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是刀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刚开始的生活非常艰难,朱梅总是劝他什么也不要多想,只要安心做音乐就行了。为了刀郎,她干起了烦琐的家务,毫无怨言。
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刀郎做起事来信心百倍,劲头很足。他那个时候做音乐写歌,可以连续工作20个小时不休息。虽然生活颠沛流离,但面对妻子的关心与信任,他又感受到了一种志同道合的温馨。
第一章 颠沛流离西北音乐工作室
一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刀郎遇到了后来成为他经纪人的李松强。他们谈话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他和李松强等人组织了一个名叫“冰点”的乐队,开始在乌鲁木齐的一些酒店演出。刀郎当键盘手,而李松强当贝司手。在演出过程中,李松强又认识了唱歌的黄灿。黄灿后来成为《西域情歌》中的另一名主唱。
1996年的乌鲁木齐乐手还不太了解什么是原创音乐,而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大家也只是闲暇时喜欢听听而已,还没有谁想到要翻唱出碟。虽然也有像《青春舞曲》这样的歌曲被刘德华或者郭富城翻唱,但也只是一首单曲而已,而且在他们的嘴里新疆味道已经荡然无存,这种单曲也往往只是作为晚会上的一种点缀而出现的。
真正的新疆音乐在哪里?新疆人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这些,都成了刀郎思考的问题。
虽然串场演出也能挣钱养家,可这毕竟不是一个音乐天才的梦想。那个时候最让刀郎向往的,就是做一个优秀的音乐创作者、制作人,把新疆的优秀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后来,在北京后海的一个酒吧里,一位作家谈到刀郎时说:“听现在那些尖声细气的歌,你会忍不住要把那些歌手从电视里揪出来,打几个耳光,而听刀郎的歌,你会忍不住要找到他,同他一起喝酒,直到大醉……”
1996年,当他向李松强说起想搞个工作室时,两个人一拍即合。
刀郎和几个音乐发烧友联合创办起的“西北音乐工作室”就诞生在了1996年,他们凭借的完全是年轻的热血。虽然他们很缺资金,但他们的头脑却非常灵活,凭着音乐的天份,在狭小的空间里努力寻找打开世界的希望。
但万事开头难,对于才来到新疆不到一年的刀郎来说,他又有什么优势呢?既没有科班出身装门面,又没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他靠什么才能把工作室支撑下来呢?
那时候的刀郎主要依靠制作广告音乐维持生计。由于他们制作的广告音乐优美动人,很快就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两年后,刀郎及“西北音乐工作室”中的部分人员又创建了“罗林音乐工作室”(罗林是刀郎的原名),在制作广告音乐的同时,他开始涉及电台的片头音乐,和乌鲁木齐的几家电台都有合作,还与其中一家电台合作了一档音乐节目“你的故事我的歌”。
刀郎向音乐制作人迈出的第一步是为立达卫星天线制作广告音乐,这段美妙的音乐,竟然让立达卫星天线在新疆家喻户晓,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新疆的一些企业家才慢慢知道,广告歌对于产品宣传的效果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一炮打响后,罗林音乐工作室的订单纷至沓来。
刀郎的业务就是靠着双脚跑出来的。现在很多搞广告公司的人都记得刀郎当时的样子。他四处联系业务,希望先从商业音乐入手,再寻找一条走向音乐的道路。而这种选择也是他惟一的选择。
因为首先,他要吃饭。
第一章 颠沛流离“麦趣尔” 和“下岗大曲”
为了维持生计,刀郎与一些企业合作做广告音乐,而其中合作最成功的当属“麦趣尔”。
1997年初夏的乌鲁木齐,刀郎制作的那首“麦趣尔之恋”的广告歌流传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
直到今天,还有乌鲁木齐人能清楚地记得那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风在吹,雨在下,我在麦趣尔等着你……”
而此后的中秋节,刀郎为“华美都”做的一段音乐也广为流传,一首“把华美都的思念带给你,把华美都的思念带给你的妈妈……”又飘荡在街头。
不要小看这些最初的广告歌曲,刀郎正是借着这些旋律优美的广告歌在乌鲁木齐“火”了一把,也在圈里奠定了一定的位置。而那个时候,新疆也有很多自以为是搞音乐的人,却是很不屑于去做这些事情的。
虽然他做广告音乐很成功,但也常常有无奈的时候。当有的企业为了表现产品而无视音乐创作中的元素时,当一些不懂音乐的客户对他指手画脚的时候,刀郎经常无法让自己妥协。音乐在他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广告歌,他也要当作艺术来对待,而且,刀郎想要的远远不是这些。他想要的,是属于自己的音乐。
有一次他去一个学校演出,问同学们想听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麦趣尔……他愣了一下,觉得很惭愧,只得说,还是唱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吧。那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没有自己的歌曲是多么的可怕,没有自己的原创歌曲,还要在台上大模大样地唱歌,是多么的可怕。
他创作原创歌曲的决心更坚定了。
很多人以为刀郎制作广告音乐赚了不少钱,令刀郎百口莫辩。其实制作一条30秒的广告音乐最多能收入3000元,而且他把很多资金花到制作音乐上,除去房租、电话费等,简直就是所剩无几。
而其他如制作片头音乐等,几乎都是免费的。
那个时候,他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也很窘迫。常常是几个人凑钱去买上一盒烟或者喝上一瓶“下岗大曲”。
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让刀郎支撑下去的话,也许就是他的原创梦了。这种支撑的力量或许是一种年轻人固有的不服输的精神,到现在,刀郎回首那些往事,也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青春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有的人莫名其妙虚度过去了,有的人却坚持着朝某个方向一直走了下来。也许天才就是这样,天才,就是相应某种上天的力量,在青春的沼泽里抓住某种东西并且不放,最终成了天才。
也许是这种召唤,让刀郎从四川到了海南,又从海南到了新疆,从地图上看,他的行迹好像是一个大大的“√”,刀郎认为这是吉利的象征。但后来他的一位朋友却有另外的解释,认为站在新疆的角度,应该是一个阿拉伯数字“7”,这表明刀郎要在中国火七年。刀郎听了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他说他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做出好的音乐,对能火几年,他自己并不关心。
第二章 寻找 “新新疆” 的感觉你的故事我的歌
刀郎第一次萌发做《新疆原创第一击》这张集子的想法是在1998年的冬天。
当时新疆卫星经济广播电台新开办了一个栏目叫“非常快乐”,节目主持人远方约刀郎的创作室给这个栏目做片头音乐,闲聊时他们谈起新疆的原创音乐。远方被刀郎对音乐的理念和执著精神所折服,于是萌发了和刀郎合作开设一个原创音乐板块的想法,这正好和刀郎做原创音乐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们商议后决定用“你的故事我的歌”这样的形式来做。
“你的故事我的歌”主要是想通过广播这样的媒体来扩大原创作者群,扩大原创题材范围,吸收更多的原创歌手加入,也希望通过“你的故事我的歌”这样一个栏目唤起社会对新疆原创音乐的关注。具体方法是:每周四由听众打热线电话或写信来讲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根据这些题材由刀郎他们或听众来创作两首歌曲,并由刀郎制作出来在星期日的节目里播出。这样,一年就会做出一百左右首新歌。他们准备一个季度做一张唱片,这样的话,一年就会做出四张。
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导致了后来两年刀郎的艰辛历程。
节目开播以后,听众的反应的确非常热烈,打电话及写信的朋友几乎是以几何数字递增,由此而产生的音乐作品不断地通过歌谱、磁带小样的形式,从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伊犁等地邮寄到刀郎的手里。
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他们经过细心挑选,发现能用的作品实在不多,扪心而论,有好的作品如《水磨河和老榆树桩》、词作品《的哥阿德》《旧爱》等,他们后来都把它收录进了唱片里面。
但是绝大多数的作品要么因为模仿痕迹太重,要么因为生活气息不浓而被否定了。即使有能用的作品,作者本人不是要求报酬便是提出作品要收录进唱片里。
但因为做这档节目本身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所以参加创作的朋友都没有任何报酬,很多要求付报酬的作者到现在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对此刀郎一直感到歉疚。他要作者特别告诉大家:制作这个节目他们没有任何赞助,也没有任何单位付钱,他们也没有拿这个节目挣过一分一厘钱。
第二章 寻找 “新新疆” 的感觉歌手在哪里
经过精挑选,加上西北创作室的创作,歌、曲出来了,紧接着是找歌手的问题。由于每个星期有两首歌要演唱,所以需要大量的歌手。但乌鲁木齐不像北京那样有良好文化环境的城市,许多的歌手在那儿东游西逛寻找机会,谋求发展,需要哪一种音乐风格的歌手都很容易找到,而且大多数的个人素质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歌手在乌鲁木齐相对要难找得多(这里面不包括唱美声、民族的传统歌手)。
一般在乌鲁木齐的歌手大致有三种:一是在艺术团体或艺术学校的专业歌手,二是在各个歌舞厅或酒吧的职业歌手,三是各个单位的业余歌手。
刀郎他们的目光主要放在二、三类的歌手上面。但是歌舞厅或酒吧的职业歌手大多把钱看得比较重,社会习气较浓。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模仿,有的模仿周华健、有的模仿刘德华,阴阳怪气的,很难再调教过来。各个单位的业余歌手倒没有这样的习气,钱也不是看得很重,参与意识很强,但他们白天要上班,晚上不敢熬夜,而且个人专业素质较差,学歌慢,音准控制能力弱,音色不易把握,所以最后刀郎决定培养自己的歌手。
他们培养歌手没有收取学员一分钱,相反刀郎他们自己还投入了很多教育费用,请教师来给他们上课。但是学员在入学前信誓旦旦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上了几天后,便开始迟到、旷课、课上随意聊天,甚至不按时换课。更有的学员中途退学,原因是好奇心已满足!
王宏伟(当时是新疆军区歌舞团的青年歌唱家,后来名扬全国)给他们上完课后对刀郎说:“罗林(刀郎的原名),这不是办法!他们根本不会珍惜这样不花钱的机会!如此下去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
武警指挥部的青年歌唱演员马兰教完课后也生气地说:“我们在北京学习时,哪有学生敢和老师顶嘴吵架的!”她教完一堂课后就不想再来了。
失望之余,刀郎决定向全社会招收歌手,希望通过这次行动找到一批真正热爱音乐的年轻人。
刀郎现在还记得那时的火爆场面,在他们招聘歌手的地方城市大酒店四楼的酒吧里,人山人海,来面试的歌手表情各异:渴望的、焦急的、好奇的、矜持的、故作天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
面试在不停地进行着,99%的面试者不识谱,还有好多唱歌跑调的,其中多数承认没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在卡拉OK厅里唱过几回,朋友们都说不错,于是便来面试了。有一些各方面都还不错,如形象、音色、音准都比较好一些,但又因为要上学,家长怕影响他们孩子的学业而不同意加入。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挑细选,刀郎他们总算选中了十几个人,在他们中间,后来诞生了一批像娟子、白雪峰、马亚红、夏江、吴涛等优秀的歌手。
歌手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刀郎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第二章 寻找 “新新疆” 的感觉推销梦的音乐人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两个季度过去。有热心的听众开始询问唱片的事。
于是,真正的问题出现了。
唱片的推出是一种工程,是一种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的工程。它包括了词曲创作、编曲、演奏、演唱、录音、混音、统筹、企宣、文案、平面设计、音乐电视的创意、导演、拍摄、后期制作、出版、发行等等诸多部门协作。而这一切,要由他们一个工作室全部完成!
当然,对于他们而言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钱!
很多人以为刀郎创作音乐(主要是广告音乐)赚了好多的钱。其实刀郎是有苦难言。资金的问题他以前也想过,觉得不会太困难。因为在刀郎的心目中,总觉得做新疆人自己的原创音乐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新疆的企业也好,投资人也好,他们应该是非常支持的。
后来刀郎回忆说:“我们那时候太天真了,太幼稚了!忘记了所有的投资与赞助都是在这样或者那样回报的前提下才是可行的。”
他们这种原创音乐的市场究竟是怎么样,刀郎心里没有底。每次有愿意为他们投资的人要他们写一份可行性报告时,总是在写到利润回报的关头,刀郎就茫然了。
钱的问题,始终是刀郎盘在心头的一个难解的结。
关于那时的心情,刀郎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我们更像一个推销员,站在各种豪华的老板台前推销我们的梦,而他们,却好像是在星期天带着家人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