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文献可考的两国关系,至少已有21个世纪。古代日本文化的发展晚于中国,而日本民族却能在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化采取选择、吸收和创新的态度,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封建末期,中国和日本同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但两国由于内外条件和对应结果不同,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中国封建统治者同列强勾结,使国家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积极引进西方文明,推进了近代化,但封建专制势力把日本拉向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歧途。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日本军国主义覆灭,战后人民坚持和平民主,发展经济,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两千余年特别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日人民的遭遇可歌可泣,彼此都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日本学者对日中两国历史的研究成果累累,作为中国人民,借鉴前人的业绩,用我们的观点方法试写一部日本的历史,似也责无旁贷。

    1982年,中央教育部(现国家教委)委托我主编高等学校教材《日本史》,我邀请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的部分同志共同撰写了这部日本史。

    本书第1卷第1—4章由禹硕基(辽宁大学)编写,第5—8章由张玉样(辽宁大学)编写,第9—14章由吴廷谬(南开大学)编写;第2卷第1—4章由朱守仁(辽宁大学)编写,第5章由米庆余(南开大学)编写,第6章由赵宝库(海南大学)编写。第7章和年表(古代、近代部分)由郑彭年(南开大学)编写,第8章第1—2节及第10章由易显石(辽宁大学)编写,第8章第3—4节、第9章、第13章第2—3节由俞辛淳(南开大学)编写,第11—12章由刘天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编写,第13章第1—2节由王敦书(南开大学)编写;第3卷第1—2章由俞辛停编写,第3、4、9章由刘予苇(中国民航学院)编写,第5—6章由刘予苇、吕永柞、李秀石(辽宁大学)编写,第7—8章和年表(战后部分)由王振锁(南开大学)编写。

    撰写后,南开大学武安隆、王家胖、杨栋梁等同志、原辽大刘天纯(见上)、辽大易显石等同志对各卷有关部分作了个别润饰,第三卷由刘予苇和王振锁同志修改。郑彭年同志对全稿作了编排和整理。全书由吴廷谬统一修改。因出版期限紧,不及同各位作者进行最后商讨为憾。我们的水平不高,在日本史分期及千些史实评价问题上与日本史学界传统观点未尽一致,有待日后研究求得共识。本书缺点错误必不在少,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吴廷谬

1993年4月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旧石器文化与日本人的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角,是我国东方的一个岛国。

    在洪积世(注1)的大部分时期内,日本与大陆相连。大约在洪积世晚期至冲积世(注2)初期,日本各地发生海进,出现日本海,先后形成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从此,日本逐渐脱离大陆。到冲积世末期,日本各地海岸线向里后退,距今约1万年前,成为今天的日本列岛。

    在日本列岛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其数达1000处,分布范围很广,从北海道到南九州,遍及全日本。这里只介绍几个重要的遗址。

    1949年相泽忠洋在群马县新田郡笠悬村岩宿的赤土层(注3)发 现人类加工的黑曜石碎片。随后由明治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发掘,发现手斧、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这个遗址被称为“岩宿文化”。它是开始制造陶器以前的文化,比绳纹陶器文化要早。岩宿文化揭开了研究日本旧石器时代的序幕。

    发现岩宿文化2年之后,即1951年,发现丁东京都板桥区的茂吕遗址。

    1960年芹泽长介等人对长崎县佐世保市北松浦郡吉井町的福井洞穴进行发掘,出土石器、爪形纹和隆线纹陶器。这是日本最早的陶器,用放射性炭素法测定,为时约当13600年前。

    1964年芹泽长介等人发现了大分县日出町早水台遗址,有石英制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旧石器出土。这种石器被推定为第三间冰期(注4)的,属于前期旧石器。

    1965年芹泽长介等人又发现了枢木县板木市星野遗址,属前期旧石器。据研究,星野遗址的下层文化与我国周口店上层文化有关连。(注4)

    除以上外,1959年在大分县丹生高地发现了砾石石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据研究,出土石器的地质年代可能是第三间冰期,器形属于分布在东亚、南亚一带的前期旧石器文化,并具有周口店文化的共同特点。但有些学者以石器出土的地层不明为由,持怀疑的态度。还有从群马县势多郡新里村鹤谷、不二山出土的石器以及群马县权现山I文化层出土的石器也被认为是前期旧石器。

二、日本人的起源

    迄今日本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近1000处,但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满10处。化石人主要的有明石人(注6)、葛生人(注7)、牛川人(注8)、三日人(注9)、浜北人(注10)、圣岳人(注11)、帝释观音堂人(注12)等。

    这些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诸说不一。(注13)根据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日本化石人的故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至少是从南北两方 面来到日本列岛的。那时日本还是大陆的一部分,中国人来到日本比较方便。据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国北部北京猿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经由朝鲜来到日本。(注14)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者斐文中指出,日本早水台遗址中出土的旧石器在原料、器形、制作方法等方面,与北京周口店第15地点的文化遗存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鹿儿岛上场遗址中发现的石球与中国谗家窑遗址中出土的石球属于同一类型。从许家窑遗址中发现的尖状器、刮削器同坜木县星野遗址第7、第8层中出土的同类石器非常相似。野民湖底的长石片和用长石片制成的刮削器具有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洞沟遗址的长石片工艺的某些特征。(注15)。芹泽长介认为,从早水台遗址下层、岩宿遗址零层、星野遗址下层中发现的旧石器是属于中国周口店文化的类型。至今发现的属于这种类型的遗址大部分在关东以西。(注16)贾兰坡认为,新石器时代日本人的下颊骨具有中国猿人“下额圆枕”的特点。(注17)从语言学上看,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从地质学上看,洪积世的日本同亚洲大陆相连,西日本又同中国、朝鲜接近。从上述看来,日本化石人是从中国移入的这一推想有其一定的道理。

    长谷部言人主张日本化石人是华南化石人之一支,在洪积世从华南移到日本。今村丰曾对华南地方的现住居民进行过生物体测定,在数值上和现代日本人很近似,特别头形指数和华南人很接近:古烟种基还用血型决定人种的方法。测验结果,日本人的血液O型占31.5%,A型37。3%,B型22.1%,AB型9.1%,而有与此相似的综合值的人种是中国湖南人和匈牙利人。(注18)因而有人大胆设想,现代日本人和现代华南人都是华南化石人产生出来的。(注19)

    日本人是个复杂的人种,一方面有其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和中国、东南亚相似,和朝鲜也有共同性,而且在其狭小的岛国内还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过现在日本学者一致认为日本人素来是同一人种,各个时代的形质的小变异是由生活上的诸条件产生的,现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绳纹时代人。假如绳纹时代人是继承化石人以来血缘的话,那末日本人的发源地就在中国。

    (木通)口清之说:“日本人是在日本产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华南的洪积期化石人有关系的日本化石人为核心,渐次加入南方的马来和印尼,北方的通古斯和阿伊努人,最后产生出尚未完全统一的现代日本人。”(注20)在此问题没定论的当前,这似乎不失为值得参考的见解。

三、旧石器文化

    日本学者把旧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文化”。日本旧石器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大约3万年以前的为前期,占多数;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为后期,数较少。

    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

    日本的远古人类,会打击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

    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时代后期,住在竖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们利用。在静冈县休场遗址和上野遗址中,发现了列石成圆形的遗址。有人推定为炉址。(注21)

    远古人类为同大自然斗争,组成了原始群。集体狩猎和采集,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婚姻关系是不分长幼的乱婚。后来,这种乱婚逐步过渡到同辈间发生夫妻关系的血缘群婚。旧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不同群的同辈男女之间群婚的族外婚制。于是从这时起,日本也同世界各地一样,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氏族成员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在旧石器时代后期,有舌尖状器的出现,为后来弓箭的发明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说明,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已走到新石器时代的门槛了。
第二节 绳纹文化与原始公社


一、绳纹时代的石器与陶器

    大约在冲积世的初期(距今10000至8000年以前),日本进入绳纹文化时期。绳纹文化是由绳纹陶器而得名。这一文化延至公元前3世纪,分布于北海道到冲绳的日本全境。根据陶器的发展阶段,绳改文化被划分为早、前、中、后、晚五期。绳纹文化时期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 

    绳纹时期,日本人的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金属器尚未出现。在绳纹早期多见打制的石斧、石簇、石枪等。“擦截石斧”(注22)在北海道和东北地方开始出现。绳纹前期还是打制石器占多数,绳纹中期以后磨制石器逐渐增多。关东、中部地区在绳纹前期和中期,流行棒状磨制石斧;绳纹后期和晚期盛行磨制的“定角石斧”。

    陶器的创造和使用是绳纹时代人们的重大成就。用粘土烧制成各种炊具和容器,意味着当时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绳纹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法制造,器形和花纹、陶色在不同时期和不向地区具有不同特色。绳纹早期尖底钵形器居多,花纹在早期之前叶;以南关东为中心流行燃系纹。(注23)中叶,以西关东为界,东部流行沉线纹,西部流行押型纹。(注24)绳纹前期以平底的圆筒形陶器、钵形陶器为普遍,口缘为波状。装饰在东西日本有差异;前期之初,东部流行绳纹,西部流行爪形纹(注25),不久两种花纹同时在全国流行。掺杂纤维的陶器在东部日本盛行。绳纹中期的陶器一般器体大,装饰复杂,表现了强烈的地方特色。北海道流行圆筒形陶器,东北地方盛行大木式陶器(注26),中部地区胜坂式陶器(注27)发达,九州则分布阿高式陶器。(注28)绳纹后期,全国盛行磨消绳纹陶器(注29),器形多样,如壶、盘、瓮、钵、土坛等。绳纹晚期,东北地方以饰纹精巧的龟冈式陶器(注30)为典型,西日本则以无纹陶器为代表。

二、狩猎、捕鱼与采集

    绳纹时代,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捕鱼与采集。从横须贺市夏岛贝家的最下层发现的很多禽、兽、鱼骨来看,捕捉禽兽的工具主要是弓箭和石枪、石簇。从千叶县安房郡加茂遗址、福井县三方郡鸟浜遗址中还发现了属于绳纹前期的木弓。在绳纹晚期的青森县八户市是川遗址中的木弓中,有的是两根木头合起来制造的,有的是上面缠有树皮、涂以朱漆。说明在绳纹晚期,狩猎和制弓技术有很大发展。

    捕鱼同狩猎一样,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人们使用的渔具有:鱼钩、鱼叉等。鱼钩和鱼叉大都用鹿角或野猪骨制成,在其上端刻有倒刺,以防被叉上或咬钩的鱼类脱钩跑掉。鱼网虽未直接发现,但在沿海的绳纹遗址中发现了用陶片和石头制成的网锤,在中期以后的遗址中发现的更多,说明这时人们已能用鱼网捕鱼。在千叶县加茂遗址中、发现了随同前期陶器出土的独木舟。可见绳纹前期人们已能乘独木舟出海捕鱼。

    贝类是最易捕捉的水产,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从贝家的数量和规模中可以说明。贝家是人们掷弃在村落周围的贝壳和兽骨、鱼骨以及石器、陶片等各种垃圾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在日本,已发现贝家1900处。其中大约90%是绳纹时代的,弥生时代的仅占10%。干叶县市川市的姥山贝家是面积达1300平方
公尺的贝家群。贝家里埋没着竖穴或房屋遗址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团此,它是考察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历史的重要遗存。

    采集在绳纹时代的经济生活中仍占重要比重。人们采集植物的根块、野果来补充食料不足。如从夏岛贝家中即曾出土炭化的核 桃,再如,在福井县三方郡鸟浜贝家中发现了—个遗址,最下面是核桃、橡子;栗子等野果堆积层,其上面是淡水鱼骨层,盖在色骨上面的是贝层。

三、水稻的传入

    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这一论点从考古学上可以证明。目前中国发现有关新石器时代的稻作遗存,包括炭化的稻谷、稻米、红烧上中保存的稻壳和稻草、陶片上的稻谷印痕,长江下游发现12处(如浙江余姚河姆渡),中游12处(如湖北京山屈家岭等),其他还有华南,西南等地区,共达30多处,时代从公元前4500年至1000年以前。(注31)一般认为,日本的稻作农耕来自中国。

    水稻传入日本的路线有三条,即一是从华南、华中经海路直接传入,二是经西南海路传入,三是由陆路(河北、辽宁)或海路(山东)到朝鲜半岛后,再从朝鲜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