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6096-读小说,写小说 -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也用着不是自己的道德原则来审判自己。于是,他终于让自己变成了有罪的人。    
    这就是人类流浪的命运,有目的地、意外地、顺从天性地流浪,冒险,但结局都是越来越不确定。人成了自己的人质,但他还必须一次次出发。“唐·吉诃德经过了三个世纪的旅行,不是化装成土地测量员回到村子里了吗?过去他出门是为了选择他的冒险,现在,在城堡下的这个村庄,他没有了选择,他被命令去冒险:与行政机关就自己档案上的一个错误进行一场倒霉的诉讼。三个世纪过去,冒险这个小说第一大主题发生了什么事?它成为自己的可笑模仿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的道路以悖论而告结束吗?”可恶的米兰·昆德拉,他怎么能从一个流浪主题里看出了人类的一切?


二、小说的故事人的异化史(1)

    《局外人》加缪    
    一个小职员默尔索在平庸的生活中糊里糊涂地犯下了一桩命案,被法庭判处了死刑。他糊里糊涂地犯事,但非常干脆地承认了,第一次与预审法官见面,见到法官那职业性的亲切笑容,他马上就想上前去握手,可是这些亲切的家伙一开始就不注意案件本身的事实过程,而是专门针对他个人展开了调查。    
    这个可怜的人有什么好调查的呢?那就太多了。他原本与世无争、安分守己的生活立即就被放大了。因为他把母亲送进了养老院,他为母亲守灵时瞌睡,吸了一支烟,还喝过一杯咖啡,他还说不上来母亲的岁数,送葬时只想回去睡觉,母亲下葬完第二天他就去会见了女友玛丽,还看了一场电影,第二天就同居了,玛丽问爱不爱她,他认为问得毫无意思,大概不爱。问想不想结婚,他问和谁结,知道后,又说,要结就结,根本不关心玛丽的事。邻居有个男的与姘头小闹,求他写封信去骂骂对方,他就写了。又受托去做证,为朋友的弟弟报仇。去海滨乘凉,被报复的人拔刀,他不假思索就开枪了……    
    他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他决不是一个坏人,从来没干过坏事”    
    可怜的人,他本想申辩一下,可他到死时也没得着这个机会,他本是当事人,但却被置于局外,最后,他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了死刑。    
    这是一个被极端繁复的世界掏空了的虚无主义者,一个最安静的绝望者。但他必须死,虽然他好像早就死了。    
    《黑暗之心》康拉德    
    一个现成的不知名叙述者,记录下了马罗在一艘停靠于伦敦外海船上所讲的刚果河故事,还涉及到了马罗自己年轻时的非洲经历,其核心是当年立志将“文明”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克尔滋,此人后来变成了贪婪的掠夺者,为了猎取象牙而滥杀无辜。马罗对克尔滋既不齿又同情,他本人也因被动接受所谓西方的“文明”渐渐跟克尔滋合流,那就是既有某种怀疑,却又割舍不下这惟一似乎能使殖民主义具有正当性的价值观点。    
    好啊,这就是叙述的盛宴,马罗的叙述不断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克尔滋和听众之间,而此叙述又被不知名的叙述者折射出去,一种迂曲的、破碎而多线并行的叙述。    
    《化身博士》史蒂文生    
    这是由一则社会新闻触发的小说,当时的报载一位名叫威利·布洛的英国人,以工会会长身份当选为市议员,在当地相当受人敬重。但是到了晚上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小偷,过着一种双面人的生活,18年后,在一次偷画的过程中失手被捕,判了绞刑。威利·布洛化身进入了史蒂文生的小说,变成了一名医学博士,名字也换成了杰克,杰克为好名声所累,为了解放自己,用药物实验创造了一个新我——外貌与性格都与杰克相反的海德先生。这样,白天的杰克高尚善良,夜晚的海德则凶残狡诈,最后则是失去控制的海德完全取代了杰克。    
    《人性的因素》格雷厄姆·格林    
    卡瑟尔是一名普通的英国情报局第五情报处管理与非洲事物相关的不紧要工作的间谍,没有什么危险。但这份间谍工作总是要让他身份上或是职业履行中产生出类似要能生活在两个世界的面具或硬壳:一方面他是公开的机械化工业世界里的雇员,要参与对蝇头小利的尔虞我诈的争夺;一方面则是努力地维持内心的人性世界,也就是说要用人性的气息来跟周围打交道。卡瑟尔认识得还不错,因为他将人性世界置于超过国家利益与国家忠诚的高度,为此,他为曾经救过他黑人妻子的卡森赴汤蹈火;他利用职务之便充当了克格勃的双面间谍,而这纯粹是为了报恩。只是作为好人的卡瑟尔没有想到,克格勃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了他,他同时还做为英方的变节者受到追杀。他的人性成了被剥削人性的工具和牺牲品。    
    卡瑟尔到底有什么选择?他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工作,要忠于他的南非黑人妻子,他要忠于真心帮助了他的共产党员。这就是“三忠于”了,能忠于得过来吗?    
    于是,我试着为他做减法,减来减去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有办法了,那就是减掉最致命的一项:人性。    
    《鞑靼荒漠》迪诺·布扎蒂    
    一个年轻人领命去驻守某个国家的军事要塞,到达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人知道那个地方在何处。终于找到了,就住了下来,可敌人永远都没等到。他使劲想知道敌人是谁,也没弄明白,随后就死了。    
    又一个城堡。荒诞而令人绝望的要塞。哪怕你比K多走了几步,到里边了,还是通不过去。    
    布扎蒂的创作谈很值得注意,他曾说现在的很多人写作是在靠回忆童年、回忆学校,或者是回忆抵抗法西斯的战争,但已没人真正在“创作”小说了。或者说,来不及了,看不到了——你想看的东西迫不及待地跑到你的瞳孔上了。    
    《人性的枷锁》毛姆    
    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菲里普·凯里,因自幼父母双亡,更加之先天残疾,性格孤僻,既敏感又执拗。冷漠而陌生的环境培育了他的童年。到寄宿学校后,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根本不想照顾他,反而把他推向更残酷的境地。出身到了社会,第一个打击来自要命的爱情,然后打击就都像找着了门似地开始围攻他。他不断地热爱生活,不断地受到打击,终于开始绝望,包括对宗教的摈弃。可走到这一步反倒好了,因为生活原本就是毫无意义,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也只有抛离了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的枷锁,才能无碍而得自由。    
    这是作者的历程,也是一代英国人的体悟。阅读它就是跟着它一道放弃并走向自由的过程。也许有人说,这不是自找的吗?为什么不学学中国人,向内心退守吧,参禅证道吧,修习书法啦。是的,这些东西都好,好得一塌糊涂。可它就是没有考虑到人类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


二、小说的故事人的异化史(2)

    《韦克菲尔德》霍桑    
    这是个自私自负的人,长时间乱想,有一天,他对妻子说他想去外地几天。其实想到外边去呆一个星期,让他妻子害怕一下。所以,走的时候,他把门都关上了,又打开一条缝,对妻子笑了一下。他到了事先安排好的住处,几天后又往回走。快到家了,他突然涌起个念头想远远地偷窥一下自己的家。于是,他退后了,看看有没人跟踪,然后就仔细地盯着自己的房子看,不一样了,房子是有点变化。于是他搞来一个红色假发套继续跟踪他的家。让他很生气的是,他的妻子好像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一切照旧。他有点闹不明白,不想这么急就回去了。有一天,有个医生去了他家里,原来是妻子病了,他本想回去,又想这样回去也许会加重她的病,又停住了。他鬼迷心窍地对自己说再等几个星期就回去,可这一等就是十年。闲暇时他也想,自己还爱着自己的妻子,可妻子已逐渐习惯了把他忘记,有一次,他们都路遇了,他都认出了妻子,可她似乎早就平静地认命了守寡。    
    他突然被吓住了,逃回自己的住处,锁上几道门,哭。他住的地方在伦敦的闹市中心,可他明显与这个世界早就失去了联系。    
    又过了十年,他几乎不知道他已是另外一个人了,虽然这二十年来他总习惯性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很快就回家。    
    后来,一个和千百个以前的一模一样的下午,他回到了家中,脸上泛起我们最初见到他时的那种神秘的微笑。    
    这以后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有的只是霍桑的几句感悟:在我们的神秘世界的明显的混乱中,每个人都分毫不差地顺应一种制度——各种制度互相顺应——如果稍有偏离,就会冒自绝于世界的风险。    
    《夜归人》爱伦·坡    
    一位妇人因丈夫外出而独自在家。这是荒野,她很害怕,于是把壁炉上的枪取下来,但她知道这只能装装样子,因为好的那一把被丈夫拿走了。就在她很怕的时刻,来了一位伤员求宿,禁不住苦苦哀求,她答应了。半夜里,有一阵很低的声音传来,妇人以为是伤兵,万分小心,但过一阵又判断出了是有人在撬门,她赶紧把伤兵叫醒,说有人要进门抢劫。这个伤兵还没完全醒来,嘟囔着说你家有什么好偷的?妇人立刻急了:谁说没有?很多的钱都藏在地板底下!说完才发现一着急把秘密全说了,更加害怕。    
    伤兵倒是醒过来了,就说:你把你的刀给我,我将我的枪给你,我右手伤了,开不了枪,我们到门边去,一人守一边,他刚进来你就开枪,必须打死,因为你是妇人,我是伤员,没有能力反抗的。    
    因为这个强调,妇人更紧张了。    
    很快,门被打开,有人溜了进来,妇人立即开枪,那人倒下了,但又站了起来,妇人立即又开了一枪,这才倒塌实了。一旁的伤兵还举着刀守着门,确信没有第二个人进来,这才来检查战果。他将趴在地上的尸体翻了过来,摘掉了他的面罩。妇人立即惊叫起来:原来是她丈夫回来了。    
    每对夫妻之间都会有这种面罩的,可在小说里为什么要带着这个面罩呢?无形的面罩肯定比有形的更有说服力。    
    《没有个性的人》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厚厚两大本,第一卷里,32岁“没有个性”的乌尔里希参加了一个“平行行动”,遇见了一些人,和几个情人来往。在第二卷里乌尔里希和他妹妹之间产生了“爱”,这也是小说两条平行的线索。小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客厅里度过的,乌尔里希和各色人物交往,几乎所有的人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反射着他的思想,而他的思想浩无际涯,从“时代”到“肉体”,不厌其烦地想啊想啊,结果这部作品写了一千多页还不算完。    
    这是一部为昆德拉所激赏的小说,他说穆齐尔“将卓越的、光芒四射的智能赋予了小说”,“使小说成为绝妙的理性的综合”,然后是昆德拉自己的问题:他的成就“是小说史的完成吗?或者说更是一个通向漫长旅程的邀请吗?”穆齐尔借乌尔里希的口说:“人们必须重新夺取非现实,现实不再有什么意义!”穆齐尔的意义就是用最大的努力使小说扩大它的源头,当然,他使用的方式是对欧洲文明的彻底颠覆乃至终结。    
    没有个性的人。是的,这可能是个最好的总结。崔之元认为这部小说完全可以与《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相媲美。中文译者张荣昌教授则说这是一部“精神长篇小说”。评论家比尔说它1075页中没有一行字言之无物,“书中写了什么?今日的整个世界。”


二、小说的故事反乌托邦

    《我们》扎米亚金    
    “这是我所创作过的最滑稽、最真切的一部作品。”    
    这部笔记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的生活。在这个国家,所有公民都被冠以代号。主人公叫“D…503号”,是一位数学家。他满怀忠诚为国献身,但是,突然来了一个妖艳的I…330号,完全就是为了来勾引D…503号似的,他也不知怎么就是管束不住自己地要受勾引,他本来已快成机器了,但此刻恨不能马上转变为想爱想上床的凡人。可是,讽刺还没有结束,因为这个代号I…330号的女人是为着一个秘密的大阴谋来的,天知道这是哪里派来的女特务。    
    这部小说1920年就写出来了,国内当然是出不了的,1924年美国人出了,1929年又以俄文在国外出了,这当然是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大肆攻击,从此被封口。1931年,走投无路的扎米亚金天真地给斯大林写信,请求领袖批准他出国,据说高尔基帮他求了个情,总之,他居然奇迹般的被批准出国了。    
    《我们》出版之后,扎米亚金就再也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但他开了个好头,十多年后,《美丽新世界》和《1984》相继出版,这就是著名的三大反乌托邦小说。    
    《美丽新世界》阿道诗·赫胥黎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在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完全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于是顺理成章地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这仍然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每个人都很快乐,要是你快乐得睡不着,这个社会也为你准备好了应对措施,那就是催眠术,它不但根治你的失眠,还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除此之外,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你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美丽新世界,博尔赫斯说,那只是好莱坞梦想的翻版。我以为不是。    
    《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    
    这是一部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