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善待生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所选择的,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费力和乏味的事情。否则的话,我们去主动寻求这种生活也就毫无意义了。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爱好:我的爱好就根本不适合管理家政。喜欢这样做的人是应该做到适可而止的。我们要做财物的主人,而不要做财物的奴隶。


《善待生活》第二部分命运的判断(图)

  仔细想一下,人的打算和决定似乎是取决于命运的。命运的捉摸不定、变幻莫测也就决定着人的推理和判断。  在柏拉图的《对话集》中蒂还欧说:“人的思维活动是随便的、轻率的,因为人的推理判断跟人一样,带着很大的随意性。”  判断是一种应付一切问题的工具,而且是没有一个地方不在使用的。正因为这样,在我写随笔的时候,一有机会我就会用上它。即使是我所不熟悉的问题,我也要拿它来试试,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似的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在过河的时候如果这个地方太深了,以我的个头是过不去的,那么我就会到岸上去待着。承认自己过不去,这就是判断的一大成功,甚至是最为得意的成功。  有时候,即使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我也要试试,看看它能不能使问题具体化,使它变得充实有据。有时候,我也会用它来探讨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上,它发现不了任何属于它自己的东西,因为路子是现成的,那么它就只能踏着别人的足迹往前走。这时,它所做的一切就是选择它认为最好的道路。在千百条路中,说出这条或者那条路是最合适的。我往往是遇到什么命题就抓什么,对于我来说都是很不错的。不过,我从来不打算把它们都完整地写出来,因为我根本就看不到全貌。有的人答应让我们看到全貌,但是他们并没有兑现。每件事情都是有方方面面的,有时候我只是抓住了一面来舔一舔,有时只是找出了一面来摸一摸,而有的时候则要一直扎到骨头上。我用力往里扎一扎,不是尽量扎得宽一些,而是尽量扎得深一些。我常常喜欢抓住命题的某个没有探讨过的方面。如果对于某个方面我还不够熟悉,那么我就会斗胆深入探讨下去。我在这儿写上一句话,又在那儿涂上另一句话,就算是从各个部分上零零散散地采取的样品,我并不打算做什么,也不许诺去做什么。我不一定要对这些写上的东西负责任,也不会因为觉得不错就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些东西。我还会觉得有疑问,没把握,仍然觉得自己还是老样子,一无所知。  人只要一活动就势必会暴露自己。恺撒的内心,不但在组织指挥法萨罗战役时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在安排休闲和艳情的时候也可以看得出来。看一匹马不仅要看它在驯马场上的操练,还要看它在慢慢行走的时候,甚至还要看它在马厩里休息的时候。  德摩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是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第一位觉得人生是无聊而可笑的,所以他在公开露面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讥讽和笑容;赫拉克利特则觉得人生是可悲又可怜的,所以总是愁眉不展,眼睛里总是充满着泪水。在抬脚出门的时候就一位是笑盈盈的,而另外一位则是哭哭啼啼的。  我更喜欢第一种情绪,倒不是因为笑比哭更能够招人喜欢,而因为它是更加愤世嫉俗的,对人的声讨也就更加厉害。在我看来,按照我们的功罪,我们所受到的蔑视还远远不够。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到遗憾,但是在遗憾和惋惜中却往往还夹杂着几分欣赏;我们不屑一顾的东西,却总是觉得无限珍贵。我认为,与其说我们是不走运的,还不如说我们是很虚荣的;与其说我们是狡猾的,还不如说我们是愚蠢的;与其说我们是非常辛苦的,还不如说我们是非常无用的;与其说我们是可怜的,还不如说我们是可耻的。  后一位哲人在盼望我们倒霉,一心希望我们尽快完蛋,并且避免与我们交往,认为那是在与恶人为伍,是危险的,是堕落的。而另一位则对我们不屑一顾,所以与我们接触既不会扰乱他,也不会带坏他。他丢下我们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不屑与我们进行交往。他认为我们既干不了好事,也干不出什么坏事。


《善待生活》第二部分享受自由(图)

  俗话说:牵着马的人也是可以步行的,只要他愿意。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雅克是一个年轻、英俊、健壮的人,他常常喜欢让人用担架抬着他巡游四方,在头的下面垫上一只蹩脚的羽枕,身上穿一件灰不溜秋的粗布袍,戴着一顶同样质地的睡帽,后面却跟着豪华而威武的王室随从队伍,各色的驮轿和骏马,以及众多的侍从和卫士,他们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相当稚嫩且尚未稳固的威严。  “一个即将痊愈的病人是不需要同情的。”这个警句是很正确的,我从书籍中所得到的收获全部在于对这一警句的体会和运用。事实上,我对书本的使用并不会比那些不知道书为何物的人多。我享受书,就像守财奴享受他的财宝一样,因为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我乐意,随时都可以享受。这种拥有权使我的心里感到了惬意和满足。不管在太平的时期,还是在战乱的年代,我每次出游都会带书。然而我可能会很多天,甚至是几个月都不用它们。我对自己说:“待会儿再读,或者明天,或者等我想读的时候再读。”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但是我并没有感到悲伤。因为我想书籍就在我身边,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我没有办法说清楚这一想法让我多么心安理得,也没有办法总结出书籍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帮助。总之,它是我的人生旅途中最好的精神食粮,我非常可怜那些缺乏这种精神食粮的聪明人。在出游中我其实更愿接受其他的消遣方式,不管它是多么微不足道,更何况这一类的消遣我从来都不会缺少的。  在家里的时候,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躲进书房度过的。我就在书房里指挥着家中的一切事务。我站在书房的门口,就可以将花园、饲养场、庭院及庄园的大部分地方尽收眼中。我在书房里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翻翻那本书,并没有先后次序,也没有一定的目的,完全是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我有时也会堕入沉思之中,有时也会一边踱来踱去,一边将我的想法记录下来或口授给他人,就像现在这样。  我的书房在塔楼的第三层。一楼是一个小礼拜堂,二楼是一间卧室和它的套间,为的是图个清静,我常常会睡在那里。卧房的上面原来是一个藏衣室,过去那里是我家里最没有用的一个处所。改成书房以后,我在那里度过了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一天中的大部分光阴,但是我从来都不在那里过夜。与书房相连的是一间布置得相当舒适的工作室,冬天可以生火,窗户也开得非常别致。要不是我怕麻烦又怕花费太多,我就可以在书房的两侧各接上一条百步长、十二步宽与书房地面相平的游廊,因为墙是现成的,原打算做其他的用处,高度正好符合我的需要,任何僻静的处所都要有一个散步的地方。  我如果坐着不动,那么思想便会处于一种沉睡的状态,必须让两腿走动,思绪才能够活跃起来。所有不依靠书本做学问的人,都会有这种情况。我的书房呈圆形,只有一点平直的地方,正好可以安放我的书桌和椅子。我所有的书被分成五层排列在房间的四周,围成了一圈,弧形的墙壁就像是躬着腰把它们全部都呈献在我的面前。书房的三扇窗户为我打开了三幅多姿多彩又舒展的远景。屋子的空间直径为十六步,冬天里我连续待在那里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因为,我的房子建在一座小山丘上,而书房又是所有的房间中最通风的一间。我喜欢它的偏僻和难以靠近,这对工作效果和远离人群的喧闹都是十分有利的。这里是我的王国,我竭力把它置于我个人的绝对统治之下,竭力使这个惟一的角落不被妻子、儿女、亲朋所共有。在其他地方,我的权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也不是十分牢靠。有的人即使在家中也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在那里享受清静的地方,在我看来,这种人真的很可怜!野心家是必须抛头露面的,就像广场上的雕像,这是他们罪有应得的。“有高官厚禄,那么就不会有自由”,因为他们连一个僻静的藏身之处都没有!我在某个修道院里看到,修士们有这样一条规矩:必须始终待在一起,不管是做什么,必须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认为修士们所过的那种苦修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够比这个更难受的了。我觉得,终身独处比从来就不能独处要好受得多。  如果有人对我说,他把文学艺术仅仅当做一种玩物和消遣,那么这将是对浮斯的亵渎,那是因为他不会像我那样知道娱乐、游戏和消遣是多么有意思!我差一点儿就要说,其他的任何目的其实都是可笑的。我过一天是一天,而且,说句不恭敬的话,只是为自己而活着:我生活的目的也仅仅在于这一点。我年轻的时候读书是为了炫耀,而后来读书多少是为了明理,到了现在则为了自娱,从来都不是为了谋得什么利益。过去我把书籍作为一种高雅的摆设,完全不是用来满足自我的需要,只是用来装门面,装饰自己。这种耗费精力的虚荣心,早已经被我抛得远远的了。  读书有很多好处,只是要善于选择书籍。但是如果不花费力气,那么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读书的乐趣就像其他的乐趣一样,并不是绝对的、纯粹的,也会带来一些麻烦,而且可能会很严重;读书的时候头脑在工作,而身体却是静止不动的,从而逐渐的衰弱、萎靡,而我并没有忘记注意身体,对于已经进入暮年的我来说,过分沉湎于书本其实是最有害健康的,也是应该避免的事情。


《善待生活》第二部分平衡的力量(图)

  我们把那些轻信别人和耳朵软的毛病都归咎为简单与无知,这也许是不无道理的。但是从前我似乎听说过,“相信”好比是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了一种印象,越是软弱和缺乏抵抗力,那么就越能够留下印记。“就像在天平上加了砝码会倾斜一样,思想也必定会倒向明显事实的一边。”心灵是空疏浅薄的,如果缺少了平衡的力量,那么就会非常容易被说服,并且不用重复第二遍,就会倒向那一边。为什么儿童、民众、妇女和病人的耳朵根子比其他人的软,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把那些我们认为不太真实的东西,当做谬误来加以蔑视和谴责,其实也是愚蠢和自高自大的,这是自视智力超群者的通病,我以前也是这样。  当我听到谈论鬼魂显灵、预卜未来、蛊惑和巫术,或讲述我不甚了了的事,我就会觉得那些被这些荒唐的事情所愚弄的人是可怜和可悲的。可是现在,我却感到那个时候的我至少也是一样可怜的,并不是因为从那以后我的切身体会超越了我原来的信念,而是理性告诉了我,如果武断地指责一件事情为虚假的和不可能的,那么,上帝的意志和我们的母亲——大自然的威力在我们的头脑中也就会变得有了限度。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按照我们自己的能力来衡量上帝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威力。如果把我们理解不了的事情称做是怪物或者奇迹,那么,很多奇迹或怪物都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要让我们去认识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大部分事物,要穿过多少云雾,经过多少摸索啊!的确,我们会有所发现,但这种发现与其说是科学,还不如说是习惯为我们揭去了蒙在这些事物上的面纱。但是如果这些东西,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我们仍然会感到它们和其他事物是一样的甚至是更加难以置信的。  没有见到过河的人,第一次遇见河,会以为这就是海洋。也就是说我们会把自己所看见的最大的东西,当做自然界中同类物体之最,因此,一条河虽然不大,但是没有见过更大河的人就会觉得它是巨大无比的。一棵树、一个人也如此,无论什么种类,只要我们看到一个较大的,那么就会以为它是最大的。  眼睛所看惯了的东西,我们的思想也就会习以为常了。常见的东西,我们是不会再感到惊奇的,也就不会再去探索它的本质。刺激我们探本求源的,与其说是事物的大小,还不如说是事物的新奇性。  对于自然界所具有的无限力量,要更加崇敬;对于我们自身的无知和弱点,也要承认,而不是回避。多少事情看上去似乎是难以置信的,但是却被许多值得信任的人所证实了。即使我们不可能信以为真,但至少也应该是不下定论。如果指责它们决不可能的,那么也就等于是说自己知道可能的界限在哪里,这无疑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如果我们清楚在不可能和罕见、违反自然规律和违背习惯的看法之间存在着区别,那么就不应该轻易相信,也不能够轻易不信。  蔑视自己所不理解的事情,不仅是荒唐和轻率的,而且往往会导致危险和严重的后果。你可以根据自己卓越的判断力,来确定真理和谎言的界限,但是有的时候,你必然会相信某些事物,而这些事物和你否定的那些事物相比可能还要不可思议,这样,你就已经被迫放弃了你所确立的界限。然而,当我们面对宗教叛乱时,我感到,使我们的良知不安的是天主教徒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在向敌人让步,在放弃某些有争议的信条时,却又装出很温和、很内行的样子。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在开始后退的时候,在向进攻的敌人让步的时候,只会对敌人更加有利,使其能够得寸进尺,况且,他们以为是无足轻重的,因此选择让步的信条有时候是非常重要的。要么完全服从教会的权威,要么就彻底地放弃,但是我们无权确定服从教会的范围。  我所说的这些并不是信口开河,我是作过试验的。我曾经滥用我个人选择的自由,对某些貌似空洞或极端的教规不给予重视。后来,通过和学者们进行交谈,我才感觉到,这些教规是根深蒂固的,厚此薄彼的做法是愚蠢和无知的。我们自己的看法有时也常常是充满矛盾的,多少昨天还只是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