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4533-每天点亮一盏灯-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杂、居顺处逆、见人惊慌、频生烦恼。这样的人,定是不读书、不学习的人。
古人云:扫地焚香,清福得享。有福之人,享福之时也读些书;无福之人,心中便生别念。这话真是一针见血。不读书的人,凡违愿之事,以为只有自己一人不如意,心中变生出许多愤懑。他不知古人所遇的坎坷,比他更多百倍,这都是不读书的原由。
宋代苏东坡,去世后文名传世、流芳千古,但生前却忧谗畏讥,往复迁移于潮州、惠州,境况坎坷;唐朝诗人白居易,没有后代;宋代文学家陆游,忍饥挨饿。这些在书中都有记载。他们都是光照千秋之人,遇事却这样不如意。如果人们能静心体会他们的经历,对于自己的不顺心就能安之若素了。
人若不读书,就只能看到自己的艰苦,从而心生怨恨、忧烦郁闷,这又何必呢?古人也有富裕兴盛、声名赫赫的时候,但转眼也就灰飞烟灭了。所以读书也可增进道义,是保养身体的要务。但是,如果读书非要硬啃大部头的文集,以争长短,那就太辛苦了。粗略浏览,自在地看看古人文章的精要之处,也就足够了。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朝桐城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著作有《笃素堂文集》、《恒产琐言》以及《聪训斋语》等。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以意志力分辨生活之路
(俄国)托尔斯泰
一个人打着灯笼行走在黑夜里,艰难地辨认道路,迷失——找回来,再迷失——再找回来。终于,他厌倦了,他不再分辨道路。他吹灭了灯笼,走到哪儿算哪儿吧!这结局如同人用烟草、酒精、鸦片来麻醉自己一样,让人心酸。
生活的道路迷茫难辨,迷失的人每当走偏了都会再尽力挣扎到正路上来。但屡屡辨认真伪的麻烦,使人消沉、迷惘、失落……人们便用各种麻醉自我的方法来熄灭心中惟一的光亮——理性。
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但对于吸烟和酗酒来说,无论富人或穷人,都是一样的。因为,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而人们之所以没有满足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寻求的都是肉体的满足——肉体的满足是无尽头的,就是因为这种贪欲,富人和穷人都极力以酗酒等行为来麻醉自己,期望在恍惚中忘记那难以抗拒的欲望。
没有人喝醉酒是为了要去做好事的。多数邪恶的事情都是在醉意正浓的状态下干出来的。日复一日的生活,若不以坚强的意志支撑,就像那粗劣的磨纸,磨去了克制和温和的美,就会凸显出焦虑和悔恨的殇。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著有《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传世之作。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长时间的懈怠,使人感到可悲
(德国)叔本华
亚里士多德说:“无知人的闲暇是多么可悲啊!”
现代人不知道如何享受闲暇。平常人只是消磨时光,有才华的人却利用时光。才智有限的人易生厌倦,因为人们以才智来驱使意志力,满足自己的动机。动机停滞了,意志也就失去了方向,才智也就随之不再了。才智和意志二者,都是被动的齿轮,需要人来驱动。闲暇,就这样使各种能力衰竭下去,给人带来深深的厌倦。
长时间的懈怠,使人感到自己的可悲,为了消除它,有人以琐事来刺激自己、取悦自己,希望调动起自己的意志。意志的发动需要才智之力相助,一旦意志发动起来,才智也随之苏醒。
一些人,因为无事可做,就以玩弄手指、敲打桌子、抽雪茄来打发无聊,并美其名曰放松。玩牌是他们所谓的智力锻炼与社交手段——社交界也主要以这种手段营生。可我个人认为,玩牌没有什么价值,它更是思想破产的象征。玩牌的人不用心灵思考,只是考虑怎么去赢别人的钱。我看不出这种愚蠢的行动有何高明之处。且听听他们的辩解:玩牌是为进入社会和商界做准备工作,因他们在玩牌中既可学到灵活运用偶然形成的情况,以获得最好的结果,还可学会在情况恶劣时假装出笑脸。我由此得知:牌是教人以伎俩和阴谋去赢取他人的钱财,所以我更坚信它是败坏道德的行径。这种牌桌上学来的习惯,一旦在内心扎根,就会让人们把日常事件和彼此的关系都视如打牌,只要不违反法律,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人只要存在,闲暇总是有的。内心充实的人,会把这种闲暇视作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大多数人却把闲暇白白浪费掉了。闲暇使他们懈怠、厌倦,成为沉重的负担——正如他自己的个性。我们怎可如此浪费闲暇,要知道,我们不是女奴的子孙,我们是自由的后代。
放弃对闲暇的厌倦,放弃你的无知吧!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哲学副教授,后因抨击黑格尔哲学败北而辞职。其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境由心造,心静而一切皆静
(清代)梅文鼎
人心境不一样,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天下的其他事情,也是这种情况。
走过了千里路程的人,百里路只算是起步;走过了万里路程的人,千里路仿佛还没出门。关上门窗,觉得满室生辉,看见门外的鞋子,就害怕走远路。夏天,太阳正当空时,行人看见枝茂叶繁的树木,就快步跑到树下休息,如同到了清凉国。宽广重叠的大厦,迎着凉风铺上竹席,仆人交相摇扇,仍然像吴地的牛那样,热得喘不过气来。一棵树,不如大厦凉快,门外,也不如千里路更遥远。
地位很高的人,把官帽当作束缚,有些人便想去山林隐居;富有的人,把拥有过多财产看作祸患,拥有名利的同时,还去求神问卜。假如他们的地位发生变化,彼此羡慕,其中的苦乐还一样吗?妇女和孩子的谈笑咳嗽,还有门外的敲门声,不经意听到时,就会扰乱心中的宁静,这是因为和自己的关系很密切。面对怒骂号叫、鞭打搏斗,却一点也不动心,这是因为感到这些和自己没有关系。心境被打搅,宁静变成喧闹,一旦安定下来,喧闹又变成宁静;心中牵挂的东西,就算很远也觉得近。心中专注一件事,就会忽视其他事物;君子行事与平时一样,便处处自得。
看古人的作品,大多写成于穷困不堪,或十分无聊的境地。甚至,有的还是在监狱或马背上看书。他们这些人,难道真的有特别之处吗?以前,伯牙学弹琴,学成之后,他的师傅把他领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天上狂风呼啸,海中大浪汹涌,一呼一吸之间,心神震荡——伯牙马上领悟,他的师傅在改变他的胸怀。
人们假如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管吃饭还是睡觉,都只想到看书,那么就算是断简残篇,也是培养心境的好方法。由此有感而发的文章,肯定是传世之作,而将来的心境,也会一天一天变化。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县人。他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去说和做自己还不懂的事是危险的
(古希腊)苏格拉底
去说或去做自己还不懂的事是危险的。
试想一下,你所看到的具有这种习惯的人,他们是受到赞扬的多呢,还是遭受谴责的多?那些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无知之人。反之,那些说自己所懂之事并予以行动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人们称他为知识最广博的人。
如果你期望获得盛名,并为人们所敬仰,你就要针对你所做的事去获取相应的、广博的知识。当你在某一方面超越大多数人的时候,自会有人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把你的美名传扬四面八方。那个时候,你就会得到你所想得到的。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用正确的方法认识世界(法国)笛卡尔
良知在世界上可谓分散广布,没有人认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禀赋,即便他在别的方面还希望再优秀一些,也不会在良知方面还认为自己需要再做些什么。这一点,人们的感觉也不算错误,事实上被人们称作良知和理性的东西,也就是人们藉以判断正误和辨别真假的能力。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意见各异,并不是一个人比另一个人的理性多一些,或者少一些,而是由于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思考,考察的对象也不相同。良知存在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加以运用它。最伟大的善行和最卑劣的罪恶,都可以出于良好的心智。在人生的道路上,缓慢前行的人往往比跳跃前进却屡屡把握不住方向的人走得更有成效。
对于我而言,我看不出自己的心智有优于他人之处。我甚至期望自己能像某些人一样思维敏捷、记忆牢靠、头脑灵活而生动,并拥有清楚明晰的想像力等。如果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完整地体现这一切,我认为这就是完善心智的最好途径。但是,理性和良知既然是我们区别于禽兽的惟一特征,我也就只能相信这惟一的特征可使人处于理性和良知的完整之中。正如哲学家们所验证的道理:同一个种类的每个个体,所具有的偶然性方面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它们所具有的形式和本性则没有多少差别。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从青年时代开始,我就以我所发现的途径进行思考,并获得了一些道理,再以思考和道理中形成的方法来逐步增加我所需要的知识,然后一点点地消除我的平庸,尽量达到生命所允许到达的最高点。这种在追求真理方面所能获得的进展,使我感到极度的满意。要知道,我对自己所下的判断向来倾向于自卑。然而我还是由此得到这种信念:就纯粹的职业而言,我选择那探寻真理的职业是很重要的。
尽管我们通常在与自身有关的事情上纠缠不清,我也知道朋友们的判断虽使我无法确证,可我还是愿意将我所遵循的途径公开,因为它的确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笛卡儿(1596—1650):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的奠基人之一。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观其行而知其人
(北宋)司马光
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先观察他的言行;听别人的话,要先弄清楚他的本意;看人家做事,要对照事情的结果。
爱许诺的人,未必守信;会说话的人,未必能躬行;身体力行的人,未必能说会道;高声叫骂者,未必勇敢;讲话温和者,未必胆怯;少言迟钝者,未必愚蠢;滔滔不绝者,未必聪明;朴拙逆反者,未必背叛;顺从迎合者,未必忠诚。
判断一个人,应该在遇到大事、要事之时,看他是否能轻松胜任;在顺逆处境之中,看他的胸襟气度;在喜怒之际,看他的涵养;在公众场合里,看他的言行举止、学问见识。人的品行节操,在利害关头就能看出;人的修养气量,在喜怒之际就可知道。卑下讨好之人,并非真心遵循礼仪;沽名钓誉之辈,其实并非聪明。
观察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藏不住内心的奸恶。眼睛明亮坦率,则表明此人光明正大;眼睛昏暗闪烁,则表明此人心术不正。听别人讲话的同时,观察他的眼神,对方的善恶就难以隐藏了。
品评人物,应论其是非,而不是计较成败。适当的方法是:对尊贵的人,观察他的举措是否得当;对富有的人,观察他是否乐善好施;对失意的人,观察他是否非礼不受;对卑微的人,观察他是否非礼不为;对贫穷的人,观察他是否不取不义之财。要知道某人是否勇敢,可以看他经过了哪些艰难:要知道某人是否仁德,可以将钱财委托他管理;要知道某人的操守如何,可以给他些好处来考验他;要知道某人的气节如何,就可以用恐吓来考验他。
只有在生命结束时,才能对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下结论;只有在面临大事时,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节行操守。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宋哲宗时曾任宰相,是《资治通鉴》的编修者。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让苦难对我们有益
(俄国)托尔斯泰
爱比克泰德说:假如人不知道眼睛可以视物,就永远不会想到睁开眼睛。这岂不很可怜。同样,人在忍受各种苦难之前,如果不知道自己被赋予了思想的力量,那么人的处境可能会十分可怜。
人,是富有理性的。人能轻易忍受任何的苦难,因为理性告诉他,任何苦难都将过去,美好随后即将到来。而且对于富于理性的人来说,任何苦难都是有益的。当然,人不可能永远坚定地面对一切苦难,有时也会在苦难面前卑躬屈膝、哀声求饶的。
上帝赋予我们一种力量,即使出现了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事,也不能使我们过分悲伤,上帝让我们的灵魂只服从于我们的理性和思想……对此,我们应该怀有感恩之心的。我们的灵魂,既不服从于我们的父母兄弟,也不曾服从于财富和我们的肉体,甚至死亡也桎梏不了我们的灵魂。上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