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开到了永定门豁口,见西北军37师部队已经用装土的麻袋将豁口堵死,知城内已有准备。车上的叛军见城内接应部队迟迟不出,而城墙上布满了城防部队,见大事不妙,匆匆向中南海开了几炮,还真的在城内引起了一阵惊慌。

    中南海内落了几发炮弹,何应钦在居仁堂的办公室里急得团团打转,下令手下准备南撤。解方“火上浇油”,秘密命令刘多荃派出105师的特务队冒充叛军,在铁狮子胡同一带杀声震天,枪声大作。铁狮子胡同就在中南海的围墙边,“叛军”趁机向中南海内投掷了一顿手榴弹,慌乱中何应钦心胆俱丧,急忙带着外交部长罗文干、参谋部厅长熊斌、军政部厅长王伦等以及随从乘车奔出中南海,前往北平南郊南苑机场,通过机场的大功率电台与南京取得联系。蒋介石自然不敢让他这位头号军事助手挂在北平,同意其飞回南京,叫宋子文、黄绍竑继续留在北平作为中央代表。何应钦等一行中央大员于是乘坐专机,离开了北平这个是非之地。

    历史上“石友三叛乱”时,何应钦、黄绍竑等人吓得乘车一路狂奔到南苑机场,打电话要求蒋介石同意其离开,只是因为电话不通(实际被石友三叛军破坏)而作罢。叶挺自然要促成何应钦等人的“好事”,通过解方事先在南苑机场安装了大功率电台,让何应钦“顺利”与南京取得联系,巧妙地通过“石友三叛乱”达到了“送瘟神”的目的。

    在37、105师的强大攻势下,石友三的几千叛军很快被打散,首脑之一白坚武被击毙,石友三、潘毓桂后在日本人帮助下,化装潜逃出北平,又去济南投奔韩复榘去了。

    “送走”了何应钦后,深受毒品之苦的张学良知道以自己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担负起华北抗战的责任,于是在外籍顾问端纳以及夫人于凤至、赵四等人劝说下,决定出国治疗。华北抗战的重担,根据邓演达、叶挺的建议,请冯玉祥出山担当。

    张学良于是给在张家口的冯玉祥发去电报说:“自东北沦陷,效命行间,原冀戴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戾愆丛集,百喙莫辞……”他请冯玉祥来北平主持大局。

    冯玉祥此前已经宋哲元联络,欣然同意,要张学良先集中所有的骑兵,由经棚东山,抄热河日军的后路;并要张释放政治犯,鼓励张报父仇,雪国耻。自己则立即启程赴北平。

    此时全国各界呼吁冯玉祥出山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日本大举入侵热河,举国震惊,许多著名爱国人士、热血青年及抗日团体,都把目光投向冯玉祥。冯玉祥得知日本人占领山海关的消息时,曾毅然决定把自己在张家口的房产押出去,为前方将士做了1万件大皮坎肩,用去4。8万元。

    西山会议派的邹鲁等人早于1月5日就从香港密电冯玉祥:“榆关已失,华北危机,抗日救国万难刻缓,请公力为提携并示方针,以便一致动作。”冯立即分别密电香港和上海的李烈钧、徐谦、程潜等国民党中委,呼吁:“现在已至最后关头,非速图抵抗,不足以挽兹垂亡之局。”他痛斥蒋介石,并表示以与暴日作殊死战,提出:“凡为民族独立而同情于抗日者,皆为吾友,应相互提携之。凡为亲日辱国以阻挠抗日者,皆为吾敌,应竭力攻击之。”

    章太炎从上海给冯玉祥的信说:“自榆关陷后,弟私念今日与敌人决一雌雄者,唯兄一人。兄忍辱负重,得之天性,但求立功报国,何计委任之出谁手乎?”力劝冯迅速率军杀敌。

    冯玉祥与共产党的接触更加频繁,向共产党提出派干部同他一起筹划组织抗日军队。共产党员张存实、张慕陶、武止戈、许权中等来到冯玉祥那里工作,共产党员宣侠父也以南京政府高级军事参议的身份来到张家口。

    冯玉祥还派人去北平拜见著名爱国人士朱庆澜,请朱庆澜在饷项上帮助,朱慨然答应。

    蒋介石、汪精卫对冯玉祥即将入主华北十分恐慌,屡电劝冯晋京。1月21日,孙科电冯,称蒋“敦请”冯等齐集首都,协谋御敌,表示甚诚。冯复电道:“倘介石先生有决心抗日,就应立即兴师,以未死之人心,复已失之国土。”

    国民党中执会再次电冯回京“共图大计”。冯复电说:“组织统一指挥之军事机关,统筹抗日军事之全盘计划。立即调遣精锐部队开赴热河、滦州等地最前线,严密布防,相机进击。并派兵防守河北、山东、江苏各海口,以防日军扰乱,再准备充实之预备军,分驻于山东、河南、河北、察哈尔,以厚兵力,派专员设置兵站于大军行径各地,以源源接济给养,免向民间勒索,义勇军之一切子弹饷糈,应予以充分接济。恢复各种民众组织,加以军事训练。”

    南京政府又先后派王法勤、黄少合、王月芝、李烈钧、马伯援、熊斌、王懋功等来张家口劝冯去南京,冯玉祥提出:“(1)不可与日妥协。(2)补充前方饷械弹药。(3)抚恤伤亡官兵。(4)请蒋亲率大军出关收地。(5)政治刷新,与民更始。”

    3月4日,孙科再次电约冯去晤蒋。冯函复蒋说:“如蒙采纳实行,则不独赴保,即任何驱使,亦不敢辞。”

    5日后,熊斌来见冯,劝冯南去,冯说:“蒋若不认识过去之罪,痛改前非,与民更始,谁敢往南京去!”

    冯玉祥到达北平后,派出代表多人与自己旧部和各地联络。张人杰和鲍刚两部首先响应,并派人去南京密约方振武。方振武即潜回山西领导张、鲍二部,组成抗日救国军,将军队开往北平,与冯会师。驻山西汾阳的军校,系冯的嫡系,该校的领导骨干和学员多为共产党员,3月中旬,全校师生3000余人经长途行军,来到北平。

    冯玉祥在共产党员宣侠父的帮助以及宋哲元的支持下,决定以张、鲍二部和汾阳军校师生为基础,整编石友三、庞炳勋等西北军旧部,除进一步充实29军37、38师外,另新成立132师,师长佟麟阁,与37、38师随即开往喜峰口前线,北平防务则由东北军105师等部负责。

    历史上冯玉祥出山,以退到察哈尔的东北义勇军10万余人为基础,组建了著名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但并非政府军队,被何应钦诬陷为“匪军”剿灭。现在冯玉祥即将出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组建抗日同盟军就没有必要。根据叶挺建议,这10多万部队基本就作为前线各军的预备队,以充实前线部队兵员,另保留一批骨干作他用。

    张学良在冯玉祥到北平后,十分欣慰,决定立即辞职,出国治疗。

    被特意请到北平顺承王府来话别的东北军的一些主要将领,这时一致表示,请他放心,他在国内也好,不在国内也好,他们都一定带好队伍,保存好东北军这支部队,珍惜这抗日的基本力量,以便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去,把鬼子赶走!

    张学良看到部属团结,抗日的决心很大,心情激动地说:“感谢诸位对学良的厚爱。大家都已知道了,我很快就要出国,但我不打算在国外久留,不久就回来。在当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我本不想离开部队的,但我身体不好,难当大任,怎能不走?这次引咎辞职,对国家对个人皆为必要,请大家服从冯将军,就是服从我;你们对不起冯将军,就是对不起我。所以,我走以后,你们更要以大局为重,好好地干,要团结对敌,共赴国难。东北,我们是一定要收复的,不收复东北,我对不起东北三千万父老兄弟姐妹,也对不起先大帅在天之灵。华北这个地盘子,你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听从冯将军的指挥,听从择公、季宽、希夷的谋划,守住我们的防线。”

    张学良于3月11日就他下野出国一事通电全国,略谓:

    “……余就职以来,仍本先父遗志,始终巩固中央、统一中国为职志,兢兢业业,未尝或渝,即如不顾日本之公开恫吓而易帜。辅助国民党在东北之活动。与夫十九年(民国19年即1930年)秋季奉命入关,拥护中央统一。凡此种种,事实俱在。

    ‘九一八事变’发生,余正卧病在平,初以诉诸国联,头为之张公道,迫乎日军侵热,余奉命守土,乃率师整旅与敌周旋,抗战以来,将士效命颇不乏人,无论事之成败若何,然部下之为国牺牲者,已以万计矣!此次冯将军东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惟眷念多年袍泽,东北之健儿孰非国家之将士,十九年余奉命率其入关援助中央。于今,国难未已,国土未复,无家可归者数十万人。但盼中央俯察彼此劳苦,予以指导,并请社会人士,力加援彼等。为国为乡,皆抱热诚,并熟悉东北情形,倘遇报国之机,加以使用。俾得为收复东北而效命,遂其志愿,免于飘泊于愿斯足。并盼国人鉴余诚悃谅余庸愚,虽愆尤丛生,而余本身只知为国,余皆不复计也。”

    在通电发出的第二天,即3月12日,张学良便前往上海,痛下决心,力戒毒瘾,为此耽搁月余。4月中旬,当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便由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等人陪同,登上了一艘名为“康特罗索”号的意大利邮轮出国了,为寻求救国之路,他先后漫游了意大利、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瑞典等国,这是后话。

    由于何应钦等中央大员已逃离北平回到南京,蒋介石和南京中央在全国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被迫同意冯玉祥出掌华北大局,要黄绍竑代表中央予以“协助”。蒋介石自己也不兼北平军分会的委员长一职,这是因为对日军的强大攻势感到震惊,估计平津很快落入敌手(历史上蒋介石估计日军突破长城后将直下平津,为此还下令调“御林军”87、88师前往北平守卫,只是因为何应钦与日本迅速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作罢),那时就可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冯玉祥身上,使其再也不能翻身,成为蒋介石的“替罪羊”。

    张学良离开北平后,冯玉祥于当日发表通电宣告就职:

    “政府殆始终无抗日决心,始终未尝制定并实行整个作战计划,且因部队待遇不平,饥军实难作战。迩者,热河全线不守,敌军迫攻长城,公言将取平津。不但冀察垂危,黄河以北,悉将不保。当局方以忍辱负重自欺,以安定民心欺人。数月以来,平津沪粤、及各省市民众团体,信使频至,文电星驰,责以大义,勉以抗日。谨依各地民众之责望,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率领志同道合之战士及民众,结成抗日,武装保卫华北,进而收复失地,争取中国之独立自由。凡真正抗日者,国民之友,亦我之友,凡不抗日或假抗日者,国民之敌,亦我之敌。”

    随后,冯玉祥自己暂代河北省主席,佟麟阁兼省民政厅厅长,张允荣为财政厅厅长,张砺生为警备司令兼警察处长、公安局长,同时改组了北平军分会的部分组成人员。

    就这样,在叶挺的谋划下,借“石友三叛乱”巧送“瘟神”何应钦,消除了内患,又造成冯玉祥出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既成事实,使华北抗战有了坚强的领导,为之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正文 第三十七章:两线大捷(1)

    3月5日凌晨,叶挺来到喜峰口外宽城的东北军53军的军部,与新任军长黄显声和几位师长召开作战会议。

    53军号称东北军头号主力军,却如此之快就从热河东线败退下来,一路丢了建昌、凌源、凌南等重镇,各位师长均有愧色。叶挺为激励士气,说道:“此次热河东线的失败,主要是汤玉麟手下的团长劭本良叛变,赵国增骑兵旅不战即退,让开了战线,致使日寇长驱直入,贵军措手不及。原军长万福麟贪生怕死,已被撤职,但53军各部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仍奋力与日寇拼杀,迟滞了敌军的前进,使其至今未能进抵长城一线,功劳也是有的,如108、119师在纱帽山一度顿挫日军混成14旅团,130师在建平的朱碌科顽强阻击日军,迫使改道偷袭凌源,116师在肖台子、庙岭、双龙山阵地组织起大刀队与进犯的日军先遣队血战多日,胜利地完成掩护军主力向关内撤退的任务,都可圈可点,少帅心里也清楚。军分会对53军并无责备之意,叫我来只是了解部队情况,组织一次反击,打击日寇气焰,还望各位鼎力相助。”

    在座的53军将领见以军法严厉著称的叶挺前来,心中不安,加之汤玉麟被处决,万福麟被撤职,害怕叶挺此次前来是要开杀戒,杀一儆百,哪知叶挺并没有一味斥责,反而为53军官兵说了公道话,都松了一口气,原本紧张的气氛迅速缓和下来。

    黄显声首先发话说:“多谢叶参座客观公正,为我们撑腰打气,我等惭愧不已。叶参座乃天下名将,淞沪抗战威震敌胆,正是日寇克星。我等唯叶参座马首是瞻,坚决执行命令,让日寇知道东北军的厉害!”

    叶挺问道:“现在前线各部情况如何?军部手上掌握了多少部队?”

    黄显声道:“情况很不妙,53军下辖各师,正从平泉、凌南等处向喜峰口、界岭口和义院口撤退,沿途逃亡和被打散不少。108、119师在建昌与日军血战2天,损失甚大;129师在建平的朱碌科一度被日军包围,虽然主力突了出来,但装备大量丢失,已不堪再战。106师为军的预备队,还算完整,目前正顶在一线,掩护其余各师退却。目前军部掌握在手里、能够使用的,只有116、130师,以及骑兵第2师。我东北军各师均由以前的国防旅升格而成,但人员并无补充,各师原本编制8000人,由于战斗损失和逃亡,116、130师目前只各剩5000人左右。”

    叶挺点头道:“尚可一战。那炮兵部队呢?”

    黄显声道:“各师的火炮大部在撤退时丢弃,惟有军直属的炮兵第11团原先配置在后方凌南,得以完整撤到宽城,王和华担任炮兵指挥,有辽14式野战炮24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

    叶挺心中有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