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话之旅-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服从,神灵会想尽办法让他的一生过得不顺畅。俄瑞斯忒斯知道,如果他杀母,复仇女神会对他进行疯狂的报复,因为复仇女神是冥界的女神,她护卫做母亲的权利。无论做什么,他都不会有好结果。最后,俄瑞斯忒斯勉强决定,自己还是应该站到父亲一边,因为他也是个男人。这样,他就杀了母亲和她的情夫。 复仇女神果然赶来报复俄瑞斯忒斯,让他精神失常。经过一年的精神折磨和打击,他去了雅典,来到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寻求保护。雅典娜女神跟第一个由人类组成的陪审团一起做出了裁决,认为俄瑞斯忒斯无罪,并使他的家族从此脱离毒咒。最后,他结了婚,继承人了斯巴达的王位,重新开始了一个新的谱系,再没有过往的家族血仇了。 评 论 这是一个黑暗和血淋淋的故事,残忍行为从坦塔罗斯开始,为了让诸神开心,他毫不犹豫就杀害了自己的儿子,用以蒙骗诸神。我们一定会想到某些父母,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孩子的幸福和安康前面。有这样的父母,佩罗普斯对自己的儿子麻木不仁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我们在前面一些故事里看到过,父母的偏爱会在子女之间挑起愤怒和敌意。在这个故事里,阿特柔斯和梯厄斯忒斯兄弟就受到了父亲的诅咒。如果兄弟姐妹之间积累起来的嫉妒爆发出来,有准备的父母就处在伸手相帮的地位,因为他们会寻找其中的深层原因。佩罗普斯却煽动起更大的仇恨。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为也会有所表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因为你行为不端,我不再爱你,不再需要你了。我但愿你一路倒霉,希望你过一辈子悲惨的生活。” 贯穿全篇的是这么一个反复的主题,那就是残害亲子的意愿,要么是满足自己的情感扭曲,要么是为了物质上的收获。在现代家庭中,这种残忍行为有时候是真实的,暴力和性虐待就像古代希腊时一样发生。但是,更常见的残忍行为却是微妙的,会与爱、深情的父母关怀同时存在。如果我们不承认孩子的情感和个性,而是强加我们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期望,并且以孩子的自我身份为代价,那么,我们距离阿特柔斯之家的残忍,远比我们想像的还要近。 尽管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发生,这个故事却没有以悲剧结束,这跟底比斯之家的故事有所不同。在俄瑞斯忒斯身上,我们看到冲突化解的象征。俄瑞斯忒斯并不想参与家族罪恶,这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可是,他却没有选择。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当父母带着对彼此的仇恨分手,或者带着敌意继续生活下去,孩子经常会感到非得站到一边去不可。有些父母试图利用孩子作为彼此仇恨的武器,因此就会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让他们显示对一个父母的支持而否认另一个父母的爱,孩子期望以这种形式化解矛盾。有多少母亲因感觉自己被配偶“错待”,就去说服孩子,告诉他们说父亲是个坏蛋,不配获得孩子的爱?有多少父亲因为无法满足妻子的情感需求,就利用可爱的女儿制造一个幻想世界,让女儿排斥母亲,宣布这个女儿是一个替代的妻子? 在我们的早年生活中,也许被迫要在争吵的父母之间选择一个立场。可是,我们站到哪一边去呢?我们抛弃父母任何一方的爱都会产生内疚,如何抱着这样的内疚生活下去?一开始,我们也许被迫挑选一个立场,以便从情感上超越内心和外部的冲突,可是,在挑选一边而反对另一边的时候,我们无可避免地一定会遭受一段时间的痛苦,直到我们成熟,直到我们有能力退回一步,把父母双方都看做是落入陷阱的人,落入了一个错误和无意识的怪圈,而这样的错误却是延续了多少代人的遗传结果。 这个故事里充斥着对后代的残忍行为,这是描述否认爱与真正的关怀的一个家族的另一种方式,在这里,权力欲统治了一切。俄瑞斯忒斯被分成了两半,因为爱父亲,也爱母亲,他不可能杀死其中任何一个而不感受到极大的内心痛苦。跟俄瑞斯忒斯一样,我们无疑也想抛弃过去,避免重复父辈的错误,我们希望远离家族原有的生活轨道。而且,跟俄瑞斯忒斯一样,我们也许非得经历那样的痛苦,这种痛苦源自确认自己对父母双方的忠诚,我们必须要忍受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爱情拔河比赛,同时要向我们的内心显示一种不可动摇的忠诚。 阿特柔斯之家的故事里还有另一层真知灼见。俄瑞斯忒斯之所以找到了救赎的办法,一部分是因为他自己有耐心,忍受住了痛苦,也接受了神灵的意愿。但是,他也是通过众神本身得到救赎的,尤其是女神雅典娜,她建立了一个人间的陪审团,在阿波罗神和复仇女神之间进行了调停工作。这意味着什么呢?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和人间的陪审团体现着人类思维的能力,能够分析、反省和确认冲突双方各自的观点,无论是内部的冲突还是外部的冲突。雅典娜不仅仅使看待问题本身成为可能,而且还使参与各方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简短地说,她人格化的不仅仅是意识,而且还有交流,还有倾听双方意见的意愿。这位女神让我们想到,如果能够找出一个办法来抵制诱惑,不是把自己最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并且开始诚实反省和交流,那么,哪怕像阿特柔斯之家这么一个家族,也是可以从毒咒中解放出来的。 这样的意识必须得到痛苦的回报,没有任何东西是免费得来的。懊悔和补救也许是必要的一步,非此莫能拯救我们自己的家庭,我们也许必须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进行忏悔,付出代价,哪怕是远在我们出生之前便存在着的过错。人生并非总是公平的,在俄瑞斯忒斯那里发生的一切,显然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可是,他所经历的一切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却使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潜力清洗过往的罪恶,解脱过去的苦难,全心全意与我们的亲人相亲相爱。
第二部分:长大成人亚当与夏娃(1)…(图)
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股神秘的冲动,希望能够成为我们自身,这样的自我是独一无二的,与家庭、伙伴和社会生活这些给予我们认同感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确定的个体。但是,神话告诉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艰难和有时候极其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要求我们敢于面对考验我们力量的内在和外在的挑战,而且还要求我们能够独立生活,忍受身边的人们对我们怀有的嫉妒或敌视,因为这些人还没有开始走向自我的旅行。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离家远行之苦,也展示了奔向自立的途中会遇到并与之拼搏的是什么样的恶龙。神话还昭示出个人目标和意义感的深刻和重要性,也许那就是深藏于我们试图成为真正自我的活动中的最深的秘密。我们也许并不总是能够确认自己回避个性挑战的程度,也认识不到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背叛自己最真切的价值观,为的就是要让自己感觉有所归属。在这样的领域里,神话不仅仅能够昭示我们,而且还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保障,即自我发展不一定与自私是同一个东西。我们不能够把自己尚没有在内心里发育成熟的东西真正奉献给他人。 离 家 离家是一个原型体验,正如过家庭生活本身也是原型体验一样。为了成为自身,我们都必须要在心理上脱开我们从中出现的母体。为现实这个目标,我们也许还必须要使自己在生理上摆脱父母与家庭,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信念、价值观、天赋与需求。离家并不意味着家庭生活就是“不好的”。事情也许是这样的:那些害怕踏入人生旅途的人,比较那些抱着信心与希望踏入现实世界的人更有可能遭受家庭生活的痛苦。把亲人留在身后是痛苦的经历,如果我们抛弃的亲人不愿意我们离开,则这样的经历会变得更让人痛苦。但是,同样,发现自己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快乐。 亚当与夏娃 出走天堂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讲的是分离与失落的故事。我们不妨相信这是一件真事;我们不妨将这个故事看做是一种道德范式;我们不妨可以在其中看到一种寓言,那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脱离了母体。这件事情在许多层面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的许多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说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天堂里,我们必须承担起世俗生活的重担。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离家远行故事。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里,并给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他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夏娃,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夏娃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可是,所有动物中最邪恶的一种是蛇,蛇问夏娃,问她可否能吃任何想吃的果子。“那当然,”夏娃答道,“除开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想吃什么果子就吃什么果子。但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吃了便会死。” “才不会哩,”蛇说,“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是一样了。上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 夏娃带着渴求看着那棵树,被那水灵灵的果子诱惑得受不了,因为那果子会使她聪明。最后,她再也忍受不了,就摘下一枚果子吃了。之后,她再摘一枚递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之后,他们彼此对望,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叶盖住身体。 天黑下来,有了凉意,他们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来到了园中,他们就藏了起来,上帝看不见他们两个。可是,上帝喊亚当,问他在何处,为何藏起身来。亚当答道,他听到上帝的声音,但很害怕。上帝说:“如果你害怕,那一定是吃了我禁止你们吃的果子。” 亚当立即指着夏娃说:“是这女人让我吃那果子的。”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善恶,那就必须离开伊甸园了。如果你们留下来,那你们可能会去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那你们就会永远活下去了。这样的事情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上帝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 评 论 亚当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泥土”,夏娃的名字意思是“生命”。因此,我们一开始便得知这个故事真正的意思:由于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因此而遭受惩罚,他们必须要忍受两大痛苦——生存与死亡。这样的痛苦是我们作为成年人都必须要承担的,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来承担:我们必须要为生存而劳动,还必须要当父母。
第二部分:长大成人亚当与夏娃(2)…(图)
在一个层面上,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损失——从生存开始就必须与母亲的子宫脱离。在子宫里,生活是愉快的,没有任何紧张或压力。我们不需要穿衣服,因为里面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热,也没有饥饿和干渴的体验。生活是祥和的,没有孤独感,没有冲突,也没有痛苦。之后就是出生之痛。正如亚当和夏娃被不体面地赶出天堂,人体也是这样经历了第一次的生理之痛和孤独的体会。 但是,诞生并不仅仅限于婴儿的身体从子宫里冒出来。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些独立的造物,有与父母不同的思想、情感、梦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们也经历了一场“诞生”。家庭本身也是一种伊甸园,孩子在家庭里面会沉浸在父母的爱与呵护之中,不用承担面临世俗挑战的负担,也不会体验成年人的孤独之苦、冲突和斗争。人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想,人们告诉我们怎么去体会,我们就怎么体会,我们根据自己接受的规则和价值观行动,根本不会提出任何疑问。在家庭里面,一切都处在和谐中,直到这个孩子进入发育期,直到他进入成年人的门槛,此时,他/她会要求自己去了解周围的世界,那就是会使我们跟祖辈一样想去偷尝禁果。换句话说,当我们品尝人生经验,发现自己在生理、情感和精神上的力量后,我们就得到了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权利,因而也就成为与父母一样的人了。我们必须要找到自己的道路,我们也许会感到害怕和羞耻。许多父母就像故事里的上帝一样,他们觉得这是可怕的挑战,也是对他们的权威直接的嘲笑。年轻人被赶出家庭,不再有和谐的家庭生活,一头扎进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艰难冷酷的世界,无法再次跨进那个父母和孩子合为一体的、神奇和充满了爱的世界。 性欲的感觉和性体验是启蒙过程的重要阶段,我们通过这个阶段品尝到果子,发现了自己个人的天性。但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善恶的知识,实际就是指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做出选择。从本质上讲,我们所有的选择,包括性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作为单个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们就得体验分离的痛苦,因为无可避免的是,我们会发现冲突地带,哪怕发生冲突的是我们最爱的人。 我们迟早都得挑战父母的设想,都得做出自己的决定,都得承担自己的后果。这些选择也许涉及某一个特定的职业发展方向,上不上大学的决定,或者是尽管父母提出警告,我们仍然要继续追求下去的某种人际关系,或者会在家庭里面引发冲突的某些想法或情感的表达。无论是什么,到了某个阶段,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