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世界之源代码-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者对各种欲望是主张「不执著」而不是断除。
释尊在世时到他圆寂后约五百年期间,印度流行的是小乘佛教,而大乘只是极少数,
大乘佛教及其经典可能是释尊传授给一些俗家弟子而有的,在释尊圆寂后约五百年,大乘
佛教才逐渐兴起终至取代小乘佛教。而在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约在公元六七年)自始就
是大乘的天下,这也许与中国人讲求家族和谐兴旺(就是得福报)的思想有关。
菩萨是指大乘佛教的修行者,全名是「菩提萨埵」,其意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
圣者,这些修行者除了自己精进修佛道求解脱,同时也不舍众生、不离众生,一切修行也
为众生,希望众生能离苦得乐,终究也能了脱生死。而菩萨道就是大乘行人修行与度生之
道。更深一层说,度生是扩及所有六道众生,不只是对人而已。现在很多人以为做点善事
就是菩萨道,这是有些问题的,行善布施可得人天福报,是菩萨道所必须的「一部份」
259
(所谓三乘之共法),但不是全部。布施行善在天主教做得很积极,其伟大的成就也是有
目共睹的,使人间美好的想法不离孔子「大同世界」的理念。当然这些人对人心的净化及
对善良风气的提倡是有很大的贡献,但它不是佛教的菁华所在,也不是菩萨道的全部内容,
了脱生死才是佛教的菁华,菩萨道中的修行者精进修行要使自己了脱生死,也同时助他人
了脱生死,虽然菩萨给大家有个美好的梦,但目的还是要大家早些「梦醒」,而不是要大
家长久沉醉在美梦之中。
二、菩萨道的内容
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度外,度众生是
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度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心
(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代表);要有目标,就是宏伟的愿望(以
大愿地藏菩萨为代表);要有渡生的大智慧,好的工具与方法(以大智文殊菩萨为代表);
要有永恒不断的渡生行为(以大行普贤菩萨为代表);最后要有大精进心去完成(以大势
至菩萨为代表)。具有上面这五种条件,菩萨道才能顺利的走下去,这里仅就较重要的一
些内容叙述于下:
(1)发度生大愿:
度生是一种有相的行为,是一种「事业」,要成就大业,就要有大目标大愿望,现今
所知伟大的佛菩萨们,在开始修行时(即因地时)都有伟大的宏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
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些大愿在经过漫长岁
月的考验(也是一种极强大的定力)及付诸实行,才使他们达成所愿而终成为宇宙中名号
向亮的佛菩萨。
(2)发四无量心:
这是菩萨「度生时所持的心」。菩萨渡生时要有无量的慈、悲、喜、舍四种心。简单
的说,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是去除众生的痛苦;喜是欢喜赞叹他人的成就或快乐(其反
面就是嫉妒,见不得他人好)进而参与其事;舍是以怨亲平等心将一切舍与众生。要达到
「无量」的层次就要完全去除「有我」之心,一般我们所发的慈悲喜舍心是有限量、有范
围、有我的,由「自性」而出的慈悲喜舍才是真正无量,一般人只要能做到「近似无量」
就可以了。
260
附录一〇 谈佛教的菩萨道
(3)修六波罗密:
这是菩萨修行渡生的做法,大乘修行者是自度、度人并重,他们日常的行事就是行六
度法,又称六波罗密,是六种能到达彼岸(即解脱生死)的方法,那就是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禅定与智慧。菩萨的布施范围很广,包括财施、法施与无畏施。法施是说佛法
助众生离苦得乐以至解脱生死;无畏施是让众生免于恐惧的布施,例如我们能陪伴癌症末
期病人并开导他们,使他们心中免除死亡的恐惧,这就是一种无畏施。菩萨布施要做到无
相布施,简单的说就是不求一切回报,也没有施者与受施者之心(如此可免去因同情而起
施舍之心)。在度生的生涯中,遇到侮辱攻击的事是免不了的,修行者就要以忍辱克服,
大乘修行者的忍辱是「空忍」而不是「嗔忍」。面对污辱时,不是含著嗔恨心把忿怒强压
在心底,而是要真正了知诸法本空,没有什么可以生气的事,进一步以慈悲心善待对方,
「完全出自内心」的原谅对方。持戒对修行者也很重要,但因大乘修行者是在世间做事,
要面对各种不同心态的众生,因此不能过于坚持某些教条式的戒律,而要重视「菩提心戒」
的修持,凡一切行事皆不离菩提心为原则。这也是初学者所最难掌握的,弄不好会真犯戒
而不自知。世界上就有很多骄慢自大的人,自称只要用「心香」供养佛菩萨就可以,也有
一些人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为藉口而行杀生放逸之恶行,更有人藉「双身法」
可增福慧而行淫乱,甚至破坏他人家庭之恶业。大乘修行者对某些看似违反小乘戒律之事,
不是不能做,但必须修行者具有「某些条件」才可以做,这也是大乘修行者比较困难的一
点,一般人还是要守世间的道德、法律,守佛教的五戒或菩萨戒等,不要开始就要守「心
戒」,那有点危险。修禅定的目的是要制心,使心念单纯化,可提升工作思考的效率,进
一步深入可「现性开悟」,提高心灵的层次,可了知世间诸现象的本源,可进一步了解佛
教「缘起性空」及「诸法心造」的真理,但众生因长久以来有各种妄想执著,形成潜意识
中有各种障碍(佛教称之为业障),表现在禅定中会有各种忘想(包含各种气动、色相、
感应相等等),修行人若不知或有不良的心(如求神通等),将会对身心造成痛苦或伤害
(俗称著心魔),因此,修习较深的禅定最好有人指导。智慧的获得要经过定中的观想,
也就是由思想的源头或接近源头处下手,使心由内到外皆有正念,如修习慈悲观、无常观、
无我观、不净观等,这些可助我们消除内心的障碍,使心地纯净,各种智慧自然出现,最
重要当然是悟得「空慧」,就不会执迷世间的各种现象。
(4)修四摄法:
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大乘菩萨道修行者为能接近众生,使众生易受其教化,就
要有一些度生的手段,这就是四摄法,即要修习布施、爱语、利行与同事四种方法。布施
的范围很广泛,这里所说的布施是偏重于「惠施」,也就是施给众生一些恩惠的布施,如
给他们急需的财物;爱语是讲一些众生爱听的话,较顺众生的话;利行是做一些有利大家
261
的事;而同事是与众生立于同一个立场讲话或做事。当然为方便引导众生,这些手段有时
可能有违戒律(在表面上),但只要是以慈悲心出发还是可以的,如有时说一些「善意的
谎言」之类。
(5)学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是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大乘菩萨行者都
应修习并效法去实行。这十大行愿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
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与普皆回向。这十件事之前三项都强调
礼敬供养三世诸佛,菩萨道行者供养诸佛的重要性在禅宗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上有提及,意
思是说菩萨在长时期的行道中若不得佛力加持,则会被外魔(指天魔)与内魔(指内心烦
恼)所破坏而可能退转而坠于凡夫、外道或小乘之流,这一点对真有修行的人应该是可以
认同的。供养礼敬诸佛要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由潜意识到意识皆起恭敬供养之心,这不
是很容易之事,不是一句口号「以心香供养」就可办到的,这是多生恭敬供养诸佛的结果,
也是有大福报的修行者才可办到。得到诸佛加持的人在修行上会顺利很多,甚至可以「快
速」成就,尤其在「相法」上的成就更快,这对只重「修慧」而福报不足的修行者而言是
不可思议也不会相信的。
三、菩萨道精神的现代阐释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菩萨道的精神,那就是「要有极大热诚的心去做事,但要知
道毕竟一切是空」。
一个人修行到一段时间后或者对人生的苦、空有相当认识后,有时会觉得人生到头来
都是一场空,何必努力做事呢?这样就容易陷入小乘行人的消极悲观的心境,若能发慈悲
心为渡众生的苦难,那就会有为众生而产生热心积极做事的心,但在世间努力做事,若没
有了知毕竟是空的修为,就容易陷入执著世间诸相,贪著世间名利而与一般凡夫无异。要
了知毕竟一切是空最可靠的方法是经由修行而实证到空慧,这就是菩萨要修行空观的原因。
这种菩萨道的思想对现代工商社会中的修行者有相当价值,前些日子有位学理工的同学与
我聊天,他说因学佛而觉得很矛盾,很多事都不太想去做。我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因他是
学工的,我问他是否毕业后想开工厂,他说是有此意。我告诉他若将来开工厂,把所赚利
益多分一些给员工,多替员工的生活著想,把员工当成自家人看待,你积极工作创造财富
是为了照顾员工,这样你就是行菩萨道,你所得的回报将是员工的尊敬与高效率的工作。
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的人还是较自私的,菩萨道的修习会有助于产生这
262
附录一〇 谈佛教的菩萨道
种利他的思想,若台湾社会上多数人有这种想法,那台湾将是一个讲义理、充满爱心的社
会,工商业的效率也很高,自然就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四、结论
菩萨道是佛教的精髓,是众生成佛必经的道路,它是自渡渡他、福慧并行。它是为让
无量无边众生同登解脱生死的彼岸而做的努力,它是广大无边漫长无尽的道路。我希望药
师山的同修们大家都来行菩萨道,大家来为苦难众生而努力,具体的做法有下列几项,提
供各位做参考作为本文的结束。
*(1)做任何事,对任何人及畜生要不离慈悲心。
*(2)要有在此生达成了脱生死的决心与信心。
*(3)要有现代化的知识与技能,以创造有形或无形的财富(此指可提升众生生活品质
之事)以帮助众生。
*(4)要随时反省自己的心,是否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不良的想法出现。要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修行者。
*(5)要努力精进修行。
*(6)要诚心礼敬供养诸佛菩萨。
*(7)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事,但要随时提醒自己毕竟一切是空。
佛弟子紫虚居士于长滨准提精舍83。12。9
【录自: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
263
附录一一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home。wangjianshuo/cn/20060907_aecaeec。htm
作者:王建硕 发表于: 2006…09…0709:09
有趣的游戏
前几天晚饭间,老华组织在座的12个人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每人给出一个从0到100之间的数字。把所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值。谁选的数字最接近
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谁就赢得整场游戏。
这是个很有趣的游戏,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再仔细读一下题,想一想,试一下?
选一个数,写一个理由,然后再往后看。
分析一下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游戏里的每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是真的随机的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
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3,对吗?很多人都写了33。3。(当然还有很多人没
有想到这一步)
不过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难道其他的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
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就是这样。。。
50
33。33333333
22。22222222
14。81481481
9。87654321
6。58436214
264
附录一一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4。38957476
2。926383173
1。950922116
…。
最后,把问题想得非常地复杂的人的答案是0。
这是我们那天的结果
30
98。16
32
50
12
33。3
22
8
8。2
18
28。68
37
所有的平均数:31。445,它的三分之二是20。96333333。选22的人获胜。
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老华的很多次游戏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最终的获胜的数字,都在22左右徘徊。
群体决策的结果和天才的想法总是有些格格不入。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天
才决定的。在众人决策的过程中,赢得游戏的人,都是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而不是多想
两步或更多步的人。
游戏中的人
265
这个游戏里面,选择不同的数,或许就代表了不同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