节我已想不起来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就农夫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感谢时,他平淡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他的妻子则微笑着在旁用围裙擦干手,附和着丈夫的话。

  许多年过去了,可我始终记着这场面、这句话。这对正直、体贴人的农家夫妇生活得好吗?我决定再次拜访他们的农舍。

  带着自家烘制的馅饼,驾驶着汽车朝佛蒙特州的南部驶去。一路上我使劲地搜索着记忆中的小屋。停下车,我向人描绘着记忆中的农场——低矮的苹果林边有一个石头砌成的谷仓;大片的向日葵地;屋前的花坛里种着太阳花、瓜叶菊和毛地黄。路人笑着对我说:“我们这个州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类似这样,小姐,除非你能说出姓名。”可我说不出。

  “许多人都会这样干的。真的,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一个正用干草喂着一群比利时栗色马的老妇人,听我复述往事后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我把车开进了野餐区,这是一个有清澈小溪、种植着大片凤梨树的美丽地方。可我正为此次重返旧地一无所获而心情不佳。

  “对不起,小姐,我打搅你一下。”一对陌生人过来,他们正为自己的车钥匙被锁进了汽车而不知所措。

  “我可能替他们打电话请来锁匠?或许让他们搭我的车回   城……”我想。

  于是我请他们上了我的车向城里开去。一路上, 那位夫人向我介绍说,她丈夫是个植物学家,他们正一路旅行去北方收集蕨类植物。

  我们终于把锁匠从城里带回了野餐营地。锁匠工作时,他们夫妇和我则在露天餐桌边坐下共同分享我带的馅饼。植物学家兴奋地说:“您真好,您真肯帮忙。”我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接着就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倾诉了寻找无着的懊恼。

  此刻,他的夫人甜甜地插上一句:“寻找?您已经寻找到了这里的‘习惯’。”

 

Number : 9320 

Title :绿茵场上话“世仇”

作者 :朱封金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足球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形同水火

  德国和荷兰是两个毗邻国家。本世纪70年代以前,荷兰足球还一直处在不太引人注目的二流水平,并在不断地谋求自身足球的发展生计,而这时的德国队便已是世界冠军了。两国在足球界不是同一个档次的球队,交往不多,倒也能和睦相处。

  然而,自1974年世界杯赛以后,这种和睦相处的关系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荷兰队不甘当配角,向德国队发起了挑战。

  当时荷兰队出了一个飞人克鲁伊夫,全攻全守的打法给死气沉沉的世界足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世界强队在这种威力无比的攻势面前纷纷落马,眼看无人能阻止他们登上冠军领奖台。这时,贝肯鲍尔率领的日耳曼战车出现了,飞人克鲁伊夫在这种铜墙铁壁似的防守面前戛然而止。荷兰人憋着一肚子的怒火回到了阿姆斯特丹。不久,他们便对德国队的胜利横加指责,大肆攻击。德国队也不甘落后,同他们玩起了文字游戏,揭开了两家“吵不完”剧的序幕。

  1978年,荷兰队又打进了最后的决赛,而德国队被淘汰出局。于是,荷兰队旧事重提,讥讽德国队只配坐在家中闭门自赏;德国队反戈一击,嘲笑他们又当了一次配角。之后,1982年、1986年德国队占了上风,荷兰队的嘴巴沉静了几年。

  1988年,面壁8年的荷兰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在德国慕尼黑,他们淘汰了东道主进入欧洲杯的决赛并夺得了冠军,举国彻夜欢腾,狂热程度比“狂欢节”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说是庆祝自己的胜利,还不如说是欢呼德国队的失败。

  1990年,荷兰队和德国队的纷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在第14届世界杯预选赛上,两队分在了一组,结果0∶0 、1∶1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场面上占尽优势的荷兰队只好“携手”同德国队一起进入决赛圈。没想到在关键的1/8决赛上,两队又相逢了,紧张的气氛加上怕输的心理,酿成了里杰卡尔德同弗尔勒尔在场上“口水大战”的不良现象。荷兰队输球又输人,着实让德国球迷羞辱了一番。过后,少不了又是一次两国之间的嘴皮官司。

  真是冤家路窄,在1992年的欧洲杯决赛上,两队又分在了一组,荷兰队终于借机报了一箭之仇,3∶1打得世界冠军无还手之力,场上,荷兰球迷的欢呼毫不亚于1988年的那一次。

  1992年欧洲杯赛后,德国队一直在找荷兰队决战,欲报一箭之仇,但机会均错过。如今,在第10届欧洲杯赛上,两队都期待着与对手交锋,当然无论胜负如何,两队都不会就此罢休,场内与场外的争吵还将继续下去。

  势不两立

  在南美,有两个国家为世界足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就是巴西和阿根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