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情上海滩-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梓园与徐光启故居同在小南门乔家路上,相距仅百多米。沿街两层西式骑门楼上是罗马柱浮雕,中间为吴昌硕题额“梓园”。梓园原是清朝康熙年间构筑的宜园,几经易主,后归清末民初上海著名书画家、慈善家、实业家、上海总商会主席王一亭所有,因园中有棵百年梓树,改名为梓园。不经指点,你不会想到里面还有一幢中西式塔式洋楼,百叶长窗,屋顶铺的是日式菱形瓦,构造较为罕见,现在住满“七十二家房客”。其后有一座两层佛阁,样式也很少见。后面还保留着一排五开间的明代平房。1922年,王一亭还在梓园接待了初次到沪的爱因斯坦夫妇。可惜花园已毁,现在驻着一家起重安装队。有关人士认为,光修复花园不算太难。  从热闹的豫园商城出来,顺着豫园边门的安仁街拐进梧桐路,往前百米就是福佑路第二小学分部,里面藏着构筑豫园的上海名人潘恩的部分旧宅——世春堂!“先有世春堂,后有豫园”。潘家大宅历史上曾称海上甲第之首。世春堂在1640年后变为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改名敬一堂,是完全中式建筑的天主教堂。这座全部楠木构架的明代古建筑现在成了小学生的健身房:楠木柱上钉着篮球架,楠木梁吊着一排排日光灯,高敞的厅堂一部分被隔成了办公室。据记载,世春堂“涂金染彩,丹垩雕刻,极工作之巧”。堂内讲台已被木板围成一室,借助顶上天窗透出的光,从狭缝里望去,仍能看到讲台上方楠木垂莲柱上雕刻的鎏金莲花。堂外一间古式小屋的檐下,木雕图案的挂落已有些朽裂。


第三部分:再造上海滩“南市“不再(2)…(图)

  福佑路清真寺也在福佑路。这座清真寺是清朝时由在城隍庙一带经营珠宝玉器皮货的回族商人集资建造的,从一个不起眼的门楼里走进去,外面是两层楼房,里侧是中国古典宫廷式礼拜堂,而内部装饰是阿拉伯风格,具有如此风格的在全市清真寺中独此一家。  在豫园商城门前的横街方浜中路中段榛岭街口的一所幼儿园里,还有一家曾名噪沪上的上海梨园公所,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都在此传过艺。踏进幼儿园,一座四合院式两层古建筑呈现眼前。这是清末戏剧界同仁为争取提高演员地位,协调伶界矛盾,成立上海伶界联合会,并集资于1905年建造的。这幢在上海和全国戏剧界有历史影响的建筑,前厅、大厅和原来伶界首领的办公室、议事房,专收伶人子弟免费习艺的榛苓学堂,现在成了幼儿们的乐园和老师的办公室。但现在幼儿园多孩子少,梨园公所可能要提出置换。  老城厢的榛岭街还有创建于1870年的慈修庵。除五楹大殿外,厢楼等都是重修的。庵虽不大,却设有上海佛学院尼众班,并招收外国留学生。据说此庵欲扩大规模,想买下毗邻的梨园公所,不知可否遂愿。  在蓬莱路河南南路口,是现在的黄浦公安分局大院中央大楼,也是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旧址,知道的人不多。大楼呈长方形,两头似圆角堡,墙上爬满了爬山虎,绿荫浓密。这幢砖木结构办公楼建于1915年,原先是上海县署,砖块都标有专用印记。    

  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是老城厢的小北门,这儿除了已修复的大境阁城墙,在院后墙与民宅间,还残留一段约30米长的明代城墙。城墙的一端凸出在露香园路街口,裸露出宽厚的城砖,粗看会以为是水泥断墙,不会引起来往行人的注意。因为修建时较仓促,这段城墙只有一米宽,如何处置还不得而知。  透过残破的叶子,显露出老房子正在逐渐被现代化高楼所取代的现状。老房子,弄堂,都是老城厢的历史和特色,当后来人回过头再也找不到那些结构精巧的石库门建筑,再也找不到那些碎石铺就的路面,找不到那几位在门口闲坐纳凉天南海北地说着陈年往事的老人。。。。。。只能靠一些零星的文字聊做浅答。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96年南市马路工程局成立后,清理黄浦江滩地,勘定沿黄浦江的马路用地,次年就建成了一条宽近10米、长约3公里的外马路,“昔日之瓦砾荒滨,则化为康庄大道,从此铺户繁多,商贸屯集,市面为之振兴”。外马路建成后,内侧旧道狭窄,交通拥挤,马路工程局又在1906年再辟建了一条南北向里马路,与租界外滩滨江道路相衔接。两路辟建后,城内逐渐繁华,南市的范围向南一直推展到高昌庙。  时至后来,因潮汐日至,泥沙淤积,城内的各条河流渐渐淤塞,而城内人口众多,水质污染严重,发黑变臭,既无运输之便,又阻隔交通、影响卫生。在地方人士的促动下,清末民初,肇家浜东段填没改成肇家路(今复兴东路),方浜填没后建成了方浜路(今为方浜中路),薛家浜填没后建成了守署街(今尚文路)、凝和路、乔家路等。  今天吆喝着卖小零碎、比肩接踵的小商品街福佑路及河南南路、小桃园路等原来也都是河流。因城墙阻隔,上海县城与外界的联系非常不便。到1909年,地方官又加开了尚文门(小西门)、拱辰门(小北门)、福佑门(新东门),拓宽了小东门、小南门和老北门。  已然作为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的李平书,在辛亥革命后坚持拆除城垣,城基因此被辟为马路(即今两条圆弧形的中华路、人民路),由此老城厢与城外地带在地理上完全连成一片,南市的工商业得以拓展,市容更为繁华。  昔时上海人郊游、端阳划船和重九登高,都喜欢到高昌庙旁以“剪取半边吴淞江”得名的半淞园去,在南市区域内,文化古迹还有明代古园林豫园、大境道观等。20世纪20年代,南市小东门、城隍庙、方浜路也都成了上海商业发达地区。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军侵入上海,在南市纵火22天,南市遭受了严重破坏,除民房外,半淞园等风景名胜也不能幸免。  1946年,上海市连同旧租界共划分为32个区,其中南市被分为邑庙区和蓬莱区,直至1959年再度合并。解放后,南市沿黄浦江地带,已成为工厂、码头、车站、渡口集中之地,十六铺成为上海内河航运的枢纽,这里还有上海最大的农贸市场。城隍庙豫园地区则建成了大规模的仿古建筑群,成为上海的旅游购物胜地,引来海内外不少游人驻足留连。  2000年,南市区被划入黄浦区。至今,上海全市辖18个区、1个县。700多年来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繁华的城区,市区范围大大扩大,中心区域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镇衙门所在地,从长江上游冲来的泥沙,仍使上海的海岸线缓慢地向东延伸,又有谁能说得清楚未来的上海区域范围将有多大?而走过岁月的老城厢又将迎来怎样的新的生机。


第三部分:再造上海滩外滩延伸(1)…(图)

     

 肯定有某种极为重要的特质,使上海以及常年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洋溢着一种文化和精神。这种特质鲜明而客观地存在着,却很难命名。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最能敛聚这种特质的地方应该是外滩。外滩就像上海的客厅。百年里近悦远来的男女老少宾主过客,如同观赏大自然的海浪和草叶一样,惊奇而淡然、沉湎而客观地看着外滩万物皆流而产生的无尽重复和变化。  就像葡萄酒的醇厚里少不了酿酒家族的厚重传说,外滩所显现的城市特质中也应该浸渍着无数事件模式。这是这座上海客厅生命力的所在。没有了这一切,外滩便不成其为外滩,上海,自然也就不成其为上海。  150年多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讲述着上海滩如梦般繁华和悠长的往事。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上海曾有两个外滩。一个在原来黄浦区境内,岸线全长1公里左右,在它的沿江一面是一条宽敞的滨江大道,另一面则是一幢幢带有异国风味的近代优秀建筑。第二个“外滩”则在原来南市区境内,由于在外滩的南面,因此被称作“南外滩”。由于历史的原因,“南外滩”地区的人口密度很高,始终没能形成一条滨江大道。就这样,上海的外滩景观带成了一条“断头路”。南北外滩以区为界,景色各异,“泾渭分明”。行政区划的不同,是两个“外滩”割裂的关键因素。  外滩何时能连起来呢?为了向南扩展和外滩的整体规划,2000年7月,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和南市区合并,使外滩得以向南部延伸。这是近41年来,上海首次调整中心城区的行政区划。  新的黄浦区把上海黄浦江以西的沿江地区合成一个行政区,与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遥相呼应,这是上海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向推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格局迈进的重要一步。新黄浦区荟萃了承载700余年上海发源历史的南市老城厢和记录了150余年上海开埠历史的南京路和外滩,面积12。85平方公里,人口68。5万,年财政税收达26亿元(1999年),名列上海各区第一。  随着两区的撤并,“外滩沿江地区一体化开发方案”已经出台,新的黄浦区将把外滩从苏州河延伸到南浦大桥,使外滩岸线长度增加3。6公里,形成“浦江两岸尽朝晖”的新格局。引人关注的“外滩一体化开发”将分三段实施:北段从苏州河到延安东路的1公里地带,以完善中央商务区为重点;中段从延安东路到复兴东路的1。6公里地带,以十六铺客运码头功能转换为切入点,拓展商务、休闲和娱乐功能;南段从复兴东路到南浦大桥的2公里地带,则以拓展居住功能为重点。  新黄浦区的发展规划提出,要把该区初步建成特大型国际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使之成为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和市中心现代聚居区。  在上海,原来的黄浦区是真正的城市中心区,诸如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大世界游乐场等都在区内。但它毕竟太小了,有点手脚施展不开的局促感。而在它南面的原南市区则是老上海的中心区,有着百多年历史。虽然面积有8。69平方公里,但人口密度太高,旧区改造压力很大,有一种负重发展的感觉。


第三部分:再造上海滩外滩延伸(2)…(图)

  这两个新老中心区的撤并,是上海调整城市中心区功能定位的关键之举。两区撤并后产生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上的集聚效应,以及优势产业互补的强化效应正逐步显示出来。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黄浦区已经确定了建设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老城厢地区和南部现代聚居区等5大功能区的基本发展思路。北面在加快外滩商务区建设的同时,将继续拓展南京路步行街的购物、旅游、商务和展示等功能,并调整豫园商业旅游区,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的商业企业,与世界著名品牌合作,既要发展“万国商品总汇”,又要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逐步建成21世纪上海购物中心的代表。与此同时,还将借鉴国外大都市居民社区的建设模式,在南部成片开发现代化居民聚居区。一个崭新的、具综合功能的中心城区将在上海出现。    

  回首上海在中心城区的这个不寻常举动,也许许多人已经感觉到是涉及面极广的一系列变革,大城市中心城区放大发展空间后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将逐步显现。  让一加一大于二,这是上海两区合并的美好愿望。黄浦和南市,是上海著名的老城区,这里几乎涵盖了上海700多年的发展史和150年的开埠史。从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到人民广场,黄浦区凝聚了大上海的繁华,却因空间狭小难施拳脚;而南市区,因人口密集、棚户区集中、基础设施薄弱,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发展包袱。两区毗邻居于市中心,发展落差却极大,仅地价而言,有人戏称为一个是欧洲一个是非洲。进入新世纪,大上海要加速发展,两个核心城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就成了当务之急。  随着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大发展,外滩对岸的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异军突起,各国著名金融机构云集,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引人注目的金融中心。与此同时,外滩却因娘家的不同、规划的不同、长期南北的分割,发展上束手束脚。如何让这个中心城区的龙头舞起来,此次两区合并,就是打破藩篱的一个大前提。相信赢得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的百年外滩,将在新世纪里为大上海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除此之外,原黄浦属于上海一级地段,地理和交通优势位居各区之首,该区近年正在成为全市最繁华的休闲、娱乐和商务中心区域。原南市属上海二级地段,目前是市中心最大的旅游区。尽管近期房地产市场状况并不十分兴旺,但是该区域几乎囊括了房地产所有的热销因素,包括地段、浦江水景、成熟的生活圈、便捷的交通。。。。。。撤二建一之后新黄浦区可改变原黄浦地域狭窄、居住规模小、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低的缺陷,同时原南市旧房多以及经济和配套相对落后的状况也可较早地得到改善,从而使新黄浦区的房地产综合性功能得到加强。特别是目前原南市正在尝试开发“现代聚居区”该项目成功之后,将使新黄浦区的整体居住品质会有所提升。   目前,政府部门正在加紧对新黄浦区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目标是形成一体化框架。在此总体框架下,原黄浦的物流和人流可望从容南移,从而加快原南市区的经济发展进程。到那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