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理学史导论-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密切相联,而且也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特别是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客观事物具有多种属性,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时,是它的属性或部分结构分别作用或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有时甚至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对人发生作用。尽管它们在客观上是不完备的,但在人的主观上却能够全面地知觉它,即客观上的缺失,能在人的主观上弥补起来。黄文HELLO,每个字母线条都不闭合,但只要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经验的人,都能将它们整体知觉并了解其意义。
人的知觉之所以能够把当前客观事物的刺激中缺失的东西在主观上进行补充,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它的各种属性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人发生作用的。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对人是一个复合的刺激物,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分别作用于感觉器官,它们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使人能在大脑中把这种联系保存下来,当客观事物再次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大脑会对来自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客观刺激中缺少的东西,能用头脑中曾经有过的这些刺激所留下的痕迹进行弥补,即通过主观上的补充、删略、替代或改组,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完整的知觉。尽管三个三角形线条并不闭合,但仍能被知觉为三角形。这种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由此产生的在客观上没有,而在主观上却认为有“白色”三角形的图形轮廓称为主观轮廓。
二、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由于人的知觉选择特性,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并不进行反映,而只对其中某些刺激加以反映,这样才使人能够把注意集中到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队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
人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并对其作进一步加工,被选择的刺激物就是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其他刺激物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区别在于:知觉对象有鲜明的、完整的形象,突出于背景之前;知觉对象是有意义的、容易被记忆的。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的这种结构成分,是知觉选择性中的最基本的特点。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此时的知觉对象可以成为昝的知觉背景;同样,此时的知觉背景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对象。因此知觉对象并不是一成成不变地固定在某些背景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着转换,以保证有意义的客体内容成为知觉对象。知觉对象和背景相互转换的最明显的例子,称为双关图形(AMBIGUOUSFIGURE)。若以黑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看到的是两个人脸有侧面影像,而白色部分则为背景,若以白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看到的是一个花瓶,而黑色部分则为背景。人在观看这一刺激图形时,尽管刺激的对象…背景关系相互转换,交替出现,这种由于人的知觉选择性的作用,使人们的知觉既清晰和准确,又完善而丰富。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的知觉活动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实践服务的。当一个人同时面临着很多刺激时,客观上来说,同时作用于人的这些刺激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着轻重缓急,但人对这些刺激的取舍,则受到对象和背景之间本身具有的结构特点的影响,对那些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客体本身的组合若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即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容易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记忆,知觉选择性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知觉过程和结果。例如,去机场迎接一位不相识的专家,由于对来的人期待,会影响对他的识别。这些知觉活动的主观变量,并不是由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提供的,而是人脑中已经贮存的知识经验被激发的结果。这些依个人主观活动面改变的因素称为非刺激性因素。一般来说,在知觉活动过程中,非刺激因素越多,他所需要的感觉刺激就越少。反之,非刺激因素越少,所需要的感觉刺激就越多。
知觉选择性规律是人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辨别、确认从而记忆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对于直观教学的组织、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广告的设计、工业产品的检查、军事伪装和搜索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个人通过长期的练习和知识经验的各累,不仅可以提高对某些对象的知觉分辩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可以迁移到对其他客体的知觉任务上。
三、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是以自己已有的知道经验为前提的,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同一个对象时,对它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例如,一张新产品设计图纸,专业人员既能知觉到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又能理解整张图纸的内容和意义;而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只能说出图纸中的构成成分,不会理解图纸的内容和意义。很显然,不同的知识经验影响了对同一知觉对象的理解。心理学家黎柏(LEEPER)用A、B、C三张图片做实验,以研究知觉经验对以后知觉理解的影响。A图为一个年轻妇女,B图为一个老太,而B图则同时具有B与C两图的特征,它既可看作是年青妇女,也可以看作为老太,这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知觉经验。实验时把被试分为两,以不同方式进行。第一组先观看A图15秒,以形成年轻妇女特征的经验,然后看B图,结果100%的被试把B图看成年轻妇女。第二组先观看C图15秒,以形成老太特征的经验,然后再看B组,结果96%的被试把B图视为老太。对同一知觉对象(B图)产生了如此差异的知觉理解现象,说明人对客体的理解程序受到了个人知识经验的很大影响。
为了说明的人知识经验在知觉理解中的作用,除了黎柏的实验研究外,伯瑞希(PARRISH)用两维图形看三维图形,即用“不可能图形”来阐明人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影响。由于大脑皮层接受了来自眼睛的矛盾的信息,因而人不能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它、解释它,因为这与人脑中的知识经验产生矛盾,这充分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或暂时神经联系在知觉理解中的作用。
言语指导也是影响知觉理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言语能够指示知觉的内容,当外界的对象标志不明显时,通过言语的指导,可以唤起人的过去经验,补充知觉的内容,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是一套平面图形。初看起来,上面的图形好象是由一组规则的三角形图形组成,而下面的图形好象是由更复杂的衅开有所组成。知觉者似乎对上面的刺激的不确定性大些;但仍然很难确认这是一套什么图形。一旦告诉知觉者这是一套长方体的图形时;他便会很快地辨认出这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同一长方体的透视图。言语的提示加强了人对图形的理解;从而养活了辨认图形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知觉的基本特征
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它们保证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一、知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知觉整体性就是人把事物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该事物。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万分有密切关系,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定律:
(一)接近律
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视野中接近而组合为整体的实例。人们总是把知觉为三组竖立线条,而不太可能把它知觉为彼此无关的七条竖线。
除了空间视觉方面的接近外,在时间听觉方面,例如按不同规则的时间间隔发出的一系列轻拍声,在时间上接近的声音就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
(二)相似律
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例如形状、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形状上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容易被整体知觉为四个方块和四个圆形,而不太可能被知觉为圆形与方声相间的图形。
(三)连续律
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曲线知觉为波浪形曲线,而把另一个知觉为方波图形,而不会把它们分解为另一种图形来知觉。
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密切相联,而且也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特别是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客观事物具有多种属性,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时,是它的属性或部分结构分别作用或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有时甚至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对人发生作用。尽管它们在客观上是不完备的,但在人的主观上却能够全面地知觉它,即客观上的缺失,能在人的主观上弥补起来。黄文HELLO,每个字母线条都不闭合,但只要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经验的人,都能将它们整体知觉并了解其意义。
人的知觉之所以能够把当前客观事物的刺激中缺失的东西在主观上进行补充,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它的各种属性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人发生作用的。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对人是一个复合的刺激物,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分别作用于感觉器官,它们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使人能在大脑中把这种联系保存下来,当客观事物再次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大脑会对来自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客观刺激中缺少的东西,能用头脑中曾经有过的这些刺激所留下的痕迹进行弥补,即通过主观上的补充、删略、替代或改组,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完整的知觉。尽管三个三角形线条并不闭合,但仍能被知觉为三角形。这种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由此产生的在客观上没有,而在主观上却认为有“白色”三角形的图形轮廓称为主观轮廓。
二、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由于人的知觉选择特性,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并不进行反映,而只对其中某些刺激加以反映,这样才使人能够把注意集中到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队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
人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并对其作进一步加工,被选择的刺激物就是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其他刺激物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区别在于:知觉对象有鲜明的、完整的形象,突出于背景之前;知觉对象是有意义的、容易被记忆的。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的这种结构成分,是知觉选择性中的最基本的特点。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此时的知觉对象可以成为昝的知觉背景;同样,此时的知觉背景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对象。因此知觉对象并不是一成成不变地固定在某些背景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着转换,以保证有意义的客体内容成为知觉对象。知觉对象和背景相互转换的最明显的例子,称为双关图形(AMBIGUOUSFIGURE)。若以黑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看到的是两个人脸有侧面影像,而白色部分则为背景,若以白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看到的是一个花瓶,而黑色部分则为背景。人在观看这一刺激图形时,尽管刺激的对象…背景关系相互转换,交替出现,这种由于人的知觉选择性的作用,使人们的知觉既清晰和准确,又完善而丰富。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的知觉活动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实践服务的。当一个人同时面临着很多刺激时,客观上来说,同时作用于人的这些刺激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着轻重缓急,但人对这些刺激的取舍,则受到对象和背景之间本身具有的结构特点的影响,对那些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客体本身的组合若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即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容易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记忆,知觉选择性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知觉过程和结果。例如,去机场迎接一位不相识的专家,由于对来的人期待,会影响对他的识别。这些知觉活动的主观变量,并不是由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提供的,而是人脑中已经贮存的知识经验被激发的结果。这些依个人主观活动面改变的因素称为非刺激性因素。一般来说,在知觉活动过程中,非刺激因素越多,他所需要的感觉刺激就越少。反之,非刺激因素越少,所需要的感觉刺激就越多。
知觉选择性规律是人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辨别、确认从而记忆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对于直观教学的组织、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广告的设计、工业产品的检查、军事伪装和搜索等都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