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理学史导论-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两种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固然要求进行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多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创造性思维还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众多的选择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种假设,这就必须经过聚合思维。例如,邓克(K。DUNCKER)的“治疗胃癌”问题。这个例子假定一个人患胃癌,经医生诊断不能开刀切除,唯一可能的治疗方法是用放射线交癌体组织破坏。但遇到的困难是,如放射线强度不够,就不能破坏癌体组织,如其强度增加,可能在破坏癌体组织之前,先伤害了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组织。如何在不伤害健康组织的原则下,采用放射法治疗此种胃癌呢?对于这个问题,问题解决者首先进行发散思维:找出一条到达胃部的通道,插上导管,放射线通过导管,把健康组织移出射线通道;在射线和健康组织之间插入隔层;把癌体组织移到身体表面,注射化学药物,将人体其他有关组织麻醉;先用微弱射线多次对健康组织照射;使之产生免疫作用;在通过健康组织时,把射线强度降低,等接触到癌体组织是,把射线强度增高,等等,然后,通过聚合思维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先以较弱的射线通过健康组织,通过透镜,予以集中,使其焦点正好落在癌体组织上。这样就可获得足以破坏癌体组织的强度。这种先通过发展思维后聚合思维而解决总是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完整过程,是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才得以完成的。只有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协调活动,才有可能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提出新假设,解决新问题。当然,也不能否认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思维更为重要。

    (三)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因为创造性想象提供的是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创造性思维成果具体化。所以文艺伤口中新形象的创造,科学研究中新假说的提出,新机器的发明等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正如列宁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四)灵感状态

    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又一典型特征。所谓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人在以全部精力集中去解决思考中的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任何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灵感。例如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在研究有机化学中碳氢化合物苯的分子结构时,他先是因苦思不得其解而停止思考,面对火炉打起瞌睡来。在睡梦中,他看见很多碳氢的原子排成很多圆圈在他面前跳动不已。其中一个贺圈突然飞临他的眼前,像一道闪光,把他惊醒。梦中原子排成圆圈,使他获得灵感而发现了苯分子C6H6的环状结构。灵感的闪现之所以能使人“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是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超常态的心理压力和思维能力。这种压力和能力常常是科学研究和艺术成果降生的动力。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心理学家们以往在这方面曾有不少研究。有的请求发明家们自述创造性思维的经过,有的则从他们所留下的日记、传记以及有关的资料中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具代表性的可推英国心理学家华拉斯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说。他认为无论是科学或艺术的创造,大体上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准备期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心理学家们以往在这方面曾有不少研究。有的请求发明家们自述创造性思维的经过;有的则从他们所留下的日记传记以及有关的资料中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具代表性的可推英国心理学家华拉斯(G。WALLAS)的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说。他认为无论是科学或艺术的创造,大体上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准备期

    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科学家在创造之前都需要对前人所积累的有关同类问题的知识经验有所了解,然后才可能从旧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从旧关系中发现新关系。从前人的经验中不仅获得知识也获得启示。所谓创造,绝非无中生有。例如,爱因斯坦(A。EINSTAIN)的著名《相对论》,写作仅化了五个星期的时间,但是准备工作却花了七年之久。文学艺术亦是如此,个人必须先具备基本的文学或艺术修养,而后才能谈到创造。

    (二)酝酿期

    是指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地皖和思考的时期。经过准备阶段,思考者不仅对某方面的知识经验已有了相当的基础,而且开始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在酝酿期,当思考者遇到新问题而进行各种浓度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时,思考者可能把问题暂时搁置一边而从事其它活动。这时候表面上看来已经开始了的思考活动已经中断,但事实上思考可能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这时候在个人的意识中可能对该问题已不再有意去思考,但在不自学的潜意识活动中问题可能仍然存在。例如,日间苦思不解的问题,最后放弃思索,夜间睡眠时忽然在梦中出现。因此,创造性思维的酝酿期多属潜意识过程,这种潜意识的思维活动极可能孕育着解决问题的新观念,一旦酝酿成熟就会脱颖而出,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豁朗期

    是指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叫灵感期。灵感的产生有时候是突然的,甚至是戏剧性的,有时产生于半睡眠状态,有时产生于正从事其他(如散步、钓鱼、听音乐、施行等)活动的时候。“豁朗”或叫“顿悟”的一个经典例子是伟大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解决测定王冠含金重量的问题。据记载,国王购置了一顶设计复杂、装饰华丽的王冠,他想知道王冠是不是钝金。阿基米德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反复进行思考,但一直不得其解。一天,他在洗澡时发现他的腿所排开的水量等待排出水的体积。他立刻联想到,如果他把王冠浸入水中,它将会置换出同等体积的水,由此就可以确定王冠是不是纯金。阿基米德就是在灵感突然闪现的一瞬间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验证期

    是指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豁朗期得来的观念必须加以验证。在验证期间,或从逻辑角度在理论上求其周密、正确;或是付诸行动,经观察实验而求得正确的结果。在这个时期,思维者可以对豁朗期的观念加以修正。使创造工作达到完美的地步。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要把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研究表明,胸无大志、懒于思考、意志薄弱的人,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的人,难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兴趣能激励人们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因此,它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之一。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思考该事物的奥秘,发现创造的秘诀。因此,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其重要作用。

    求知欲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之一。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所面临的问题决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而是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试图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解释。求知欲与好奇心有关。好奇心是激励人们探究客观事物奥秘的一种内部动力。当一个人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同客观事物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好奇心,从而引起思考,促使进一步去探索未知的新情境,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可能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一物。因此,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不断地给学生创设变化的而能激起新异感的的学习环境(如经常在专业学习教室里更新挂图、模型、标本等);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考查社会生活,珍视他们在观察或考查中发现奥秘而提出的各种问题,或给予解答,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并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地加以鼓励,使其继续发展;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熟悉而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

    (二)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背书本知识,以便考试得高分,能顺利地升入高一级学校。结果造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结果造成学生在固定答案的圈子中解答问题,使整个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趋于僵化。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领会或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而不是用注入式给学生灌输死知识。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协助、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特别是小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限定他们盲目地接受成人认可的答案,不妨鼓励超常的创造性答案。例如,成人常问的问题:“树上有5只鸟,被猎人打死一只,还有几只?”公认的答案是“都吓跑了,一只也没有了。”但独有一位儿童回答:“还有三只”。他们的解释是:树上本来住了一鸟家庭,有鸟爸爸、鸟妈妈和3只不会飞的小鸟,猎人打死了鸟爸爸,鸟妈妈吓跑了,剩下3只不会飞的小鸟躲在窝里。该儿童的回答,不但观点合理而且合情,此类超常的创造性行为应多多鼓励。

    托兰斯(E。P。TORRANCE)曾就如何新生学生意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向教师提出五点建议:

    1、新生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

    2、欣赏学生表示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3、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

    4、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

    5、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语时应解释理由。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认为:发散思维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所谓独创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异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因而它更多地表征发散思维的本质。灵活性指思维灵活,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流畅性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的观念它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有流畅性才有灵活性。灵活性本身也是一种流畅性,只有既有流畅性又有灵活性,才有可能创造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观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俄文教学中的“一事多写”,就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第十章 言语

    第一节:言语的概述

    一、语言与言语

    上学生活里,人们往往将“言语”与“语言”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使用。其实,这两者是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概念。

    “普通话”、“粤语”、“闽南语”以及“英语”、“斯拉夫语”等等都属于语言,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音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不同的社会,由于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所以,每逢国际性活动,一些公共设施,往往用象征性图形来代替某种语言。这种图形标志用简洁的图形形象地代表了某种含义,因此图形标志在国际事务中广泛采用,克服了交际中各国语言不通的障碍。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即个体借助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过程,它必须遵从这种语言的规范。言语活动为人类所特有。“讲课”、“写作”、“闲聊”等都属于不同方式的语言活动。利用同一种语言,人们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言语与语言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两者又有紧密联系。首先,言语离不开语言,个体只有遵循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规则,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