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乾隆皇帝大传(周远廉)-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观射寻常多抱愧,今朝观射喜偏应。元孙八岁三箭中,侍祖当年此地仍。弧矢四龄争较早,构堂万世冀恒承。一身七代瞻神御,家法天恩永佑征。”[23]
  过了十天,八月二十二日,乾隆帝携带诸幼皇孙、曾孙、元孙于威逊格尔行围,年仅十岁的皇孙绵宁射中一鹿,皇祖父大喜,赐与绵宁黄褂及双眼花翎,并御制《威逊格尔行围志事诗》:
  “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
  老我策聪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24]
  这两首诗中的元孙“四龄争较长”、幼孙“争先早二龄”、“一身七代瞻神御”等句,指的是什么事情,乍看不甚明瞭,查阅乾隆帝的一道谕旨,才知道这是他忆及当年随侍皇祖父康熙帝时之情景,有所感而发的。他于八月十二日就皇孙质郡王绵庆、元孙载锡三矢中的之事,下了一道长谕,讲述当年自己十二岁时连中五矢之事,宣布要加恩赏赉亲见七代之人说:
  “本年朕届八旬开一,年谷顺成,雨旸时若,寿辰之前夕,微雨飘洒,次旦曦景晶莹,天色开朗,太和翔洽,实为渥荷天庥。十一日命皇子、皇孙、曾孙、元孙等山庄较射,元孙载锡年方八岁,五发三中,朕心深为嘉悦,赐以黄褂。因忆昔年朕随侍皇祖山庄阅射,朕连中五矢,仰蒙天语褒嘉,慈颜大悦,蒙赐黄褂,其时朕年十有二岁。今元孙甫及八龄,即能连发命中,仰见昊苍笃佑,家法贻庥,庆泽延洪,克膺备福。现在八旬开衮,元孙业已长成就傅,计朕寿跻九旬时,又可见六代来孙,同堂称庆。……今思朕逮事皇祖、皇考,复得元孙,朕已亲见七代,笃庆锡光,更为古今罕有,著交八旗都统、步军统领、顺天府尹及各直省督抚,详查臣民中如有实曾亲身上见祖父下逮元孙有指证者,据实奏闻,侯朕优加思赉,用昭寿寓同登之盛。”[25]
  以上诗、谕,将乾隆帝这位疼爱幼孙、元孙之情,非常生动地跃现于人们眼前,他可真是一位慈爱可亲的老祖宗!阅乾隆帝的一道谕旨,才知道这是他忆及当年随侍皇祖父康熙帝时之情景,有所感而发的。他于八月十二日就皇孙质郡王绵庆、元孙载锡三矢中的之事,下了一道长谕,讲述当年自己十二岁时连中五矢之事,宣布要加恩赏赉亲见七代之人说:
  “本年朕届八旬开一,年谷顺成,雨旸时若,寿辰之前夕,微雨飘洒,次旦曦景晶莹,天色开朗,太和翔洽,实为渥荷天庥。十一日命皇子、皇孙、曾孙、元孙等山庄较射,元孙载锡年方八岁,五发三中,朕心深为嘉悦,赐以黄褂。因忆昔年朕随侍皇祖山庄阅射,朕连中五矢,仰蒙天语褒嘉,慈颜大悦,蒙赐黄褂,其时朕年十有二岁。今元孙甫及八龄,即能连发命中,仰见昊苍笃佑,家法贻庥,庆泽延洪,克膺备福。现在八旬开衮,元孙业已长成就傅,计朕寿跻九旬时,又可见六代来孙,同堂称庆。……今思朕逮事皇祖、皇考,复得元孙,朕已亲见七代,笃庆锡光,更为古今罕有,著交八旗都统、步军统领、顺天府尹及各直省督抚,详查臣民中如有实曾亲身上见祖父下逮元孙有指证者,据实奏闻,侯朕优加思赉,用昭寿寓同登之盛。”[26]
  以上诗、谕,将乾隆帝这位疼爱幼孙、元孙之情,非常生动地跃现于人们眼前,他可真是一位慈爱可亲的老祖宗!
________________
  [1]《清高宗实录》卷858,页10、11、12、13。
  [2]《清高宗实录》卷858;页10;11;12。
  [3]《清高宗实录》卷858,页12;13。
  [4]《啸亭杂录》卷1,《禁抑宗藩》卷6,《和王预凶》。
  [5]《清高宗实录》卷1324,页12、13、14。
  [6]《清高宗实录》卷1324,页16、17、18;35。
  [7]《清高宗实录》卷760,页11、12、13、14。
  [8]《清高宗实录》卷360;页22;23。
  [9]《啸亭续录》卷5,《庆僖王》。
  [10]《清高宗实录》卷22,页2、3。
  [11]《清高宗实录》卷78;页31、32。
  [12]《清高宗实录》卷305;页33。
  [13]《清高宗实录》卷305;页33、34。
  [14]《清高宗实录》卷743,页21,卷756,页10:《啸亭续录》卷2,《荣恪亲王》。
  [15]《啸亭杂录》卷2,《成王书法》,《啸亭续录》卷5,《成哲王》。
  [16]《啸亭续录》卷1,《红绒结顶冠》。
  [17]《檐曝杂记》卷1,《皇子善射》。
  [18]《啸亭续录》卷5,《定恭王》。
  [19]《清高宗实录》卷1196;页13。
  [20]《清高宗实录》卷1202,页24。
  [21]《清高宗实录》卷1223,页1、2。
  [22]《清高宗实录》卷1223,页2。
  [23]《清高宗实录》卷1334,页19。
  [24]《清高宗实录》卷1335,页7、8。
  [25]《清高宗实录》卷1384;页21、22。
  [26]《清高宗实录》卷1384;页21、22。
“友爱昆仲” “体恤天潢”
第二节 “友爱昆仲” “体恤天潢”

一、优遇和王、果王
  乾隆帝在对待弟兄关系及宗室的问题上,充分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处理较好。他一共有九个弟兄,其中六位早死,三兄弘时因“放纵不谨”,被雍正帝削宗籍,只有五弟弘昼、六弟弘瞻长大成人封授王爵。
  弘昼于雍正十一年与四兄弘历同时被父皇封为亲王,弘历为宝亲王,弘昼为和亲王。十三年弘昼又与弘历同时被委任办理苗疆事务,二人总领其事。乾隆皇帝弘历即位后,对弘昼“甚友爱”,授其为议政王,“将宪皇所遗雍邸旧赀全赐之”,故弘昼“甚富饶”。然而弘昼“性骄奢”,贱视王公大臣,“尝以微故,殴果毅公讷亲于朝”,弘瞻于乾隆三年出继与果毅亲王允礼,袭封亲王。
  乾隆帝对和、果二王十分优待,常召其“陪膳侍宴,赋诗饮酒,殆无虚日”,但在政治上则要求很严,“必时加训迪,不许干预政事”。原礼亲王昭梿对和亲王弘昼之骄横少礼及帝之优容,讲了这样一件事:“和恭王少时骄抗,上每多优容。尝命王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已晡,上尚未退朝,恭王请上退食。上以士子积习疲玩,未之许,王激烈曰:上疑吾买嘱士子心耶?上怡然退。傅文忠责王曰:此岂人臣之所宜语?王始悔悟,次日免冠请罪。上方云:昨朕若答一语,汝身应粉齑矣!其言虽戆,心实友爱,故朕恕之,然他日慎勿作此语也。友爱如初。”[1]
  果亲王弘瞻“善诗词”,“雅好藏书”,“幼受业于沈确士尚书,故词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居家尚节俭,俸饷之积,至充栋宇。王每早披衣起,巡视各下属,有不法者,立杖责之,故众皆畏惧,无敢为非者”。弘瞻爱财,“善居积”,以开煤窑而夺民产,从帝南巡时,嘱两淮盐政高恒鬻人参牟利,又命织造关差送来绸缎、玩器,贱予其值,还让其门客“干请政事”。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州清宴发生火灾,弘瞻迟到,与诸皇子见面时,无忧戚之感,“谈笑露齿”,为帝看见,颇为不满。乾隆帝见其种种非理行为,决定予以裁抑,遂于五月十三日下达长谕,历数其过说:“果亲王弘瞻,以朕幼弟,自孩提养育,迄于成人,乃不知祇遵朕训,承受朕恩”,屡次犯过,罔知绳检。“如从前开设煤窑,占夺民产”,奉命前往盛京恭送玉牒时,“谩奏先赴行围等候”,“种种谬戾乖张,难以毛举。朕皆以年幼无知,不忍遽治其罪,曲加训饬,冀可就悛,讵意庸妄日增,非法干求,迹更彰著,其所关于家法朝纲人心风纪为甚大,有不得不与内外臣工恺切宣示者”。两淮盐政高恒奉旨严词诘责后奏称,弘瞻令护卫引导欠其债的买卖人江某至高恒家,“托其带往扬州卖参牟利”。此事“深骇听闻,恐平日似此行为,不仅止是”,当命简亲王、诚亲王、和亲王会同军机大臣,查讯其护卫、太监,逐一供出,“弘瞻始据实一一开出,与所讯之供无异。竟至于各处织造关差等,俱有略给价值,派办绣缎什器,不一而足。其最可异者,朕特命大臣拣选官员,此何等事,弘瞻竟以门下私人,关说挑取,请托阿里衮,虽阿里衮执法力拒,而弘瞻冥心干与国政,毫无顾忌;一至于此,此风一长,将内务府旗员之不已,外而满汉职官,内而部院司寺,势将何所不有?且高恒等于弘瞻尚如此顾忌,则将来诸皇子若效其所为,谁复有奏朕者,朕实为之寒心”。果毅亲王(允礼)在皇考时,“任事最久,赏赉亦最优,诸王中较为殷富。弘瞻既得嗣封,租税所入,给用以外,每岁赢余,不啻巨万,何至交给侵渔,不畏科条,不顾颜面,竟至此极耶”?又弘瞻坐拥厚赀,对母妃不尽孝道,圆明园中失火,迟迟进园,“且嬉笑如常,毫不关念”。“弘瞻如此恣肆失检,朕若不加做诫,将使康熙末年之劣习,自今复萌,朕甚惧焉”。今王大臣合词公请削其爵职,“朕仍推同气之恩,从宽革去王爵,赏给贝勒,永远停俸,以观后效。其兼摄都统并内廷行走及管理造办处、圆明园各执掌,概行解退”。[2]
  乾隆帝又于同一谕中指责和亲王弘昼失礼说:和亲王与弘瞻恭诣皇太宫清安时,“其仪节僭妄,尤非情理所有”,二人竟直于皇太后宝座之旁,“膝席而跪坐,按以尺寸,即朕请安所跪坐之地也,是尚知有天泽之辨哉”?和亲王于皇太后前跪坐无状,著罚王俸三年。将此通谕中外,明示炯戒。[3]
  弘赡经此惩斥后,“闭门谢客,抑郁生疾”,乾隆三十年初病笃,帝亲往抚视,弘瞻“叩首衾裯间,惟谢过自责而已”,帝执其手,“痛曰:朕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以格汝性,何期汝愧恧之若此?”,因复封其为郡王。三月初八日弘瞻病故,帝时南巡,在金山行宫闻悉,即降谕说:“朕启銮时,闻伊病重,朕即加恩封为郡王,原期伊闻之欣悦,病可速痊。今闻薨逝,深为惋悼,著加恩一切应办事宜,俱依亲王例办理,遣六阿哥成服,其余阿哥等于祭祀日前往”。[4]帝随即又因弘瞻之二子尚幼,长史永兴不能办理王府家务,遣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前往料理,以免王府太监借端侵渔,又命传集固伦公主,和硕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之妻以上致悼。帝返京后复亲临其殡所赐奠。

二、平反睿王“谋逆”等冤案
  乾隆帝对于宗室族亦颇为体恤,曾谕令宗人府详细抚恤“失产无以自活”的贫乏宗室,分别等次,最贫者赏银三百两,次者减半,“命其回赎田产,以资生理”。又念其婚丧事件无所赡仰,故令遇有婚嫁者,赐银一百二十两,死丧者,赐银二百两,“以为妆、赙之费”,“实体恤天潢,无所不至。”[5]他还于乾隆四十七年“普宴宗室于乾清宫,近三千余人,极一时之盛”。[6]
  乾隆帝对宗室的最大“体恤”,更在于他敢推翻列祖列宗钦定的冤案,或予以彻底平反昭雪,或给予宽待,这方面的决定性措施,是在乾隆四十三年采取的。此时,乾隆帝创造了赫赫的“文治武功”,出现了“大清国全盛之势”的“盛世”,群臣恭颂皇上为天纵英武的贤君明主,这为他采取重大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主要是推翻了皇曾祖顺治帝福临钦定的睿王“叛逆”案,修改了皇父雍正帝胤禛钦定的阿其那、塞思黑“悖逆”案。雍正帝谕定皇八弟允禩、皇九弟允禟结党横行、窥窃大宝,犯了“悖逆”大罪,削爵更名黜宗籍,乾隆帝虽不敢显然违抗皇父之旨,但却对其作了重大的修改,认为二人“未尝无隐然悖逆之心,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并声称雍正帝晚年“屡向谕及此事,辄愀然不乐,意颇悔之”,故现在谕令,“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亦“一并叙入”。[7]
  所谓睿王“谋逆”案,是清朝前期的一件特大冤案。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于顺治元年四月统军进关,打败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军,消灭南明政权,统一全国,使其年方六龄的幼侄福临从局处东北一隅的辽东王,一跃而为入主中原的大清万岁爷。这样一位立下开国定鼎特大功勋的王爷,竟因其恃功揽权位至皇父摄政王,而被福临及其以权术见长的不坚定的支持者郑亲王济尔哈朗视为眼中钉,一待其病故,即定其犯了“谋逆”大罪,掘坟焚尸削爵黜宗籍。其同母弟辅政德豫亲王多锋虽也立下大功,并已先卒,也连坐降为郡王。此举当时即引起朝野不满,一等子许尔安、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公开上疏赞颂睿王之功,请复其爵号,虽经顺治帝严斥,将其革职削爵流放宁古塔,压下了反对者的议论,但事实毕竞是事实,此案一直遭人谴责。
  由于睿王“谋逆”案是顺治帝钦定的,一百余年无人敢涉及此事,这次乾隆帝冒着违犯先祖的风险,毅然正式推翻这一特大冤案,对睿王多尔衮予以平反昭雪,复睿王的亲王原爵。他于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下了一道长谕,宣布追复睿亲王多尔衰封爵,恢复开国王公原有封号,并让他们配享于太庙。现将其讲述昭雪睿王之谕摘录如下:
  “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绝昭屈,圣经所重。……因念睿亲王多尔衮当开国时首先统众入关,扫荡贼氛,肃请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奉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顾以摄政有年,威福不无专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殁后为苏克萨阿等所构,授款于其属人首告,诬以谋逆,经诸王定罪除封,其时我世祖章皇帝实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且吴三桂之所迎,胜国旧臣之所奉,止知有摄政王耳,其势更无难号召,……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以敛服僭用明黄龙衮,指为觊觎之证,有是情理乎?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