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身心逐渐成熟、文明素质较高、初涉人生又朝气蓬勃的当代大学生群来说,爱情更是他们心中的一块圣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恋爱现象日益变得普遍和复杂。据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6。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2001年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做出“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的规定,取消了上大学受婚姻状况限制的规定,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恋爱的环境变得日益宽容。值得关注的是,因为爱情问题而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    

    

学习成长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大学生需要教育吗?学校有必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关于恋爱的教育吗?爱情是一种炽热的感情,是个人内心世界圣洁的情愫,爱情中体现着真、善、美。崇高的爱情是一门需要知识、能力和热情的艺术,这门艺术不可能让年轻的一代人自然而然地获得的。实践表明,缺乏必要的恋爱教育对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大学生的恋爱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品德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给予恋爱教育的地位重视不够。可喜的是,一些高校已经把“恋爱、婚姻与家庭”等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开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给大学生开设“爱情教育”讲座的实践效果表明,大学生面对爱情时变得更慎重、更理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讲座是有必要的。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讲座和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或方式,帮助年轻的大学生走出误区,避免和挽救危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恋爱教育?美好的爱情既是人类崇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又是以纯洁的性爱为基础的,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美国的学校中,在恋爱教育或性教育应该教什么知识和应该怎样教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取向:一种是“性安全”教育,另一种是“性纯洁”教育。“性安全”教育的课程主要教育学生获得性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时,避免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或者降低受到伤害的程度。而“性纯洁”教育课程主要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后再发生性关系,保持性生活的纯洁。实践表明,“性纯洁”教育对遏制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性安全”教育的目的在治标,“性纯洁”教育的目的在治本,我们认为,恋爱教育应该标本兼治,更以本为根本目的,应该以“性纯洁”教育作为现代大学生恋爱教育或性教育的主导思想。我们赞同这样的主张:恋爱教育的基调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从生活出发,给学生以爱情为主题的符合人性、生活的引导,而不是纯粹道德的说教,其目的也不仅仅在于教学生如何寻找到完美的爱情,也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恋爱的技巧或方略,而是引导学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了解自我,善待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形成一种更人性的、健康的恋爱观、价值观,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因为对爱的真正本质的追求,是克服一切不良欲望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基于这种出发点才能形成健康的恋爱观,无论对于学生、对于家庭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对恋爱教育的研究,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适宜的、多样的途径和方式,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郭文杰同志的这部著作,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恋爱所做出的教育回应,又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位高等教育管理者对年轻一代大学生所负有的强烈责任心。该书收集了大量素材,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种种现象、原因和对策做出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构思巧妙,可读性强,实现了以纪实小说的形式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新的尝试和探索,读后足以引发人的深思,相信大学生朋友乃至社会各界的青年朋友阅读后一定会有所裨益。    

  恋爱教育还是一个有待于更进一步探索的实践领域和理论课题,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而且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探索。我们期待在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给予理性的关注,也期待能够有研究更深入、形式更多样的研究成果问世。    

  2004年8月20日


第一部分序二 悄悄话大声说

  李炳银    

  爱情,是一个古老但又永远不会衰老的人类现实历史话题。    

  然而,爱情的话题复杂而多样,谁也无法充当权威,试图最后地诠释她。尽管有瓦西列夫的《情爱论》等许多有关爱情的著作和言论;有很多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美和流传的动人爱情故事。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须知凡事要躬行”,只有一个真正经历过爱情的人也才能体会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情的滋味。每一个具体的爱情可以展示给人们的只是许多丰富特殊中的一种现象,任何一种现象不足以概括爱情的全部。爱是爱,恨也会是爱;生是爱,死也会是爱;——爱存在于任何的地方和人的情感行为表现中。爱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郭文杰的《学生恋爱报告》,是以实证的方法,对现今大学生恋爱表现情形的报告,具有明显的现实参考和理论研究性。阅读这个“报告”,人们最为直接了解和突出感受到的是如今的大学生在对待恋爱时的色彩斑斓的态度和大胆传奇的表现方式。在许多只知道过去传统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现代的如保尔·柯察金与冬妮亚等等的爱情故事的人们来说,如今男女大学生在恋爱上的选择和表现,简直就会使你愕然惊诧,难以面对,无法理解,莫名其妙,找不着北,如坠云烟。现实永远比历史更加鲜活,比历史更加复杂和有力量。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是非、道德准绳似乎正在渐渐失去的时候,爱情的准绳也似乎已经被人扯断了。如今,什么是爱情好像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的快活、享受,是精神的抚慰和生理的感觉。嫁高官、泡小妞、傍富婆、结洋汉等等,已经是一种时尚在被许多人奉行和期待着。这样的社会氛围和现象,岂能不影响和走进大学的校园?!从郭文杰为我们描述的真实现象中,人们不难看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恋爱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不再是理想的组成部分;不再是事业的杠杆;不再是生活的伴侣;不再是责任的承担;不再是情感的温床;更不是美女配英雄那样的庄严——恋爱是“玩”的对象。在郭文杰笔下,我们看到,男女大学生“玩”恋爱也比常人高出一筹。什么“情场上玩一把,做个恋爱好把式”;还有什么简洁明快的恋爱宗旨:“及时行乐,好聚好散,白马非马,恋爱非爱”等等。因为正当年,有一定的智商又很少传统和经历的约束,所以就花样百出,色彩纷纭,足可以满足猎奇者的欲壑。有趣的是,一个青年教授和一个“处女”大学生“玩”了一把,后来知道她是处女,很内疚。可这位女大学生却对自己的教授老师说:“你不必内疚,其实在感觉上我早就不是处女了。”在处女到处都遭到讥笑的环境里,从处女变成不是处女,对这个女大学生来说或许是一个解救。为了固守自己的处女膜而不惜丢掉自己生命的人,很使人感到不解和遗憾;但在像这位女大学生所处的大学校园里,好像不交出自己的处女膜,就要经受旁人的讥笑、奚落,被人视为“滞销产品”,“压箱底的衣裳,没人穿”等的现象,也会使人感到许多的不解和忧患。    

  在这部“报告”中,德育教授代雨显然是个虚拟的人物,她试图通过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和大学生的直接对话,来梳理和引导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对待情感和生理的复杂问题。这样的梳理对于不了解大学校园“恋爱”纷纭表现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和序化展示;是一种积极的面对和健康努力的引导。这种现实主动的态度和行为,相比那种视而不见,人为掩饰,甚至躲避,要么试图用简单的行政措施封杀、阻击的方式方法要积极有效得多。在人类的情爱活动中,惟有青年人表现得最为丰富和强烈,最为直接和具体。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两性之间彼此吸引,这是人的天性和有意识情感的表现。性欲要求是年轻人成长的显示,爱情选择是人情感精神的需求。历史的事实说明,有多少男女,就有多少种恋爱的表现方式。在这个涉及人最私密、最个性的生活情感领域,任何的规范企图都无法完善。但是,爱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种方式表现,在历来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爱又是受到其他社会因素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爱是可以也应该有所引导和提倡。    

  郭文杰的《学生恋爱报告》正是在尊重理解人的自然天性和社会法则的背景下,对于如今的大学生在恋爱生活方面的参与、引导和提倡。作者在毫不躲避现实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地展示了问题的纷纭表现和严峻复杂的局势,怀着一种真诚、带着无私爱心、背负着大学生父母和社会的责任、出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良知来与年轻的人们作朋友对话,这或许是一次可能会被人误解的行为,但它注定却是一次对于年轻人生命和精神情感的抚慰和救助,善莫大焉!重要的还在于,作者完全改变了我们过去多年教育活动中那种教师爷般的作派和机械死板的方式方法,而是平等交谈,互为师长,情理相生,是非有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互动的教育方式方法就有互动的效果,在善意的规劝引导下,在一个个饱含着青年人恋爱经历纯美喜悦及痛苦血泪的故事叙述中,看似“润物细无声”,却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效果。    

  我很乐意将这部书推荐给学生朋友们和他们的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看看。所以先把自己的读后感写在这里,希望得到大家的评说。    

  2004年8月23日


第一部分引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报告。    

  这个真实的报告,不是具体要说某所大学,也不是具体要说某些大学生。    

  但它又像某所大学,又像某些大学生。    

    

    

  其实,如今在每所大学校园里,类似现象已经都不稀罕了。


第一部分防“非典”引出了婚恋话题(1)

  出了一件丑事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某大学校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由于严防“非典”的特殊需要,大学校园实行了严格的全封闭管理——学生一律不准走出校园,进出校园一律凭证件,有特殊情况,找学校主管部门的批条,否则不准进出。这个规定虽显武断、强硬些,但上万名师生都能理解,都能理智地接受。    

  大学校园“与世隔绝”了。    

  一开始,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还算正常、安稳。但是,不久,许多毛病就出来了。    

  尽管校园内有窗明几净的教室、阅览室,有数十万册、数百万册可供阅览的中外图书、杂志;    

  尽管校园内有快速便捷、海量信息的互联网络、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和可供学生娱乐的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的“网吧”;    

  尽管校园内有可供学生们健身、洗浴的运动场、健身房、澡堂、游泳池等活动场所;    

  尽管校园内有管理规范的录像厅、舞厅、练歌房;    

  尽管校园内有银行、邮政所、百货超市;    

  尽管校园内有漂亮的餐厅、酒吧及适合各方口味的南北大菜和风味小吃;    

  尽管……    

  但,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或一群人,若足不出户,与世隔绝,或者是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并且固定的空间里,三天以后,他的心理、思想感情和行为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果真如此。    

  校园内关闭的是一群20岁左右的爱跳爱动、爱说爱笑、爱嬉爱闹的青年人哪!    

  于是,性情浮躁的学生出现了,不安分的现象发生了。有的学生乘保卫人员不注意,纵身翻墙跑了出去,遛了一圈又翻墙回到校园;有的借故找系领导批条从校大门堂堂正正出去,一出大门,便站在街头,跳三跳,叫三声,接着是哈哈大笑:“啊,校外的空气真新鲜哪!”“跳跳,叫叫,真过瘾哪!”他们用这种似乎是“患神经”的方式来排遣封校给他们心情带来的禁锢、郁闷和压抑……    

  一天,一位系党总支书记形色匆匆地跑进了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们系大四有一名女生,不……不知道什么时候偷跑出校园了。今天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要向我借500元钱。我连忙质问她,你啥时候跑出去的?现在在啥地方?借钱干什么?……她支支吾吾不正面回答。我有些着急,因为我知道学校规定,一个人不准出校园,违犯了是要追究责任的。我就命令式地对她说,你现在在什么地方?赶快回学校里来!有啥事回来再说。可是,她只是在电话里啼哭,就是不回答我的问题。最后,不是我命令她,而是她命令我,而且像最后通牒似的说,你必须赶快派人给我送来500元钱,否则,你会后悔的!她说完就把电话挂了。我更着急了,忙和几位系领导一块商量,大家决定,先派两位女老师出去打听一下这个女生具体在什么地方,先找到人再说。我们分析她没走远,就是在学校附近打的电话。于是,派出去的同志就在学校周围的公用电话、IC卡电话处打听,询问……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她。经过耐心询问,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这位系党总支书记说到此处停住了。校党委书记忙笑着递过来一杯水说:“别着急,慢慢说,是什么原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