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199-暗访淮河-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是发展与环境共荣,长远与眼前兼顾,生存与富裕同行。未来的淮河治污政策,只有寻求接近这种最佳组合。
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径流量直接决定了淮河污染状况,也是淮河中下游获取洁净水源补给的关键。按环保专家的测算,一分污水有十分清水冲刷,就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现在的淮河“调污”,就是用干流的4个流量,带走一个流量的污水。这种比例对环境的影响固然很大,但已不至于引起污染事故。3月25日,记者驱车在淮河发源地桐柏山绕行百余公里,“山多树少,河多水少”成为淮河源头的简明总结。前两日还下过小到中雨,但连绵的群山中只见到一处涓涓细流,流量大约是家庭自来水龙头大小。山上以灌木、杂草为主,没有看到一处成片壮年林木。裸露的岩石陡坡,多因干旱而泛白色。桐柏县为兴“淮源”旅游,半山腰修建了约30公里盘山路,原本脆弱的植被涵养体系被人为割断,公路两边常见黄土朝天,泥渣碎石沿坡下滑。淮河出桐柏山口处,水量仅可供两名农村妇女洗衣之用。下行一直到出上游的淮滨县,河床动辄百米之宽,所见只有一泓清流。毕业于环保与生态专业、在淮河上游从事20多年环保工作的信阳市环保局韩国新科长痛心地说:“淮河水污染治理没少投钱。如果治得连水都没有了,剩下就只有污染了。”我在查找治淮资料时还看到一份报道:上世纪80年代,淮河源头桐柏县以养鱼补水利。这次我们看到的场景绝非如此,需要水的鱼在此已没有多少可供生活的地方了。据了解,现在淮河源头的来水量,已小于五大支流。2004年4月初,我们直接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电脑上看实时统计,淮河干流蚌埠段流量已由既往同期的每秒500多立方米,下降到每秒200多立方米。
另一方面,1950年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号召发出后,中央和地方先后投资上千亿元兴建淮河水利工程。
最近两个五年计划投资就约600多亿元。淮河上闸坝林立,上规模的约6000座之巨。但这些工程过去主要功能除防洪与灌溉,现在就被用作拦蓄径流供本地使用,严重妨碍了河流的自我调节功能,加剧了水体污染。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上就有18道拦蓄闸。有人说:“颍河十八闸,闸闸皆污水”。有关机构调查,沙颍河水最多时重复利用率达400%,是河流20%—40%重复使用率极限的10倍。由于各地工程措施的过度使用,非雨季淮河干、支流经常出现零流量。淮河全长约1000公里,上游360多公里基本上流经大别山北麓,气候温湿,水量丰沛。承载的人口也只有800多万,约为全流域的1/20,非常适宜于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桐柏县副县长蒋玉申介绍,该县在退耕还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财力不足,补偿不到位,力度很小;政策刚性不够,缺少资金支持,县里难以形成生态建设良性循环。虽然全县人口仅40多万,但是封山育林很难做到。更何况县财政现在还有65%来自矿山开采。接待我们的桐柏县副县长和信阳市环保局领导谈起矿山开发,经验一套一套,眉飞色舞。而信阳的环保局领导只是遗憾没有大的投资,没有开发经验。我们在一旁看着他们的自然流露,哭笑不得。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从事淮河水资源与污染调查项目的总工程师杨则东强调:“水源与水量直接影响河流的污染,上游涵养水源才是治污之本”。接受采访的中游地区水利、环保和地方政府负责人也都呼吁:在强化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强对上游地区生态建设的支持。从治本角度考虑,应加大上游林地保护,限制源头地区的各种“开发”。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政府扶持力度。从上而下,逐级梳理,使淮河水系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再有条件,在上游及支流所有地区,像推行计划生育一样开展植树造林,特别要利用近年来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农民较多外出打工,农田抛荒较多而进行植树。这为推行农林间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全流域大兴农林间作,将可以较快提升淮河流域自洁净能力。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让环保“一票否决”
让环保“一票否决”在沿淮全线采访中,河南信阳地区是惟一提出“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口号的地市。但与信阳领导深入交流发现,“金山银山”对他们的诱惑更大。面对各地经济高速发展,包括环保局的干部也希望看到信阳城“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繁荣景象”;在漯河,“保护骨干企业”的意识深入到老百姓中。记者在小巷中任意采访市民,都愿意为双汇集团排放污水辩解几句。蚌埠市已到无水可喝的地步,高耗水、高排放的丰原集团,一直是全市“重点发展”企业。记者采访了数十个县市和乡镇,领导几乎都在为“骨干企业”奔走,“环保”喊得最响,摆在最后。有30年环保行政经验的周口地区环境监测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余标认为:“一个地区发展什么行业、走什么路,‘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最重视的,是考核自己的指标。还是那句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计划生育就是典型的例子。淮河治污是系统工程,现在是分而治之,必须对‘一把手’有‘硬杠子’。”沿淮地区接受采访的有关人士都表示:中央倡导“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淮河治污的良好基础,沿淮四省完全有条件落到实处,制定“硬指标”,加大对污染与生态评价力度,也来个“一票否决”,让“一把手抓治污”落到实处。我国政府管理作风和行政方式,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淮河流域,更是如此。对事关全流域生存与发展大局的事业,制定特殊的政策,是见效最快、最为节约的“投资”。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谁污染谁赔钱
淮河水污染的格局中“人人造污染,家家都喊苦”,从上向下,处处拦住清水,排出污物。下游吃苦受罪之后,再让自己的下游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甚至像淮南、蚌埠等地,自己在下游排,从上游抽水用。人人都有切肤之痛,都不愿有“壮士断腕”之举。阜阳市水利局局长陈柏生经过大量研究后建议:利用现有监测网络,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现在环保、水利在淮河流域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累计投资数亿元的监测点使每个县、市断面都有监测仪器与装置。自动监测站可通过卫星直接与国家环保总局系统相连,直发监测数据。建议采用“排污收费”办法,对河流断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淮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淮南市环保局邓之海副局长、高志康总工程师等都分析,柠檬酸、味精等发酵工业、造纸工业、小皮革工业等,按目前的工艺模式和技术水平,完全治污、达标排放、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就无利润可言。现在沿淮工业结构调整“推而不动”,发酵、造纸企业都是小的死灰复燃,大的还要发展,主要就是流域资源的无偿或低成本使用所致。如同企业缴纳排污费,县或市向下游排放不达标水流,就是占用下游资源,提高了下游经济成本,提供补偿,理所当然。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规划管理局领导认为,建立流域污染补偿机制,现在的网络与技术条件均已具备,只是等待有关法规的确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都提出,造成现在的污染状况,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他们都建议从法律的角度去惩治违法排污者。这对企业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负责人不会为企业利益而放弃个人自由。但是,对于一个行政区域,或对于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来说,还会权衡“成本”。如果真能做到利用现有网络实现锱铢必较,谁污染,谁赔钱,对眼前流域性污染防治,会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新世纪治淮的“大禹”
高科技——新世纪治淮的“大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采访了沿淮干、支流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和地质研究部门后,却发现危及全国1/7人口的淮河污染科学理论研究几近空白。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多次赴沿淮考察,认为污染防治也仅限于工程“节流”,而缺少高技术手段或有效的生物措施。强化协调、加大投入,填补淮河治污基础理论研究与高科技手段探索,组织与加强淮河水污染及水资源利用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特别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基础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
我只是在这次采访中较多接触淮河,较多了解其污染。行程中,用没有科学细胞的头脑,也想了一想淮河流域治污中的科技问题。其中有几项我认为比较突出:一、淮河严重污染历史不到20年,对1亿多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尚未显现。尽管局部地区某种疾病高发,包括恶性肿瘤类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不断有媒体报道出现“癌症村”,只是非科学的推测,或小范围的调查验证,具体状况与污染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结论才能作为判断与决策的依据。卫生与研究部门应尽快建立监测与研究机构,对污染导致的现行、潜在及遗传危害进行了解,提出相应的准备措施。如果让“忍者神龟”的故事真的在淮河流域重演,那将是民族的灾难,国家的悲剧。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新世纪治淮的“大禹”
高科技——新世纪治淮的“大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采访了沿淮干、支流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和地质研究部门后,却发现危及全国1/7人口的淮河污染科学理论研究几近空白。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多次赴沿淮考察,认为污染防治也仅限于工程“节流”,而缺少高技术手段或有效的生物措施。强化协调、加大投入,填补淮河治污基础理论研究与高科技手段探索,组织与加强淮河水污染及水资源利用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特别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基础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
我只是在这次采访中较多接触淮河,较多了解其污染。行程中,用没有科学细胞的头脑,也想了一想淮河流域治污中的科技问题。其中有几项我认为比较突出:一、淮河严重污染历史不到20年,对1亿多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尚未显现。尽管局部地区某种疾病高发,包括恶性肿瘤类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不断有媒体报道出现“癌症村”,只是非科学的推测,或小范围的调查验证,具体状况与污染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结论才能作为判断与决策的依据。卫生与研究部门应尽快建立监测与研究机构,对污染导致的现行、潜在及遗传危害进行了解,提出相应的准备措施。如果让“忍者神龟”的故事真的在淮河流域重演,那将是民族的灾难,国家的悲剧。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治污需要什么“政策”
让环保“一票否决”在沿淮全线采访中,河南信阳地区是惟一提出“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口号的地市。但与信阳领导深入交流发现,“金山银山”对他们的诱惑更大。面对各地经济高速发展,包括环保局的干部也希望看到信阳城“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繁荣景象”;在漯河,“保护骨干企业”的意识深入到老百姓中。记者在小巷中任意采访市民,都愿意为双汇集团排放污水辩解几句。蚌埠市已到无水可喝的地步,高耗水、高排放的丰原集团,一直是全市“重点发展”企业。记者采访了数十个县市和乡镇,领导几乎都在为“骨干企业”奔走,“环保”喊得最响,摆在最后。有30年环保行政经验的周口地区环境监测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余标认为:“一个地区发展什么行业、走什么路,‘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最重视的,是考核自己的指标。还是那句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计划生育就是典型的例子。淮河治污是系统工程,现在是分而治之,必须对‘一把手’有‘硬杠子’。”沿淮地区接受采访的有关人士都表示:中央倡导“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淮河治污的良好基础,沿淮四省完全有条件落到实处,制定“硬指标”,加大对污染与生态评价力度,也来个“一票否决”,让“一把手抓治污”落到实处。我国政府管理作风和行政方式,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淮河流域,更是如此。对事关全流域生存与发展大局的事业,制定特殊的政策,是见效最快、最为节约的“投资”。3。谁污染,谁赔钱
淮河水污染的格局中“人人造污染,家家都喊苦”,从上向下,处处拦住清水,排出污物。下游吃苦受罪之后,再让自己的下游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甚至像淮南、蚌埠等地,自己在下游排,从上游抽水用。人人都有切肤之痛,都不愿有“壮士断腕”之举。阜阳市水利局局长陈柏生经过大量研究后建议:利用现有监测网络,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现在环保、水利在淮河流域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累计投资数亿元的监测点使每个县、市断面都有监测仪器与装置。自动监测站可通过卫星直接与国家环保总局系统相连,直发监测数据。建议采用“排污收费”办法,对河流断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淮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淮南市环保局邓之海副局长、高志康总工程师等都分析,柠檬酸、味精等发酵工业、造纸工业、小皮革工业等,按目前的工艺模式和技术水平,完全治污、达标排放、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就无利润可言。现在沿淮工业结构调整“推而不动”,发酵、造纸企业都是小的死灰复燃,大的还要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