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理学史导论-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执行,支援以至削弱人的意志。消极的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所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办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例如,人既能够调节和控制由于失败或挫折带来的痛苦和愤怒的情绪,也能够控制和调节由于胜利带来的狂喜和激动,当然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的高低。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中包含着意志的成分;同样,意志过程中也包含着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成分,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才对统一的心理过程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当在对人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三)意志与个性的关系
意志和个性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首先,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与意志有着密切联系。一个真正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必然有坚强的意志,有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价值观,他能抵御物质利益的诱惑,克服艰难险阻而无所畏刷。一个具有资产阶段世界观的人,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必定患得患失而无所建树。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或事业充满着浓厚兴趣和爱好,就会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克服前面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最终达到预定的目的。相反,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或事业不爱好,缺乏行动的愿望,即使由于外部原因而勉强去做,也会视其为负担。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退缩和动摇。但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并达到预定的目的。同时在完成目的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逐渐培养起对该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可见,个性倾向性与意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其次,意志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孟子曾经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志在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二、意志的生理机制
意志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多部位、多层交整合活动的结果。
人的意志行动是通过一系列随意运动实现的。随意运动是由感受和效应过程所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语词是随意运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起着讯作用。
随意运动是运动感觉(动觉)细胞和运动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结果。大脑皮层的运动感觉细胞位于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区,它主要是感受来自运动器官的冲动;运动细胞位于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区,它主要是调节运动器官的运动。由于大脑皮层中央沟的前回和后回与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器官存在着纵向联系,当运动感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发生联系而“接通”,就能引起有机体的各种不同的运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这种联系又能与皮层其他区域的细胞活动相联结,因此,由各种外部影响和机体内部过程所引起的皮层投射区域的神经活动,就可能通通过与运动区的广泛的横向联系而引起有机体的动作。可见,随意运动是与整个大脑皮层的活动分不开的,一切内外刺激,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原因。正是有了大脑皮层的内部、皮层与皮层下以及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这种复杂整合运动,才保证了行动的随意性。
人的随意运动是十分复杂的,要保证有目的的、精确的、每秒多的动作的实现,还要依赖于将就器官的返回传入(反馈联系)的调节税。运动感觉细胞、运动细胞和其他分析器的皮层末端存在着兴奋性和抑制性的联系,因此,内外部的各种刺激都可以通过暂时神经联系引起皮层运动区细胞的兴奋和抑制从而引起或抑制一定的运动。同时,由于在神经环路中存在着返回传入,效应器的运动的信息会返回到大脑皮层的运动分析器,个全感受到了运动状况,并凭借反馈联系,不断地修正行动,以符合于当前现实的要求。例如,一个人知道某物体只有1公斤重时,就决不会用搬动20公斤物体那样的力气去搬动它,即使事先不知道物体的重量,也会先作出估计先搬动一下,然后修正自己所用力量的大小。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返回传入的调节,从而使随意运动更加准确。
人的意志活动调节过程的特征是在言语的直接参与下实现的。由于语词刺激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并聚集着大量信息,它既能代替具体事物,又能以概括的形式和一个人的经验发生广泛的联系,这就使人在接受具体刺激时,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词的形式来确立目的、选择行动方法,从而完成合理的有效的意志行动。同时,语词又是行为的调节信息,运用语词信号来调节随意运动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师在教室里讲“注意”,可以使发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听课;黑暗中有人讲“注意”,会使他人减缓步伐;在重大考验面前,对自己提出要“冷静”,会防止过度焦虑。语词对行动的调节既可以有效抑制人的活动,也可以发动人的有指向的行动。因此,语词影响着人的意志行动,言语是构成人的唯一的自我调节系统。
现代神经心理学证明,额叶在实现有言语系统参加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鲁利亚(A。P。)认为,额叶的活动是形成意志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形成人的意志行动的目的,并保证贯彻执行的重要器官,它对维持和调节大脑皮层的总紧张度,对调节组织随意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额叶受损伤的病人,不能形成行动的意向,不能调节和监督自己的行动与目的的相适应,而且很容易分心,不能按计划工作。在儿童节大脑发育过程中,额叶比其它各叶成熟的时间晚些,所以,儿童的自觉性和意志力都比较弱些。
第二节: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方面,是人的积极性的特殊形式。如果说感觉和思维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是通过外部动作以实现自己预想的结果。人的行动受到意志的支配,但不是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意志行动。例如手碰到火会缩回、咳嗽、眨眼等一些无意动作都不是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具备一定要求和特征的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一)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在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人脑之中了。在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步骤的安排等始终从属于目的,并以预先所确定的目的作标尺来评价自己活动的结果。因此,没有目的,也就不会有意志行动。
人的活动和行为始终是在有自觉目的的意志过程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所确定的目的水平的高低也与意志行动效应的大小直接有关。在崇高理想支持下所确立的目标,就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顽强的、进取的精神,其行为结果就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效应。反之,则会萎糜不振,知难而退。
(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最基本单位,意志行动表现在随意运动中。人的各种运动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受到意识调节和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的或习惯性的运动,例如长跑、写字、操纵劳动工具等。不随意运动是指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的运动。例如,心脏跳动、瞳孔反射运动等。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如果人的一节运动都是不随意的,那末任何目的都不可能在行动中去加以实现。但是,随意运动也并不总是意志行动。因为,意志行动除了要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外,还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三)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在人的活动中有许多是具有目的的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但是有些行动,诸如饭后散步、闲时聊天、观鱼赏花等并没有明显困难而言,故一般不认为它们是意志行动。只有那些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而产生的意志行动,才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例如,身体欠佳时坚持工作、为按时完成某项重要任务而奋斗拼搏等。一个人意志坚强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加以衡量。
意志行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两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内部困难是指内存于人脑中的某些不利因素。例如消极的情绪、信心不足、态度犹豫、知识经验不足、性格上胆怯等等。外部困难是指由于客观条件而造成的某些不利因素。例如,环境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落后等。一个人在实现自觉确立的目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正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意志力量。因此,教育家们都主张意志锻炼要从小做起,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帮助青少年们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目的,以培养他们紧张的意志力。
二、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意志是意识调节功能的表现。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人的行为的目的方法性,调节的最终结果表现为预定目的的实现。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发动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为达到预定目的的行动。例如,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意志推动人去寻找设备、查阅资料、请教师傅等。抑制表现为罅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例如约束自己以战胜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不做与目的相违背的事情。意志对行动的发动和抑制作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互相联系的和统一的。为了达到预定目的,意志通过发动和抑制这两个方面,克制与预定目的的相矛盾的行动,发动与预定目的的实现有关的行动,从而实现着对人的行动的调节和支配。
意志不仅调节人的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心理状态。当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听课时,就存在着抢险干扰的意志对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识活动的调节。当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向自己提出“不要恐慌、稳定发挥”的要求时,实际上是意志促使其镇定,表现了意志对情绪状态的调节。
近年来医学实践和生理学研究证明,经过生物反馈的训练,可以随意调节那些由自主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的机能。如人的心律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肠胃的蠕动,甚至脑电活动的节律。
三、意志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是指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一)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以及意志行动的动因。一般来说,具体要经过动机斗争和目的确定等环节。
1、动机的斗争
人的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引起人的行动的内部原因和推动力量。人的任何意志都存在着动机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动机激活水平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对行为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产生阻碍作用。动机激活水平、行为效率和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叶克斯——多德逊定律(YERKES…DODSONLAW)表示。在简单易为的任务情境中较高的动机水平会产生较佳的行为效率;在复杂困难的任务情境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会提高行为效率,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动机激活水平过强会场使情绪扰乱认知活动所致。
人的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但由动机过渡到行动的过程是不同的。在简单的意志行动中,动机是单一的,明确的,通过习惯的行为方式就能直接过渡到行动,因此,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动机的斗争。在较复杂的意志行动中,行动虽然是由多种运动所引起,但如果它们之间不矛盾,就不会发生动机斗争。例如,一位学生努力学习,既可能是对学习本身有兴趣,也可能是为了个人的荣誉打好基础。虽然这些动机对学习活动及相应的行动有不同的推动力量,但没有根本对立的冲突,是直辖市地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但是这种相互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是指动机之间相互矛盾时,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以及解除意志的内部障碍的过程。就动机斗争的内容来说,它分为原则性动机斗争和非原则性动机斗争。凡是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准则相矛盾的动机斗争属于原则性动机斗争。例如,当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矛盾时,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解决这类原则性动机斗争,就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也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一个意志紧张的人善于有原则地权衡和分析不同的动机,及时地选择正确的动机,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目的。意志薄弱者则会长久地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状态,甚至确定目的以后,也不能坚持,并且还会受到其他动机的影响而改变。凡是不与社会准则相矛盾仅属个人爱好、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动机斗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