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由于郑洞国不知林彪已改变进攻重点,急于解救四平之围,不敢恋战,火速北上,于6月29日终于赶到四平城下,林彪令四平东区的所有民主联军立即撤出。6月30日凌晨,一纵3师边打边走,成为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城中的最后一支人马,历时半个月的四平攻坚战结束了。    
    陈明仁在危急之刻迎来了郑洞国的大部队,不禁悲喜交集,泣不成声。    
    6月30日,蒋介石在南京接到四平已经解围的电报,更是惊喜不已。他激动地称赞道:“陈明仁以劣势兵力顶住了比他强大六七倍的共军进攻,真是奇迹!这无疑是黄埔将领中再次闪亮的希望之光,我要为陈明仁亲自授勋!”    
    陈明仁满怀感激地接受了青天白日勋章,看着报纸中连日来满篇介绍的“四平大捷”,也不禁沉入了兴奋之中。不想未过几日,却突然接到一纸撤职令,被免去了兵权。    
    撤职的原因是陈明仁贪污库粮。原来,在四平巷战激烈之时,陈明仁慌不择路,令部下将仓库里的粮食一袋一袋扛到大街之上,筑垒工事。战争之后,由于枪打炮轰,已无法全数入库。故有人趁机举报陈明仁自己将一部分库粮贪污了。    
    想到此事,陈明仁一阵苦笑:能想出这么恶毒的理由的,估计除了陈诚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第二部分 雄鸡昂首高唱 东北遍洒阳光第31节 陈诚扬言六个月收复东北(1)

    雨终于停了。一抹夕阳穿透西天的乱云,斜斜地照射在沈阳城头。    
    熊式辉坐在杜聿明的病房里,一言不发地凝视着窗外的霞光。    
    “难得有时间看到这么美的夕阳景色。”他仿佛自言自语地说。    
    杜聿明在床上翻动了一下,好像要说什么,却只是叹了一口气。    
    熊式辉转过头来:“何来叹气?”    
    杜聿明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李商隐有这么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四平虽然保住了,我如今却仍是一想起来就心跳不已。南京要求6月30日解围,我是捏了一把汗,多亏郑洞国跑得快。看来东北不可久留了。”    
    “你不想久留,倒是有人还急着想来呢。”熊式辉淡淡地说。    
    “你说陈诚?”杜聿明问道。    
    “还会有别人?”熊式辉轻蔑地一笑,“不过他是来代替我的,你还得撑一阵子。”    
    杜聿明摇了摇头,“我可不在这受那个草包的气,咱们还是一块走吧。我这就给南京打报告。”    
    杜聿明去意已决。辞职报告一封接一封地送到南京。1947年7月8日,蒋介石终于答应解除他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职务,同意他离开沈阳,回到后方专心治病。同时,熊式辉的职务也一并被撤除,改由参谋总长陈诚担任东北行辕主任。    
    这个陈诚,本是浙江青田人,小时在家耕读,并无大志,只想当一名小学教师。但后来两次偶然的机会,却决定了他的一生。一次是1919年,陈诚经人推荐参加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招生考试,可惜成绩太差,自己又身材矮小,未能被录取。虽经过多方找人走关系,最后也只列为了备取生。没想到奇迹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原来考第一名的学生突然改变主意,不想上军校了,转而去了北京大学。陈诚一下子就由备取生补入了保定军校,开始了他长达40余年的军政生涯。    
    到1922年,陈诚由保定军校炮科毕业后,又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天,担任炮兵科上尉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的陈诚深夜访友归来,因过于兴奋难以入睡,随手拿起一本《三民主义》胡乱翻了起来,正巧被查夜的校长蒋介石看见。第二天早操时,蒋介石当众宣布:炮兵区队长陈诚,发奋刻苦,挑灯读《三民主义》直至深夜尚无倦意,精神可嘉,特提升为少校炮兵队长。陈诚一下子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干将。后来他又与蒋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儿谭曼意结婚,与蒋介石的关系又近了一层。    
    正是靠了与蒋介石的关系,陈诚不断聚拢军权、扩充实力,爬上了参谋总长的位置。虽然他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名声却是越来越坏。他任人唯亲,排除异己,飞扬跋扈,不择手段,使得国民党高级将领如顾祝同、刘峙、熊式辉、汤恩伯和杜聿明等都对其极为不满。内战全面爆发后,陈诚的不得军心和指挥无能暴露无遗。蒋介石一气之下,收回了他的军事指挥权。    
    为了挽回面子,陈诚看中了东北,想打几个胜仗,重新取得蒋介石的信任。为此,1947年4月起,他专门派出一些特务到东北搜集熊式辉、杜聿明等人贪污腐化的证据,以将这些人赶出东北。刚刚取得“四平大捷”的陈明仁便第一个中了他的黑手。    
    如今杜聿明、熊式辉先后离去,陈诚终于如愿以偿。他得意洋洋地紧抓住东北军政大权,大刀阔斧地整顿起军队来。先后将东北原有的9个保安区司令部及11个保安支队等地方守卫部队,扩编为新3军、新5军、新7军、新8军。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并设法将49军王铁汉部从苏北调到了东北。这样,连同原有的新1、新6、第13、第52、第53、第60、第71、第93军在内,国民党在东北的总兵力达到14个军、55万人。随后,陈诚又从关内要来了一大批大炮、战车、汽车等装备。    
    “我要在六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东北一切失地。”陈诚公开喊道。    
    “东北之所以几年征战,功绩不佳,无不源于熊式辉和杜聿明的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欲重树战绩,必先整治腐败。”陈诚一面喊着口号,一面先后撤换了71军军长陈明仁、52军军长梁恺、副军长刘玉章、辽宁省主席徐箴以及各保安支队的司令,并借故将不服管教的新1军军长孙立人调走,郑洞国也被解除军权,仅挂了一个空头的行辕副主任之职,而陈诚的心腹们却乘机夺得了上述要职。    
    陈诚如此一动,弄得国民党军内部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在陈诚扩军的同时,林彪也在进行扩军备战。到l947年9月,民主联军的野战部队已发展到了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1个炮兵司令部共计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近23万人,总兵力已近52万。其中,民主联军总部直属4所学校,1个炮兵司令部,1支护路军和独立2、4、5师以及骑兵师,总司令兼政委林彪,副总司令周保中、吕正操、肖劲光、黄克诚,副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参谋长刘亚楼、伍修权,政治部主任谭政。    
    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辖1、2、3师;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辖4、5、6师;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辖7、8、9师;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辖10、11、12师;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辖16、17、18师;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辖19、20、21师;第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辖22、23、24师;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辖25、26、27师;第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辖28、29、30师。此外,民主联军还设立了两个前方指挥所:辽东军区前指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肖华;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    
    林彪将东北民主联军新的组织情况上报了中共中央。毛泽东持着这份电报面露喜色:“林彪在东北搞得是红红火火呀。”他走了几个来回,坐下来亲自给林彪回了电:“希望你们能于九月下旬开始作战;新的作战,似宜以一有力兵团进攻山海关、沈阳线上之敌,以另一有力兵团进攻中长线上之敌,以求分散敌人,各个击破,重点放在哪,你们自己决定。”    
    毛泽东对林彪的军事指挥权非常尊重,他很少直接下达硬性命令,大多情况下都是提出建议或是下达留有选择余地的命令。    
    林彪看着毛泽东的指示,开始思考新的行动方案。在过去几年里,他与杜聿明基本打了个平手,如今杜聿明走了,不知这个新来的陈诚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这个时候,陈诚正在调整在东北的战略。他认为:过去杜聿明的失误是没有把北宁路锦州到沈阳段以西的民主联军彻底肃清,以致国民党军关内与关外的联系经常有被切断的危险。为此,他将刚从苏北调来的王铁汉49军和从华北抽出的第43师投入到热河东部地区,命令他们在短期内将北宁路沿线活动的民主联军扫荡干净。在中长线上,陈诚则将过去的“全面防御”改为“机动防御”,有计划地收缩兵力,保卫重点城市。    
    “原来是这样。”林彪见陈诚如此重视北宁线,不禁暗自发笑。“我就来一个将计就计。从9月下旬开始,首先以冀热辽军区主力向北宁线发起进攻,切断关内与关外的联系,待陈诚派主力西援时,再出动南满和北满的6个主力纵队沿中长铁路在长春和四平之间寻机歼敌。”    
    林彪计划已定,尚未实施。陈诚倒是先出手了。9月刚过,陈诚率先在北宁路段展开进攻,出动三个师向民主联军冀热辽部队集结地建昌推进。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冀热辽军区前指政委黄克诚当即命令黄永胜的八纵和詹才芳的九纵:主动寻找战机,坚决打击来犯之敌。    
    两支纵队得令后,翻山越岭,前去迎战来犯之敌。


第二部分 雄鸡昂首高唱 东北遍洒阳光第32节 陈诚扬言六个月收复东北(2)

    9月13日深夜,八纵行至梨树沟门一带,正遇国民党军的暂50师。号声嘹亮,枪声四起,八纵当即迎头痛击。暂50师正在黑夜之中行进,突然遭到痛打,也不知民主联军有多少兵力,只能慌乱逃窜。待到天亮时,大部分已被歼灭。    
    “暂50师在梨树沟门挨了打。”正进到新台边门一带的国民党暂编22师听说了这一消息急忙后退,一直撤到距锦西不远的杨家仗子。    
    杨家仗子是一片山间谷地,是个适合打围歼战的绝好地段。为了抓住暂22师,八纵部队昼夜急行,终于在9月15日夜截住了敌人。黄永胜亲临前线,指挥八纵于16日下午展开总攻,战至黄昏,暂22师仅有一部脱逃,余众尽被歼灭。    
    “暂50师和暂22师居然相继惨败!”沈阳城里的陈诚气急败坏,“令49军军长王铁汉率79师和105师一部立即拿下杨家仗子!”    
    “万万不可!”郑洞国立即制止陈诚,“那杨家仗子是山间谷地,共军最为擅长在此种地形中作战,我军不宜前往。”    
    陈诚狠狠地瞪了一眼郑洞国:“你长年跟着杜聿明打仗,已养成了贪生的陋习,还有没有一点军人的风范?”    
    郑洞国一言未发,甩手离开指挥室,心中暗骂:“你这个草包!”    
    9月19日,王铁汉率1万多人抵达杨家仗子,未见民主联军任何踪影,便马上构筑防御工事。    
    黄永胜刚刚在此歼灭敌暂50师,不想居然又有一部国民党军主动进入谷地等待决战,不禁大喜过望,迅速偕同詹才芳的九纵同往应战。战斗于9月21日13时打响,几番冲锋后,王铁汉不敌,丢弃阵地逃入附近的杨家仗子和毛祁屯两个村子内,倚仗强大火力,继续顽抗,一面死拼一面求救。    
    陈诚得知王铁汉陷入困境,忙调49军的26师、暂编第60师及暂编18师、22师各一个团由锦州、锦西紧急增援。八纵和九纵的打援部队又将这些增援敌军牢牢阻挡在虹螺岘、连山、五岭山一线,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当时天降大雨,豆大的雨点打在草地上啪啪作响。民主联军没有任何雨具,他们冒着大雨先后向杨家仗子进行了三次总冲锋。直到9月22日黄昏,王铁汉终于丧失斗志,下令各部分散突围。他自己则带领卫队先逃跑了,外来援军也随之溃散。民主联军各部乘胜追击,次日,八纵、九纵又打扫了一天战场。    
    从梨树沟门战斗开始,民主联军在辽西三战三捷,共歼灭国民党49军军部和79、105师的四个团,暂50师两个团、暂22师、暂60师、暂18师各一部,总共12;000多人。战斗结束后,八纵、九纵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于9月28日到30日彻底破坏了锦州到山海关的铁路线,切断了国民党军队关内与关外的联系。    
    陈诚偷鸡未成反蚀米,暴跳如雷,决心夺回辽西优势。他电令驻在铁岭的新6军两个主力师马上乘火车西下增援锦州,同时请求华北的傅作义派兵北上。    
    陈诚一通调遣,只顾了辽西,却造成中长铁路线上国民党军的兵力空虚。    
    “机会来了!”林彪拍案而起,于9月26日命令东北各纵队立即发起秋季攻势。刘亚楼补充道:各部队要轻装奔袭,分兵包围空虚城市,一面准备攻城,一面准备打援。    
    各部队得到命令后迅速出发,纷纷奔向预定作战地点寻找战机。南满的三纵一马当先,飞赴西丰附近,吓得西丰、莲花街和叶赫一带的敌人相继撤退。    
    三纵奋起直追,冒雨急行,与四纵一起,仅用三天时间即歼敌8;000多人,直逼开原、铁岭。陈诚无奈,又火速将西援锦州的新6军主力调回铁岭。    
    林彪对付杜聿明时采用“南打北拉”的方法,折腾得杜聿明疲惫不堪。陈诚自以为聪明,转而将进攻主方向改在辽西,林彪却转而采用“东拉西扯”的打法,国民党军依然仗仗吃亏。陈诚终于坐不住了,倚着与蒋介石的密切关系向南京告急。    
    蒋介石不能不管,匆匆于10月8日飞到沈阳。陈诚果然面子大,蒋介石一面提出“巩固沈阳及其与关内的交通联系,加强沈阳以北各据点的守备力量,以求确保”的战略方针,一面答应陈诚派华北傅作义手中的92军24师、94军43师、13军54师、暂3军的10师、11师和骑兵4师共6个师兵力支援东北。    
    傅作义对蒋介石的命令不敢违抗,立即派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带领6个师沿着已被民主联军破坏了的北宁路向东北增援。    
    侯镜如吸取了王铁汉的教训,不再分散兵力,力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