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泽东再建议可否听听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前线主要指挥员彭德怀回到瑞金,表示执行临时中央指示打赣州。会议按照多数人意见,决定打赣州。这样,毛泽东就成为不执行临时中央“进攻路线”及攻打赣州的人了,中央局代理书记不能再继续了,于是有个叶坪会议。
1932年1月中旬,在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主要成员会议,毛泽东报告三次反“围剿”的情况和“九一八事变”后的全国形势。他谈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势必引起全国的抗日高潮,国内阶级关系必将发生变化。但中央代表团有的成员却指责说:“日本占领东北主要是为了进攻苏联,不作此估计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必须提出武装保卫苏联”,否则“就是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批评的来势很猛,毛泽东沉默,一言不发,处境越来越困难。会后不久,他就向苏区中央局请病假休养。中央局同意他的请求,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暂由项英负责。1月下旬,毛泽东带着警卫班到瑞金城郊的东华山古庙休养。
临时中央决定打赣州的如意算盘是:一旦他们不能在上海立足,就转入苏区,弄个大城市当“红色首都”,也显气派。
打赣州是苏区中央局执行中央“进攻路线”的第一个军事行动。彭德怀也是赞成的,他当时认为:“赣州守军马(崑)旅估计有六千人,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共八千人,如有时间,蒋介石又不来增援,是可以打下的。”彭德怀对夺取赣州的任务“也是乐意执行的。”他后来回忆说:“赣州城是赣南的商业中心(三、四万人口),也是反动中心。打下赣州,对发展和巩固赣南十二县有利;又能使湘赣苏区联成一片,巩固后方,使中央苏区形势更好,党中央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在瑞金就比较安全;红军向北发展,不仅无后顾之忧,而且有了一个新的态势,更有利于机动作战。”
但彭德怀这个判断是建立在错误的情报基础上的:赣州守敌不是8000人,而是18000人!历史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判断正确:赣州是敌军必守的坚城,三面环水、城墙高筑、易守难攻,前年3月红四军曾围攻赣州3天,没有结果,只得撤围;现在赣州南北都屯集着国民党重兵,以红军现有力量和技术装备很可能久攻不克,还是以不打为好。即使要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
但打赣州是临时中央乃至共产国际的决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蒋先云作为异时空来客,自然洞悉打赣州的成败所在,他无法坐视数千红军的牺牲,只有把握住那微弱的胜机,化败仗为胜仗,才能避免中央红军的重大损失,并为毛泽东同志的“复出”创造机会。
在错误的战略下,并不是不能取得战役战术上的胜利——1930年7月彭德怀打长沙就是个例子,那时在“立三路线”的整个错误战略之下,彭德怀抓住时机,指挥得当,攻克了湖南省城(这是红军唯一攻克过的省城)。反过来说,打赣州是战略上的错误,但在战役战术的层面,如果部署得当,还是可以取得胜利的。
贡水北岸重镇江口。这晚,项英率领“中革军委”的“前方军委”成员站在路边等候斯大林同志亲自接见过的、共产国际指示负责中国革命军事工作的蒋先云的到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负责直接攻打赣州,但外围参战的还有其他红军部队,这时红一方面军已经撤销,由红三军团指挥部指挥多支红军部队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由“中革军委”部分委员组成“前方军委”,赴前线统率全盘作战。
夜已经深了,还不见蒋先云的身影,大家不免有些焦急。又过了一会,路前方突然出现了一辆小汽车。渐渐近了,项英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小汽车停下后,蒋先云在顾作霖陪同下,与迎上来的项英等人一一握手。
只见项英中等身材,身体结实,有着一双严峻的眼神。从他的神态上,风度上,面部表情上,都给人一种以不屈不挠的感觉。
项英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和贡献。他原名德隆,1898年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平民家庭。1920年,在武汉组织了纺织工人首次罢工。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那年,他组织起全国第一个工人俱乐部,发动和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多次被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担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委主席,曾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代表,赴莫斯科访问,斯大林接见了他,还把自己使用多年的手枪送给他,赞誉他是真正的工人运动领袖。
由于军情紧急,没有多少寒暄(聂荣臻、林彪等都很熟悉蒋先云,但现在这个“冒牌货”比较心虚),攻打赣州的作战会议立即就在路边一座民房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项英、顾作霖、彭德怀、聂荣臻、林彪、陈毅、滕代远、周以栗等,蒋先云作为特派员列席。这时朱德等同志已被排挤在外,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等同志由于工作繁重,留在红都瑞金。
蒋先云特意观察了林彪,心中一阵感慨。
林彪看上去不像红三军团长彭德怀那样直率和精力充沛,但他的双眼总是炯炯有神。林彪比彭年轻8岁,长得十分瘦削,他的脸是椭圆形的,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像个文雅精干的小学教师,而不像是威震敌胆、叱咤风云的年轻将领。一军团,红军主力中的主力,开路先锋,历来最艰难的任务常常落在这个军团的肩头,一军团和三军团互为左右手,交替打击着敌人,在战场上,他不像彭德怀那样威猛决绝、森冷严苛,而是以他的机智敏捷果断和历来的赫赫战果,使他和他的一军团获得了战无不胜的声誉。他在1931年担任军团长时只有24岁!
在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毛泽东称林彪是‘无与伦比的元帅’、‘无敌元帅’,斯大林赞扬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统帅,智力与勇气在所有人之上,他是个赤色铁腕。’蒋介石咒骂他是‘战争的魔鬼’,同时也承认他是掌有军事机密的关键人物。”
红军统帅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配合得很好。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他的胆量和善用疑兵超过了任何人。不过,据说他只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出战,一击即中,被称作“红军之鹰”。而彭德怀总是从正面进攻敌人,他打仗极为勇猛,对手一次又一次被消灭,而被称作“红军之狮”。林彪暗自憋劲与彭德怀一试高低,一心要超过这位敦厚朴实的军团长。即将到来的赣州战役,将是一场灵鹰与雄狮之间的、同志式的较量与竞争。
这时只听项英道:“先云同志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接见、共产国际派来的负责中国革命军事工作的代表,也是我党优秀的军事家,在鄂豫皖战功赫赫。根据绍禹(王明)同志的建议,他冒着危险乘飞机从鄂豫皖前来中央苏区,一定会对攻打赣州提出宝贵意见。”
原来让我乘飞机的是王明。蒋先云想,也许是鄂豫皖的黄安、商潢两场战役的胜利,让王明觉得在家乡父老面前脸上有光吧(王明的家乡皖西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所以对自己比格外重视。
蒋先云谦虚道:“我来只是协助前方军委的工作,有点不成熟的考虑,还是先听听同志们的意见。”
顾作霖道:“请滕政委介绍我军攻打赣州的基本部署。”
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站在墙上挂着的地图前:“我军的决心是:由红三军团并指挥红7军、红4军为主作战军,分别担任攻城和阻援,由军团长彭德怀同志任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以江西军区和闽西军区的6个独立师为支作战军,江西军区总指挥陈毅担任指挥。由红3军、红12军、红16军和红五军团组成机动部队。”
参谋向在座人员分发了赣州的作战地图和侦察照片。
地图上清晰地标明了赣州独特的地理位置。赣州自古就有“铁打”的一说,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它三面环水,是三江汇合之地,对照地图大概而言,相当于一个倒着的“丫”字,“丫”的两岔分别为章江和贡水,那一竖则为章江和贡水汇集为成的赣江。赣州城就建在这“丫”岔的中间,城墙一边是依贡水而建(北面),而另外两边(西面和南面)环着章江,但赣州城墙和章江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可修筑攻城阵地),只有东面和陆地相连,类似半岛。
滕代远接着说:“具体部署,攻城部队由红7军、红三军团红1师、红2师组成。红7军主攻东门,红1师主攻西门,红2师主攻南门,红3师为总预备队,在章江对岸控制北门;地方工作部队由红3军、红4军各师组成,布置在赣县、南康、信丰、大余新城、上犹杨眉寺等地,负责警戒广东方面敌人,同时兼作地方工作;监视部队由红12师担任,位于唐江以北地区。支作战军由江西军区各独立师和地方武装组成,其中独立第1、5师位于泰和、万安、遂川一带,负责堵截吉安方面敌军;独立第4师以广昌为中心,巩固广昌,并向乐安方面游击,确保中央苏区北部的安全。”
最后滕代远补充说:“作战计划是顾书记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的。”
历史上这个缺乏基本作战常识的攻打赣州计划自然是毫无军事素养的教条主义者顾作霖的“杰作”,并不顾彭德怀等同志的强烈反对而强制执行,顾作霖还亲自到前方督战,结果导致红军的惨重损失。
这个作战计划的致命弱点,就是攻城兵力太少,外围闲置部队过多且部署不当,结果既攻不下赣州,又阻击不了敌人援军。
这里要先介绍一下中央红军的编制。
由于西北军二十六路军1。7万人宁都起义,使中央红军增加到6万多人。其中:
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下辖红3、4、12军。红4军不用说了,就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宗源流,最早前身就是北伐军4军独立团,红4军的番号也是为了继承北伐“铁军”的传统。1931年10月,由于第三次反“围剿”中红4军与十九路军(也有北伐“铁军”传统)血战高兴圩,伤亡极大,故红4军进行了整编,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下辖:红10师(师长周昆,政委李遗民)、红11师(师长王良,政委张赤男)、红12师(师长陈光,政委李赐凡,该师系由红12军红34师改编而成)、红13师(师长寻淮洲,政委张际春)。红4军全军约1万人。红3军系由赣西南地方部队升级而成,老军长为黄公略(毛泽东诗词:“飞将军自重霄入”、“偏师借重黄公略”,所以黄公略被称为“飞将军”,红3军也被称作“偏师”),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由周子昆继任军长,政委葛耀山,红7师师长陈伯钧,政治委员李涛;红8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王如痴;红9师师长徐彦刚,政治委员朱良才。全军共5300余人。红12军将精锐红34师(粟裕师)编入红4军(改编为红12师)、红35师由红一军团直辖之后,只率领红36师开赴闽西和新12军合编,所以赣州战役时,红12军并没有在江西。此时红一军团全军共1。7万人,是中央红军头等主力。
红三军团原辖红5、8、16军,但红16军留在湘鄂赣,实际从未归建。红5军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老底子,红8军则是李灿、何长工在一打长沙前游击鄂东南时发展起来的,其中包括程子华等发动大冶兵暴的起义官兵。第三次反“围剿”后,红5、8军撤销番号,所以打赣州时红三军团共3个师,即红1、2、3师。红1师师长侯中英,政委黄克诚;红2师师长郭炳生,政委彭雪枫;红3师师长彭鳌,政委徐策。红三军团全军约1。4万人。红7军就是众所周知的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的广西左右江起义的部队,经远征于1931年7月到达江西兴国与中央红军会师。1932年初由于李明瑞等被打成“AB团”首脑而遭肃反,红7军军长为龚楚(即后来著名的“红军第一叛将”),政委为张纯清,辖3个团,全军2000多人,攻打赣州时由红三军团指挥。
红五军团就是西北军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改编的。第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大革命时期,刘伯坚、邓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曾在西北军工作过,党的主张在这支部队里有一定影响。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西北军的主力之一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在第二次“围剿”时被调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进攻。在作战过程中,许多官兵受到红军很大影响;“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我国东北,又引起他们强烈的民族义愤;蒋介石对第二十六路军的处处歧视和压制,更激起他们的愤慨。1931年12月14日,二十六路军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74旅1团团长黄中岳等和中共秘密特支领导下发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达1。7万人,带来武器2万多件。这样一支有着很强战斗力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成建制地投入红军,引起了全国巨大的震动。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由季振同为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红13军军长,赵博生为军团参谋长兼红14军军长,黄中岳为红15军军长。宁都起义后不久,季振同曾对军团政委萧劲光说过:“我参加红军,第一是相信毛主席,第二是相信刘伯坚。”毛泽东以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身分,负责指导红五军团的建设工作。毛泽东找即将就任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萧劲光谈话。他说:“对这支部队,要努力按照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办事,建立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起义的军官,愿留下的,欢迎,组织他们学习,进学校,搞干部教育;对要求走的军官,欢送,发给路费,来去自愿。”他又对即将就任红五军团红13军政治委员的何长工说:宁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