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新茶社
民国九年(1920 年) 秋,名票恒善亭在东安市场南花园内又新茶社请名票在此清唱, 参加者多为西北城名票。
第一楼茶社
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内。由书子元、马俊涛主持。参加者除上述名票外, 尚有马振卿( 夙称小叫天)、果仲禹、卧云居士( 赵静尘)、俞竹园。民国十二年(1923 年) 该楼修复,茶社又得新组织, 由胡显庭管事, 除原有人员外, 尚有莫敬一、邢君明、赵子英、来伴琴、赵子仪、陶畏初、李吉甫( 著名奎派老生)、蒋君稼、尹小峰、赵燕臣、铮子宽、易永年等。内行有杨宝忠、陈喜兴、李鸣玉、朱琴心、朱桂芬、李洪春、梁小鸾、赵曼云、关凡卿( 雅号墨牡丹, 后下海加入马连良剧团, 是赵荣琛最早的老师)。胡显庭与关丽卿合演《骂殿》, 上座在三百余人, 破清唱之纪录。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第一楼停业。清唱改在观音寺青云阁内,后因地势偏僻解散。
三盛茶社
位于西四牌楼, 与第一楼人员相同。两处分日演出, 第一楼失火
停业, 该社亦随之停业。
龙泉居茶社
成立于民国七年(1918年)。京兆尹所属西郊警备司令任宝忠嗜好京剧, 在阜成门外龙泉居茶社组织清唱。每年从旧历四月起至八月十五日止, 高搭凉棚, 邀请名票清唱。参加者有德仁趾、金玉忱、崇寿山( 即评书演员吴阔赢)、英宝田、汪寿屏等人。内行有姜鑫坪、白福山、陈碧云、娄普云( 女)、德普仙( 女) 等。民国九年(1920 年)因直皖军阀交战, 时局动乱, 遂告停业。民国十一年, 又重新开 , 并加演杂 ,一年后又停业。
宾宴楼茶社
在观音寺宾宴楼, 成立于民国十五年(1926 年)。由春阳友会负责人樊棣生请内外行名人在此清唱, 参加者多系原春阳友会同人。民国十六年(1927 年), 程丽秋又继续棣生在此楼开设希音茶社, 每天日夜两场, 请内外行清唱。这是有票房以来, 演夜场的第一家。主持人还有双寿臣、石砚棠、王福润等。民国十九年(1930 年) 因蒋、冯、阎内战, 茶社停业。
新香茶社
位于东安市场杂耍场润明楼饭庄旁。这是东安市场内最早的一家茶社, 主人姓鲍, 主持清唱者为申子明。参加者有史济匡、金小兰、冯宝庆等。除清唱外还有评书。后因鲍氏病故,该处即由润明楼收买, 改该饭庄雅座。
德昌茶楼
设在东安市场南花园东楼上, 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 开设的。茶楼主人请名票韦久峰、张宝昆负责主持清唱事务。参加清唱的有名票李适可、许少云、张稔年、张泽圃、唐友诗、齐振亚、翁偶虹、张醉丐、朱少峰、丁福庭( 原东来顺经理)、郝洁清、李雯溪( 芙蓉草弟子) 等; 内行有贾绍棠、管绍华、南铁生等。茶楼每天日场演唱。后因丹桂商场失火, 清唱移至东安市场正门北头楼上, 改名为德兴茶社。七·七事变后改名娱兴茶社, 后又改为舫兴茶社,有名票孟广亨、王仲林、陶默厂、张似云、乐朴荪、戴作民、葛松林、史德化( 女)、鲁叔英( 女)、孙九兰( 女)、傅菊忱( 女)等参加。
二合居茶馆
名票周裕庭等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在新街口南大街公用库口外迤南路西二合居茶馆内, 组织票友清唱, 参加者多为西北城名票,七·七事变后停业。
民生茶社 1935 年, 冯愚林在西单商场内民生茶社, 邀请吕正一、翁偶虹、胡显庭、李翰翔、崔仲麟、宗子衡( 老旦,曾与梅兰芳合演过, 高嗓)、杨秀章等人清唱。后因商场失火, 移至西四牌楼红楼内, 改由萧碗秋主持。后因该楼下易收音, 不便演唱, 即告解散。西单商场修复后, 在民生原址, 又开设桃李园茶社,由著名净角苏维明负责。参加者除以上名票外, 还有名武生马德成、侯喜瑞、张春彦等内行。1944 年停业。
紫霞宫茶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西城票友朱少峰等人, 在宣武门内大街头发胡同口外以南路西紫霞宫茶楼组织清唱, 参加者多系西城名票, 七·七事变后停业。
青山居茶社
社址即现文物商店青山居所在地。1943 年, 朱少峰邀请内行马德成、侯喜瑞和票友富竹友( 女)、富菊友( 女)、杨少棠、孟广亨、乐朴荪、王厚甫等人, 在这里清唱。1945 年停业。
安定门内西大院茶馆
这是1953 年由何正庭等人组织的票房。参加者有程茂亭、顾赞臣、唐佐亭、蔡赫云等人。1956 年因茶社歇业, 票房移至安定门瓮城庙内。该庙主持道士陈鹤峰工老生,是著名丑角王长林的外甥。王长林之子王福山和程茂亭等也住在庙内。未及两年票房解散。
评 书
靳麟
评书是北方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 北京的评书人才济济, 盛极一时。
民国初年的评书艺人
民国初年, 北京有名的评书艺人有双文兴、海文泉( 说《永庆升平》)、张志兰( 说《聊斋志异》)、田岚云( 说《明英烈》)、张岚溪( 说《三国演义》)、张虚白( 说《列国志》、《西汉演义》)等人。
双文兴, 又名双厚坪, 旗人, 在当时最享盛名。他能说的书很多, 在一转儿里( 两个月叫一转儿) 正书说的并不多,可是在正书之外, 他穿插上许多与书有关的趣闻轶事, 而且插科打诨, 信手拈来, 亦庄亦谐, 极有风趣。例如, 说《水浒传》的武松杀嫂, 邀请四邻, 他说四家邻居是酒、色、财、气四家。第一家,酒, 是个开酒铺的, 从一个酒字, 说起清末崇文门外的十八家酒店, 大街上的大酒缸、黄酒馆子( 西四牌楼北的柳泉居、东四牌楼的天宝楼), 胡同里的小酒铺, 以及贩卖私酒的如何半夜过城, 兑水掺假, 喝醉了的怎样撒酒疯, 并引出京剧的《贵妃醉酒》、《醉打山门》, 刻画入微、惟妙惟肖, 而且笑料百出, 使人乐得肚肠子疼。色, 是一家妓院。气,是一位挂着善观气色招牌的相面先生,由此谈到江湖上的算卦、批八字、灯下术、奇门、揣骨,等等。财, 是一家赌局,从赌就说起押宝、摇摊、推牌九、斗纸牌、打麻将牌、掷骰子和腥赌( 行话叫老月, 月是指腥字的一半, 又叫俩点儿,是指月字中的两个点儿, 腥赌就是在赌具上弄鬼作假, 欺骗他人)。双厚坪说到武松给武大郎开吊的时候, 就插入北京办丧事的繁文缛节, 请僧( 和尚)、道( 老道)、番( 喇嘛)、尼( 尼姑, 又名右僧)念经, 放焰口, 接三, 出殡等事。他真是多才多艺, 能说善学。当时有人把双厚坪和京剧大王谭鑫培、鼓界大王刘宝全( 京韵大鼓在当时分为三派, 一刘宝全,二白云鹏, 三张筱轩, 刘最有名, 他的拿手段子《大西厢》, 每唱此段时, 另加票价) 称为艺坛三绝。
田岚云, 说《东汉演义》和《明英烈》。田幼年曾在戏班学过武生,刀枪架的一招一式说得干净利落。他说《东汉演义》说到二十八宿( 就是汉光武时的云台二十八将) 闹昆阳的时候, 岑彭、马武等每个人都有一套盔甲赞, 形容他们的相貌、袍带、盔甲、武器、战马。每个赞都有二三十句, 干板垛字, 合辙押韵, 非常好听。他说《明英烈》常遇春马跳贡院墙的时候, 抬起左腿, 偏过台上的书桌, 右手把扇子扔起来, 用左手接住,右手拍醒木, 嘴里还说着驳口:常遇春马跳贡院墙, 大将军大闹武科场。五种动作同时并举, 整齐紧凑, 确实不易, 听者无不称赞。
20 世纪20 年代, 评书界人才辈出,比较有名的有:
潘诚立, 擅长袍带书《精忠传》、《明英烈》、《清烈传》。除这几部书之外, 他还编了一套《明清野录》, 说明末清初李自成起义,吴三桂请清兵之事。潘诚立说书文武兼备, 文雅而不庸俗。潘为人谦虚有礼, 说书时, 无论冬夏, 总是穿长袍或大褂儿。开书前常和书座儿闲谈请教。他曾得到武术家黄沧石( 清末湖广总督瑞徵之弟, 名武术家大枪刘的徒弟) 的指点, 给讲过不少招数, 所以他说的刀枪架与众不同。一个书扣子他能说好几天。例如《精忠传》岳云锤震金蝉子那一段, 说到岳云把锤举起就要往下打的时候, 戛然而止, 回过头来说上几天的倒插笔, 一直说到关铃报号, 才又返回来说岳云用落马分鬃锤要打死金蝉子。说得头头是道, 扣人心弦, 听着不但不腻, 反而觉得津津有味。他有个徒弟李豫鸣, 说《清烈传》和《龙潭鲍骆》。
陈士和, 原是厨行, 拜张志兰为师,说《聊斋志异》。除得到张志兰传授之外,他还参考民国初年北京《群强报》上湛引铭写的《白话聊斋》, 说得细腻生动,深受听众欢迎,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说《胭脂》那一篇的时候, 能把判词一气背下来, 而且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解放前有个赵英颇, 说《聊斋志异》也很不错, 就是学陈士和这一派。
张少兰, 张志兰之子, 潘诚立之徒。张说《聊斋志异》, 继其父衣钵; 说《精忠传》则学潘诚立之风度。后改学中医,
名张佩文。
王杰魁, 说《包公案》, 大致是按照石玉昆的《三侠五义》那个路子, 他说的平稳细致, 不温不火, 很受一般听众的欢迎。20 世纪30 年代, 北京华声电台播送他说的《包公案》, 有不少人站在马路两旁听。当时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净街王。
品正三, 张岚溪的徒弟。他说的《隋唐传》, 简略扼要, 不嗦, 不磨烦, 不留扣子, 使人听着痛快。两个月的时间,从秦琼当锏卖马说到绿牡丹,中间有瓦岗寨、薛仁贵跨海征东、罗通扫北、秦英征西、薛刚反唐。外号品八套, 可见他说书之多。品正三早年说过相声, 说书的时候包袱( 就是笑料) 很多, 尤其是学程咬金的怪样,滑稽有趣, 使人发笑。他的徒弟陈荫荣也说《隋唐传》, 写了一本《兴唐传贾家楼》, 经过整理已出版。
袁杰英, 说《施公案》, 是武书文说,包袱很多, 说起来慢条斯理, 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他弟弟袁杰亭也说《施公案》。现在的评书演员袁阔成, 是袁杰英的侄子。
群福庆, 说《施公案》和《盗马金枪传》。他长于说短打书, 说得火爆。李家店窦尔墩与黄三太比武、大莲花跳楼劫法场等, 都是他的拿手段子。他和袁杰英的说法不大相同, 各有所长, 自成一派。他的徒弟很多, 如陈荣启、张荣久等都是。
连阔如, 说《东汉演义》, 外号跑马连。后来, 连除了说评书之外, 还批八字。别名乐天居士。
杨云清是双厚坪的徒弟, 说《水浒传》和《济公传》。他说《水浒传》就是学双厚坪的说法, 颇有双氏之风。他说《济公传》能说四个月, 从济公出家当和尚说到八魔炼济颠。一般的评书演员说《济公传》的都不会说八魔炼济颠。
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评书盛极一时
那时书馆儿开的很多, 东、西、南、北城都有。地安门的广庆轩, 东华门的东悦轩, 东安市场的仁义轩, 宣武门的如云轩, 天桥的王八茶馆, 都是比较有名的。
清末民初的官宦人士, 大多住在东北城后门和东四牌楼一带, 所以广庆轩( 在地安门北义溜胡同)、东悦轩( 在东华门大街路南) 的书座儿中, 这类人占多数。这些人喜欢听袍带书, 如《列国志》、《西汉演义》、《东汉演义》、《明英烈》、《精忠传》、《聊斋志异》等。东发市场仁义轩( 在东安市场内东北角杂耍场里) 的书座儿, 大部分是东安市场和王府井附近的商人, 他们爱听《施公案》一类的书。袁杰英、群福庆在那里最受欢迎。交道口背阴胡同的书馆儿和后门天汇大院的开明轩, 因为离几个中小学很近, 所以有些中小学老师去听。梨园行的人大多到石头胡同和赵锥子胡同的书馆儿去。天桥的王八茶馆( 茶馆主人姓王行八), 除附近住户和买卖人之外,也有不少流水座儿。
书馆里, 茶壶茶碗茶叶都有, 常去听书的书座儿, 有的自带壶碗, 存在书馆。书馆的墙上贴着莫谈国事、开书不卖清茶、衣帽自看。所谓清茶,就是只喝茶, 不听书。
书馆说书, 有白天、灯晚儿两场。白天的, 下午两三点钟开书, 说到五六点钟; 灯晚儿, 从晚上八点钟说到十一点前后。一天大约说二三十段书。书馆收书钱, 早先是预备有大小两种竹牌子,买一个大牌子听一天; 小牌子是听一段收一个, 一次必须买五个。后来这种竹
牌子也都不用了。
说书先生开书时, 先拍一下醒木,这时候书馆的伙计喊一声压言, 意为现在已经开书, 别再说话啦。说到最后还有一段书之前, 伙计又喊重回儿,就是告诉书座儿, 再说一段就散书啦。大书馆每天听书的总有四五十人,一般的书馆儿也有二三十人。七·七事变前, 有名的评书艺人, 如潘诚立、陈士和、品正三等人, 一个白天可以挣两三块钱。每天收的书钱是三七分帐, 说书先生拿七成, 书馆拿三成, 茶钱全归书馆。一转儿最后一天收的书钱全给说书先生, 不下账。另外, 书馆掌柜的还得请说书先生吃顿饭。有的书座儿也送点钱给说书先生, 叫送车钱。
每年年底, 书馆掌柜的要下帖请第二年的六位说书先生到饭馆子去吃顿饭,叫做请知。在席面上商量谁说哪一转儿, 说哪套书, 决定之后, 就贴出海报去。说书先生两个月一换, 叫一转儿, 一年六转儿, 所以请六位说书的。说书先生如果第二年不到这个书馆儿来说, 必须在说完这一转儿之后, 预先告诉书馆儿。
如果吃了请知不来, 那是不行的。书馆请说书先生, 有的先和书座儿商量一下。否则, 如果邀来不受欢迎的先生, 大家就给他晾了。晾了就是谁也不去听。
附带再说书馆另外的两件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