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乾隆皇帝大传(周远廉)-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略大臣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以及随征侍卫,俱着蟒服,侍立太和殿丹陛东阶下。内阁学士由内阁捧敕、印置于綵亭内,校尉抬亭,前张黄盖,列御仗,由中路入太和门,至太和殿阶下。内阁学士捧敕、印,由中阶入殿内,置黄案上,大学士二人立于殿外。鸿胪寺官引经略大臣傅恒由东阶上,至殿簷下甬路东,北面立,随印官二员从行,至甬路东,西面立。大学士入殿左门,捧敕、印由中门出,经略傅恒跪受,转授随印官。鸿胪寺官引傅恒至丹陛中路左旁,行三跪九叩礼。礼毕,捧印、敕官前行,傅恒随行,由中路至阶下,安敕、印于綵亭内,随征侍卫前引,由各中门出,随印及执事各官俱随行恭送,至傅恒府第。第二天,二月十九日,乾隆帝御山高水长大幄,赐经略傅恒及随征将士等宴。乾隆帝并赐御用甲胃与傅恒。
  傅恒蒙帝厚恩,立志灭敌,于二月二十一日离京,三月二十四日抵达云南省城,随即紧张进行出征准备工作。傅恒与副将军阿桂、阿里衮及伊犁将军伊勒图等人商议出兵时间及行军路线。诸将以缅地多瘴,建议霜降后出师。傅恒不从说:以往拘泥于避瘴,秋后才行,致敌有准备,且须坐守四五月;既糜粮饷,又使军心松懈,应乘军初至,“及其锐而用之”。傅恒之策,有其来源。原来,有人曾向傅恒献计说:元朝攻缅,由阿禾、阿昔二江前往,大致为今之大金沙江。以前鄂宁(云南巡抚)说腾越的银江,下通新街,南甸的槟榔江,流注蛮暮,两江皆从万山中行,石块层布,舟楫不通。如于近江地方造船,运至江边,顺流而下,直抵阿瓦,既快又可省粮运,“师期亦较早一二月”,缅人必无暇设备。再以一队流江而西,取木梳,“如此,缅不足平也”。傅恒听从此议,遂遣护军统领乌三泰、左副都御史傅显、云南提普哈国兴出铜壁关,选定于野牛坝造船,因其地山高林密,距蛮暮河仅一百余里,令总兵常青领兵三千及湖广工匠四百六十余人,前去造办。傅恒集众议定,兵分二路。主帅傅恒统军由腾越州西之戛鸠江渡河,经猛拱、猛养攻木梳,再往围阿瓦。此路原定集兵九千三百名,其中有北京满兵一千五百名,由护军统领乌三泰、侍卫玉麟、纳木札、伍福,乌尔衮代等率领,吉林兵五百名,护军统领索诺木策凌、侍卫占坡图统领;索伦兵二千名、鄂伦春兵三百名,厄鲁特兵三百名,由副都统奎林、呼尔起、莽克察等人辖领;绿旗兵四千名,由提督哈国兴领辖。偏师由猛密夹江而下,往蛮暮;有北京满兵二千、索伦兵一千、厄鲁特兵三百,由副都统绵康、丰安、常保柱及侍卫海兰察等将率领,还有绿旗兵四千名,由总兵常青、马彪、于文焕领辖,副将军阿里衮、阿桂统领此军前进。另由水路行往蛮暮的有吉林、福建水师二千五百名及北京满兵五百名,由副都统明亮、水师提督叶相德等将领辖。此外,副都统铁保等领成都满兵、绿旗兵四千四百名,分守驿站;侍卫诺尔奔领北京满兵五百及绿旗兵一千屯宛顶,以牵制木邦之敌;雅郎阿领荆州满兵二千及绿旗兵一千五百名,驻守普洱。议定于七月共十日出发。由于部队陆续到达,傅恒因时日已近,仅领兵四千余名即行。
  乾隆帝收到傅恒关于上述情形的几封奏折后,一一作了批示。七月初七日他下谕说:傅恒定于七月二十日进兵很好,“及早进兵,迅速奏功,办理甚善”。但天气尚热,瘴气宜防,野牛坝地势较高,现在造船,傅恒至此地可暂驻数日,既可待后来之兵,瘴气亦可少退。以后进军时,遇到瘴气地方,“须觅高地,设法躲避”,不要勉强前行。[15]过了十八天,七月二十五日,他得知傅恒仅带兵四千余人即行,认为不妥,立下两谕说:傅恒“系天朝经略大臣”,统兵进剿,“军声必须极盛,更可震慑边夷”,否则,“体统未称”,“不足以张声势”,令云贵总督明德、“将未到官兵,即速催令兼程迈进,照原定经略一路统兵九千三百名之数”,命伊勒图带领,“赶赴接应”,“总在计出万全,毋稍疏忽”。[16]因傅恒奏副将军阿里衮“疮口未收,体气甚弱,不便乘马”,他谕令阿里衮在野牛坝监修船只,接济军粮,俟傅恒攻克老官屯,即命阿里衮移驻防守。[17]以傅恒言阿桂于七月二十日自腾越启程,前往野牛坝,督理造船事务,他谕军机大臣:阿里衮身常患病,性又朴实,见事稍迟,阿桂心细敏捷,二人同在一处,虽陈奏事件阿桂名次在后,“所有诸事主见决断,朕皆责成阿桂,当竭力抒诚,妥协为之”。倘若不肯尽心,贻误军务,必重治阿桂之罪,断不稍加宽贷。将此传谕阿桂,并让傅恒知道。[18]这是为了防止两员大将不和而特发的谕旨。
  九月十四日,因阿桂奏缅甸大首领诺尔塔回到老官屯,缅人来书信称,已知清军渡戛鸠由猛拱前进,遂由老官屯派兵八千,从水路迎战,又由阿瓦派出大批士卒,从旱路在暮鲁防守,他下谕指授应付之策。他修改了作战计划,令阿桂停止袭取老官屯,原来因其无人防守,故命“早占要隘”,夺取老官屯,现敌已有备,“轻进无益”,待傅恒到时,会同傅恒商议,傅恒仍由江之西岸前进,阿桂从江东岸进,阿里衮由水路行,三路齐攻,“则一举可成功”。[19]
  过了八天,九月二十二日,可能是乾隆帝看到出征近两月,未获大胜,官兵患病者不少,感到克敌不易,不宜拘泥于今年必胜之谕旨,因此谕军机大臣:傅恒与阿桂在蛮暮会合后,能攻破阿瓦,固然很好,“若实难攻取,莫若固守老官屯要隘,筹办军需充足,明年进剿,一举可成”。[20]十月十一日,他又下谕说:“倘师行顺利,直抵阿瓦,一举成功,朕所深望。万一不能”,我兵既克老官屯,已据要隘,即暂将索伦、厄鲁特兵撤回腾越,荆州、成都满兵及京兵、绿旗兵俱屯驻老官屯,“俟明年再办亦妥。”[21]
  尽管乾隆帝为征缅甸日夜操持军务,调兵遣将,拨银运粮,筹办马匹枪炮,审批作战计划,十分劳累,但这一切并未能使清军达到克敌制胜的目标,前线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傅恒于七月二十日统军出发,二十九日至南底坝河,土司贺丙预备渡船运送,八月初一日渡完,初四日至戛鸠,由土司接运过江。九月初,四日猛拱土司浑觉降,献驯象四头、牛一百头及其他物品,随即降服猛养。此时,缅人“方秋成刈获,未暇集兵”,且猛拱、猛养非其腹地,故清军行程二千余里,“皆不血刃”,但途中忽雨忽晴,山高泥滑,一马跌倒,则所负粮帐尽失,兵士出发时只带一月口粮,“军士或枵腹露宿于上淋下湿之中,以致多疾病”,“又道路不习,难深入”,故傅恒只好放弃攻取木梳直捣阿瓦的计划,收兵而回,十月初一日至蛮暮,与阿桂会合。此行,“奔走数千里,疲乏军力,而初无遇一贼,经略之声名遂损,因羞恚得病”。[22]
  缅军见此情形,知清军不可畏,轻视清军,遂从水陆两方面向清军大举进攻,血战于新街。三十四年十月初八日,缅兵潜至江滩左右扎寨。傅恒遣海兰察等前往“捉生”,拿获缅人厄诺,据供得楞子“头目”呀得诺带船十只、盏拉机带船一百只从阿瓦赶来。傅恒、阿桂在东岸等待,阿里衮、伊勒图在西岸,云南提督哈国兴统领水兵,约定分路夹攻。此时清军实际人数有:傅恒所带之兵除留驻猛养等处外,至新街的二千余名,阿桂带至新街四千四百余名,驻旱塔听候调遣的四千余名,野牛坝运料与蛮暮造船之兵五千名,水师已到六百名,总计一万六千人。
  清军尚未进攻,缅军首先来击,十月初十日水陆并进,陆兵先到,“旌旗蔽野,势张甚,”水兵乘船三十余只,沿江而来。清军迎战,阿桂带领海兰察等,挥军以鸟枪“连环进”,弓矢继之,“骑兵又从旁蹂之”,缅兵不支,“遂大溃”,清东岸军夺获大寨三座,“器械米粮无算”,杀敌五百余名。阿里衮带领明亮等由西岸直冲敌寨,击败众军,乘胜追入大寨,缅兵逃散,杀敌五百余名。哈国兴率舟师顺流而下,闽兵跃入缅船,斩杀敌兵,清军“因风水之势蹴之”,缅船“自相撞击多覆”,“凡杀溺死者数千,江水为之赤。”清军进驻新街。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帝阅过傅恒呈述此战情形的奏折,非常高兴,下谕说:“此次初与贼人接仗,即射殪贼人头目,杀贼众多,又连破贼垒,夺获贼人纛帜、军械米粮等物,军行甚为顺利,且官兵俱为勇往,朕心深为嘉悦”,头等侍卫海兰察、鄂尼济尔噶勒俱赏给副都统衔,其余有功人员,俱分别议叙。[23]
  正当乾隆帝“欣慰”览奏,等待更大胜利的捷讯之时,清军却在老官屯陷入了困境。原来,新街之役虽胜,经略傅恒却病重,“诸将遂欲以是蒇功”,而副将军阿里衮却说:“老官屯有贼栅,前岁额尔登额进攻处也,距此仅一舍,不往破之,何以报命?”策马先行,议遂定,进攻老官屯。[24]
  清军于十月十八日开始向老官屯进攻。缅军寨栅据大坡,周二里余,自坡迤下插于江,栅木皆直径一尺,深埋于土,遇树则横贯以为柱。栅之外掘壕三层,壕外又横卧多枝之木,锐其枝末外向,名为木签,“守御甚备”,此乃缅军御敌之长技。清军先筑土台,以大炮轰,“遇木轭洞,而栅不塌”,偶折即补,炮攻失效。哈国兴斫箐中长数百丈的老藤,系铁钩于端,募敢死士乘夜前往钩住其栅,以三千人曳藤,欲拉裂其栅,为缅军发觉砍断长藤,此计亦不行。傅恒又用火攻,先制挡牌防御枪炮,一牌可遮护数十人,以两人抬牌前行,十数人各挟薪一束跟随,百余牌同时并举,如墙而进,拔去木签,越过深壕,至寨下燃火,不料,西北风突起,栅木又沾湿不燃,火反倒向清军烧来,只好撤退。最后,又挖地道,至其栅底,安放火药轰炸,“栅果突然高起丈余,贼惊绕,喊声震天”,清军皆持刃以待,欲待栅破即冲进砍杀,可是“栅忽落而平,又起又落,如是者三,不复动,栅如故。”因“其立栅之坡斜而下,而地道乃平进,故坡土厚不能迸裂。”清军进攻二十余日,无计可施,而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兵多染瘴,日有死亡”,缅军却陆续增援,使清军由进攻转为防守。[25]
  傅恒起初未敢将军情完全如实上报,只是讲“官兵遇贼,俱各奋勇,但染病者多”,还报告一些夺取寨栅等小捷之事,可是,乾隆帝凭其执政三十多年的经验,已经感到形势不妙,需要收兵了。十一月初七日,他读过傅恒呈述一等果毅公阿里衮病故及军情的奏折后,下谕说:
  “看来现在情形,贼匪新添木寨,甚为强固。……此时若已破老官屯,贼必胆裂逃窜,即乘胜前驱,犁庭扫穴。倘贱众全力固守,直至此旨到日,仍在老官屯抗拒,则已相持月余,势难必克,又何能深入阿瓦。况前途瘴疠更甚,我兵恐不能支,自应寻一屯驻处所,或遣人往谕缅匪投诚,或以已获大捷奉旨撤兵之言,宣示于众,即可筹画旋师。著传谕傅恒等酌量办理,不可拘执。”[26]
  过了四天,十一月十一日,他读过刚收到的傅恒奏折,其中言及缅军新立大栅五座,“木植纵横,编排坚固,难以军力攻取”,欲用计潜攻,这更使他感到需要尽快撤兵。他下谕说:“看来贼众情形,坚立栅寨,骤难攻克”,“我兵与其旷日持久,多伤勇士,不如相机徐图。”“即今已得老官屯,亦当计出万全,阿瓦为缅匪巢穴,固守必甚”。“现在军营人少,奎林、鄂呢济尔噶勒等亦皆受伤,尚需调养,即令由京派人前往,已属无及,若不悉心筹画,恐有疏失。”况此次已将戛鸠、猛拱、猛养等处收服,“军威大振,撤兵不为无名。”即命傅恒遣俘获的缅兵持书前往劝降,同时“即遵旨撤兵。”[27]
  又过了七天,十一月十八日,傅恒之奏折送到,其折如下:
  “经略大学士、公傅恒等奏:臣等进攻老官屯,日夜奋勉,急图成功。现在贼情,不过藉木栅为固守计,若分兵前取木梳、猛密等处,贼必接应,再绕后夹攻,自当易克。奈因本年瘴疠过甚,交冬未减,原派各营兵三万名、满兵一千名,现计仅存一万三千余名,加以领队大臣亦多患病、未能分路击取,贼匪得以全力自固。”[28]
  乾隆帝读到这份奏折时,一开始必然会诧愕不已,因为这一奏折太特殊了。傅恒出行以来的几十份奏折,皆是喜报捷音,不是土司降顺纳粮供船应役从征,便是杀敌多少夺寨若干,或者是深入敌区行军顺利,不日即将“犁穴扫庭”,一派大好形势,而此折却突然改变了口气,极言敌栅难克,官兵病亡,悲观之情,狼狈之景,跃然纸上。稍一冷静,此折又必然会使乾隆帝觉察到军情严峻,局势危急。一则,若非军营遭困,这位皇上之第一亲信重臣,决不会改变其长期报喜之习惯,决不会说出急待捷音之天子不愿听的恶耗——无法破敌,师将失败。二则他若细致分析奏折所提供的消息,联系出征以来的实况,便会看出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其一,傅恒统军远征,行程数千里,历时二月余,原定由猛拱取木梳捣阿瓦之计划未能实现,连木梳皆未到,便折回蛮暮,就此而论,这一出征是失败了。其二,阿瓦不能至,老官屯也打不下,荣任副将军的阿桂、阿里衮、伊勒图,是久经征战功勋卓著的大帅,海兰察等猛将亦在军中,天朝第一军国宣力大臣大学士、一等忠勇公、皇上爱妻之弟傅恒亲临战场,粮草弹药充足,大炮震天动地,条件是够好的了,可是,鏖战多日,就是取不了老官屯,被阻于坚寨之下。此寨尚不能克,焉能进取更为坚固之阿瓦。其三,更为危险的是将士伤病死亡惨重,从全国征调来的四万余满汉精兵,除留驻边境外,参加战斗的三万一千名兵士,只剩下一万三千余名,损失过半,领队大臣亦多患病,副将军阿里衮、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