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像史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线广播送来了娱乐和天气预报,农民们感到了国家政治节气的寒来暑往。学校、合作医疗和供销社加快了农村生活的文明化,现代化就这样一点一嘀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起初是一场结束所有大规模政治运动的运动,筋疲力尽的国家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不堪回首的内耗之后痛定思痛,终于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轨道。人们不知不觉中开始对国家领导人可以直呼其名了,天安门城楼可以参观了,各种票证不见了,中国可以炒股了,许多不经意之间发生的变化从前想都不敢想。现代化,这个百年梦想,在中国即将跨入一个新世纪的时候,显得如此清晰和亲切。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已经不再遥远。


《影像史记》 望尽天涯背影:一个世纪的瞬间(4)(图)

  弄潮儿  百年历史的潮起潮落,一直映衬着一批世纪的弄潮儿,大浪淘沙,历史做着无情的选择,他们都曾经是那个年代的青年,他们以青春的绚丽,照亮各自的年度,历史因为他们而精彩生动。  在1898年,一位湖南豪杰勇敢赴死,他就是谭嗣同。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改革失败后,他选择了死,为变革而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中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只可惜,他的鲜血并没有唤醒尚在沉睡的民众。  1894年,李鸿章不经意间怠慢了一位28岁的广东年轻人,将他彻底推向了反清的革命阵营,他就是17年后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的一生在江上、海上、中华苦难的汪洋上飘荡,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与孙中山站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同志宋教仁、邹容、蔡锷,他们最后都为共和献出了生命。  无数的先烈的头颅,验证了一个真理,要拯救中国,必须唤醒民众。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知识分子中掀起,他们当中的领袖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成为那个年代叱咤风云的弄潮儿。  在后来的几年里,唤醒民众的使命,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又一批共产主义战士为民族的解放而死。李大钊、瞿秋白的笑傲刑场的英姿至今令人为之唏嘘。吉鸿昌将军给妻子的遗书中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遗书: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年轻母亲杨开慧临终前说: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留给了悲壮,把最闪亮的留给了长夜,把最人性的留给了血性。长歌当哭,江山为之动容。  此起彼伏的革命与动荡,国家民族的沉沦与挣扎,催生出一批时代的风云人物,这些都曾经是独霸一方的乱世枭雄,历史不断地做着选择和抛弃。  当蒋介石走到历史前台的时候,这位上海滩出来的军阀,一度成为人们的希望和寄托,当民族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这位蒋总司令显得如此的无能,他领导的军队一溃千里。抗战是我们民族的试金石,谁是中国的脊梁,人们早已洞若观火。  在陕北,这是一首动听的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一位领袖诞生的喜悦。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这些中国人至今敬仰的领袖出生于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寻求独立和解放的百年历程中,一直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历史选择了他们,中国人民选择了他们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总有一些领袖登高望远,振臂高呼。在每一次苦难降临的时候,总有一些英雄舍身就义,血染疆场。一个世纪的中国风雨如磐,总有一种力量带领这个民族一次次走出困境,凤凰涅磐。


《影像史记》 望尽天涯背影:一个世纪的瞬间(5)(图)

  地平线  从浩瀚的宇宙看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充满梦幻的美丽星球。  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全世界的人调动了一切科技手段去扑捉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它来自地平线。作为这个世纪的送行人,在这个千年之交的苍茫深刻,我们有理由向人类的过去投去深情的一瞥。  过去的一千年,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漫长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这是放射出人类理性与智慧光芒的一千年,也是经历了惊天动地的社会变革的一千年。千年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生产关系的变迁,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进到工业经济,又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到今日高新技术产业勃然兴起的时期;从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又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中诞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实现了历史的大跨越  千年以来,世界经济以往昔不可想象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在这千年期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价值,超过了过去多少千年的劳动成果的总和。千年以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历了几次飞跃式的发展。人类从制造简单工具从事劳动,到利用机器代替和延长体力劳动,又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代替和延长脑力劳动,从钻木取火发展到以煤炭、石油、电力为主要能源,直到掌握和控制了巨大的核能,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几千年来,人们曾仰望浩渺的星空,寻找自己的位置,以为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宇宙的中心。几千年来,人们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仍不知天涯海角究竟在何方。几千年来,人类在大地上昂首阔步,竞不知谁是自己的祖先。  一代一代的人坚持不懈的思考和探索,一个巨人踏在另一个巨人的肩上一步又一步攀登永无止境的科学高峰。理性不断地冲破愚昧,科学不断地推翻迷信,真善美不断地战胜假恶丑。  从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的诞生,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公布《独立宣言》,1789年巴黎市民攻克巴士底狱,到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民主、自由、平等成为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  从葡萄亚到大英帝国,从拿破伦到沙皇俄国,从威廉二世到希特勒,从墨索里尼到东条英机,没有一个不是称雄于一时而以衰落、失败与垮台告终。到二十世纪中叶,昔日从贩卖奴隶、屠杀土著居民起家的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已经走完了它从发迹到崩溃的全过程。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先后获得民族独立,走上国际政治舞台。  1947年,当印度宣布独立的时候,首任总理曾经说过一段让全世界感动的话:“在午夜钟鸣之时,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的时候,印度醒来了,它获得了新生和自由。千载难逢的时刻将来临。这时我们弃旧图新,这时一个时代完结,这时,长久受压抑的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两年以后,中国的领袖毛泽东作了同样的总结: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让我们向为争取人类的解放、自由和尊严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一个新的黎明即将降临的时候,让我们向为致力于发现和探索人类的未来而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这个人类共同的节日里,让我们向千千万万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感谢大自然,感谢我们脚下的土地,头上的天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感谢生活,感谢美好的人生,动人的爱情,这是我们存在的温暖人间  我们感谢心灵,感谢我们的父亲和母亲,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源泉。  让我们以时间的名义祝福吧,祝福转动的四季,昼夜的轮回,祝福阳光灿烂,芳草青青。  让我们以爱情的名义祝福吧,祝福老人和孩子,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让我们以明天的名义祝福吧,祝福地球,祝福人类,祝福人们相爱到永远。  让风吹起美丽的长发,让泪水模糊幸福的眼睛,让曙光照亮新世纪的航船。


《影像史记》 望尽天涯歌声:一个世纪的声音(1)(图)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过了一个世纪。经过岁月的风化和历史的沉淀,那些曾经珍爱过的老歌,伴随着时代的脉搏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送别  《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世纪初的中国是不堪回首的。铁蹄踏碎了紫金城的砖石,悲凉之雾笼罩着中国人的心灵。沉睡的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一批最先觉醒的青年告别故土漂洋过海,去寻找救国的真理。学堂乐歌《送别》唱出了当时许多留学生的心声。    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年里,伴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民主革命风潮,一些归国留学生采用日本、欧美歌曲的曲调和中国民间小调填词,编创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新歌曲在学堂里教唱。这种学堂乐歌曾经风靡一时,成为社会的一种新时尚。  学堂乐歌代表作:《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送别》、《春游》、《燕燕》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丰子恺等。  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是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有“学堂乐歌之父”之称。沈心工借鉴日本歌曲《手戏》曲调作词创作《男儿第一志气高》:   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创作于1902年,数十年广泛传唱,流行不衰。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京时的处女作。1904年出版。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六年间,他接受了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教育,在审美思维和人生追求上也渐趋务实,一扫过去“学以致仕”的奋斗目标,逐渐确立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的思想取向。留学归国后,李叔同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这时期他除了大力推进新型的美术教育外,还结合教学写了许多校园歌曲,像著名的歌曲《送别》,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  别了朋友,别了故乡和亲人,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告别一个衰败的王朝,迎来的将是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李叔同中年昄依佛门,号弘一。  十八星旗飘扬在古国的上空,武昌首义的枪声宣告了一个封建帝国的终结。经过孙中山等一大批民主先行者的浴血奋斗,中国迎来了共和时代。  学堂乐歌的发展,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即群众集体唱歌的形式,在我国得以确立和发展,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以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影像史记》 望尽天涯歌声:一个世纪的声音(2)(图)

  这首《国民革命歌》采用法国儿歌曲调,节奏明快,1926年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民国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民族独立的道路仍然崎岖漫长。北伐革命很快深入人心。作为一支新型的军队,北伐军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是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生动体现。  《工农兵联合起来》——曲调源自日本校园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  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消灭敌人!我们勇敢,我们奋斗,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杀尽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利用《中国男儿》(一首爱国题材的早期学堂乐歌)的曲调填词,创作了《工农兵联合起来》歌,在军内外广泛传唱,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这首革命歌曲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修改,旋律删繁就简,并加强了气势雄伟的进行曲节奏。  工农兵联合起来,是当时北伐革命的主旋律。唤起民众,是孙中山临终前留给世人的一个深沉嘱托。是这位革命先驱四十年奋斗经验的总结。万众一心,当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觉醒的时候,整个世界将为之震撼。  《共产儿童团团歌》——苏联歌曲集体填词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  歌声承载着对往事的记忆。今天,当我们重新聆听到这些来自遥远岁月的旋律时,不得不被隐含在稚嫩中的豪情壮志所触动,它们渗透着几分孩子的天真和谐的社会责任感。   长城谣  《长城谣》——曲:刘雪庵;词:潘子农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流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贼掳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十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东三省肥沃的国土全部沦陷,一曲曲反映中国抗战心态的歌声响遍大江南北。  经典歌曲:《松花江上》、《毕业歌》、《卖报歌》、《歌唱小二放牛郎》、《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代表人物:张寒晖、田汉、聂耳、黄自、冼星海、劫夫、凯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