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像史记-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伍经过前门箭楼后,忽然向右拐了一个弯,开进了旧中国的使馆区东交民巷。在场的人们不由楞住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百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沦丧的,不仅仅是主权,还有民族的尊严。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国度。在漫长的一个世纪中,外国的炮舰和大兵,在这块古老土地上随意出入,俨然是一幅主人的模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穿过紫禁城示威阅兵。作为国中之国的东交民巷,中国人不能自由进出。  等了多少年,人们迎来了自己的队伍。当人民解放军的装甲车从东郊民巷开出时,人群早已沸腾了。“


《影像史记》 颠倒黑白《新中国•;1949》(2)(图) 

  另一处是讲到毛泽东的进京感慨时,“进京”一直是历史界着意渲染得一个历史细节,通晓历史的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感慨颇多,从农村包围城市,从长年在山沟里转战,如今要进入城市了,而这个城市就是明清两代的都城,一定江山的时刻真的来到了。  “由此往北,就是千年古城,北平。毛泽东说,这次进京,我们是去赶考,千万不能当李自成。行进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太多的历史感慨。  孙中山曾经说:“咱们中国就是要拿这个三民主义来救中国,就是这个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个就是所谓三民主义。”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从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开始的。  革命党人高举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旗帜,经过10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推翻了帝制,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创建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导致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深渊。污泥浊水仍旧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这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28年的艰辛历程。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开始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确定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奋斗任务。  四年之后,共产党人便走到了这个新国家的门槛。“  《1949》的全篇是以时间为叙述线索,在紧锣密鼓的进程中,在适当的高点深情回眸,显然需要较高的叙述技巧。  《1949》运用的影像资料,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比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南苑机场阅兵、开国大典等,但本片则在对影像的解读上,颇为细心,有时候甚至就是看图说话,但描述的细节,则把一段旧影像用活了。  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建国前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参加会议的有34个中央委员和19个中央候补委员。在描绘会场时,解说词是这样叙述的:  “会场就设在中央机关的大食堂,代表们坐的凳子都是临时凑起来的。毛泽东就是这样走进会场的。座位也没有固定的安排。在历时九天的会议上,着重讨论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明确提出,让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建国后的发展方向。  1949年3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到达北平西苑机场。在这里,毛泽东见到了很多新老朋友,他们中有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马叙伦、沈钧儒、傅作义。  关于后来的这张经典照片和影像纪录,解说词是这样说的:  “毛泽东谦逊地请大家合影留念。他说,我个子高,我站在后面。大家坚持让毛泽东站在了前面,站在了中间。”   关于同期声的运用,同样是本片的匠心所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怀仁堂隆重开幕。掌声,持续了五分多钟。  片子引用了毛泽东的同期声说: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对大家非常熟悉的开国大典,《1949》没有刻意渲染,而是通过诗意叙述,让影像更充满感召力,形成本片的一个高潮。片中是这样叙述的:   “九洲方圆,华夏风云,都汇聚到这个地方。千载岁月,百年奋斗,才迎来了这个时刻。曾经沧海,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选择了这些人物。  那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中国人,无论过了多少年,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声音。


《影像史记》 颠倒黑白《新中国•;1949》(3)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镜头,我们共同拥有的今天,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片中讲述了两个故事,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意味,令人感慨万千,一个是对重庆牺牲者的缅怀,另一个是海关大楼的沧桑变迁。都带有相当浓厚的寓言象征。    
    这个时候,大西南重镇重庆,仍旧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关押着大批的共产党人。开国大典的消息传到了监狱,人们得知国旗的名字叫五星红旗。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流,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后来,绣红旗的故事被写进了歌剧《江姐》,剧中女主角江姐的原型江竹筠,在11月14日被杀害。在这场大屠杀中,一共有265人遇难,其中就有爱国将领杨虎城,还有人们都熟知的那个小萝卜头。大屠杀结束时,离重庆解放仅仅只有三天。    
    有了这样的铺垫,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就掷地有声了。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叙事角度指叙述者对故事叙述的切入点。通过叙事角度,原来栖身本文的叙述者被揪出来,原形毕露。叙事角度问题也被称为视点问题。在影视中,叙事角度的问题远比小说复杂,因为影视里存在着摄影机。摄影机直接代表着目光或视点的存在。摄影机的视点有时等同于叙述者的视点,有时又跟叙述者的视点迥异。在本片的结尾,叙述者出现了。海关大楼的故事是被创作者当作结尾运用的,我只能说,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结尾,在这里“中国的钥匙”分明是一个象征意象。它真的意味深长。    
    “在新中国成立的52个年头里,我们来到上海海关大楼,这座自鸣钟已经走了整整72年。中国近代海关自1859年成立,到1949年,90年里,一直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1949年10月25日,海关总署在北京成立,孔原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署署长。从此,中国国门的钥匙,才真正放到了中国人自己的口袋里”。


《影像史记》 颠倒黑白城市影像:谁是叙事者?(1)(图) 

  十七集电视系列片《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是我们首次召集全国10位著名作家一起联动创作的一部纪录片。播出后引起的反应超出我的想象。这部纪录片的策划和拍摄是基于一种“作家电影”的理念,作为一种尝试,我认为是成功的。相对于记录生活原生态的纪录片,这种内心独白式的内省意味浓厚的纪录片可能给人更多的是智性的启示。一个人的命运和一座城市的成长如此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其本身就充满戏剧性。我想,纪录片应该是永远开放的,同样也应该保持高度的宽容性,本片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形式上的试验性,对纪录片的探索和发展是有益的。  一次在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亚洲区总监的会晤中,我提到了这个选题,对方向我提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城市变迁的诸多见证人中,你为什么单单选择了作家而不是其他人?我回答说:您是指出租车司机、民工或修鞋匠吧?他的反应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在他的眼里作家是知识分子或者中产阶级,是书斋里的思想者,他们眼里的城市是可疑的甚至是非真实的。我想,这里一定有个文化差异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作家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而出租车司机和民工则是一个城市残酷现实的承载者。前者的生活相对单一,而后者恰恰就是现实本身。两种对象,纪录片的面貌是不一样的,更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我们想强调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精神而已,我觉得,在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喧嚣尘上的今天,这一点尤其宝贵。  我们的叙述对象确定为“城市”,除了有栏目定位的因素之外,城市本身的魅力也是我们作出选择的动机之一。世纪的沧桑巨变,在城市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城市被称为是“文明的风暴中心”,这个现代化的过程和终点,既把各阶级、各种族融合在一起,又造成明显的社会差别,既有期望,又有幻灭,它象触须般地、神秘地发展着。左拉和德莱塞很形象地把它描绘成为人类欲望和意志搏斗的整个战场。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城市是中国整个旧的阶级关系和秩序解体过程的重要体现。这里有激烈的文化冲突以及新的经验领域:生存压力、新奇事物、辩论、闲暇、金钱、人事的迅速变化、民工潮,多种语言的喧哗、思想和风格上活跃的交流。由于城市具有现代社会作用,它不仅是一般社会秩序的中心,也是其发展变化的摇篮。  在当前,一种强烈的、破碎的、主观的现代意识正在形成,而城市的建筑、噪音、景象和气味就成为人们急速旋转意识的组成部分。城市是中国开放的前沿,是通向希望和可能性的转折点。同样,城市是传统尚未愈合的坟墓,是朝拜者的绝望之途。这个充满冲突和剧烈变动的环境,带有复杂而紧张的生活气息,构成了现代意识和现代创作的深刻基础。所以,我们决定选择“城市”。  但应该强调的是,在选择“城市”之前,我们首先选择了“作家”。  城市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为文学提供了深刻的主题和观点,在文学中,城市与其说是一个地点,不如说是一种隐喻。作家,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他笔下浓缩的城市经验,为这个社会提供了最典型、最有力的批判精神。作家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审判精神,源于一种疏远感,一种流亡者的心境——疏远了本乡本土,疏远了阶级的忠诚,疏远了那些在具有内聚力的文化中起确定作用的人们的特殊义务和责任。作为一个城市漫游者,只有在灯火辉煌的、揭示存在的城市中才能进行对艺术和自我的探索。所以,我们选择作家来写城市。  其实,城市是一个隐喻,是唯一恰当的隐喻,通过这个隐喻可以表明各种关系问题。刘心武的北京、孙甘露的上海、方方的武汉、阿成的哈尔滨、李杭育的杭州、邓贤的成都、邓刚的大连、李宽定的贵阳、何立伟的长沙。观众从有电视的时候就开始看这些城市,现在到了要透过作家们的观察、记忆和思考重新认识它们的时候了。


《影像史记》 颠倒黑白城市影像:谁是叙事者?(2)

    这样,城市在作家的笔下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作家在这部系列片中担负的工作将是前所未有的。他(她)不仅是思考者、观察者而且还是讲述者。他(她)用自己的回忆折射城市的历史,用自己的经历编织城市的变迁,用自己独特的观察阅读城市的风景,用自己缜密的思考揭示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介绍城市的同时他(她)也在展现着自己。如果把城市比做变幻的舞台舞台背景,作家就是活动在台前的演员。如果让我们选择希望观众记住一个作家的城市还是一个城市的作家的话,我们选择后者。    
    在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间我们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策划会,作家们接到了我们列出的一长串问题:    
    1、 你是怎样来到这个城市的?关于“诞生”和“迁徙”的最初记忆是什么?    
    2、 你童年的街道是否尚存?那些熟悉的邻居你能认出几人?如今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3、 当“迁徙”改变了你和你家庭的生活,迁徙本身对这座城市意味着什么?    
    4、 有朋自远方来,你通常将他带到什么地方来认识这个城市?    
    5、 什么地方代表了你生存的这个城市的容颜?什么生活代表了它的性格?    
    6、 这个城市的街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什么?    
    7、 如果让你和这个城市对话,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8、 这个城市正在剧烈的变化,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震动?    
    9、 什么“意像”经常出现在你写城市的作品里,它代表着什么?    
    10、 让你选择这个城市的主旋律,你选择什么曲子?    
    11、 这个城市的居民经常在什么地方“聚集”?    
    12、 这个城市的历史是用什么方式记录着的?它是否珍惜自己的历史?    
    13、 如果要重新游历这座城市,你会选择什么路线,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14、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荣耀和灾难,当它们来临的时候,对你和你的前辈产生了什么影响?    
    15、 如果一条河,一座山,甚至一个人塑造了这个城市,你认为这意味是什么?    
    1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