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四军征战实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雪枫一听,很不高兴,那是仅有的十几匹战马呀,怎么能卖呢?但是,他很快又作出
决定:卖,把我那坐骑也一起卖掉,让部队吃几餐饱饭。
    于是,豫皖边界传开了“穷兵卖马”的谑语。
    游击支队的马只能卖一次,以后怎么办?为了部队的生存和发展,6月1日,彭雪枫给
党中央发电报,其中提出:
    我支队合法名义及每月经费至今尚未解决。前接云逸同志电说,叶军长此次渡江向蒋要
求江北部队合法名义问题,要我们报告人员武器数目,也已照发。但数日来迄无电复,是否
有望,尚无可知。总之经费不能解决,这是我们经常焦虑的一个大问题。
    延安,毛泽东和党中央也十分关心彭雪枫领导的这支部队。6月14日,中央军委复电
新四军军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彭雪枫的游击支队。电报中讲到:
    本军江北已成立指挥部,彭雪枫以四军名义在蒙城、宿县一带行动,应与指挥部联系,
以便直接指挥和了解该部情形。同时雪枫所在地区行政系统、统战关系等均与中原关系密
切,交通亦较便利,故
    中央决定:一、雪枫部仍划归叶张指挥;二、雪枫部活动地区仍划归中原局管辖。
    这份电报没有说明解决游击支队经费的办法,半年以后,毛泽东在另一份电报中说:
“经费绝无他项出路,全党均须自力更生。”
    彭雪枫考虑再三,才派谭友林来找叶挺。
    听了谭友林的汇报,叶挺心里翻江倒海。他想,彭雪枫这支队伍没有军饷,没有被服,
弹药接济又十分困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边作战,一边建军,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
模,真是不容易呀!叶挺对谭友林说:津浦、陇海这两条铁路的交叉地带历来为兵家所必
争,你们能在那里建立根据地,是大有作为的。
    谭友林两眼注视着叶挺,他想起了昨天晚上同叶挺一起去捉青蛙,想起了叶挺对青蛙和
田鸡这一名称的议论……。然而时时让他不能停止思考的是游击支队的军饷和番号问题。
    他正想问,叶挺却先说了。
    “指挥部已经为你们筹集了几万发子弹和几挺机枪,这些东西要运到游击支队去就必须
通过日本鬼子的封锁线。这样吧,你转告彭雪枫,让他派一支部队来,把这批武器运回去。”
    “部队番号怎么办?”谭友林问。
    叶挺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新四军经过这次江北整编,已经有5个支队。我
想,游击支队可以正式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但是,这件事要请示延安,也要得到重庆方面
的批准。我会尽快想办法的。”
    8月3日,谭友林带着江北指挥部发给的5000元现款和一批药品,同警卫班一起返回
皖西北。叶挺也在这一天离开东汤池,返回江南,他要同国民党方面交涉,争取得到第6支
队的番号。
    9月6日,彭雪枫领导的游击支队主力回到涡阳新兴集,进行整训。在短短一个月内,
先后成立了6个独立大队,部队人员增加了几十倍,成为游击支队发展的全盛时期。
    正当这支部队大力发展时,国民党第一战区派出骑兵第2军和骑兵第8师向西华、沈丘
推进。骑兵第2军是何国柱指挥的部队,原来属于东北军;骑兵第8师马彪部,原来驻在青
海。国民党派出这两支部队到西华,不怀好意。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东进过程中又面临新的战
斗。
    11月,游击支队正式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支队伍
当时已发展到9个团12000多人,打开了豫皖苏边的抗战局面。
    新四军主力东进时,军部仍留在皖南云岭。
    顾祝同觉察到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战略意图以后,心生一计,他命令新四军派一个支队去
接替青弋江国民党军队的防务。
    项英派第3支队的两支团去青弋江。谁知新四军接防以后,敌人从湾沚集中兵力向新四
军阵地发起进攻。这一仗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新四军将士凭借勇敢机智,终于取得了胜利。
    顾祝同耍了一个心眼。
    1938年6月,毛泽东曾经告诉项英:“顾祝同较开明,望与好好联络。”当时,毛泽
东的判断是对的,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顾祝同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日军和伪军觉察到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战略意图以后,调集兵力,对皖南地区进行频繁
“扫荡”。当时,新四军军部只有第3支队和第1支队第1团、第2支队第3团等部队,形
势十分严峻。
    1939年5月,1000多日伪军向繁昌出动,被新四军指战员击退。半年以后,3000多日
伪军又两次进攻繁昌,但是,敌人又没有得手,新四军取得了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到年底,新四军第3支队等部队连续作战200多次,成功地保卫了新四军军部和皖南抗
日根据地。
新四军征战实录
3
    3
    1938年11月,李先念受中共中央委派,带领数十名干部前往豫鄂边领导和发展敌后游
击战争,中央还委派李先念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抗日战场上,从此又开创出了一
块信阳四望山根据地。
    临行前,毛泽东对李先念说:你们到豫鄂边的任务,第一是武装,第二是武装,第三是
武装。
    1939年1月,李先念一行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也是发
展壮大新四军的好地方。笔者曾经专程到竹沟,参观访问了新四军将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参观了刘少奇工作的地方。刘少奇也是1939年1月到达竹沟的。尤其令作者难忘的是参观
竹沟附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那里有“确山惨案”中新四军指战员洒下的鲜血。
    当时,竹沟驻有新四军第8团留守处两个中队。李先念一行到达竹沟后,同留守处的那
个中队一起组成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共160多人。
    不久,李先念率领游击大队离开竹沟,向敌后挺进。他们以豫鄂边的四望山为立足点,
在信阳、罗山地区往返活动,连打胜仗。
    第一个胜仗是在2月份。当独立游击大队到达应山罗家庙时,一百多日伪军正向该地进
犯,当地守军有国民党军队的一个营。照理,对付这些日伪军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国民党
军队不战而退,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却迎敌而上,奋勇抗击。这一仗,击毙了20多日伪
军。初战告捷,当地人民深受鼓舞,部队也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个胜仗是在5月份。李先念率领独立游击大队向鄂中挺进,很快与当地的抗日武装
一起歼灭了伪军第八司令部和一个多营的敌人,俘虏伪旅长以下300多人,缴获枪枝500多
支。这一仗,也打出了威风,提高了新四军的声望。
    当新四军这面旗帜在鄂中的威望日益提高时,蒋介石深感不安。蒋介石让人打电报给新
四军军部的国民党第5战区,说:“鄂中非新四军防区,必须马上撤走,否则第5战区当以
武力解决。”
    “当以武力解决”,这是蒋介石对新四军的预谋。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多,亲者痛仇者快
的“皖南事变”就发生了,蒋介石对新四军使用了国民党第3战区的武力。
    实际上,国民党顽固派在“皖南事变”以前已经对新四军使用武力了。1939年1月,
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以后,政策发生了变化,逐渐导致了全国性的反共活动,制造了一
次又一次的大血案,许多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机关干部遭到突然屠杀。请看:
    1939年4月30日,发生博山血案。
    1939年6月11日,发生深县血案。
    1939年6月12日,发生平江血案。
    1939年9月1日,发生鄂东血案。
    1939年11月11日,发生确山血案。
    这触目惊心的“五大血案”中,发生在确山县的竟然是对新四军伤、病、残人员、家属
和职工的大屠杀。
    新四军竹沟留守处主要是留守人员和一些伤、病、残人员,他们理应受到保护和休养。
谁知,11月11日那天,国民党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指使确山县县长,纠集确山、信
阳、泌阳等县的2000多名国民党地方武装,突然围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将200多名新四
军伤、残、病人员和家属职工残酷屠杀。这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
    确山惨案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抗议。
    历史已经跨越了50多年,竹沟的烈士陵墓仍然在向人们诉说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
    笔者到竹沟访问时,一位老战士向我们介绍了刘少奇在竹沟工作的许多精彩情节。由于
参观访问的人多,这位老同志整天不停地讲呀讲呀,他的嗓音已经沙哑,但他讲述刘少奇的
经历却是那么动人,令人难忘。
    竹沟惨案发生前数十天,刘少奇就在竹沟。当时,刘少奇已经觉察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反
共预谋,为了以防万一,刘少奇要朱理治率领中原局机关和直属队600多人离开确山,转入
豫鄂边区。刘少奇的这一决策,减少了新四军的损失。
    这是刘少奇第二次到竹沟。
    1939年初,刘少奇也到过竹沟。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决定撤销武汉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
方局,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中原局当时在竹沟办公。1939年1月,刘少奇从延安到达竹
沟。为了应付各种事变,确立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在鄂中的地位,中原局要求鄂中区在最短
时期内创建一支5000人以上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队伍。
    6月,鄂中区党委在养马畈召开扩大会议,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为司
令员,陈少敏兼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3团和挺进团。以后又组建了第4、第5两
个团,为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9月,中原局进一步要求:鄂东、豫南、鄂中敌占区域是今天党开展华中游击战争最重
要地区之一,创立坚强的游击队伍,建立鄂东、豫南、鄂中抗日根据地,并使之逐渐打成一
片,这是今天鄂豫皖、鄂豫边区以及鄂中三个区党委最主要的任务。
    11月底,刘少奇到达合肥东北大桥镇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刘少奇连续3次召开中原局会议,深入研究了华中新四
军的发展问题,再次提出了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发展战略,认为这样做政治上有理,军事
上有利。其中:
    1939年12月召开的第1次中原局会议,确定了今后大力向东发展的任务。
    1940年1月召开的第2次中原局会议,决定了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
    1940年2月召开的第3次中原局会议,确定了反磨擦的方针。
    这三次会议前后,为贯彻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方针,刘少奇同项英和中共中央之间有一系
列电报来往。其中:
    1939年12月19日。
    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并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军分会书记项英。该电提出:皖东在武汉失
守前后完全有可能建立相当完善的根据地,但现在时机已失。目前,大有发展希望的地区是
江苏北部,新四军应集中最大力量发展苏北。
    这也是进一步肯定了“北上”的方针。
    1940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复电刘少奇,同意关于全力发展苏北的意见。
    1月13日。
    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和项英,指出:目前时局紧张,在半年内外将发生变化,我须迅速
发展自己,不然时机稍纵即逝。
    刘少奇的这份电报,是把新四军进军苏北的建议具体化。
    这也是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的。
    但是,项英有不同意见。
    1月14日。
    项英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华中南部各省在政治与群众基础上均有利于我,要发展北
部,必须有南部配合。因此,中原局和刘少奇要求皖南部队北渡,这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
危险的,新四军应按战略要求努力发展与增强皖浙赣等地的工作。
    项英认为,新四军北上是危险的。这也是他在“皖南事变”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
对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严重损失负有责任”的一个原因。
    1月19日。
    中共中央致电项英,明确指出:新四军向东向北发展的方针,中共中央六中全会早已共
同确定,后来周恩来到新四军时,又取得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一致意见。华中
是我目前最好发展的地区,而大江以南则受友军的限制。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应在现地力求发
展。
    中央的这份电报,是为了说服项英接受向东向北发展的方针。
    1月29日。
    毛泽东和王稼祥致电项英和叶挺:“你们主要出路在江北,虽已失去良机,但仍非力争
江北不可。”“须秘密准备多数渡口,为紧急时用。”
    毛泽东和王稼祥的这份电报,明确告诉项英和叶挺,皖南部队须力争江北。
    3月,当项英还没有完全贯彻中央的方针时,刘少奇预料的时局“变化”提前发生了。
蒋介石指使国民党军队李品仙部第138、第171师越过淮南铁路,向皖东进逼,先头部队
5000多人围攻位于合肥以北青龙厂的新四军第4支队和位于定远以南大桥地区的新四军江
北指挥部。两个保安团也向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进攻。
    与此同时,苏北地区的国民党韩德勤部队也前后呼应,准备向津浦铁路东的新四军第5
支队进攻。
    国民党军队南北夹击,严重威胁新四军皖南部队的生存和发展。
    延安。毛泽东对新四军十分关切,在短短20多天里,连续发出了7份电报,对反对国
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策略作了明确指示,对新四军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
    3月19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和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起草了给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的电报,要袁国平汇报“在政治工作之各方面如何保证中央路线之实行”的具体措
施。毛泽东还具体指出,新四军要在敌人后方坚决地广泛地建立独立自主的抗日民主政权,
设立财政机关,征收抗日捐税,设立经济机关,发展农工商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