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康乾盛世-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他刚即位的举措来看,他的确是想重整朝纲,刷新政治。即位还不到一年,就针对魏忠贤、客氏集团采取措施,逐步削除其权力,下令派往各边镇监军的太监一律撤回皇宫。魏忠贤眼见大势已去,畏罪自缢而死《明史·魏忠贤传》,卷305。。    
    崇祯元年(1628年)春,由俭为泄臣民之愤,命将魏忠贤和他的死党已故崔呈秀戮尸,以示严惩;将客氏“掠死,仍戮尸凌迟。”《三朝野记》,卷4,“崇祯朝纪事”。接着,魏客党羽纷纷被逮惩治,为被他们陷害致死的文臣武将及其株连的家属千百人平反冤狱,恢复名誉,厚加抚恤。同时,起用一批深孚众望的大臣,参谋机务……    
    朱由俭即位初政,刈除奸恶,殚心治理,给人以万象更新之感。朝野上下抱以期待的心情,想望局势好转,社会安定。可惜,“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尤其是天不作美,旱灾频仍,到处闹饥荒,民饥兵馁,所谓“兵荒四告,流寇蔓延”,兵变、暴动、起义如干柴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更有关外清军虎视眈眈,步步进逼,真是天灾人祸,兵连祸结,“遂至溃烂而莫可救”《明史·庄烈帝纪》,卷24。。这的确是朱由俭的不幸。命运注定他与明朝共同覆没!    
    明末天下大乱,首先从陕西开始。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延安府地区,一年中没下过一滴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争抢采摘山间蓬草而食。十月以后,蓬草已尽,便剥树皮而食。到年终,树皮吃尽,又掘山中石块而食。石块性冷味腥,吃一点就饱了,过了几天,腹胀下坠而死。一些百姓不甘心饿死,开始相聚为“盗”,劫掠富户。他们说:“死于饥饿,与死于盗是一样的,与其坐而饿死,何不为盗而死,还做个饱死鬼呢!”在安塞地方,情况更惨。在城西堆放粪土的地方,每天总有一两个弃婴,至次日晨,所弃之婴踪影皆无。更奇怪的是,小孩或独行的人一出城外,就再也不见人影了。原来,那些弃婴或丢失的人,都被饥民杀死,煮人肉当饭吃,人骨当柴烧。吃了人肉的人,过了几天,面目红肿,内发燥热,很快也死了。于是,死的人到处都是,臭气熏天。在县城外挖掘大坑,每坑可容数百具尸体,用以掩埋遗骸。在这种悲惨境况下,当地官府还是催要租粮,仅存下来的人,只有一逃而已。计六奇:《明季北略》,卷5,“马懋才备陈大饥”。驻守延绥、宁夏、固原三镇的官兵已缺粮36个月!百姓家中空空如也,家无粒米,野无青草,米价腾贵,“军民交困”,所以“穷极思乱,大盗蜂起,劫杀之变,在在先闻”。百姓为“盗”,与逃兵互相煽动,千百成群,“横行于西安境内”;在耀州、泾阳、三原、富平、淳化、韩城、浦城之间,“所过放火杀人,劫财掠富,庐舍成墟,鸡犬一空。”经天启至崇祯初,仅数年间,已“养成燎原之势”《明季北略》,卷5,“南居益请发军饷”。。    
    在当时朝廷大臣的许多奏疏中,都真实地描绘出陕西连年饥荒、人吃人的可怕景象。就在崇祯元年(1628年)十一月,延安所属府谷人王嘉胤公开号召,举行起义,饥民、叛卒、逃卒、难民、盗贼争先参加,迅速扩展,起义、暴动遍陕西,从而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天下大乱“始于此,而卒以亡天下。”《明季北略》,卷4,“钱文俊激变”。    
    据官方记载,崇祯元年以后,二年、四年、六年、七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共十年中,山西、陕西持续大旱,蝗虫遍地,地里颗粒无收,农民饥饿无食,疯狂地人吃人!与此同时,河南、山东、南京、北京地区、浙江、湖广(湖南)、宁夏等地也连续大旱,蝗虫猖獗,农民非死即逃。个别地方还闹水灾瘟疫、发生地震,死者累累,生计断绝。    
    崇祯时期闹饥荒,持续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重,为历代所仅见!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明季北略》,卷5,“马懋才备陈大饥”。    
    陕西、山西等省的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背井离乡,流向他省谋生,于是,便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流民”,造成社会的巨大震荡。但全国遍闹饥荒,何处可以栖身饣胡口?在他们绝望后,便铤而走险,毅然加入起义,于死中求生!    
    经年的自然灾害正在摧毁明末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在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已呈崩溃状态。天灾就像恶魔一样,无情地吞噬着崇祯政权。    
    天灾伴着“人祸”,加速了明王朝的垮台。明末最严重的“人祸”,莫过于党争。所谓党争,就是在统治集团内部,拉帮结伙,党同伐异,相互倾轧,自相残杀。始自明中叶,渐趋激烈,至万历、天启两朝达到了高潮。朱由俭即位初,惩治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党争稍息。但很快党争复燃,愈演愈烈。身处最高统治地位的由俭为其蒙蔽,不辨是非,刚愎自用,辞退正直之士,滥杀无辜,朝政异常黑暗。党争仍然在阉党与东林党人之间进行。


第一部分农民摧毁明朝(2)

    历代所用太监,不过是照料帝后妃日常生活,洒扫庭院而已,足不出宫,各司其职。实际上,他们都是皇家的奴仆,是不可参与国家政事的。由俭一即位,就下令革除前朝重用太监于军政的弊病。不料,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崇祯二年(1629年)便一改初衷,开始重新起任太监,担任国家军政与财政等各个方面的要职。据载,这一年,他命太监曹化淳提督南京织造、提督东厂,用乾清宫太监王应朝监视行营,用太监冯元升下到户部发饷,命太监吕直劳军,以司礼太监沈良佐、内官太监吕直提督九门及皇城门、司礼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提督京营。崇祯四年(1631年),由俭进而把太监派到各边疆军事重地和前线,授给他们监督将帅和军事行动及粮饷的权力,还充当皇帝的“信使”,代表皇帝劳军、转运粮饷、侦探将帅言行,等等,名曰“监军”。他们成了皇帝的“钦差大臣”,将帅们的“太上皇”。经调整后,对他们作如下安排:    
    王应朝往关宁(指山海关、宁远);    
    张朝元往蓟镇东协;    
    王之心往蓟镇中协;    
    邵希韶往蓟镇西协;    
    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    
    吴直监视登岛兵饷;    
    高起潜监视锦(州)、宁(远);    
    王坤等分别监视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    
    在京中也用太监监督各部门,如,用张彝宪总理户部、工部事务,用唐文征亲督京营军队,等等。《明朝纪事本末》,卷74,“宦侍误国”。    
    太监本不懂政治、军事,更无理财的才干,但他们借皇帝名义,狐假虎威,高踞各地方督、抚、将帅之上,指手画脚,稍不如意,便向皇帝报告,被告者不是被革职,便被捉拿治罪。逼得督、抚或将帅不得不曲意奉承,极力巴结,甚至双方勾结,蒙蔽皇帝和朝廷。    
    太监凭借特权,搜刮民财,千方百计巧取宫中财物,索取贿赂,暴敛财富,个个富有。“有明之富不在官,不在民,而皆在诸宦寺及藩邸。”《讠叟闻续笔》,卷3。这就是说,太监与封藩各地的朱姓诸王是明朝社会最富有的人!还有,由俭不断地给予赏赐,晋级加冠,也是他们增加财富的一个来源。据估计,明末“太监家私何止数百万”,大概并非是夸张之语。《明清史料》丙编,33页。    
    太监专横,违法乱纪,打击和迫害不合己意的朝中或边疆大员已引起正直大臣们的愤怒,他们纷纷上奏章反对太监干政,指斥太监的妄行,于是,又引发出一场持续不断的党争。    
    崇祯五年(1632年),工部右侍郎高弘图上疏说:“臣所在工部有公署,中则有尚书,旁列侍郎,这是制度所规定的。但是,让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两部,高踞尚书之上,这不是有辱朝廷而亵渎国家体制吗!”    
    南京礼部主事周镳上疏,不胜感叹地说:“内臣用易而去难,此从来之通患。”    
    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对太监作威作福,指令各级官员见面先朝拜他们十分不满,上奏章诉说心中不平:诸臣还没觐见天子,先拜太监,还让士大夫有廉耻吗?当初魏忠贤势力嚣张时,认他为义父的义子在夜里趴在地上朝拜,都还感到耻辱,如今光天化日之下,竟向太监朝拜,反倒不感到奇怪!国家自有觐见制度,二百余年未听说有这样的事。所以,我为此叹息。他参劾的是太监张彝宪等人,张不服,也向由俭申辩。袁继咸又上疏再辩:“知府见巡抚、总督行下属礼,这是典制,地方大员见太监行下属礼,这也是典制吗?地方司员至京,先向吏部报到,这是典制,而先拜谒太监,这也是典制吗?太祖高皇帝(指朱元璋)立法,太监不得参与外事。如果一定用太监约束各级官吏,这是以往所不曾有过的事!”    
    崇祯九年(1636年)十月,工部侍郎刘宗周向由俭发出呼吁:“今天下缺乏人才,还不至于尽出太监担当重任,他们的实权和地位等于总督,那么,将置地方总督于何地呢?而且小人与太监每每相互标榜,势必造成党争。”《明史记事本末》,卷74,“宦侍误国”。    
    类似这样的奏疏,书不胜书,诸臣劾太监,太监劾诸臣,把朝政搅得混混沌沌,难见清明,但结果总是太监得胜。因为太监得到皇帝的偏袒,百般保护,而劝止重用太监的大臣,特别是揭露太监劣迹的人,都受到皇帝的惩罚,轻则训斥,重则降级或罢官。像前边提到的高弘图因与太监不能共事,连上七道奏疏,请求退休,由俭一怒之下,将他削籍为民。周镳刚直不阿,揭了太监的短处,含蓄批评皇帝袒护太监也遭到同样的下场文秉:《烈皇小识》,卷3。。袁继咸批评太监劣迹,被皇帝痛斥一顿。即使揭发是实,由俭也“不听”、“不问”,听之任之。相反,还极力为其辩解。崇祯九年(1636年),由俭任命太监提督天寿山,当天接到命令,当时就出发了。他抓住这种类似的小事,对阁臣们说:“内臣(指太监)即日就道,而侍郎接到命令三日未出,为什么还责怪朕用太监呢?”只要太监想整哪个官员,由俭很快就批准,予以惩治。由俭初政时,改变先朝用太监的政策,不幸的是,他又重蹈覆辙!


第一部分农民摧毁明朝(3)

    明末党争,同时也在朝廷官员之间进行,他们各立门户,各聚集同伙,相互攻击。兵部员外郎痛切指陈党争之祸,说:“当事者借皇上(指崇祯)刚毅,而佐以舞文击断之术;借皇上综核,而弛其讼逋握算之能……皇上图治之圣心,为诸臣斗治之捷。”文秉:《烈皇小识》,卷3。    
    政治混浊,文武不和,言官攻讦,太监专横,监察失察,崇祯朝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在农民军与清军的内外夹攻下,由俭“用法益峻,功罪不假贷”《明史·郑崇俭传》,卷260,731页,见《二十五史》,上海书店,1985(下同)。,许多封疆大吏,朝廷要员都成了政治败坏的牺牲品,冤死在屠刀之下。据统计,崇祯朝处死的总督大员达七人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卷36,819页,中华书局,1984。,他们是: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因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由大安口突入长城,没有抵御,受到弹劾,于次年正月被逮捕,处以死刑《明史·刘策传》,卷248,693页。;袁崇焕受任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是抗清名将,由俭听信流言,又误中皇太极反间计,将他逮捕。魏忠贤余党王永光、高捷数人乘机“谋兴大狱”,群起而攻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崇祯三年八月,处以残酷的磔刑而死《明史·袁崇焕传》,卷259,729页。;杨一鹏身负漕运总督、江北四府巡抚重任,以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失陷祖陵所在地凤阳罪被诬告,斩首处死《明史·杨一鹏传》,卷260,732页。;郑崇俭为陕西三边总督,以镇压张献忠农民军不力,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被斩首《明史·郑崇俭传》,卷260,732页。;熊文灿任兵部尚书、兼任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总督,同张献忠作战失败,不问原因,于崇祯十三年十月被处死《明史·熊文灿传》,卷260,731页。;赵光忭任蓟州、永平、山海关、天津军务;范志完任蓟辽督师,协同抵御清军,以逗留不进,怯懦不战等罪,同时被捕,于崇祯十五年四月被斩于北京西市《明史·赵光忭传》,卷259,729页。。    
    除以上七人,还有遵化巡抚兼都御史王元雅于崇祯二年因清军攻克遵化,畏罪自尽《明史·庄烈帝本纪》,卷23,44页。;同年,万历时任辽东经略、四路丧师的杨镐,被言官追论当年丧师之罪,交章攻击,终被逮处死《明史·杨镐传》,卷259,724页。;崇祯五年(1632年),又处死天启二年(1622年)丧师于广宁的巡抚王化贞《明史·王化贞传》,卷259,727页。;九年,宣大及山西总督梁廷栋也以京畿遭清军残破畏罪自杀,兵部尚书张凤翼亦惧罪与梁同服毒死《明史·梁廷栋传》,卷257,717页。。    
    这些人都受命于危难之时,大多还能尽心报国,很不幸的是,他们都没有死于战场,却一个个被推上了断头台,死于非命。他们中确有些人犯有过失,以功抵罪,至多革职而已。朱由俭刚愎自用,多疑而猜忌,听任言官随意攻击,大开杀戒,不仅诛杀了大批督抚一级的要员,就连总兵一级的将领也杀了不少,致使国家丧失大批有用人才,再加上死于战场的,再也无人给他效命了。清朝修《明史》,就袁崇焕冤死一事评论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史·袁崇焕传》,卷259,729页。袁崇焕死得早,其后死的人没有谁能超过他的胆识和能力。所以,从人才的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