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般若之旅-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不是的,先生,我不是在形容自己的状态。我是说:任何形式的诱发,不论是细致的,还是粗糙的,都不能造成深刻的定境,我认为都是有为法。也许我错了,让我们继续讨论。
帕尔:是你的心早已入定了。
克: 也许,我不知道。然而那个自然、健康的定心方法到底是什么?
拉:但是方法本身就有动机啊?
克:好,那么我们就不用“方法”这个字眼。那种自然的安定状态是什么?要如何才能自然产生?如果我想听你说话的内容,我的心就必须安静,这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想看清楚一样东西,我的心也不能纷乱不堪,恍如乱麻。
普:那种状态中就有详和及均衡。
克:我想深刻定境的基础就是身心和情感的均衡详和,而且还要把所有的有为法放下。
普:你用了“详和”这两个字。我的心中只有冲突,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安静,你所说的对我有何益?
克:因此就不要空谈定境。集中精力来对治心中的冲突,而不要企图达到什么。若身心和情感都感到烦恼,就直接根治这些烦恼。若你总是企图达到定境,就是一种不详和的有为法。就这么简单。
普:一个焦躁的心自然想要不焦躁。
克:那么就“如实”地面对你的焦躁,而不是企图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状态。
阿:一个焦躁的心能不能对治自己的焦躁?
克:这是另一个问题。
巴:普普问的是:焦躁的心自然想要不焦躁。
克:没错,那么就去对治焦躁,而不要考虑定境。
普:但是焦躁的心总想寻求相反的状态。
克:那么它就必定陷入冲突。因为想要不焦躁,其实就在强调焦躁。
阿:这个想法的本身就是焦躁的一部分。
克:因此我说完全的详和就是纯粹定境的基础。
苏:我们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完全的详和?
克:让我们来讨论这点。我们以后会讨论不同种类的定境。那么什么是完全的详和?
普:是不是当冲突停止以后,详和就产生了?
克:我想知道身心和情感的详和是什么?那是一种圆满而不分裂的状态。智性不过度发展,只是清醒、客观而理智地运作;情感不过度,没有情绪的起伏和感伤,也没有歇斯底里的突发状态,只是保持在关怀、同情、温馨和爱的活力;而身体本身就有自己的智力,不需要心智的干涉。这是一种一切都美妙运作的感觉,就像一架优良的机器一样。我们能不能达到这种状态?
发问者:在这种详和的状态中,有没有一个自我的中心存在?
克: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找出答案。我们的大脑能不能不产生冲突、摩擦而有效地运作?我们的心能不能清醒地觉知和思考?只要有一个自我中心存在,显然就无法达到这种状态,因为这个中心会依照自己的局限来诠释一切。我现在是不是把大家又拉回到定境了?
拉:为什么身心之间会产生分裂?
克:是我们的教育造成了这种分裂。因为传统的教育总是强调思考和背诵,因此把心智的运作和生活分开了。
拉:也就是过分强调智力。不受教育的人又可能过分强调情绪。
克:显然,人类对于智力的重视远超过情绪,不是吗?一种简单的情绪时常被人们诠释成虔诚、热情或各种夸大的形容词。
帕尔:平常生活所累积的记忆和情绪的记忆之间有何不同?
克:很简单。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总是这么重视知识—那些有关技术、心理和人际关系的知识。假设我拥有一间办公室,变成一名重要的技术官僚,这意味着我拥有特殊的知识,因此就变得自大、愚蠢而乏味。
帕尔:这是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
克:很显然,它不仅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也会带来地位。人类一直都尊崇知识分子。那些博学者、哲学家、学者、科学家、发明家全都注重知识,而他们也确实为这世界创造了不少伟大的东西,譬如登上月球,发明新的潜水艇等等。因为他们发明了最了不起的东西,而他们都注重知识,因此我们也跟着接受了这个观念,于是就发展成对知识分子的过度崇拜。这也包括所有的圣书及它们的诠释者在内。如果我说错了,请更正我。相反,人们对于感觉、爱、情绪、热忱、强烈的表达以及身体全都忽略了。因为你们认识到这点,所以你们才练瑜珈。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达到身心和情感的均衡呢?
嘉:我崇尚知识,因为我需要用它。
克:我们当然都需要它,这是很明显的事。我要和你交谈就必须懂英文,要骑脚踏车或开车都需要知识。
发问者:我要解除疾病也需要知识。这仍是在已知的领域里。
克: 知识时常被自我滥用了。有知识的人总是瞧不起没有知识的人,或是利用知识增加自己的重要性。
苏:我们一开始讨论的是定境以及各种达到定境的方式。你指出除非先有详和,否则就没有基础来讨论定境的问题。
戴:我们是不是企图划分知识和那种全新的境界?
克:当然是的,先生。有了知识的干预,就不可能发现那个全新境界。因此拉塔才会问:身、心和情感为什么会分裂?要如何才能自然制止这种分裂?传统人士又如何处置这个问题?
莫:苦行励志。
普:我们又卡住了。开始时谈的是定境,结果却把定境搁在一边不谈;然后你又用了“详和”这两个字,而我们现在又把这个问题摆在一边不谈。
克:你想怎么办?我们等一下会讨论到各种层次的定境。
普:我们只能回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所能体会的只有不详和的境界。
克:因此就让我们来解决不详和这个问题,先不要讨论定境。因为只有当我们完全了解不详和的原因,才有可能充满安宁。
苏: 还有个问题。一个人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完全脱离了不详和?
莫:有一句拉丁谚语:“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我明知故犯。”
克:不要把拉丁谚语扯进来,只要如实面对事情的本身。普普开始讨论的是定境,而我们认为除非找到一种自然导向定境的方法,否则多说无益。有为法都不是真正好的方法,无为法则需先有身心详和作基础。但是我们从未真正体会过详和的滋味,因为我们的心一直都处于混乱中。因此,首先就让我们找出混乱的原因,然后才能谈详和与定境。
莫:虽然我观照自己内心的混乱,但是混乱照旧回瞪着我。
克:于是你的心就处在二元对立和矛盾的状态,观者和所观之物就分开了。请注意我们一路下来所讨论的。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是:定境的本质是什么?定境有没有不同种类?导向定境的方法有多少?普普又问:导向它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也许有“正确”的方法,但是一切有为法所造成的定境都不是真正的定境。这些我们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要再回头讨论了。如果有为法都不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既不需要费力,也不需要诱导,自然而然进入定境?在探讨这点时,我们提到了身心的详和,因此普普才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详和,只知道什么是不详和。”因此让我们先讨论为什么会不详和。
第一部分第5节 定境与混乱(2)
普: 不详和的产生是因为脑子里有很多杂念,而我想停止这些杂念。
克:不对,你是在寻找一个理由,一个制造不详和的理由。
普:我不是的。
克:然后呢?
普:我只是想观察混乱的本质,而不是在找寻理由。
克:一个人只能观察自己内心的混乱。
普:我发现混乱是以杂念的形式出现的。
克:我不知道。这个题目很有趣。我想仔细讨论一下,我为什么把那个观察到的东西称为“混乱”?
苏:因为内心的波动就是一种混乱的状态。
克:我想弄得更清楚一点。我为什么要称之为“混乱”?这意味着我已经先入为主地暗示了它的反面,也就是详和。我把自己正在体验的感受和曾经体会的详和作了比较,因此我称现在的感受为混乱。能不能不这么比较,而只是简单地看着我内心的混乱?因为比较本身可能就是混乱的一种形式和肇因。比较一定带来混乱。因此混乱并不严重,真正严重的问题是衡量和比较。
拉:即使不作比较地看着自己,我的心仍是四分五裂的。
克:我很少感到心乱,偶尔也许有一两次,因此我问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戴:他们是真的体会到心乱,还是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普: 你说的话我觉得很奇怪。我并没有刻意在比较,也没有刻意说:“这是混乱,所以我要结束它”我就是知道自己心乱。
苏:一种不安的感觉。
普:我知道既是一种困惑感,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不停地转。你可能又要说“困惑”这个字眼是经过比较才知道的。不是比较,而是我根本就知道。
克:你知道的是矛盾,也就是困惑。因为你的心总是自相矛盾,所以才产生困惑。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讨论。
巴: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只讨论混乱?我们的心有时也会出现详和啊!
普:很抱歉,我不知道什么是详和或宁静,只知道我的心一直很乱。
克:请继续。
普:于是我就不得不问:人心的本质是不是根本就是混乱的?
克:再继续问。
普:那么就必须有一种解脱的途径。
克:然后呢?
普:然后我就观照提出问题的自己。
克:是的。
普:就在这一刻,我的杂念突然没有了。
莫:这样错了吗?
克:没什么错,我马上就会谈到。
普:先生,我们其实不必绕圈子,但是我想也许一步一步来比较妥当。也许对别人而言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停止妄念,然而却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定境的本质是什么?是否还有些暗流在起伏?这也就是我们刚才讨论过的定境的各种层次和本质。传统的观念中,一念熄灭另一念所起的空档就称之为定境。
克:这并不是真正的定境。听听外面的噪音,噪音没有了并不是真正的寂静,只不过是噪音没有了而已。
普:但是至少我察觉自己在那一刻不再动心。
克:普普,你没有表达清楚。你说“混乱”,我不能确定你是否知道这什么是混乱。我吃得太多了,沉溺于各种情绪中,这都可以称做混乱。
普:我发现自己说话的声音太大,也可以称为混乱。
克:混乱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是混乱?如果我吃得太多,胃不舒服,我不会称之为混乱,只是告诉自己下次别吃那么多了。
普:因为我们一开始搁下定境不谈?而去谈详和的问题,我们又发现要谈详和就必须先探讨混乱。
克:那么就掌握这三点来讨论。
普:你为何称之为混乱?
拉:当身、心产生冲突时,我们并不一定会觉得混乱……
克:你现在把冲突和混乱又扯到一块儿了。
拉:因为冲突会使人疲惫,因此自然会感到不安。
克:你的意思是冲突暗示着内心的混乱。
拉:即使你不给它一个名称,你也能感觉得到。
克:冲突就是混乱。你把它诠释成了混乱。不要绕圈子。
普:因此我们必须从“冲突”中解脱。
克:这就是我们应该探讨的:定境、详和、冲突。我如何能不用有为法来对治内心的冲突?你们必须跟我一起深入这个问题,不要只是说:“我从来没有观照过,该怎么做?”
苏: 这点我能做到。但在内心起冲突时,我就无法考虑详和或定境了。
克:人心能不能从各种的冲突中解脱?这是唯一你们能够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妥吗?
苏:这是一个很妥当的问题。
普:人心能不能从不详和中解脱?这两个问题没什么差别?
克:我们已把它缩小到了“冲突”的范围。就掌握它,然后看看我们的心能否从其中解脱。我们的心早已了解什么是冲突,也了解冲突造成的现象,那么要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了断冲突?这当然是一个很妥当的问题。
莫:这是因为你先设定人心能办到。
克:我不知道。
发问者:如果我们深入探索冲突,从各个角度来看它,自己就会发现所有的冲突中都有比较之心。
克:冲突就是矛盾、比较、模仿、臣服和压抑。所有的含意都在这两个字中具备了。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这样的冲突中解脱?
苏:当然人心能办到,但是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做从冲突之中解脱?
克:你还没有解脱,你怎么可能知道?
苏:目前这一刻我知道自己心中是没有冲突的。
克:有没有可能完全了断冲突?
苏: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问:从冲突之中解脱又是什么?
莫:我认为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俗世一天,就没有可能了断这个宇宙的冲突。
克:不要把“宇宙”扯进来。在这个宇宙里一切都是和谐的,只有我们的心才是永远冲突矛盾的。那么我们要如何自然而不造作地了断冲突?我认为人心是可以彻底脱离冲突的。
苏:永远?
克:不要用“永远”这两个字,因为它会扯进时间这个东西,而时间就是冲突。
普:我想问一个问题,人心有没有可能完整地处于冲突中?
克:你想表达什么?我不太明白。
普:你知道,我的心已经起冲突了,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