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百年游记精华-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登峰造极,也正与东路无甚异样,顶上是没有什么好看的,好看处也还只在于“望远”,何况扇子崖的绝顶是没有方法可以攀登的,只到得天尊庙便算尽头了;扇子崖尚在天尊庙的上边,如一面折扇,独立无倚,高走云霄,其好处却又必须是在山下仰望,方显出它的秀拔峻丽。从天尊庙后面一个山口中爬过,可以望扇子崖的背面,壁立千初,形势奇险,人立其下,总觉得那直天盗地的峭壁会向自己身上倾坠了下来似的,有擦然恐怖之感。南去一道山谷,其深其远皆不可测,据云古时有一少年,在此打柴,把所有打得的柴木都藏在这山谷中,把山谷填满了,忽然起一阵神火把满谷的柴都烧成灰烬。那少年气愤不过,也跳到火里自焚,死后却被神仙接引了去。这就是“千日打柴一日烧”的故事。因为那里山路太险,昭又不让我一人独去,就只好作罢了。我们自天尊庙南行,去看月亮洞。 
  夭尊庙至月亮洞不过半里。叫做月亮洞,也不知什么原因,只因为在洞内石头上题了“月亮洞”三个字,无意中便觉得这洞与月亮有了关系。说是洞,也不怎么像洞,只是在两山衔接处一个深凹的缺姆罢了。因为那地方永久不见日光,又有水滴不断地从岩石隙缝中注下,坠人一个小小水潭中,铿铿然发出清澈的声音,使这个洞中非常阴冷,隆冬积冰,至春三月犹不能尽融,却又时常生着一种阴湿植物,葱笼青翠,使洞中如绿绒绣成的一般。是不是因为有人想到了广寒宫才名之日月亮洞的呢,这当然是我自己的推测,至于本地人,连月亮洞的这个名字也并不十分知道。坐月亮洞中,看两旁陡岩平滑,如万丈屏风,也给这月亮洞添一些阴森。我们带了烧饼,原想到那里饮泉水算作午餐,不料那里却正为一伙乡下香客霸占了那个泉子,使我们无可如何。香客中的一个,约有四十多岁年纪,不但身量太矮,脸相也极丑陋,而且顶奇怪的是在左眼上边生一个肉瘤,正好像垂下来的肉布袋一般,把一只眼睛遮盖得非常严密,令人看了觉得有些可怕,那简直像什么人的鬼趣图中的角色了。他虽然只有一只眼睛可用,却又最爱用他那惟一的眼睛,大概在他的眼里我们也成了什么鬼怪的缘故吧,他一亥J不停地用一只眼睛望着我们。这使我们很窘,尤其是昭,她简直害怕起来了。其他的香客虽然都生得平头正脸,然而用了鄙夷的眼光望着我们的那种神色,也十分讨厌。我们并不曾久留,只稍稍休息一会便走开了。 
  回到天尊庙用过午餐,已是下午两点左右,再稍稍休息一会,便起始下山。 
  在回家的途中,才仿佛对于扇子崖有些恋恋,不断地回首顾盼。而这时候也正是扇子崖最美的时候了。太阳刚刚射过山峰的背面,前面些许阴影,把扇面弄出一种青碧颜色,并有一种淡淡的青烟,在扇面周围缭绕。那山峰屹然独立,四无凭借,走得远些,则有时为其他山峰所蔽,有时又偶一露面,真是“却扇一顾,倾城无色”,把其他山峰均显得平庸恶俗了。走得愈远,则那青碧颜色更显得深郁,而那一脉青烟也愈显得虚灵缥缈。不能登上绝顶,也不愿登上绝顶,使那不可知处更添一些神秘,相传这山里藏着什么宝贝,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个了吧。道路两旁的草丛中,有许多蚂炸振羽作响,其声如肪枯儿,清脆可喜。一个小孩子想去捕捉蚂蛛,却被一个老妈妈阻止住了。那老妈妈穿戴得整齐清洁,手中捧香,且念念有辞,显出十分虔敬样子。这大概是那个小孩的祖母吧,她仿佛唱着佛号似的,向那孙儿说: 
  “不要捉哪,蚂炸是山神的坐骑,带着髻头架着鞍呢。” 
  我听了非常惊奇,便对昭说:“这不是很好的佯句了吗?”昭则说确是不差,蚂炸的样子真像带着鞍髻呢。 
  过长寿桥,重走上那条仅可容足的小径时,那小径却变成一条小小河沟了。原来昨日大雨,石隙中流水今日方泻到这里,虽然难走,却也有趣。好容易走到那有林荫路的小村,我们又休息一回。出得小村,又到那一道洪流旁边去捧水取饮。 
  将近走到中天门时,已是傍晚时分。因为走得疲乏,我已经把我的约言完全忘了,昭却是记得仔细,到得那个地点时,她非要我去履行约言不行。于是在答色苍茫中,我又去攀登山崖,结果共取得三种“宝贝”,一种是如小小金钱样的黄花,当是野菊一类,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另外两种倒着实可爱:其一,是紫色铃状花,我们给它起名字叫做“紫玉铃”其二,是白色钟状花,我们给它起名字叫做“银挂钟”。 
  回到住处,昭一面把山花插在瓶里,一面自语道: 
  “我终于拾到了宝贝。” 
  我说:“这真是宝贝,‘玉铃’‘银钟’会叮当响。” 
  昭问:“怎么响?” 
  我说:“今天夜里梦中响。”                        
[柯灵] 桐庐行         
  我生长在水乡,水使我感到亲切,如果我的性格里有明快的成分,那是水给我的,那澄明透澈的水,浅绿的水。 
  我渡过很多次钱塘江,却只是往来两岸之间,没有机会沿江看看。富春江早就给我许多幻想了,直到最近,才算了了这个无关紧要的心愿。 
  对于这样的旅行,最理想的应当坐木船,浮家泛宅,不计时日,迎晓风,送夕阳,看明月,一路从从容容地走去,觉得什么地方好,就在那里停泊,等兴尽了再走。自然,在这样动乱的时代,这只是一种遐想而已。这次到富春江,从杭州出发,行程只有一夭,早去晚回,雇的是一艘小火轮。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舟揖往来,很热闹过一时;现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才还了它原来的清静。在目前这样“圣明”的“盛世”,专程游览而去的,大概这还算是第一次。 
  论风景,富春江最好的地方在桐庐到严州之间,出名的七里浅和严子陵钓台都在那一段;可是我们到了桐庐就折回了,没有再上去。原因有两种,时间限制是一种,主要的是因为那边不太平,据说有强盗,一种无以为生、挺而走险的“大国民”。安全第一,不去为上,自然这未免扫兴,好比拜访神交已久的朋友,到了门口没法进去,到底缘铿一面。妙的是桐庐这扇大门着实有点气派,虽然望门投止,也可以约略想像那“侯门似海”的光景。 
  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经富阳到桐庐,整整走了九小时,约莫有近二百里的水程。清早启旋,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夭,交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这一路上去,目不暇接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偶或在无穷的原野中出现临河的小村小镇,听听遥岸的人声,也自有一种亲切和喜悦。 
  过了富阳,因为连日阴雨,山上的积水顺流而下,满江是猪色的急湍。船行本是逆流,这一来走得更慢。时间太久了,不断的’‘疲劳欣赏”渐渐使人感到单调,直到壁立的桐君山在船头出现,这才士气大振,似乎发现了新大陆。 
  拿经历来印证想像,过去这大半天所见的光景,跟我虚构的画面至少有点不符。我想像中的富春江没有这么开阔,夹岸对峙着悬崖削壁,翠嶂青峰,另是一番深峻的气象。看到桐君山,我才像是看到了梦中的旧相识。它巍然走立,那么陡峭,那么庄严,似乎颇藐视我这个昂首惊喜的游人。山上没有什么嶙峋的怪石,却是杂树葱笼,有一株不知名的花树,众醉独醒,开得正在当令。绿云掩映之间,山簸掣出几间缥缈的屋子,有人正在窗前探首,向江心俯瞰。 
  船转过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绪褚,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 
  桐君山并不高,却以地位和形势取胜,兼有山和水的好处。背后是深谷,是绵延的山脉;前面极目无垠,原野如绣。而两面临水,脚底下就是那滔滔泪泊的大江;隔岸相望,两江交叉处是桐庐的市鹰一撮,另一面又是隔岸的青山。山顶的庙宇已经破残不堪,从那漏空的断壁,洞穿的飞檐,朱痕犹在的雕阑画栋之间,到处嵌进了山,望得见水。庙后的一株石榴,寂寞中兀自开得绚烂,那耀眼的艳红真当得起‘’如火如茶”的形容,似乎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配有它。站在山顶,居高临下,看看那幽深雄奇的气势,我想起历史,想起战争,想起我们的河山如此之美,而祖国偏又如此多难。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缅想敌人立马山头,面对如此山川,而它的主人却是一个坚忍的、不可征服的民族,我不知激动他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渡水过桐庐,从江边拾级而上,我们在街上闲闲地踏挞了一回,这是个江城,同时是个山城,所以高高地亚立在水上,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我喜欢这个小城。好在小,比较整洁,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想起我们民族的困厄。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逼窄之感,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经见的。市街相当繁荣,有些房子正在建造。劫灰犹在,春意乍生,可以看出这个小城是相当富庶的。 
  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人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幸运。 
  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拢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逛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人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像有了驰骋的依据,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                        
[王朝闻] 北武当游         
  不论是北方诗人的《忆江南》,还是现代人把南泥湾称为陕北江南;无数事实反复表明,人们对待我国风景的态度,普遍地是褒南而抑北的。南国风光的优越性不能否认,但北国风光也有不能被代替的美的独特性。在北国,除泰山、华山这些早已名闻中外,还有许多等待人们去发现、去观赏、去利用的风景区。 
  离山西方山县六十华里,属吕梁山脉的北武当山,是我从未听说过,只是最近才游览了三天的一处有趣的风景区。我对处女作,处女地这些称呼听得太多,对这种称号早就不大感兴趣。可是,北武当山的绿树,红叶和灰色石头,陡峭如劈的山峰,据说有些地方是没有人去过的;因而说它是带处女地性的风景区,不见得也是哗众取宠的瞎捧。当然,我所攀登过的,有真武庙的这个高峰,气势虽不及华山那样奇险,也没有延安清凉山的古塔和石雕那么出名的文物,但是,正如长江三峡之险不能代替黄河壶口之险,北武当山的山峰那与黄土高原相结合的美的特殊点,不是幽静的青城山的特殊美所能代替的。 
  我站在那个有路可上的近二千米的山顶,极目眺望,在湛蓝的天弯之下,那一望无际、形态各异、连绵不断的山外有山的吕梁山脉的蓝色连山,好像成了北武当山的天然屏障:我虽不能设想传说中的真武大帝的自得其乐,但也感到心胸开阔,有时,山鹰在天空里从容飞翔,我仿佛也能体验它的自由感……有些在慢慢移动的云朵,使局部的山岗和丘陵的色彩变得格外浓重,使静态的树和庄稼地产生了动的幻觉。 
  这样使人愉快的感受,当然不一定只有北武当山才能获得。但是,仅就被绿树覆盖着的石头山峰,和长满了灌木和色彩丰富的庄稼地的黄土丘陵相映成趣这一点来说,我在别的地方还没有见到过。不知多少年代以前,黄土丘陵已经被雨水冲出了一道道纵向的深沟,承受阳光处与背光处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仿佛有节奏感,又像浑然一体的圆雕那样,显得坚实而又柔和。在这些山丘的峡谷里,长着色彩各异的灌木;在土丘的圆顶上面,则是人工造成的玖横向的线条为基本形的层层梯田,与耸拔的石质山峰相互呼应。那些尚未收割的灰色的筱麦或紫红色的荞麦,披上阳光所以变成金黄色的谷子,……随处都像色彩丰富、变化多端的画面。在山脚下的沟里,最引我们注意的是沙棘果密结成串的黄色,和今年是休息期、暂不结果的沙棘叶的翠绿色,以及在山腰那绿色的松树、黄绿相间的橡树,透过阳光,显得非常耀眼的山桃或野杏树叶,……这些颇有交响乐的意味的各种色彩,丰富得难画难描。 
  对我来说,并非只有引得起像什么动物感的奇石才是有趣的。但是,在北武当山那暂时称为水火峰上,两块遥遥相对峙的巨石,不仅引起我以静示动的幻觉,而且人们把它们称为龟蛇相斗,这种幻觉之美,不是黄山奇石“松鼠跳天都”所能代替的。 
  在北武当山自身的群峰之间,那数百米的深谷里,那陡沁而面积很大的石壁,引起一种幻觉:仿佛是什么巨人把它劈放的。石面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网状的浅沟,像长江。汽峡的石壁那样是亿万年的雨水冲出来的吧。这种不知要多少年代才能兀-成的特点,不能不引起“念天地之悠悠”的神秘感。对于过分计较自己的生命的人来说,这种自然现象可能引起什么启示。那要看游人自己的兴趣。 
  尽管前后三到北武当山,我所经到的感受和这一自然对象的美的丰富性相比,当然是微不足道的。落叶满地,树木上长着青苔的后山,如果有几间小屋可暂住,王维那辆川的幽静头的感受同样可以获得。多么优美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