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教坏了孩子-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有人要说:我考察的是学科内基础知识,不用增加课时的,高一、高二的知识就足够了。增加课时是你们学校自己找的麻烦,增加教师配备,增加课时,增加学生负担也是你们学校自己搞的,是要受批评的做法!
第四部分怎样的高考模式好?(3)
道理虽可讲的过去。但是,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是考察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了高二的毕业会考也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在高三再考一次?(兴许是怕忘记了吧?)如此看来,高二的毕业会考岂不失去了意义?人们还有一问:在当今社会追求升学率、追求分数、追求名校的情况下,哪个学校敢把考试当儿戏?哪个学校敢不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只要是高考要考的内容,哪一个章节、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类型的题目,不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不经过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才能够巩固?关系到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的大事,哪一个学校敢跟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啊!
“3+X+大综合”的考试模式,对于旧的问题(学生学习负担)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光如此,它还引发了学生素质下降的新麻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表面看,考的多了,学习的多了,综合素质会更高些。但是,学来学去都是那些旧的知识。对于理科学生来说,过多的政、史、地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也不是很大。物理、化学班的学生由于只选择了其中的一门,另一门知识就必然的薄弱了,这是事实!我有一个考上中山大学的学生,其智力和基础在学校都是一流的。由于他在中学时候选报的是物理,以前“3+2”时化学必修的内容因为变成选修而没有学习。但是到了大学以后,他的化学课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根本比不上“3+2”模式考来的学生。以至于星期天、节假日回到中学找我给他补化学。这难道不是素质的下降吗?
还有一种情况是好学生考不出好成绩。
广东省实行的是“标准分”,“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你考试成绩占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数而定的。不管你的“原始分”是高是低,只要你的成绩是平均分,则你的“标准分”就为500分,否则就高于或者低于500分。你的成绩比平均分越高,你的“标准分”就越高。假如你是“原始分”的第一名,而且是惟一的(应该说是占高分的万分之几来定)第一名,哪怕总分为150分的卷,你只考了100分都没有关系,按“标准分”来“兑换”你也是最高的900分。假如你考了满分,但是考满分的人有几百个的话,你和哪几百个人都不再是900分了,可能是800分甚至会更低。
所以“标准分”在克服了“原始分”不能够横向比较各个科目成绩在总考生中所占位置等弊端的时候,又产生了因为试题偏难或偏易等试卷“难度”问题造成的“区分度”下降的缺点。原始平均分越高,折算成“标准分”时暴露的缺点就越明显,也许“原始分”的几分之差就会造成“标准分”的几十,甚至上百分的差距!
这样的缺点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来说,由于是同样的试卷、同样的人数,再怎么有缺点也算合理,人们还是认可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X科目来说,由于学生的素质、数量、试卷的难易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原始分”折算成“标准分”时候的不合理,就造成了比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比较好的成绩的结果(当然个别非常超群的学生,再怎么折算他也是高分)。
比如说,选报物理科的学生基数大、物理试卷的难度也大,平均分比较低;而化学科的学生基数小、化学试卷的难度也小,平均分比较高。同样是“原始分”的满分,在物理科可能就是900分,而在化学科只能拿到800多分。而如果同样是“原始分”的130分,在物理科一般也能够拿到800分左右,而在化学科却连700分也不到。
难怪有许多化学老师抱怨说:别的学科的“原始分”是英镑、美元、欧洲货币、人民币、我们化学学科的“原始分”是日元、泰株,在进行“兑换”的时候就明显少了许多!
另一种矛盾是:选报物理、化学科目的多数学生是学习基础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而在X科进行“分数兑换”的时候,是按参加该科考试的人数为基准进行的。这好比“一流大学”的学生和“一流大学”的学生同考一张试卷,用一个平均分来衡量大家;“三流大学”的学生和“三流大学”的学生同考一张试卷,用一个平均分来衡量大家。虽然结果都是900分或者都是500分,但是由于试卷不同、学生的多少不同、学生的素质也不同,这样衡量出的此900分非彼900分可比,此500分也许比彼600分强许多!
为什么?参照系不同嘛!
之所以这么说有事实依据的:广东省2004年的十个总分“状元”里,有7个是选报物理的,有2个是选报化学的,只有1个是选报历史的。而选报政治、生物、地理等其它科目的则1个都没有!
最尖的尖子考生是这样,那么一般的学生是怎样的呢?几乎60%以上的物理、化学科考生,他们的语、数、英、综合成绩都要好于X科成绩。为什么?除X科以外的其它四科是“所有人的对话”,垫底的多,分数自然就会高一些;而物理、化学科是“强强对话”,垫底的少,分数自然就会低一些!这样“对话”的结果自然就造成了上述结果。
还有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
第四部分怎样的高考模式好?(4)
2003年高考,我校的化学班是我带的。在高二升高三的时候,有几个成绩比较差(不光是化学科)的四位同学转去学了生物。结果在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他们的X科成绩全都在600左右,全都超过了其它科目的分数。而那一年我们的化学平均分只有570多分(排名已经比较靠前了,在佛山市五十多所中学中居第三),这就是说,从成绩来看好的明显不如差的!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还有更具说服力的例子。
2002年高考,我校化学班的一个尖子学生,兼报了生物科。由于X科的上课时间是互相冲突的,在没有跟生物班上过课的他,生物考了740多分,而化学只考了630多分。同样,2003年高考,我校物理班的一个尖子学生,兼报了生物科,结果生物考了670多分,而物理只考了560多分。
这样一来还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老师们为了以后的平均分能够高一些,在学生选报志愿的时候,都喜欢把好学生留在自己的科里,把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推到别的科目去,结果是好成绩的争着要,差成绩的都不要,对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也给老师之间造成了不必要的矛盾!
也许有人要说:你物理只跟物理比,化学只跟化学比就行了,你比那么多干啥?
话虽这么说,但是高校来录取学生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明究竟的!生物这里有600分的我不录,我干吗要录你物理、化学那里560分?岂不知,这里560分的学生也许比那里600分的学生素质高许多!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学校向外界公布成绩的时候,只是将各个科目的“标准分”公布出来,并没有(也没必要)做任何的说明。这样的成绩在学生、家长、社会上不明究竟的人看来,分数低的就是弱势科目,分数高的就是优势科目(岂不知化学学科的平均590分可能位居省的前十名,而别的学科的平均600分则可能连省的前三十名都不是)。于是,在他们选报志愿的时候,对物理、化学信心不足者又去了其它科目,而留下来的人就更少、更精,他们在进行“强强对话”的时候,得到的分数也就更加让人心痛!
难怪有老师气愤的说:“这样的改革,纯粹是打着改革的旗号瞎胡闹”。
此话虽然重了些,虽然不怎么中听,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看法。我虽不敢苟同如此偏激的言论,但是平心静气的仔细思考现在“3+X+大综合”的高考模式,确实觉得它已经背离了当初改革的愿望和目标,确实需要进行调整了!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案,也许以前3+2的模式还比现在“3+X+大综合”要好许多!
以上所言,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是片面的,!但这是一个真正关心教育的教师所讲的真话和实话!
第四部分高考试卷难好?易好?
[资料]
根据我收集的1980…2004年二十多年来高考化学试题,和自己亲历的高考阅卷与试卷分析看,高考试卷的难度变化走势是:由简单到难再到简单。高考试卷的试题数量变化走势是:由多到少。原来有大小题目37个左右,现在有25个左右。高考试卷中对各知识点的考察变化走势是:由少到多再到少。高考试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变化走势是:由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逐步提高到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近年来又加强了一些实验创新能力和学生对一些重要常见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的考察……
我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前后教了12届高三。也就是说,我已陪伴着学生参加了12年的高考搏杀!而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至少也有15年了。
前些年,研究高考试题的目标很明确:把握高考试题走向,在复习中瞄准方向,使自己所带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进入好的大学。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会认真的研究“考试说明”。对照几年的“考试说明”分析里面的变化,分析哪些是删去的知识点?哪些是新增加的知识点?哪些是属于了解的知识点?哪些是属于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定出复习的策略。
不光如此,我还会认真的研究以往的高考试题。看哪些题目是新面孔?哪些题目是旧面孔?哪些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在那里?不仅仅看它前年考了什么?去年考了什么?还要猜测它今年可能要考什么?要研究题目的“根”在那里?会怎么变化?如何应对变化……
如此等等的工作做下来,虽然自己很累、很辛苦,但是只要学生能够考到好成绩,自己再怎么辛苦都觉得值得!根本没有考虑过试题以外的东西。哪里管它设计试题的时候,是否考虑了试题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什么,有多大?哪里管它题目的简单或容易,考的好就是胜利!
然而现在,我虽然还在继续钻研“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走向,还重复着过去的许多工作。但是,我思考的角度已经有了变化,除了思考怎么应对高考外,还思考高考试题以外的东西,还增加了一些教育反思的成分。
对于高考试卷中题目数量减少,主、客观题目的分数比例变化,以及试卷中知识点的减少和对实验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提高等变化,我都是理解,赞同的。尤其是对题目数量减少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提高的变化感到非常满意,觉得这样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以前的看法,现在仍然没变!
对于试题难度减小,以前我是颇有微词的!我看不起这样的题目,觉得这样的题目太简单、太容易,它考不出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的高低,也拉不开好学生和中等学生的档次。尤其是考察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试题,背了就是会了,不背就是不会!觉得这样的题目作为平时测验还差不多,要把它们拿来当高考题,不是降低了高考的水准?辱没了高考的名声吗?
但是,通过近年来对教育的理解和反思,我转过了弯。觉得高考就应该考的简单些!容易些!化学考试就应该考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我们研究物质、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是做考试游戏玩耍的!是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要我们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改造我们生活的!
就算你掌握了许多化学理论,就算你掌握了许多解化学难题的技巧,但是你连物质最基本的性质和用途都不记得,那你学习、掌握再多的化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在抱怨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都在呼吁要给学生减负。但是,过重的学习负担是怎么来得?减负怎么个减法?这些一直都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直以来,人们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根源找到了“应试教育”的门下,总结为没有推行实施“素质教育”;人们还把高考作为“应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着严厉的批评或批判!大有呼吁取消高考之势!
凭心而论,高考对于目前的中学教学来说,确实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学教学的变化!
高考试题难度的降低,对我们广大的师生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也是一件喜事!它为我们删去了许多难题、偏题、怪题,也就为我们节约了许多用来钻研难、偏、怪题的时间,把我们身上繁重的学习担子减轻了许多,使我们的师生不再为难、偏、怪题所累,使我们的师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别的活动,使我们期盼的“素质教育”能够早日实施,有着如此多好处的事情,我们干吗还要去批评、指责呢?
退一步讲,就算是题目容易了“区分度”会下降。但是,再简单的题目,除了极少数发挥失常或超常的学生外,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好的学生用什么卷考他都是好的,差的学生用什么卷考他都还是差的!
话再说回来,在人群中除极少数的“天才”和“傻瓜”外,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是差不多的,你在这方面强一些,我在那方面强一些,而且就算强也是那么一点点,我们在设置试卷的时候又何必搞那么多难题、拉那么大差距呢?
因此,从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来说,近年来高考试卷的改革是好的!是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